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用摩托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4      字數:4227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親自駕駛剛剛研究出來的摩托車,以極快的速度在研發中心兜圈,掀起了陣陣煙塵。

  兜了十幾圈之後,李安緩緩減速,將摩托車停下來,經過這一番簡短的試驗,已經足以證明摩托車的可靠性,至少,可以證明摩托車已經被研發出來了。

  而摩托車的主要用途,無非就是傳遞情報,用來代替驛馬是最合適不過的事情。

  “李侍郎,這個摩托車速度可真快啊!比先前研發的汽車快多了。”

  工匠非常興奮的說道,能參與研發如此快速的摩托車,他們的心情也是極好的。

  “摩托車之所以速度快,是因為負擔輕,隻有這麽小的一塊,你們都試試,每人騎著兜幾圈,隻要性能穩定,接下來就要進行量產了。”

  李安開口道。

  眾工匠在李安的親自指導下,開始學習騎摩托車,並很快就學會了,畢竟,摩托車非常的簡單,沒有學不會之說。

  而在工匠們測試摩托車可靠性的功夫,李安前往皇宮,將摩托車推薦給朝廷,用來取代驛馬,這樣一來,情報傳遞的速度會極大的增加。

  在檢測了摩托車的速度和可靠性之後,朝廷眾官員一致同意用摩托車取代驛馬,不過,對於摩托車這個名稱,很多官員都不太適應,而李安也不想改名字了,就隨便找了個理由,把摩托車這個名稱給固定了下來。

  摩托車的技術難度很低,進行大規模的批量生產,是毫無難度的,在朝廷下達正式的命令之後,李安很快就組建了專門的摩托車生產工坊,並立即招滿工匠,開口大批量的製造摩托車。

  流水線作業的速度是很快的,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第一批五百輛摩托車就出廠了,並立即投入到最重要的驛站,還有需要快速傳遞情報的朝廷相關部門。

  而在裝備了摩托車之後,不論是驛站,還是朝廷的各個部門,辦事的效率都獲得了明顯的提升,畢竟,有些時候,交通工具是可以決定辦事效率的。

  而在朝廷的各個衙門裝備摩托之後,軍隊的將領也不淡定了,因為大唐的將領們,敏銳的發現了摩托車在軍事上的巨大用途。

  在鐵甲偵察車的數量獲得普及之後,各邊關部隊都進行了少量的列裝,以備偵查之用,而鐵甲偵查車塊頭太大,對地形的要求比較高,在遇到溝壑和叢林的時候,就寸步難行了,這將嚴重製約偵查士兵的偵查能力。

  而摩托就不一樣了,這種交通工具比較輕便,即便遇到樹林也能穿行,速度和靈活性都大大超過鐵甲偵察車,是軍事偵查的好幫手。

  軍方提出要求之後,朝廷考慮了一下,覺得軍隊的要求非常合理,各大節度使麾下,的確應該有一支機動靈活的摩托偵查部隊,這對提高大唐邊軍的戰鬥力至關重要。

  接受朝廷的要求之後,李安立即開始生產軍用型的摩托車,而且還是多種型號的,所謂的軍用摩托,就是耐用性要更好,塗裝也要有別於普通的商用摩托,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軍隊使用的。

  而型號方麵,主要分為普通的兩輪摩托,還有就是三輪的摩托,兩輪的摩托靈活性更好,而三輪的摩托,則是軍官快速出行的絕佳選擇,兩輪摩托車,最多隻能乘坐兩人,一個在前方駕駛,另一個坐在後麵,而三輪摩托,則可以坐三個人,除了駕駛員和後座上的一個,側麵的座椅上,還坐著一個。

  大唐邊軍眾多,京城也有很多軍隊,對摩托車的需求還是很大的,而以目前的產量,肯定不能在短時間內,滿足所有軍方的需求,隻能先小批量的供應,慢慢滿足軍方的需求。

  不過,誰都想先獲得足夠的摩托,都想讓別人慢慢等,所以,自從軍用摩托開始生產以來,各種重量級的軍官就經常過來拜訪,恨不得將工坊內生產的軍用摩托全部帶走,而在這期間,李安也見識了各種類型的無賴,大大的無賴。

  “郭將軍,我們龍武軍負責保護京城,保護陛下,軍用摩托當然要先緊我們龍武軍來,你們隻能慢慢等。”

  這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的聲音,他是過來看摩托生產的,並大有為自己麾下兵馬率先爭取摩托的意思。

  對麵的郭子儀一聽,心裏自然非常的不樂意,開口道:“大將軍麾下的兵馬護衛京城不假,不過,我們朔方軍駐守邊關,保護的是整個大唐,我們邊關是最需要優先配置的,若是邊關有失,京城自然難保。”

  老郭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貶低龍武軍花拳繡腿,沒有真本事,一旦邊關丟掉,京城的龍武軍,根本就沒有能力護衛都城。

  “郭將軍,你敢小覷我龍武軍。”

  陳玄禮大為生氣。

  “不敢,不敢,卑職的意思,就是隻要我們邊軍能守住邊疆,大將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京城的兵馬沒有打仗的機會,自然無需優先配置。”

  郭子儀又開始耍滑了,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隻有他的邊軍,優先配置資源最合適,畢竟,邊軍才是國防的第一線,京城的兵馬根本就沒有機會打仗。

  “郭將軍,本將不這麽認為,大家都是為朝廷出力的,本將的龍武軍,肩負保護京城的責任,怎可落後於邊軍,況且,就算沒有摩托,北方的回紇也奈何不了你們朔方軍,還是優先配置龍武軍重要。”

  “不不不……”

  李安在自己的辦公室,都能聽到郭子儀和陳玄禮之間的爭吵,這讓李安的心裏非常的煩躁。

  這兩個家夥是最難纏的,當然,其它各路兵馬的將領也不好對付,總之,人性是自私的,所有人都想最先得到最好的裝備,這一點是肯定的,而摩托的產量是恒定的,在僧多肉少的情況下,自然就會產生爭奪。

  “二位別吵了,該是你們的,一定跑不了,多要的一概不給。”

  李安開口表態。

  “李侍郎,老郭大老遠的跑一趟,你總不能讓我這一趟白跑吧!怎麽著也要讓我帶回去幾百輛。”

  郭子儀懇求道。

  “李侍郎,我們可是老交情了,你要是給郭子儀幾百輛,我的也不能少於這個數。”

  陳玄禮開口說道。

  李安頓時感覺兩頭為難,摩托的產量,不可能很快提高,產量幾乎是穩定的,而且,各路兵馬都需要裝備,厚此薄彼肯定會引起不滿,而眼前這兩個家夥,從來就不會為李安考慮一二,隻想著盡快滿足自己的需求,簡直是無賴。

  “你們二位都是我大唐有名的將領,怎麽學起耍無賴了,若是所有將領都像你們這樣,我就沒法幹了。”

  李安與二人也比較熟悉了,自然是什麽話都敢說,並不怕得罪二人。

  “李侍郎,你的難處老郭管不了,要是拿不到摩托,老郭就賴在這裏不回去了。”

  郭子儀笑著說道,李安說他是無賴,他還真的無賴上了,當然,陳玄禮也好不到哪兒去,也是賴著不願意走了。

  “這樣吧!先給你們每人十輛,就隻有十輛,愛要不要,不要就沒有了,要等以後分配。”

  李安做出了部分讓步,小小的滿足他們的一點要求,畢竟,他們已經如此耍無賴了,李安怎麽著也要給點麵子才行,都是老交情了,也不能太絕情了。

  雖然有些遺憾,但見李安態度如此堅決,他們二人也隻好接受了這樣的事實,各自領著十輛摩托離開了。

  隨著摩托在軍中的逐步普及,大唐軍隊的實力再次大大增強,讓周邊各小隊望塵莫及,更加不敢挑釁大唐帝國的權威。

  而隨後,西邊傳來了好消息,玉門關通往疏勒鎮的戰略大鐵路全線貫通了,大唐的各種物資,可以快速大批量的運往安西的邊陲小鎮,從而極大的減弱了安西兵馬的供養難度,讓安西養兵的成本與京城沒有多大的區別,從而非常便於在安西進行大規模的增兵,進而控製安西周邊的附屬國。

  在安西的西麵,還有一個比較強大的帝國,黑衣大食,也就是後世的阿拉伯帝國,這個帝國一直比較強大,並稱雄於西部。

  雖然,現在黑衣大食,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實力無法與大唐帝國相匹敵,但大唐帝國畢竟在遙遠的東方,距離太遠,必然導致大唐的實力很難輻射到黑衣大食,從而讓黑衣大食覺得,大唐實力雖強,但無法有效的影響西部的附屬國,而大唐的這些附屬國都比較富庶,若是據為己有,必然可以大大增強他們的實力。

  在這種思維的支配下,黑衣大食以武力相威脅,逼迫很多歸附大唐的小國,同時向他們進貢錢財,否則,就用武力攻打他們。

  這些小國當然非常的不情願,於是,向大唐朝廷反應,喜歡大唐能夠出兵消滅威脅他們的黑衣大食。

  大唐皇帝在得知黑衣大食要大唐的附屬國,向他們進貢錢財之後,是大為生氣,當時就要派兵攻打黑衣大食,為附屬國做主,但很多朝臣皆提出反對的意見,包括李安在內。

  畢竟,黑衣大食遠在西部,大唐在遙遠的東方,勞師遠征,會嚴重耗損大唐帝國的國力,就算取得勝利,自身的損耗也是非常巨大的,這是所有大臣反對的理由。

  但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戰略大鐵路已經修到疏勒鎮,距離西部小國已經很近了,大唐的大批軍隊和戰略物資,都可以迅速運到疏勒鎮,從而讓遠征變得相對容易很多,對大唐帝國的損耗也會變得很低。

  而西部的很多附屬國,也看到了這一點,並在疏勒鎮正式通車之後,立即向大唐朝廷提出要求,讓大唐將鐵路修到他們的國家,從而不論在經濟和貿易方麵,還是安全方麵,都能得到極大的好處。

  西部各國的商人,是最支持修建鐵路的,畢竟,隻要鐵路修通,對他們做貿易有極大的好處,讓他們可以更多更快的賺錢,安全方麵也更有保障,大唐的影響力一旦完全深入西部,他們就不用兩頭交保護費了。

  貿易發展起來了,對沿途的各國都有莫大的好處,對大唐自然也是一樣,所以了,在鐵路通往疏勒鎮之後,大唐朝廷立馬開始研究,將鐵路通往西部各國的計劃。

  在最近幾年,西部各附屬國,全都派遣了數量不等的技術人員,到大唐來學習,而學習的內容,無非就是修路鋪橋,以及一些簡單的機械維修知識,最核心的內容,是不會外傳的。

  而這些鋪路修橋人才的培養,可以讓這些小國自己指揮自己,在國境線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減輕大唐帝國的負擔。

  就在決定將鐵路鋪向西部各國的同時,朝廷讓大部分過來學習的各國修路築橋人才全部返回他們自己的國家,準備配合大唐的技術人員,進行鐵路線的建設。

  鐵路線的材料和技術皆來自大唐,而土地卻屬於各國所有,建設的時候,大唐與各國都要出力,如此,鐵路利益的分配,就必須先談好才行,否則,就容易引起麻煩了。

  而各附屬國與大唐帝國相比,根本就沒有多少議價權,畢竟,不論是鐵軌,還是火車,以及各種調配製度,全都隻有大唐帝國才有,這些小國根本就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大唐的強大軍力,更是一種非常巨大的威懾,讓他們不得不順從。

  作為鐵路係統的發明人,李安當然要參與製定下一步的鐵路修建計劃,以及如何與西部小國分配利益的問題,而事情這麽大,大唐皇帝當然也不能不過問,這可是關係到大唐千秋萬代的事情,絕對不能等閑視之。

  修建鐵路對資源和財力人力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不可能四麵開花,要集中力量,一條一條的修建,先撿最重要的道路進行修建,不太重要的道路隻能靠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