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交換王位
作者:飛麵      更新:2021-09-01 21:35      字數:2218
  赫斯提亞說到這裏,從青石上站起身,走到高崖邊,居高臨下俯視著科林斯港。

  “科斯林是一個可怕的城邦。三年間麵對海上衝突,港區非但沒有衰落頹敗下去,反而迅速擴大,新建了船塢和碼頭,豎起箭塔,築起新的城牆,將港區與城區相連。現在的科林斯城,比三年前更加堅固,更加難以攻破了。”

  塔納托斯和帕西提婭也站起來,走到赫斯提亞身邊,遠望著科林斯。現在的科林斯已經被綿延的營帳包圍,看來是珀爾修斯終於解決了自己的統治危機,拉起了真正的反科林斯同盟。

  不過科林斯在這種兵臨城下的緊張時期,港區的繁華卻依舊不減。往來的商船、貨船、漁船穿梭如織,商人、商隊自由貿易,除了城門緊閉,陸路不通,海上竟是沒受一點影響。十餘艘三十槳戰船、五十槳戰船簇擁著七八艘大一號的二層槳座戰船,以及三艘高大的三層槳座戰船,散布在科林斯運河兩邊1斯塔莫特斯(約28公裏)的廣闊洋麵上,警戒守衛著,完全掌控著整片海域的製海權。

  三層槳座戰船,就是塔納托斯在夢境中向娜芙普利都和卡德摩斯展示過的大型戰船。

  這“大型”以現在來看當然是笑話,但在青銅時代的希臘,卻是不折不扣的海上霸主了。因為那個時候的船大都是沒有龍骨和甲板的平底船,稱為“納斯”,船長幾米到十幾米,吃水很淺,每條船最多載三五十人到七八十人,靠著弓箭與接舷肉搏作戰。也隻有在愛琴海周邊這種平靜的,島嶼遍布的海域裏,才能作為戰船使用。

  除了“納斯”,各城邦主力戰船,就是單層槳戰船,也簡稱長船。這種船小的三十槳,大的五十槳,基本上還是平底,不過有了龍骨,有的也加裝了甲板,用以保護劃槳手,而弓箭手和戰士則在甲板上列陣。

  大的五十槳戰船已經可以達到三四十米長,除了五十名劃槳手,還能容納同樣數目的弓箭手和戰士。這種戰船船艏裝有青銅撞角,可以靠劃槳衝鋒撞斷敵船,對於“納斯”很有殺傷力。基本上各城邦海軍都是以大型五十槳戰船為主力艦,搭配三十槳戰船和納斯船作戰。

  但是,有了塔納托斯夢境指點的科林斯,已經在單層槳戰船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雙層槳座戰船和三層槳座戰船。這兩種船在長度上並沒有比單層槳戰船長多少,在高度上卻是翻著倍往上漲,因此整船質量、吃水和載人數量都顯著提升。尤其三層槳座戰船,曆史上直到羅馬時期,都是地中海各個國家海軍的主力戰艦。

  三層槳座戰船,在衝撞時慣性大殺傷力強,在射箭時有高度優勢,在接舷時載人數量多可以容納更多戰士,所以在這個時代,已經可以橫行海上,無人能敵。

  更重要的是,三層槳座戰船技術代差不大,在單層槳戰船的基礎上,計算好重心、浮力等要素,就能建造出來。有塔納托斯的夢境指點,科林斯那麽多人才,造出三層槳座戰船不難。

  不過,三年時間造出了三艘三層槳座戰船,還有七八艘二層槳座戰船,配合十數艘三十槳戰船、五十槳戰船,將整個海軍艦艇徹底更新換代,而且完成訓練、實戰形成戰鬥力,也隻有科林斯這樣強盛高效的城邦能做得到。

  而且,這些應該不是全部。外海應該還有,科林斯真正的海軍力量,應該有現在看到的兩三倍。

  “現在的大海已經是科林斯的天下。反科林斯同盟雖然人多勢眾,但還沒有一個城邦能造出那樣巨大的戰船,所以正麵戰場無法匹敵,隻能靠遊擊騷擾。”

  赫斯提亞說著,指了指包圍科林斯的綿延營帳:“不過海上的戰爭終究是輔助,決勝,還得看陸上。”

  她回到青石旁,三人重新坐下。赫斯提亞道:

  “珀爾修斯深陷統治危機,無力組織反科林斯同盟,但他自己也知道,這件事非他莫屬。如果辦不成,他會在伯羅奔尼撒失去威信,他的神王父親也會對他不滿。

  “珀爾修斯確實是智慧勇氣兼備的英雄。竟然就讓他想到了一個短時間內解決統治危機的辦法。

  “珀爾修斯的外祖父阿克裏西俄斯有一個兄弟,叫普羅托斯。兩兄弟從小不和,長大了也總是互相打仗,但老年卻和好,普羅托斯在阿爾戈利斯的另一座城邦提任斯為王。

  “普羅托斯死後,兒子墨伽彭忒斯,也就是珀爾修斯的堂舅即位,跟珀爾修斯關係很好,提任斯和阿戈斯兩大城邦也走得很近。

  “珀爾修斯為了快速解決統治危機,就提議跟墨伽彭忒斯互換王位。墨伽彭忒斯做阿戈斯的王,他去做提任斯的王。提任斯不是赫拉的城邦,臣民跟珀爾修斯也沒有殺死國王的芥蒂,所以接手起來順利得多。提任斯論繁榮富強不如阿戈斯,所以墨伽彭忒斯算是揀了便宜,自然願意跟珀爾修斯互換王位。

  “雖然提任斯實力不如阿戈斯,卻比新興的邁錫尼底子厚得多,而且距離邁錫尼也更近。珀爾修斯成為提任斯王,才得心應手,一身才華勇武能夠施展得開。所以他用了兩年多時間掌握了提任斯,整合提任斯和邁錫尼的力量,拉起了反科林斯同盟。這一下伯羅奔尼撒諸城邦熱烈響應,科林斯灣北麵的福基斯地區、埃托利亞地區、阿卡納尼亞地區也都派兵,還有愛琴海中以克裏特島為首的諸島嶼城邦,包括東方王國呂底亞、卡裏亞,都派來遠征軍。聚集在科林斯城下的軍隊,已經超過五萬之眾,並且還在增加。”

  “五萬……”塔納托斯喃喃道。習慣了中國古代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大戰,這個數字乍一看真是沒什麽。可是考慮到古希臘這個背景,著實不少了。

  塔納托斯記得特洛伊戰爭希臘聯軍大概是十萬人,那基本就是整個希臘的軍事力量了。如今圍攻科林斯,時間線比特洛伊戰爭早百年,算上人口增長因素,五萬大軍就是整個希臘一多半的軍事力量,基本上除了雅典為首的阿提卡地區沒有參戰,其他城邦多多少少都有出兵。

  有諸神在幕後挑動,有大英雄珀爾修斯牽頭,聚集這樣浩大的聲勢,實屬正常。科林斯真正的考驗,這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