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1      字數:4141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作為帝國的最高領袖,皇帝擁有無上的權利,整個江山都是他的,可自古以來,任何一個王朝都會有沒落和消亡的時候,如何能讓自己的王朝國祚綿長,這是很多皇帝都非常在意的事情,也是他們的畢生追求和使命。

  一個王朝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隨著矛盾越積越多,總是會陷入混亂,然後被新的王朝所取代,如何避免這個結果,是很多皇帝非常在意的事情,所以,每一次新的王朝誕生,總是會吸取前朝的教訓,以避免重蹈覆轍,而很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反而會產生新的問題。

  比如晉朝建立的時候,就吸取魏國不封宗族為王,導致江山被他們司馬家所奪,於是就大肆封王,結果不但沒能守住自己的江山,反而導致了八王之亂,讓剛剛統一不久的西晉王朝馬上陷入了極大的混亂之中,進而引起了更加可怕的五胡亂華的後果。

  宋朝吸取唐朝節度使權利太大,導致國家混亂的結局,於是就杯酒釋兵權,把武將的權利全給收了,並利用文官來壓製武將,讓武將沒有造反和割據的能力,但這反而導致大宋王朝的武力衰弱,內部的問題似乎沒多嚴重,但一直被北方強敵吊打,並最終導致了亡國。

  另外,漢朝宦官弄權比較多,魏晉基本就沒有了,而到了唐朝宦官再次崛起,宋代宦官又不行了,大明時代宦官很牛氣,到了清朝宦官又老實了,這就是一代吸取上一代教訓造成的,而隔代則很容易遺忘這些教訓,又或者說,不論采取哪一種方式,都會存在很大的弊端,都有可能導致帝國的滅亡。

  給武將權利,讓他們鎮守邊關,則這些武將很容易叛亂,讓文官壓製武將,則武將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揮,還要時刻擔憂自己被皇帝猜忌,軍力會被削弱,而讓太監壓製群臣,則會導致太監禍國亂政,情況似乎會更加的嚴重,總之,天底下根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治國策略,隻要當政者不夠努力,便會發生亡國的事情,若要避免亡國,每一代的皇帝都必須要勵精圖治,要把治國當成自己的主要任務,要明白居安思危的道理,萬萬不能耽於享樂,否則,再好的治國策略也是毫無用處的。

  若要維持帝國的穩定,沒有什麽比教育更重要的了,自古一來,皇帝為了維持帝國的統治,一般都會通過各種手段來教育治下的老百姓,讓老百姓心悅誠服的歸順帝國的統治,但最主要的教育手段是針對讀書人的,因為隻有讀書人才能接觸到各種文章,而老農民每天下地幹活,根本就不讀書,甚至都沒有多少國家的概念,對這些人的教育,自然也就成了盲區了。

  而李安所提出的普及教育之中,有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愛國主義教育,讓孩童從小就能接觸到愛國的思想,如此,他們長大了之後,就能夠很好的擁護這個國家了,若是沒有這些愛國思想的教育,則就不會有這樣的效果了。

  後世華夏的某個小地方,由於長期被帝國主義統治,導致當地的老百姓缺乏對祖國的了解,於是就認了洋主子了,真的把自己當成洋人了,甚至,有的人會聲嘶力竭的大吼,表示自己寧願做洋鬼子所養寵物狗糞便上的一隻蒼蠅,也不願意做一名堂堂正正的炎黃子孫,其被奴役思想之嚴重可想而知,缺乏愛國主義教育的後果可見一斑。

  大唐皇帝雖然年邁,但腦子並不糊塗,在了解到李安的教育思路和模式之後,他非常的欣慰,若是所有大唐孩童都能讀書認字,都能明白愛國的道理,那對於大唐江山的穩固,是有很大好處的,這與萬裏傳音是一樣的,畢竟,萬裏傳音的好處,就是便於信息的聯絡,便於朝廷統治整個江山,便於江山的穩定。

  如此一想,普及教育的重要性與萬裏傳音是同等重要的,李安做這個事情並不是閑著無聊,而是為了大唐江山的穩固,是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想明白了這些,皇帝便釋然了,心裏非常的高興。

  “李侍郎新辦了一個學堂,叫什麽來著?”

  李隆基開口問身旁的小太監。

  “陛下,是傳音學堂,預示著萬裏傳音不日將獲得成功。”

  小太監開口說道。

  “傳音學堂,好名字啊!”

  李隆基笑了笑,開口說道:“李侍郎帶了個頭,下麵還不知要有多少人效仿呢?這倒是能給朝廷節約不少開支,也隻有他能想到這些好主意。”

  高興之餘,李隆基連忙派太監去宣朝廷的幾位大官,普及教育的事情自然是越早確定越好,他要聽聽這些大官的意見,然後,盡快把這個事情給定下來。

  要說李安的宣傳和說服是很有效果的,當朝的大官基本上都同意了李安所提出的基礎教育理念,隻是在部分細節上,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李安的想法稍微有一點出入,但基本的思路是一致的,他們也都認可了全麵普及教育,但覺得強迫所有孩子都來接受教育,有些太過了,而李安卻堅持強製性普及教育,以真正實現讓所有孩童都能入學的夢想,免得某些孩子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幹活而不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學堂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對於這種情況,李安是不會答應的,而部分大臣卻覺得強製有些太過於霸道,容易激起官民的矛盾,而李安則告訴所有大臣,普及教育並不需要普通老百姓付出金錢,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學堂讀書,絕對是一件占便宜的事情,如此,就算強製也不會引起多大的矛盾,極個別的刁民改變不了什麽,民心不會因為朝廷的強迫而有所改變。

  這就好比有人送你一個億,你不收也得收,這麽大的好事兒,一般人怎麽可能拒絕的了,難道還能因為這個原因而痛恨送你錢的人,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對於強迫孩童入學,這是好事兒,並不會侵犯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所以,阻力永遠都不會很大,甚至根本就不會有什麽阻力,另外,朝廷也要做好相應的解釋工作,把普及教育的好處一級級的傳遞下去,讓所有的大唐老百姓都了解普及教育對於大唐帝國的重要意義,對每一個孩子的好處,如此,阻力就會進一步降低,甚至完全沒有阻力。

  朝廷的辦事效率本來是不高的,不過,隻要是皇帝和大官們重視的事情,執行起來的效率還是很快的,在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全麵普及教育的政策便順利的獲得了通過。

  朝廷將根據人口數量和地域分布,確定學堂的大概位置,以及學堂的屬性,然後,若是有人願意自費籌辦學堂,則朝廷會免費劃撥這塊土地給他,讓他好好的籌備學堂,並將這所學堂的冠名權交給這個人,另外,日常管理權也歸其所有,隻有

  這種借助社會資源進行學堂籌備的方式,可以極大的減輕朝廷麵臨的資金壓力,從而讓學堂籌備工作可以更快更好的進行下去,而且,商人既然負責了這個學堂肯定不會放任不管,肯定希望這個學堂能夠教出好一些的學童,這樣商人的臉上也有光,甚至,還會與別的學堂進行攀比,將學堂打造的漂漂亮亮的,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另外,朝廷的資金都是有數的,不會無緣無故多撥款給一所學堂,而商人負責的學堂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隻要這名商人高興,完全可以多撥很多資金來建設學堂,給教學人員更高的待遇,甚至還能給學習好的孩子一些獎勵,隻要商人用心想搞好這個學堂,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名譽,完全是舍得拿出大量資金的,而很多時候,隻要資金到位了,事情就要好辦的多了。

  在全麵推行普及教育的時候,李安一直在強調一點,那就是普及教育就是學習一些最基本的隻是,讓孩童能夠識字懂禮,並不是培養所有孩童去考功名的,可一旦商人負責創辦學堂,對於貧民孩童之中湧現出的優秀人才,他們肯定不願意隻培養這些孩童識字這麽簡單,或許會培養他們更多的能力,讓他們能夠去參加科舉,隻要考取了功名,他的臉上就很是有光了,另外,考取功名之後,這個貧苦的孩子說不定能夠做官,而不論這個孩童的官做得多大,都是他資助出來的,以後說不定用得著自己資助過的孩童呢?

  也就是說,商人資助一所學堂,看似好像損失了很多金錢,但實際上得到的卻更多,他們不但能夠得到大善人的美名,而且,培養的孩子將來有出息了,還能夠回報他們,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自古以來,很多有一定實力的人,都會選擇出資辦學,以此來進行人脈投資,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謀取一定的人脈利益。

  後世的學校有寒暑假,開學一般都是暑假和寒假之後,而在大唐這個時代,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在很多私塾,先生病了都隻能放假,遇到很多節日也會放假,所以,除了過年的時候一定會放假之外,其餘的假期是不確定的,也沒有周末的說法。

  正因為如此,所以,李安在籌備建立學堂的時候,隻要學童招收進來,馬上就能開學,隨時都可以進行教學。

  因為不用花一分錢,而且,這個學堂還是李安開辦的,所以,招生的時候非常的順利,周邊貧民區之中,還沒有學堂可上的孩童,都表示願意進入李安創辦的學堂之中學習知識,甚至,部分有學堂可上的貧民孩童也退學跑來了。

  但這樣退學來李安學堂的孩童不是太多,且幾乎全都是貧民子弟,他們家中沒有什麽多餘的財產,根本供養不起考科舉的孩子,原本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得幾個字就行,上兩年私塾就退學,現在有免費的學堂學習識字,他們有什麽理由不去占這個便宜。

  而對於那些一心想要考科舉的孩子,他們就不會過來了,畢竟,他們上的私塾人數很少,先生可以更好的對他們進行更加細致的教育,而李安所創辦的學堂,足有千餘學童,教學人員的數量卻不是很多,教學環境可能會比較的熱鬧,對於考科舉來說,可能不太合適,而且,由於入學的都是貧民子弟,素質肯定相對比較差一些,性子可能也比較野,有錢人家的孩子,是肯定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與這些野性太足的孩子待在一起學習的,或許還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被這些野性十足的孩子給帶壞了呢?

  或許有人覺得這是一種偏見,是對貧苦孩童的歧視,其實真的算不上歧視,窮人的孩子是散養的,家裏過問的比較少,一群沒多大的孩子都敢跑去野外玩耍,而富裕人家的孩子是時時刻刻被保護的很好的,不但穿著幹淨,看上去也是細皮嫩肉的,這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而且,雖然大部分的貧苦孩童都是忠厚樸實的,但總有一些是比較野性難馴的刁民孩子,非常喜歡欺負別人,把這些孩子圈入學堂學習,為的就是利用教育的手段,讓這些壞孩子變成好孩子。

  但富裕家庭的父母可不願意冒這麽大的風險,讓自己的孩子與貧苦的孩子做同學,萬一被帶壞了怎麽辦,萬一被欺負了怎麽辦,他們的孩子是勵誌要考功名的,是必須要接受優質教育的,所以,他們就隻能選擇教育環境更好的私塾了,這相當於是後世的貴族學校,花費自然也是比較高的了,但富裕的人家不缺錢,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的更好一些,他們情願花費高昂的代價,他們也負擔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