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2      字數:4190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地下入口的傾斜角度不大,好處自然是讓通行變得輕鬆許多,但也有一個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占用的麵積較高,入口向外延伸的長度稍微有些多,還好這兒的道路比較寬闊,否則,都不知道該從哪裏延伸了。

  還有就是地下通道的深度也不是太大,否則,入口的延伸也會加大,從而出現很大麵積的耗費,對於道路的通行顯然是非常不利的。

  當然,必要的角度設計,也是很必須的,將入口的延伸道路設計成半圓彎曲形,這樣通道就能利用更小的麵積,實現更小的角度,而且,彎曲的道路讓行車稍微有些阻礙,如此一來,進入和離開地下通道的車輛,就不得不降低行進的速度,從而可以更好的保證安全性。

  “不錯,牆刷的很幹淨啊!”

  李安看到了入口道路兩側的石灰牆壁,笑著說道,然後邁步走了下去。

  由於這裏隻是臨時停車的地方,京城的地下交通網絡還沒有形成,所以,出入的車輛不是很多,入口處的交通也不擁擠,情況還算不錯。

  外麵是陽光明媚的大晴天,而進入地下通道之後,馬上就能感受到一股寒氣迎麵撲來,由於沒有陽光的滋潤,地下通道的氣溫,比外界的氣溫要低得多,起碼有七八度的溫差,否則,不可能馬上就能感覺出來。

  除了氣溫更低之外,地下通道的光線也比較的暗淡,雖然每隔一段距離都留了一些通風透光的天井,但從天井裏進入地下通道的光線是非常少的,僅僅能夠滿足地下通道的最低照明,想讓地下通道明亮是不可能的。

  按照李安的設計,地下通道的牆壁和頂部,全都塗抹了白色的石灰,這樣進入通道的極少的光線,能夠不斷的在通道內部反射,從而讓整個通道內部充滿了反射過的微弱光線,滿足進入通道的人,能夠看得清通道內的道路和車輛,不至於成為瞎子。

  通風的效果也還不錯,通道內的空氣沒有窒息感,這便已經足夠了,但空氣的質量自然沒有外麵的好,略微有一些潮濕的味道,還有石灰和水泥的氣味,當然,也有一些泥土的氣味,總之,空氣雖然沒有窒息感,但氣味還是有不少的,若是長期待在這樣的環境裏,對人的身體健康,肯定是不利的,所以,隻要沒有需要,最好不要沒事跑去地下通道裏玩,在空氣不好的地方玩耍,對健康是頗為不利的。

  隨意的向前走了幾步,李安聞到了臭水溝的味道,這味道可不是什麽好聞的,太衝了,讓人消受不了。

  仔細一看,這個位置的臭水溝蓋板缺了一塊,為的是讓上麵的汙水能夠更好的流入其中,而造成的後果,就是這一區域的臭味非常的明顯,味道很大很刺鼻。

  兩邊的停車位上,停泊了不少車輛,還有一些是質量豪華的豪車,而車主人顯然是去平康坊尋找快樂去了,把車和仆人留在這裏了。

  通道內停泊的車輛很多,而行人卻不多,基本上都是駕馭車輛的仆人,還有跑進來傳達命令的仆人,像身份高貴的人,一般是不願意進入地下通道的,他們不願意忍受這裏的糟糕氣味,這裏的氣味也確實不太好聞,大冬天的又比較的冷,待在地下通道內也不舒服,若是夏季天熱的話,到地下通道裏乘涼倒是不錯的選擇,隻可惜這地下的味道太濃烈了一些,怕是隻有普通的下人才願意忍著臭味到下麵乘涼。

  “不錯,不錯,真的不錯,雖然氣味不太好聞,可也隻能這樣了,有了這個地下通道,平康坊的道路擁堵問題好了很多啊!以前大白天的時候都能堵上,晚上更是堵的非常厲害,現在,大白天的時候已經完全不堵了,晚上的擁堵狀況也有了極大的改善,堵的沒有以前厲害了,聽說隻是偶爾堵一下,大部分的時候都是不堵的。”

  李安滿意的說道。

  平康坊的地下通道,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這個通道的存在,極大的緩解了這個繁華地帶的交通擁堵狀況,解決了交通擁堵的大難題,也極大的增加了這裏的繁華,讓原本就生意興隆的平康坊,變得更加的紅火,各家的生意都紅火了不少,不論是酒樓,飯館,還是青樓,妓館,生意都比之前更好了,開店的人都賺到了更多的錢,而更多的貴人也享受到了更方便的生活,總之,大家都得力,所有人都高興,尤其是來平康坊尋開心的人,再也不用因為在好不到停車的地方而苦惱了,更不用為被堵在路上而焦躁了,所有人對於這個地下停車場都非常的認可,覺得朝廷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兒,是真正的為民辦實事工程。

  而朝廷之所以放心大膽的繼續建設更多的地下通道,就是因為看到了平康坊這裏的地下停車場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從而堅定了建設更多地下停車泊位的信心,同時,若是把這些停車場聯通起來,那就不是停車場這一個單一功能了,而是功能齊全的地下通道,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更大了,這個工程已經交給李豫去完成了,先從挑選最擁堵和最主要的路段進行施工,然後一步步的慢慢來,最終讓京城的所有地麵道路的下麵,全部擁有一個地下通道,這樣,京城的交通承載能力就翻倍了,出現擁堵狀況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另外,李安也在說服朝廷,讓朝廷在城牆上多開幾道城門,畢竟,城門的數量太少了,而所有的車輛和人員都要從城門通過,如此,城門處的擁堵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嚴重的,畢竟,城門的數量和尺寸,遠遠不如城內城外的道路,城門成了京城交通的瓶頸了,如要改善京城打劫交通狀況,城門的擴容是勢在必行的。

  後世的城市,基本上都將城門和城牆拆除掉,很少還有城市擁有城牆和城門的,所剩無幾的城牆和城門,都是為了保留一些文化的傳承,而如此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解決交通的瓶頸,讓交通狀況能夠更加的順暢,畢竟,到了後世的社會,城牆在防禦方麵的作用已經徹底失去了,留著城牆其實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除了文化的傳承,實在找不到城牆有什麽實際的用途。

  李安也曾想過將京城的城牆給拆掉,可最終卻是連提都沒敢提,主要就是因為這個要求是不可能通過的,在此時的大唐,城牆的作用仍舊很大,城牆的防禦能力仍然是非常強大的,失去了城牆的保護,城池會變得更加的容易攻取,所以,拆掉城牆的行為,比如會遭到所有人的反對,盡管大唐現在幾乎也沒啥敵人了,沒有什麽敵人能打到京城來,可防人之心不可無,朝廷還是擔心拆掉城牆會降低京城的防禦能力,所以,不會同意的,就算增加一些新的城門,好多人都是反對的,因為城門越多,需要防禦的薄弱部位就越多,對於防禦來說,自然沒有任何的好處。

  不但現有的京城城牆不能拆毀,甚至,很多人還考慮修建一個更大的城牆,將城外的區域也囊括在城池之內,畢竟,現在京城外麵的居民比城內還要多很多,萬一敵人攻來,城外的居民就會湧入城內,可城內的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若是城外的老百姓都湧入城內,京城內部就徹底亂套了,不用敵人攻打,城池就會陷入無休止的混亂,基於這個緣故,有不少大臣提出修建更大的城牆,而原先的城牆自然就是內城了,新修的城牆就叫外城。

  不過,由於現有的內城已經非常規模宏大了,而即將要修建的外城更加的龐大,修建一座如此龐大的城牆,到底能有多少防禦力,真的是挺難說的,光是城牆上防守的士兵,就要比內城多很多倍,而且,城牆越長就越是不容易防守,打造一個新的龐大城牆,顯然在防禦方麵會是一個大問題,如此,提出之後也同樣沒有獲得支持,況且,建造城牆是需要資金的,越大的城牆需要的資金就越高,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盡管朝廷現在很有錢,但在花錢的時候也是很慎重的,投入與回報一定要適宜才行,若是投入與回報不成比例,那就沒多大意思了。

  在平康坊的地下停車場考察了一番之後,李安與李豫各自離開了,午後,他們還要入宮去討論京城住房緊張的事情。

  李安返回了研發中心,繼續工作,李豫倒是沒啥事,就近去了平康坊的一家酒店,準備吃喝一頓之後,順便好好休息一下,然後下午去宮裏開會。

  李安一大早帶著三個移動房屋前往皇宮,在路上被太多的人看到了,就連大唐報馬上就把這個消息寫在了頭版的位置。

  要知道隨著銷量的大增,大唐報早就分化出很多種版本了,也有了不少的下屬機構,在京城的下屬機構分別是京城早報和京城晚報,這個早晚報的發行是專門針對京城百姓的,並不會銷售到其餘的城池,所以,起名京城早晚報是最合適不過的。

  畢竟,京城的人口太多了,每天發生的新聞數不勝數,各種投稿的詩歌散文多的數不清,光靠之前的大唐報肯定不夠,否則,一份報紙幾百頁,這誰受得了,分出下屬單位之後,就能把內容分開了,另外,之前的大唐報,將不僅僅報道京城發生的事情,全國各地發生的事情都會在上麵有所體現。

  隻是由於電報和電話的普及太少,所以,至少少數地方發生的重要事件能夠及時的出現在大唐報上,而更多城池發生的事情需要三五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出現在大唐報之上,具有也一定的滯後性。

  由於電報已經通向洛陽一些不太遠的重要城市,所以,大唐報的分支機構已經設在了這些城市,有什麽消息直接傳過去,然後,在當地進行打印和銷售,這樣就省去了從京城運輸大量的報紙前往洛陽這些城池,這樣不但緩慢,也耗費了太多的運輸資源,是得不償失的。

  而隨著電報通向越來越多的城池,大唐報的分支機構也就進入了各個城池,這樣就能及時的通過這些電報機,及時的將全國的各種消息匯聚到京城的總部,然後,在確定內容之後,立即把消息分發下去,讓各地的分支立即開始印刷大唐報,從而讓大唐報這一具有統治地位的報刊,成為大唐家喻戶曉的一種事物。

  雖然動用電報機很昂貴,成本是比較高昂的,可大唐報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為朝廷的統治服務的,對於大唐帝國的穩定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就算成本高一些,那也是沒啥關係的,畢竟,與帝國的穩定相比,多耗費一些錢財根本就不算啥。

  京城早報一般都是早上開始銷售的,基本上都是前一天下午之後的事情,而京城晚報都是當天發生的事情,大部分都是當天早上和中午發生的事情,發行的時間一般是下午,當然,也可以提前發行,發行的時間不是太固定,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但不論如何,好多內容都是提前準備好了的,就比如李安帶著三個移動房屋去大明宮的事情,已經被京城晚報定在了頭版的位置,隻是發行的時間還沒到,所以,暫時還沒有開始印刷,一些部分的人員,開始去打聽消息,以便把這個事情給搞清楚,這樣寫新聞的時候,才能更加的具體,否則寫的玩意連自己都看不懂就沒意思了。

  打聽消息,自然要先從路人入手了,不過,路人除了看到三個移動房子之外,並沒有更進一步的信息,如此,下一步就要從運輸三個移動房屋的人入手,以期獲得一些消息。

  所以,京城晚報的人,來到了研發中心,找到了正在休息的工匠,詢問移動房屋的消息,以便獲知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