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香
作者:鵲上心頭      更新:2021-09-08 01:04      字數:3253
  昨日付巧言極是緊張,根本不敢往娘娘那多瞧一眼,今日裏膽子大了些,才敢這樣偷看。

  “回娘娘話,今日裏是君山白茶。”知畫答。

  淑妃偏愛清茶,也就是俗稱的葉子茶,味淡一些的茶餅比如普洱一類她也是喝的。

  就是禦貢茶團她並不十分喜歡,倒也不是絕對不喝,每年裏隻把最好的那二兩龍鳳茶團用了,其他俱是給了兒女。

  說起來,這兩個孩子雖然都不是淑妃親生,但名下皇子公主都養成的,除了名滿大越的貴妃、一胎龍鳳雙生的順嬪便隻有淑妃了。

  淑妃對這兩個孩子俱是十分細心周到,說是養母,親生的怕也做不到這樣好。

  八皇子好歹是她繈褓裏便開始養的,六公主可是十歲才記到她名下,也沒見她薄待了去。

  宮裏人人都誇淑妃心地好,就連皇帝也因為這個年節都要加倍賞賜,以感謝她撫育皇嗣。

  就拿龍鳳茶團來說,宮裏除了皇後,也就她同貴妃能分到二兩,如果年份不好上供極少,其他主位有時都是沒有的。

  剛知畫同付巧言一一講過放茶的罐子,龍鳳茶團特別用了耀州窯的黑瓷,以顯示禦用的規格。

  早年的龍鳳茶做的是大茶餅,裏麵用料十分講究,煮出來香氣氤氳,味道很濃。到了隆慶帝這裏,他口味偏淡,就改成了小茶團。荔枝大小一顆,用油紙包好,裏麵香料少用了十數味,茶的本香便顯出來了。

  要不是這樣,淑妃根本不會喝。

  “好些日子沒喝白茶了,倒也是應景。”

  前幾日剛巧落過雪,宮裏這會兒正是路最不好走也是景最美的時候。

  知畫笑著衝淑妃行禮,扶著她坐到椅上:“娘娘,以後這些活都是付妹妹的了,這書房的事她都會,定是比奴婢做得好哩。”

  她這一句話說的百轉千回,語調略微快了一些,顯得十分俏皮。

  淑妃一貫對手下的小丫頭們很和藹,聽了這話,淩空點了點她鼻子:“行了,別跟我這逗趣,快去找你寒煙姐姐去吧。”

  知畫又笑著再拜,這才退了出去。

  付巧言這邊剛好把茶煮上,拿了個桐木茶盤,把茶杯茶壺都擺上,想了想又添了個午膳前用梅花做的小布景,這才端到淑妃跟前。

  白茶是淡色茶,茶湯清亮,知畫選的是那套白玉茶具,跟布景放在一起,平添三分雅致。

  淑妃看了一眼,笑著點頭:“你倒是有些情趣,去書架上找一本《周山誌》過來。”

  付巧言衝她福了一福,忙去書室找了出來。

  她上午打掃時簡單看了下書籍擺設,雖然滿滿當當擺了五個櫃子的書,卻是按字部排序,並不難找。

  這本周山誌看起來並不是很厚,薄薄一冊,卻略微有些舊了,想來是翻過幾回的。

  淑妃倒也沒想她轉身的功夫就取了出來,問她:“上午去書房裏看過了?”

  付巧言笑笑,輕聲細語答:“諾,奴婢上午看過,發現書是按字部排序的,很好找。”

  “你倒是機靈,你先把第三篇和第四篇大致看下,待會兒讀給我聽。”

  “諾。”付巧言答應一聲,便走到了書屋裏。

  娘娘顯然要忙,她也不好在外麵礙眼。

  淑妃見她確實乖巧懂事,也是花骨朵一般年紀,不由有些憐惜:“坐下看吧。”

  付巧言捧著書,站在書室門口衝她行禮:“謝娘娘賞賜。”

  雖說淑妃允她坐下,她也不好沒規沒矩那麽隨便,隻略略沾了個椅子麵兒,挺直了腰背端坐著翻起書來。

  這是一本主要寫周山附近市井小品的話本,開頭第一篇便是茶館裏說書先生開場,付巧言在家中時看過不少這類書,也知道這門路。

  她徑直翻到第三篇,仔細讀了起來。

  第三篇講的是周山鎮上員外府上小小姐養貓的事兒,頗有童趣,到了第四篇卻是那小小姐情竇初開,同未婚夫婿踏青賞景互訴衷情,滿篇皆是含蓄情話,看得付巧言微微紅了臉麵。

  她其實年紀也不算小了,家中時母親也念叨過幾次她的婚事,隻是那時她剛考上平學,還有三年功夫才能畢業,母親便也沒有心急,話裏話外都是想留她到十八歲上再許出去。

  大越不興早婚,女子多是十五以後才出嫁,待到家裏光景好些的或者特別受寵的姑娘,留到雙十也無不可。

  後來她進了宮,又在辛娘那學過一遭,其實多少是懂些的。

  可這些情情愛愛在她看起來不過是話本裏的故事,要說期待,她卻真真沒有。

  她如今唯一想的便是健健康康的好好活下去,待到二十五了,便可出宮同弟弟團聚,把他們付家重新頂立門楣。

  所以這話本,她隻一開始讀的時候是有些麵紅,待再翻二遍的時候便淡然了下來。

  書房裏極是安靜,淑妃這會兒正抄心經,很是認真。

  當年家中時,他們幾家小輩是一同讀書的,堂姐沈婉未出嫁之前與他們也同窗幾年,一直都被家中先生讚賞。

  顯慶皇後的一手字也是柳體,同淑妃不同的是,她的字更為婉轉,沒有那麽淩厲。

  沈婷是知道自己性子的,所以除了帝後生辰或者年節,很少拿出來上禮。她看似溫婉平和,一手字卻顯露出許多端倪來。

  八殿下在她膝下長大,對寫字也極為認真。

  她對兒子要求向來是高的,不會因為他是記名而生份,榮錦棠也無半分不滿,總是很聽話很認真完成她安排的課業。

  如今將束發的年紀,那一手字已經十分有看頭了。

  淑妃安靜寫了一會兒字,又找了昨日沒看完的一本孤本研讀片刻,待到一壺茶都喝完,這才想起還留在書室的小丫頭。

  那小丫頭長得倒是極美的,也不過跟六公主一般大小,卻沉穩得很。就是人太過瘦弱也太過安靜,沒有六公主周身那活潑勁兒。

  不過也是,一個金枝玉葉鳳凰胎,一個蓬門荊布鵲鳥命,當真是不一樣的。

  淑妃放下手裏的書,輕聲喚人:“巧言,看完了嗎?”

  付巧言趕緊出來,笑道:“回娘娘話,看完了,奴婢這就給娘娘念嗎?”

  淑妃點頭,指了茶桌邊的矮凳道:“就那邊讀吧。”

  說罷,她起身走到茶榻上,懶散地躺了下來。

  付巧言把茶盤端過來,又續上一壺熱的,這才規規矩矩坐到一旁的小矮凳上,翻開書輕聲念了起來。

  她聲音清亮,帶著少女獨有的柔美和天真,咬字清晰,語調婉轉,讀著話本的時候還身臨其境,換著人物講話時還特地用了不同音調,倒是把一本普通的故事念的趣味橫生。

  往常在家時,她也總這樣給弟弟讀書,連父親都誇她讀起書來有模有樣活靈活現。

  淑妃有些詫異,但更多的是開心。雖有這一宮大大小小的丫頭黃門伺候著,可她到底是無聊而寂寞的。榮錦棠十歲上就搬到前五所去了,六公主也沒在她跟前住兩年,自打孩子們都大了以後,她更是每日隻能沉浸在書本裏,聊以打發時間。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的這首《秋夕》她年輕時是不怎麽懂的,如今再拿出來看,卻能感到刺骨的悲涼。

  深宮寂寞,等到這般年紀她才徹底了悟。

  早年陛下其實就不愛來她這,她同堂姐沈婉有七八分像,看見她就仿佛看見發妻在世,陛下難免觸景生情,心裏總歸是不好受的。但看在堂姐和沈家的麵子,陛下月餘也總會過來,大多是同她講講話念念書,月月如此,好歹日子有個盼頭。

  後來她養了錦棠,日子就更好過一些。孩子從小到大總有這樣那樣的事忙,人一忙起來,就不覺得無聊。

  一年又一年,一晃眼榮錦棠都十五了,她也漸漸老去了。

  她不愛出門看景也不喜串門聊天,每日裏不過讀讀書寫寫字,日子竟是一日比一日難熬了。這些事,她沒跟沈福講過。

  沈福自幼跟著她,陪她長大跟她進宮,一直是她最貼心的人了。後來沈福年紀大了,她也給仔細挑選了一門親事,許她出宮養個孩子,等到家裏事不多再回來。

  不過沈福到底記掛她,兒子周歲後就回了宮,宮裏的姑姑們能被主子開恩賜婚的,大多都住在宮門口長巷裏,她男人是個九品衙差,住在那也很便宜。

  她一開始是一旬回去一次,後來是兩旬一次,現在兒子娶了媳婦,她就把家裏事放給媳婦管,一月回去一次看看家裏人。

  這些年來她同淑妃比以前更親近了些,也多少看出她漸漸沒了笑容。

  宮人們都看主子娘娘錦衣玉食奴婢成群,可這沒盼頭的日子真是咬牙也過不下去的。

  年紀小的宮人們想著以後出宮回家,年紀大的宮人們盼著升做姑姑,那些心大的也想奮鬥個前程出來,總歸是有些願景的。

  可位分做到淑妃這,就已經到頭了。

  她上麵有貴妃,貴妃上有皇後,這兩位輕易不會動也不能動,再說,淑妃早就對位分沒甚想法了。

  如今唯一能讓她高興的便隻有書和兩個孩子的事了。

  沈福恰恰就是看出她這一點,才找了這小丫頭過來。

  人,倒是找對了。

  淑妃懶懶躺在榻上,她半閉著眼,聽著耳畔美麗無雙的少女活靈活現地講著故事。難怪人人都想紅袖添香,這雅致自是極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