潁州
作者:鵲上心頭      更新:2021-09-08 01:04      字數:3329
  給恭王殿下守喪之後, 便就到了十一月中旬, 最近宮裏的日子越發嚴苛, 就連最活潑的雙蓮也許久沒有玩笑了。

  聖上重病難愈, 恭王盛年殉國, 賢妃並貴妃等也接連病倒, 給隆慶四十三年的冬日蒙上一層陰影。

  前幾日宮裏又傳北邊蒙府雪災, 數萬災民無衣食過冬。南邊溪嶺和業康大旱,晚稻顆粒無收。

  因為這個,隆慶帝甚至連養病都不顧不上了, 連夜命內閣與三省六部省令尚書匯同議事,務必要把災情盡快控製住,並撥款賑災銀用以賑災。

  邊境已同烏韃打了一年的仗, 然大越百年下來太平日子傳承, 國庫如今還是撐得住的。

  前朝都這般艱難,後宮自然要有所表示的。

  這頭剛撤了為恭王哀思的掛白, 轉日皇後娘娘就上表要為民祈福, 縮減衣食用度。

  主位娘娘們每日膳食都減至十道以內, 就連冬衣也比去歲少了一半, 炭火布匹也相應扣減。

  宮裏人確實很多, 先不說各主位娘娘和小主妃妾,就連宮人們其實年年也很耗銀子。

  付巧言這一年很是長了個子, 現已同高挑的寒煙差不多個頭了,去歲的冬衣穿在身上短了一截, 裏麵防寒的夾襖也舊的不成樣子, 根本暖和不了多少。

  可宮裏這一年的冬衣卻隻一人發了一身,裏麵貼身的棉布也少了兩匹,她是要在主子麵前伺候的,輕易寒酸不得。迫不得已,隻好把裏麵的夾襖拆了一套最舊的,給外麵的襖裙加了袖子裙擺,又連夜趕工繡了些雲紋,這才勉強能看。

  少了一身夾襖,日子便難熬起來。

  她自從挨了凍,身子實在是算不上康健,也心知是傷寒入體沒有及時醫治。可如今也沒個大夫能給她瞧病,便隻能靠一次三餐吃飽穿暖些注意著。

  可算在景玉宮吃穿都很好,偶爾主子還能賞些細致飯食下來,大半年來倒也一直沒生病。

  這一到了冬天,宮裏的炭火也跟著少了,便感覺不是太好了。

  以往宮人們多是傍晚在屋的時候通上炕,等到晚上就滅了火封上爐子,爐子裏麵剩下的炭塊便能緩慢地燒著,一直到清晨才熄滅。

  這樣就能保證一晚上炕都是熱的。

  如今炭火少了一半,晚上便不能在爐子裏封炭塊了,剛入睡時是很緩和,可半夜炕就涼了,躺在上麵凍得手腳都是僵的。

  因著太冷了,她們一屋四個便合床一起睡,多蓋幾層棉被才算能挨過冬日裏的漫漫長夜。

  上麵的主子們自然不會挨凍,她們確實是享受的少了,卻根本不會知道下麵的奴婢們連基本的生活都艱難起來。

  日子再難過,她們卻不能在主子麵前抱怨。

  往大裏說這是皇後娘娘的慈心,是各宮主子們的孝心誠心,往小裏說他們本就是宮婢,宮裏給了好便是賞賜,不給也沒什麽好爭取的。

  又一個晚上付巧言被凍醒,艱難地搓著手想:冬日快些過去吧。

  但隆慶四十三年的這個冬天卻異常漫長,仿佛熬了她半生時光。

  當有一日鳳鸞宮發出驚天動地的嘈雜聲,這些後宮裏的小宮人才隱約知道,十一月末的時候烏韃又一次動作,這一次他們再也沒有留下情麵。

  先是出兵占領了與朗洲相鄰的平陽與洛水,當即顧熙然派出大軍壓上,兩國便在朗洲與潁州交界處的太平山上交鋒。

  大越的百姓原以為這一仗又要打上幾個月才能消停,卻不料烏韃亮出了這一年來一直沒有派出過的殺手鐧--重騎兵。

  這一下打的顧熙然措手不及。

  大越曆來就重步兵和輕騎兵,原輕騎兵也不算太多,還是因烏韃來犯而加練了幾支騎兵抵抗,如今重騎兵一出大越的士兵如草被刀割,實在是毫無抵抗之力。

  還是大越的千人火鳳衛臨危受命,艱難抵抗住了仿佛凶獸的烏韃騎兵,沒有叫他們踏出潁州。

  一月之後,以烏韃占領潁州全州,兩敗俱傷的結局徹底改寫了大越曆史。

  潁州淪陷了。

  作為邊境最大的州,一州四府數十萬百姓,徹底成為烏韃的邊城。

  那是十二月二十三日,隆慶四十三年的小年,再過七日便是除夕了。

  當八百裏加急送抵勤政殿,滿屋的閣老大臣們都沉默無聲了。

  這一次烏韃以雷霆之擊徹底攻陷了潁州,殺大越軍民數萬之重,重傷大將軍顧熙然,並以潁州相鄰的川西為要挾,命大越供給糧藥布匹牛馬。

  甚至隨八百裏加急而來的還有一封烏韃大汗胡爾汗的手書,他以鄰國君主身份,誠求大越公主為妻。

  這一套做派,囂張、霸氣、冷酷且盛氣淩人,根本沒有把大越放在眼裏。

  整個勤政殿裏的人都知道,烏韃雖說占了潁州,也同樣被大越數十萬兵力重傷,短時間其實是並沒有再次發兵之力的。

  但胡爾汗這個人真的有些喪心病狂,他連大越郡王都敢抓,沒有什麽他幹不出來的事。

  糧藥布匹牛馬大越現還出得起,但公主卻不是說娶就能娶的。

  彼時隆慶帝已經臥床許久了,他灰白著一張臉,整個人都比月前瘦了一圈,兩鬢頭發都已斑白,實在行將就木。

  他的兒子們、臣子們,全部都跪在乾元殿裏,沉默地看著這位曾經叱吒風雲四十幾許的陛下。

  如今的陛下,這麽的衰敗。

  隆慶帝輕輕咳了兩聲,緩緩張開渾濁的雙眼,他微微偏過頭來,看著下麵跪了一地的人。

  “傳朕口諭,封七皇子楨為明郡王、八皇子棠為純郡王。命靖王匯同禮部主公主和親事宜、平王匯同工部、吏部主南邊旱災、湘王匯同工部、吏部主北邊雪災,明王匯同吏部主年末京官選評,純王匯同兵部、順天令衙門主上京與順天防務。”

  這一串話說得極為艱難,磕磕絆絆,一盞茶的功夫才安排下來。

  寧大伴趕緊端了藥茶來,服侍他喝了幾口,這才順過氣來。

  “內閣閣臣與三省令主議政令,重大事宜協同五位郡王一同商議。”

  這一政令的下達,徹底把政令放出給了五個兒子。

  下麵跪著的五位郡王表情皆是一變,三皇子率先道:“父皇,萬萬不可。”

  他表情哀傷至極,仿佛十分難過於父親的病重。

  隆慶帝輕輕搖了搖頭,沒叫他再講下去:“你們是我榮氏正統,務必守好大越江山百姓。”

  下麵所有皇子與朝臣齊齊行禮,三叩首之後曰:“兒臣、臣遵旨。”

  等到他們都走了,隆慶帝才道:“去把皇後請來。”

  今日他還算是精力強些的,如不把事情安排好,心裏總是不能安穩的。

  因他生病,最近王皇後也看著疲累不少,一向十分注重顏麵的她甚至並未怎麽梳妝便來了,頭上也隻戴了一柄小巧的鳳簪。

  “陛下安康。”王皇後遙遙衝他一拜。

  “梓潼不必多禮,近來說話。”

  王皇後到了床前,輕輕坐在床沿旁。

  幾十年的夫妻了,相處起來倒也不那麽講究。

  隆慶帝又喝了兩口藥茶,這才定了定神道:“我請你來,是有要事的。”

  他話音剛落,兩位大伴便悄悄退出寢殿,這下寢殿裏便隻剩下帝後兩人了。

  王皇後認真看著他,輕聲道:“陛下請說。”

  隆慶帝垂下眼簾,沒有看著她的眼睛。

  他沉痛地、遲緩地問:“惠兒,如今十八了吧?”

  王皇後一下子站了起來。

  她白皙的雙手狠狠抓住雲錦衣袖的下擺,生生扯下絲來。

  “陛下……你不能……”

  隆慶帝還是沒看她,隻道:“老六才十三,她太小了,脾氣又不好,活不下去的。”

  王皇後“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她難得維持不住往日的端莊與體麵,隻哆哆嗦嗦問:“可惠兒是咱們明晰唯一的孩子。”

  她說著,兩行清淚順著臉頰劃過。

  長公主明晰也是王皇後唯一的孩子,她二十下嫁安國侯卓氏,次年誕下長女文惠,小姑娘當年便被封為郡主。

  在文惠郡主五歲,長公主二十六歲時她重病不治,被追封為明晰聖德大長公主,衰榮無限。

  而這個長公主唯一的血脈自然是很受帝後疼愛的,她自小就養在坤和宮裏,十五及笄才出宮回到安國侯府。

  如今當隆慶帝這樣輕聲一問,聰慧過人的王皇後一下子便猜到了。

  整個宗室也隻有她身份夠重,年紀夠大,可以和親烏韃。

  文惠郡主性格隨了母親,剛毅果斷,從來不是軟弱的性子。

  隆慶帝思前想後很久,還是選了她。

  其他宗室且不說沒有這般年紀的女孩兒,便是尚未下嫁出宮,留在宮裏年紀最大的六公主,也是比不上她的。

  “明晰是好孩子,她隨了你,文惠也隨了你。”

  “榮氏血脈,王家後裔,梓潼,朕不是亂選。”

  隆慶帝說著,一口血便順著嘴角滑落下來。

  那顏色殷紅紅的,狠狠蟄了王皇後的眼。

  她哀泣著趴在隆慶帝床前,痛哭失聲:“陛下,我的明晰,我的惠兒……”

  隆慶帝慢慢閉上雙眼:“我讓……老三給她送嫁。後頭的事,便都如你所願。”

  王皇後猛地抬起頭來,她顫抖著手捏起錦帕,輕輕給隆慶帝擦拭嘴角:“陛下……”

  她沒敢問出口。

  “他是個好孩子,會奉你如母,即便沒有那層名分,也叫了你母後十幾年。”

  王皇後愣在那裏,任由臉上淚涕縱橫。

  她從來未曾這般失態過,一顆心又冷又熱,仿佛被針紮那般疼。

  “梓潼,我放心不下……唯一能相信的便隻有你了。”

  隆慶帝老邁衰弱的嗓音靜靜回蕩在寢殿裏,連風都不敢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