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2      字數:4186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大唐的官學機構還算是比較發達的,除了京城國子監下屬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這些,皇室還有崇文館和弘文館,門下省設立了弘文館,有學生三十人,而東宮則設立了崇文館,有學生二十人。

  另外,在各個州縣的官學也很齊全,按照史書記載,大唐地方學校有京都府學,大都督府學,中都督府學,下都督府學,上州府學,中州府學,下州府學,京縣學,上縣學,中縣學,下縣學,這些都是傳授基礎知識的學堂,另外,還有不少專業性很強的學堂,比如京都府醫學,大都督府醫學,中都督府醫學,下都督府醫學,上州醫學,中州醫學,下州醫學,還有京都玄學,各州縣玄學等學堂。

  尤其可以看出,大唐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官學係統還是很完善的,但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那就是官學對名額是有限製的,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夠進入學堂上學的,絕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資格進入官學的,甚至,很多有錢有勢的大商人,都沒有資格進入自己想去的學堂。

  有錢的大商人自然不用擔心自己的子女教育問題了,他們手裏有錢,完全可以請西席先生到自己的府上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孩子送入私塾之中學習,而經濟實力弱小的普通老百姓,由於拿不出上學的學費,也就隻能放棄接受教育了。

  官學有名額限製,私塾需要教學費,還有更高級一些的隱居書院,也是需要交學費的,當然,若是你能力出眾,能夠被夫子賞識,學費說不定能夠被免除,但絕大多數的貧民孩子,資質都是比較一般的,真正能夠被賞識的畢竟是少數,所以,這三類學校全部加起來,也滿足不了大部分人的讀書需求,隻能滿足權貴和有錢人的孩子接受教育。

  而李安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全麵普及教育,讓所有孩童都能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將來能夠成為更有用的人,這個普及的力度很大,所以,必須要有社會力量的加入,以緩解朝廷財力之不足,而這樣的學堂性質,便可以被稱為官私合營,主要的出資方是私人,但朝廷會提供最基本的管理,另外,學堂的地皮是免費贈送的,日後也不會收取任何的費用,甚至若是表現好一些的話,還能獲得朝廷的獎勵。

  當然,凡是願意出資幫助朝廷辦學的有錢人,都是不在乎什麽獎勵的,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所能獲得的名望,尤其是學堂的冠名權,以及日常管理的權利,冠名權可以極大的增加他們的名望,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而日常管理則可以讓他們體驗一把做領導的感覺,就像玩養生類遊戲的感覺。

  總之,在李安的帶動下,京城有越來越多的權貴和富商加入了辦學的行列,一座座普及教育學堂正在建設之中。

  京城算是一個試點,待京城的學堂辦的有聲有色了之後,全麵普及教育就可以在全國推廣了,教育是百年大計,必須要一步步來,絕對不能操之過急,若是辦的不好就要起到反作用力。

  雖然這些學堂之中,有很多都是私人負責的,但朝廷是必須要對其進行管控的,時不時的總要明察暗訪一番,要確定這個學堂是正常的教學,而不是被心懷叵測之人利用來搞謀反。

  在媒體不是很發達的古代社會,由於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接觸到外界的情況,所以,大部分都是比較愚昧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被人利用,很有可能是別人說什麽他們就信什麽,而一旦他們相信了這一套對朝廷不利的思想,那麽,就很有可能會成為造反的勢力。

  古代那麽多反抗朝廷的勢力,很多都是從思想教育開始的,通過一套能夠自圓其說的思想套路,利用老百姓對朝廷的合理怨氣,從而達到激怒普通老百姓,讓老百姓跟隨自己造反的目的,這些人打著為民的旗號,其實就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普通的老百姓。

  很多這樣的團體都是利用教會來傳播反抗朝廷思想的,傳播的對象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但若是這些思想進入了校園,由教書的西席先生傳給幾歲的孩童,那麽,造成的危害就更大了,因為孩童時期正是一個人形成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給孩子們灌輸反抗朝廷的思想,如此,這個孩子的一生可能都要活在仇視朝廷的世界裏,一旦有機會就會做出反抗朝廷的事情。

  後世發生的很多反抗朝廷的運動,都是由於從小接受的不恰當教育造成的,比如天朝的某個小地方,一直在鬧騰,鬧的還挺凶的,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地區脫離天朝太久了,那裏的老百姓從小的接受到的教育,就是比較仇視天朝的教育,很多教科書都極盡可能的歪曲天朝,從而造成這些老百姓從小就仇視天朝,進而在內心充滿了仇恨和不滿,一旦遇到一丁點的小事兒就會起來反抗朝廷。

  古代朝廷最怕的就是心懷叵測的教會,想當初大漢朝的黃巾起義,把整個帝國都差點給掀翻了,雖然最終並沒有獲得成功,但給朝廷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若不是朝廷放開了地方權力,讓大地主階級自己募兵抵擋黃巾軍,估計大漢王朝早就提前滅亡了。

  最終大漢朝雖然暫時保住了,但各地的諸侯卻通過剿滅黃巾起義而尾大不掉,進而讓大漢王朝持續了沒多少年就壽終正寢了。

  後麵的紅巾軍起義更是直接締造了大明王朝,算是最成功的一次起義了,至於各個王朝統治時期所發生的各種小的起義,那更是數之不盡,而絕大多數的起義都是由教會和善於鼓動人心的家夥挑起的,所以,很多朝代對突然冒出的教會是非常警惕的,生怕這些教會在天下間傳播反抗朝廷的思想,如此,是很有可能會顛覆一個王朝的。

  正因為存在這些問題,所以,朝廷對教育是非常重視的,學堂所學習的所有知識,是絕對不能存在反抗朝廷內容的,一絲一毫都不能有,大明王朝的時候,施耐庵寫的水滸傳,就因為存在了反抗朝廷的精神,所以,整個人都被下了大獄了,最後隻好把後麵的內容給改了,讓梁山好漢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可以說這個內容是整個作品的敗筆,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若是不進行這方麵的修改,施耐庵先生怕是要被砍頭了,所以,他也是很無奈的。

  人生在這天地之間,是不可能隨心所欲的,不論什麽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就連皇帝都要被限製,何況一個讀書的文人,想要寫小說沒有問題,但絕對不能隨心所欲的寫,所寫的內容不論如何是不能危害朝廷利益的,若是危害了朝廷的利益,那就要受到朝廷的懲處了,所以,施耐庵老先生也是無奈啊!他也知道讓梁山好漢接受朝廷的招安是整部作品的敗筆,但為了能保住自己的小命,他也顧不了這麽多了,與作品相比,還是自己的小命更重要一些。

  後麵的羅貫中也學乖了,在描寫三國的時候,把黃巾軍描寫的很壞,描寫成打家劫舍的逆賊,而在三國勢力之中,他極力褒揚劉備集團,通過這種方式來宣揚忠誠和正統思想,因為劉備集團是大漢王朝血統的延續,可以更好的代表大漢王朝,而曹操則屬於叛逆,如此寫法自然獲得了大明朝廷的認可,所以,大明朝廷就沒有找羅貫中的麻煩。

  大唐目前還沒有出現反抗朝廷的利益集團,整個帝國正處在一種蒸蒸日上的氛圍中,還看不出哪裏有問題,但防微杜漸是必須的,若是等出了問題再去處置那就晚了。

  總之,朝廷對普及教育非常重視,既然要推行普及教育,就一定要讓朝廷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行,而沒有什麽比對朝廷的忠心更重要的利益了,隻要所有接受教育的老百姓都忠心朝廷,那對於朝廷來說,就是獲得了最大的利益。

  在大唐這個時代,禮部主要是掌管禮儀的,比如接待外國友人啥的,但教育部分也歸禮部管理,禮部長官相當於後世的外交部長,教育部長,還有文化部長的合體,擁有較大的權利。

  隻不過,在古代的時候,這些部長都不是很值錢,所以,禮部長官一直不太受重視,就連後世的影視劇之中,也更多的是表現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這些,禮部侍郎很少能夠露臉,簡直就是打醬油的角色。

  但禮部確實很重要的一個部門,不論是外交,文化,還是教育,都是關係到帝國穩定的基石,禮部的重要性是隱性的,在很多時候可能不是那麽顯眼,但一個帝國若是想要長期穩定,禮物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禮部侍郎相當於是大唐帝國的教育部長,如此,下屬的禮部郎中,則至少是京城的教育局長,官職很大的。

  部長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推動京城全麵普及教育的重任就落到了禮部郎中的肩上。

  要說禮部郎中的官位也不大,是從五品上階,屬於中層幹部,至少在京城這種地方,從五品上階以上的官員是很多的,這個官兒算不了什麽,但在京城教育界,這個官就很大了,可以管很多人,除了國子監這種超級國學單位有更大的國子祭酒管理,其餘的所有教育部門和所有的學堂都要接受禮部郎中的管理,就連這一次在京城推行的普及及教育,也是禮部郎中負責具體實施的,所以,李安若想了解推廣的基本情況,必須要找禮部郎中了解情況。

  大唐的官員調整頻率很高,很多職位都是會經常更換人員的,禮部郎中自然也不例外,之前的禮部郎中還是一個老頭子,可如今已經變成了一位年輕的小夥子,才二十多歲,聽說是韋見素家的親戚。

  對於這種比李安官職低,年齡也比李安小的官員,李安可以直接親切的稱呼他為小韋,這個稱呼估計不會有什麽問題的。

  李安這一次離開傳音學堂,就是要去找小韋,以了解京城普及教育學堂進行的如何了,有多少人參與,究竟需要多少學堂,預計的生源到底有多少等等,雖然這些都不歸李安管,可他就是對這個感興趣,關心一下也沒啥錯。

  由於李安提出了全麵普及教育,也獲得了在京城試點的機會,這下可把禮部給忙壞了,光是負責解釋政策的工作人員都被累啞了一大片,甚至還臨時征召了一批沒有工作的讀書人,進行簡單的培訓之後上崗來幹這份苦力。

  作為禮部郎中的小韋,自然也累的夠嗆,一般的小商人來問情況,自然有下麵的人負責打發,可若是國公之類的權貴親自過來看看,他就必須要親自接待了,無論哪一尊大佛都是他得罪不起的。

  估計朝廷也是考慮到推行全麵普及教育太累,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所以,才把那個年老的禮部郎中給調離了,把年富力強的小韋給調來了,隻有年輕的身體,才能扛住更大的壓力,不至於把自己給累死。

  這不,小韋剛剛送走一位權貴,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李安就來了。

  “李侍郎怎麽來了。”

  小韋笑著迎了上來,但看得出來,整個人都憔悴了,一看就是太疲勞了導致的。

  “就是隨便過來看看。”

  李安開口說道,仔細看向小韋的眼角,接著說道:“小韋啊!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看看,黑眼圈都熬出來了。”

  “多謝李侍郎關心,這些沒啥,還撐得住。”

  小韋笑著說道。

  “哎呀!若不是本官提出全麵普及教育,你也不會這麽辛苦,心裏是不是在埋怨本官呢?”

  李安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