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2      字數:4219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這些年發明了太多的好東西,有好多都是讓人震驚的重大發明,讓全大唐的所有人都震驚不已的偉大發明,當然,也有一些比較普通的發明創造,就比如這一次帶來的三個移動房子,就是比較普通的發明,甚至,都算不上什麽發明,頂多就是根據豪華馬車改造而來的,皇帝看了之後,肯定不會震驚,更不會有多大的驚喜。

  可這個發明的意義也是不小的,這對於解決京城外來貧民的居住問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把這個發明展現在皇帝的麵前,然後,經過一番講解,便可以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從而獲得帝國最高統治者的明確支持,便於之後的推行。

  “是的,陛下,這便是臣剛剛發明的移動房屋,小的可住一人,中等的兩個人,最大的能夠容納一個普通家庭,上麵的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完全能夠滿足居住的需求。”

  李安開口介紹道。

  皇帝走到幾個移動房屋的跟前,一個個的看了一眼,然後無比疑惑的看向李安,覺得李安發明這項東西挺奇怪的,不論如何比較,這項移動房屋都不如之前的豪華馬車,發明這個東西實在沒啥吸引人的地方。

  “愛卿就發明了這個?這個有什麽用呢?”

  皇帝忍不住問道。

  李安連忙回答道:“陛下,這個是微臣剛剛發明的移動房屋,既然是房屋,自然是住人用的了,這個移動的房子,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隨時移動,靈活性很大,哪裏缺房子就移動到哪裏,可以解決京城住房困難的問題。”

  皇帝聞言,點頭道:“京城的住房問題,朕心裏是清楚的,確實非常緊張啊!不過,朕不是早就下令,讓從國庫裏撥出一些錢,多蓋一些房子麽,沒有效果嗎?”

  李安忙道:“陛下,多蓋房子自然能夠緩解一些,不過,由於有的人不希望房子緊張的情況被解決,所以,會從中作梗,導致蓋房子的進度被拖的很慢,而京城的人口卻是越來越多了,如此一來,房子緊張的情況不但沒有得到絲毫的解決,反而是越來越棘手了,陛下可能還不清楚,有些外來的工匠,一個月的工錢要拿出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用來交房租,剩下的就沒有多少了,壓力真的是非常大,很多百姓都是怨聲載道啊!而且,從目前的情況看,若是不進行改變的話,這種情況隻會越來越糟糕,如此,對京城的發展極為不利,微臣一直是憂心忡忡啊!”

  說完一臉的唏噓。

  “愛卿研究機器已經夠辛苦了,還能關心京城百姓的居住問題,真是憂國憂民啊!對於這個問題,看來朕知道的不多啊!這才多長時間啊!房租就到了工匠工錢的一半了,這不等於都白幹了麽,如此高昂的房租,實在是太高了。”

  皇帝開口說道。

  李安點頭道:“陛下,為了解決京城的住房難問題,朝廷已經想了很多辦法,結果都是收效甚微,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讓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了,為此,微臣想出了兩個辦法,希望能夠暫時緩解這個難題,這些移動的房子便是其一,還有其二就是強製性的要求新開的工坊,一定要建造一些能夠讓員工居住的宿舍,以緩解住房緊張的情況,之前的工坊,也要倡導他們多建能夠住人的房舍,如此,必然能夠解決眼線的居住困難的問題。”

  說完看向皇帝。

  “愛卿說的很有道理啊!京城新來的百姓,大部分都是衝著這些工坊來的,若是沒有工坊,新來的百姓沒有收入也就離開了,而既然這些百姓都是工坊找來的,那麽,他們的居住問題,便可以讓這些工坊來解決,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思路,至於這些移動的房屋,真的能行嗎?這麽薄的一層木頭,能夠擋住嚴寒嗎?冬天豈不是要被凍死,夏天也會很熱的,住在裏麵不會舒坦的。”

  皇帝開口說道。

  李安點頭道:“陛下說的是,這樣的移動房屋,自然比不上正常的房屋,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總比拿出一半的工錢去租昂貴的房子要好吧!況且,微臣也已經做了一些改進,上麵的屋脊下方,有一塊儲物的空間,可以有效的隔熱,木材很薄不能阻擋嚴寒,這個也是事實,不過,隻要多蓋輩子也就不冷了,不是麽?”

  皇帝不置可否,親自登上了最大的移動房屋,在裏麵看了一圈,然後又下來繞著移動房屋走了一圈。

  “既然這些房子是能夠移動的,隻怕我大唐以後,就要新出一種小偷了,專門偷房子的,這可是前無古人的事情啊!哈哈!”

  皇帝笑著說道。

  李安高興道:“如此說來,陛下是同意了,微臣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信任,定然會全力以赴的趕造移動房屋,早日讓普通百姓住上廉價的房子,至於工坊必須要蓋房子的事情,隻有陛下發話,下麵的人才能更好的辦事兒。”

  皇帝笑著說道:“哈哈!這是大事兒,朕親自出手也沒啥,普通百姓都沒有住的地方,朕這個皇帝也坐不穩江山啊!傳令下去,讓政事堂的眾位大臣下午到紫宸殿議事。”

  小太監聞令,立馬去政事堂通知。

  隨後,李安又把自己的詳細技術說了一番,以徹底打消皇帝的疑慮,堅定皇帝支持自己的決心,以免下午政事堂商議的時候,有人站出來反對,從而動搖皇帝支持自己的心思。

  “對於,愛卿下午若是沒事的話,也一起過來吧!這是愛卿出的主意,也該聽聽別的大臣的意見。”

  皇帝開口說道。

  李安自然沒有反駁的理由,點頭道:“陛下說的是,這些移動房子,待會就弄到紫宸殿外麵。”

  “豫兒,你進宮有事嗎?”

  皇帝與李安聊了半天,一直沒有搭理李豫,此刻,事情已經商量清楚了,這才想起李豫還被晾曬在一旁,於是,連忙開口問道。

  李豫恭敬的說道:“皇爺爺,孫兒自從領下督造朱雀大街地下道路的差事,便每日努力準備,可有些事情孫兒也不是特別清楚,自然要請教李侍郎才能弄明白,前幾日去找李侍郎的時候,恰好就聽說了這個移動房子,覺得有意思,就一起送過來了,若是皇爺爺有需要孫兒的地方,孫兒也願意效犬馬之勞。”

  “算了吧!朱雀大街的事情已經夠你忙的了,這個事情就交給別人好了,況且,這個移動房子也不是難事,用不著我的好孫兒親自出馬。”

  皇帝開口說道。

  李豫原本還想再攬個活兒幹的,這下怕是要失望了。

  其實,能夠攬下活兒幹,不但可以增加威望,同時,還能夠撈到不少的好處,隻要不出紕漏,最終的結局隻可能是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好處。

  這個道理在任何時代都是通用的,一般不論多大的幹部,都非常熱衷於大搞建設,搞的建設越多,自己所能撈到的錢財就越多,同時,自己的政績也更加的凸出,升官發財兩不誤,沒有什麽比這個更爽的了。

  所以,不論是什麽樣的單位,都非常樂於大搞建設,樂於大搞美化環境的園林工程,這對於自己隻有好處沒有壞處,至於耗費了國家的錢財和資源,這些都不是事兒,反正用的是朝廷的錢,不用白不用,不貪白不貪。

  於是不論在任何時代,都能看到一種非常可恥的浪費現象,一個單位的大樓建設完成之後,要不了幾年就要拆掉進行重新建設,一條道路上的綠化樹木,剛剛栽活沒多久,就被挖掉重新栽植了,旅遊區花園裏的鮮花開的正旺盛的時候,領導一句話就全部鏟掉,然後進行重新栽種新的花卉,待新的花卉長得還沒一個月的時候,馬上就再次鏟掉,換上下一批的花苗,一年能折騰十幾次,這其中中飽私囊了多少,恐怕隻有負責這個項目的領導才清楚。

  還有好多衙門裏種植的竹子和各種美化樹木,今年種了明年枯死,然後來年繼續栽種,錢花了一年又一年,可樹木卻總是很難栽活,而就算僥幸栽活,領導馬上又會以樹木不適合的名義,要求更換衙門的樹木,而換掉的廢棄樹木則轉賣給別的衙門,買新的樹木能夠大撈一筆,轉賣的樹木是當廢棄物處理的,自然全部中飽私囊了,如此折騰一番,便可以獲得不小的利益,如此,他們自然要這麽做了。

  當然,像這種種點花草和栽樹都屬於小兒科,能夠撈到的錢財不會太多,而一些事關民生的大工程就不同了,一個大工程所能撈到的錢財,是遠遠超過這些小打小鬧的,而且,所能帶來的威望和政績就更高了。

  當然,高回報對應的必然是高風險,小打小鬧的換點花草,一般不會出啥事,而事關民生的大工程就不同了,一旦因為貪腐而出現質量問題,那就是天大的事情,說不定會造成大量的人員死亡事故,給朝廷的資金和威望造成空前的損害,如此,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負責這個工程的官員就徹底倒大黴了,為了貪心把自己給玩死了。

  要知道,有些重要的工程是不能貪的,是要非常慎重的,至少,不能貪到無法保證工程質量的程度,一旦工程質量出現問題,那一切就都暴露了。

  雖然就算分文不貪,也有可能會出現豆腐渣工程,但這個幾率就低得多了,而一旦牽扯到比較嚴重的貪腐,出現豆腐渣工程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畢竟,錢都用來賄賂了,用來保證建築質量的資金,自然就不足了,出現豆腐渣工程,自然也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所以,對於重大的工程,一定要悠著點,小貪一點就夠了,千萬不能引起質量方麵的問題,否則,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安全事故,自己的政治前途隻怕就要戛然而止了,甚至,小命都會丟掉。

  李豫負責朱雀大街等街道的地下通道施工,多少都能貪墨一點,不過,他對於這個工程的重要性非常清楚,所以,就算是貪點小錢,他也不會忽視對工程的質量問題,否則,若是出現上麵道路塌陷的事故,他的王位有很大的可能會保不住,日後相當皇帝就更難了。

  與日後登上皇位相比,其它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利益是算不了什麽的,為了自己以後的利益,就算犧牲掉眼前的利益,也沒有什麽不可以的,李豫是個聰明人,他拎得很清,不會犯太嚴重的低級錯誤。

  離開皇宮之後,李豫拉著李安去平康坊地下通道視察,李安也不好過分拒絕,隻能答應李豫,與李豫一同前往平康坊的地下通道,看看完工之後的地下通道是個什麽模樣,是否與自己想的一致。

  平康坊的這個地下通道,是完全在李安的指導下完成的,所以,這個地下通道建設的好,李安臉上也有光,也會很開心的。

  為了防止造成塌方的嚴重事故,地下通道的深度不小,太淺的話,稍微不注意就會導致上麵道路的塌方或者有裂縫,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傻子都能想得到,但也不能挖的太深,否則,通風和透氣就會比較的麻煩,建設的成本也會相應的增加許多,同樣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這其中就有一個最佳的深度,而李安所設計的深度就是自己思慮再三之後,所確定的最佳深度。

  “李侍郎,這個是主入口,還不錯吧!”

  抵達平康坊路口的一個地下入口,李豫得意的說道。

  李安看到了,這個入口的大門比較大,應該能夠同時容納三輛馬車並排通行,寬度算是不小了,同時,向下傾斜的角度不是很大,大約隻有三十度的樣子,這個角度算不上陡峭,一般的車輛都能輕鬆的上下,不會因為太陡而出現爬不上去的情況,也不會造成拉不住閘,讓車輛從上麵摔下去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