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2      字數:4190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說的沒錯,若不是他提出全麵普及基礎教育,讓所有孩童都能入學,並相繼提出了一大堆的要求,包括小韋在內的禮部官員也不會如此辛苦,所以,作為禮部的官員,在心裏埋怨李安也是人之常情。

  這就好比後世的教師,本來教書教的好好的,突然來了一個扶貧的任務,而且,還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這自然會讓很多教師心懷不滿了,但就算是心裏有埋怨的,可這必定是上麵下達的任務,是必須要完成的,所以,就算心裏有些埋怨,但肯定還是要去完成的。

  小韋身為禮部郎中,主要負責此次推廣,是最為辛苦繁忙的,所以,李安覺得小韋心裏有埋怨也是很正常的。

  “哈哈!李侍郎說笑了,雖然累點,但若不是李侍郎提出普及教育,下官也沒有機會升任這從五品的禮部郎中呢?這可是連升兩級啊!”

  小韋笑著說道。

  他之前的品級是正六品上階,也是剛升遷不久的職位,如今的官位是從五品上階,這可不就是連升了兩級麽,按照他的年紀這麽小,至少也應該再熬好多年才能獲得一次升遷的機會,如今,剛剛升遷完沒多久,又來了一次連升兩階,他的心裏怎麽能不高興呢?

  雖然小韋是世家大族,有強大的靠山,但就算是權貴家的子孫,在一般情況下,也沒有升遷這麽快的,能夠快速升遷的都是極個別的現象,大部分人都是很多年才能上升一階的,而普通沒有靠山的科舉人才,甚至要熬十年才能上升一級,嚴重一些的官員,一輩子都是七品芝麻官,始終不能獲得升遷的機會,這些都是常事,畢竟,官位是很有限的,越高級別的官位就越是稀少,想要升遷是非困難的,就算是在大官遍地走的京城,想要升遷都不是那麽容易,就更別提官位不多的州縣了。

  所以,小韋能夠一下子升遷到從五品上階的官位,心裏是非常滿足的,對李安隻有感激,沒有絲毫的埋怨,盡管工作非常疲累,但他還比較年輕,這點辛苦對他來說,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相比於獲得升遷的機會,辛苦一點那簡直就是屁大點事兒。

  “哈哈哈!小韋能如此想,那真是太好了,沒事的,辛苦也就是這一陣子,隻要全麵普及工作完成,小韋就能好好的歇一歇了。”

  李安笑著說道。

  任何事情都是開頭難,往後越來越輕鬆,要不也不會有萬事開頭難這句話了,隻要開頭的事情辦好了,後麵小韋就不會如此辛苦了。

  小韋連連點頭,對李安的話表示認可,並開口問道:“李侍郎此次前來,究竟所謂何事啊!”

  在小韋看來,李安應該不會就是過來看一眼這麽簡單,肯定是有事兒。

  李安開口問道:“小韋啊!普及教育進行的如何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多少人願意出資辦學了。”

  “回李侍郎的話,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一百多人開始興辦學堂了,還有更多的人也有意向,隻是還沒有選定位置,相信最多半年時間,京城預設的學堂位置,都會建立起普及學堂的。”

  小韋開口說道。

  李安非常滿意的點頭道:“好,很好,非常好,已經有一百多人追隨本官興辦學堂了,這是很不錯的開始啊!對了,都是哪些人,已經進行到什麽階段了?”

  光有人興辦學堂還不夠,還要認真負責的興辦才行,若隻是為了沽名釣譽而做做樣子,那就沒有多大意思了。

  小韋開口回答道:“回李侍郎,目前興辦學堂的有一大半都是京城的權貴,商人參與的不足三分之一,而在進度方麵,自然也是權貴進展的較快了,除了李侍郎之外,就屬右相家的幾個學堂辦的最快了,聽說右相為了早日完工,調動了城外的駐軍,貴妃的姐姐為了加快速度,把莊園的仆役都調來幹活了,興辦的學堂頗大,比李侍郎辦的學堂還要大上許多,估計容納三千人應該不成問題,對了,下官叔父也興辦了一處學堂,為了趕進度,叔父與幾位堂兄弟親自去幹活,估計三個月之內肯定能夠完工,還有趙侍郎,英國公,南郡王……”

  聽著小韋說了半天,李安突然覺得,商人占比較低的原因並不是他們不想辦學堂,而是為了讓權貴們先選擇位置,待權貴們選的差不多了,估計就輪到他們了,否則,萬一他們選的位置被後來的權貴看中了,那麽,他們是讓還是不讓呢?若是不讓的話,以後就很難混得下去了,若是讓的話,他們這豈不是瞎忙活了,而且,人家大人物還沒選呢?他們就先選了,這不是不給權貴麵子麽,就好比捐款一樣,人家大老板才捐一百萬,你一個小老板一出手就是五百萬,這不是讓大老板很沒有麵子麽,所以,很多時候,幹任何事情都需要按資排輩的,若是輩分不夠,很多事情是不能隨便幹的,否則,很容易給自己惹上不好的麻煩。

  “右相厲害啊!為了早日讓學堂完成,居然把軍隊都給調動了,左相居然親自幹活,更不得了啊!本官不去看看的話,豈不是太不合適了。”

  李安笑著說道。

  說走就走,李安說完就離開了禮部,在路過禮部衙門大門口的時候,看到很多富裕的商人過來詢問情況,很顯然,這些人對辦學堂都大有興趣,過來就是要更清楚的了解政策,也好辦一個學堂。

  離開了禮部衙門之後,李安首先去了韋見素負責籌辦的學堂,這學堂最近,自然要先去最近的學堂了,說不定還能看到韋相公親自幹活的感人場景呢?

  京城城牆內部的房價實在是太高了,就算是偏遠一些的城南,價格也是高的嚇人,所以,能住在城內的絕對不是窮人,私塾至少是上的起的,如此一來,普及教育學堂,自然是在城外了,隻有城外才存在沒有學上的貧民孩童。

  隨著京城人口的增加,已經朝廷對道路的規劃,京城的周邊已經形成了幾個圈,第一個圈便是城牆了,在城牆外圍還有兩個很大的圈,這兩個圈是由道路形成的,可以理解為三環路和四環路,而城牆就相當於是二環路了,城牆的四周也確實修了路,隻不過,這路修的與城牆稍微有點距離,修在了護城河的外側。

  在城牆這個二環和三環路之間,其實,也不全是窮人,很多還算殷實的人家,就住在這個區域,這一區域也有很多蓋的整整齊齊的水泥樓房,總體感覺還算不錯,當然,窮人也是不少的,而在三環和四環之間,那就完全是窮人的天下了,窮苦貧民的比例至少在八成以上,中間還夾雜著一些富人的別墅,另外還有一些重要的道路以及風景名勝,而在四環之外,幾乎全都是貧民窟了,再遠就是周邊的縣城了。

  也就是說,若是誠心想辦普及學堂的話,三環和四環之間的區域,才是最佳的位置,哪裏的貧民窟是最多的,也有更多的土地可以供給,但不論是在哪一環,總有好一些的位置,還有一些不太好的位置,而所有辦學的人,肯定都更加的喜歡好一些的位置,而不喜歡不太好的位置。

  要說辦學堂與位置有什麽關係,那主要就是交通和環境了,在交通便利環境優雅的地方辦學堂,自然是一件讓人非常舒心的事情,而若是在交通閉塞,環境不夠好的地方辦學堂,則就讓人頗為不爽了。

  交通便利的主幹道兩側,是興辦學堂的最佳位置,到時候大門對著主幹道,門前再搞個高大的假山什麽的,別提有多氣派了,最主要的是大門的牌匾可以讓路過的行人看得到清楚,從而深深的記住這個學堂,並連帶著記住這個學堂是誰興建的,這對提高一個人的名望有很大的幫助。

  就比如李安所興辦的這個學堂,就是靠路口不遠,正門也是正對著路口的,路過的行人稍微側首就能看到傳音學堂四個大字,進而知道這個學堂是李安興辦的,這對於提高李安的聲望,自然是大有幫助的。

  而因為貧民窟的位置並非都是靠著主幹道的,有一些是在比較偏的位置,需要從主幹道的側路下去,然後走好遠一段的泥路才能抵達,這些泥路一旦到了陰雨天就會變得極為崎嶇難行,除了窮人和謀利的商人之外,權貴和各國使節是不會走這樣的道路的,如此,若是把自費籌辦的普及學堂建設在這樣的位置,也就意味著平時很難被有身份的人看到,這對於提高自己的聲望,自然是大打折扣的事情,所以,權貴都盡可能的挑選一些靠近主幹道的好位置,並且在設計學堂的時候,把大門作為重中之重,大門不但要正對著主幹道,而且,大門上的學堂名稱也一定要又大又醒目,要讓路過的行人,在很遠的位置都能夠看到。

  韋見素搞的學堂,在三環路和進京主幹道的拐角處,這個位置相當好,因為不論是進京主幹道,還是三環路,都是人流量比較高的道路,來往的行人真的是非常多,這對於提高學堂的知名度大有好處。

  當李安抵達這個學堂位置的時候,發現韋見素弄了兩個學堂大門,一個大門正對著進京主幹道,而另外一個大門正對著三環路,兩個大門都已經建設好了,雖然外觀和大小略有差異,但都是挺上規模的,一眼看上去就會覺得很氣派,而且,兩個大門的裏麵都砌了一道屏風牆,用來遮擋視線,屏風牆都是上好的大青石,幾名工匠正在對屏風牆進行雕琢,大概是要雕刻一些勸人讀書的浮雕吧!

  李安讓車輛在學堂的四周繞了幾圈,然後,才從其中一個大門進入學堂內部,而內部顯然正在施工之中,到處都是亂糟糟的,各種建築材料散亂的堆放著,毫無章法可言。

  “李侍郎怎麽來了。”

  一名幹活的小頭目認得李安,慌忙走過來行禮。

  “哦,本官就是過來看看,韋相公呢?聽說他親自過來幹活了,本官也想過來搭把手。”

  李安笑著說道。

  “李侍郎說笑了,這些醃活兒,都是我等小民幹的,哦,對了,韋相公就在裏麵。”

  小頭目說道。

  李安聞言,輕輕點了點頭,便走向裏麵的帳篷。

  在帳篷的門口,看門的隨從正準備開口,被李安給及時阻止了。

  輕輕進入帳篷,就看到韋見素躺在搖椅上閉目眼神,雙腿翹在高凳子上,那姿勢別提有多了,而再看他的衣服和鞋子,那是幹幹淨淨的,一點灰塵都沒有沾染,這顯然不像是幹過活的樣子。

  “韋相公原來在這裏幹活啊!真是讓我好找啊!”

  李安輕輕開口說道。

  韋見素的眉頭微微動了一下,一睜眼見李安來了,連忙將雙腿放下,起身說道:“上了年紀了,身體不行了,這才剛到工地不久,就疲乏的不行,讓李侍郎見笑了。”

  這話說的,就好像他真的幹過活兒似的,其實,這貨明顯一點活兒都沒幹,從他那幹淨的衣服就能看出來,但隻要他待在工地,下麵的人就可以鼓吹,說韋見素相公親自到工地幹活兒了。

  這就好比後世的植樹節,朝廷的各級官員都會拿著鐵鍬去做做樣子,美其名是要親自植樹,但實際上就是擺拍,首先,種樹的大坑不是他們挖的,樹木也不是他們放入的,最後的加固和澆水維護也沒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拿著鐵鍬給種好的樹木加一點土壤,然後,馬上就會有人過來拍照,最後就是宣傳領導親自植樹的信息。

  這種事情真的很假,但這種事情卻實實在在的發生在各個朝代,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少了這種事情,少不了這種騙不了任何人的鬼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