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交通秩序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4      字數:4201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是大唐朝廷的重臣,也是汽車的發明者,所以,製定大唐的交通秩序,肯定要有李安參與才行,而且,這個所謂的大唐版交通規則,也是李安極力提出的,當然,要由李安來製定了。

  作為在後世生活過的人,對交通規則自然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李安幾乎不用多想,就可以製定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交通規則,以規範大唐百姓的日常出行。

  不過,大唐的很多貴族,似乎並不認可這項規則,甚至,與李安一同負責製定交通規則的官員,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畢竟,大唐人並沒有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一下子提出如此多的要求,的確很難讓人接受。

  比如,李安提出喝過酒的人,是不可以開車的,因為醉酒會導致反應變慢,從而容易操作失誤,進而發生車禍。

  這項本是非常合理的規則,卻遭到了很多官員的反對,理由也很簡單,大唐兒郎喝酒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尤其是買得起汽車的富家兒郎,更是酒場眾多,喝了點小酒就不能開車,這多少有些殘忍,況且,絕大多數的人,就算喝了點酒水也不會造成交通事故,隻有極少數的人喝的太多才會造成事故,總之,大唐人很難接受這樣的規定,也很難讓他們明白,喝酒會造成讓你反應的變慢。

  為了讓眾官員明白喝酒對人精神方麵的影響,李安可謂費了大量的口舌,舉出了大量的例子,甚至,帶著眾官員去車禍現場,並讓眾官員聞一聞肇事者嘴裏的酒氣有多濃。

  經過一番統計,很多官員都認為李安說的有道理,在所有發生車禍的事故之中,有九成以上全都是因為開車的人喝了酒,然後才造成的,這足以證明喝酒會造成人反應的變慢。

  經過一番討論,負責製定交通規則的眾官員,認可了李安的規定,覺得需要對喝酒不能開車這項規定落實下去。

  當即便將這項規定寫入規則,如何落實也是一大難題,畢竟,以大唐帝國目前的技術,是沒有酒精檢測儀器的,僅憑執法者用鼻子聞,似乎不太好確定,況且,如何遇到無賴的人,硬說自己沒喝酒,嘴裏的味道是天生的,或者說自己沒刷牙,總之,隻要是後台硬,就有一萬種理由進行推脫。

  而關於這一點,李安覺得並不難確定,隻要聞到嘴裏有濃鬱的酒味,就可以證明飲酒了,若當事人耍無賴,說自己嘴裏就有這種味道,則可以調查他的社會關係,問問他的親朋好友,這個人的嘴裏,平常是不是滿嘴酒氣,或者抓入大牢關幾天,看看嘴裏是不是還有酒味。

  總之,想要懲治這些違規的人,有很多辦法可以用,不怕治不了他們。

  另外,為了讓開車的人能夠注意安全,還要加大人命的價錢,在大唐這個時代,普通老百姓的性命是不值錢的,富家子弟若是開車撞死一個普通百姓,隨便賠點小錢就搞定了,如此,就會讓很多地位高的人,肆無忌憚的對待普通老百姓。

  加大賠償成本,以高昂的賠償價格,讓很多抱著發點小錢就能隨便弄死人的貴族闊少,打消這樣的念頭,若是賠不起,那就隻能麵臨牢獄之災了。

  當然,這個政策一旦製定,也會麵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碰瓷的問題,人一旦富裕了,容易囂張,而人若是貧窮,則又會刁蠻,古語有言,窮山惡水多刁民,這絕對不是貶低窮苦老百姓,而是,有部分普通老百姓,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容易不按常理出牌,很多也是被生活所迫。

  若是一個窮苦的百姓家庭,窮的活不下去了,隻需要有一個人撞上富家子弟的汽車,用一條性命,就能給家人帶來富足的生活,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而這種情況,是必須要極力避免的,畢竟,富家子弟就算家境富裕,也不能平白無故被坑,這並不公平。

  而在沒有監控的大唐帝國,如何證明是汽車主動撞行人,還是行人主動送死,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一點,就連見多識廣,活了兩世的李安也有些為難。

  不過,李安相信這種情況,必然是很少的,就算是再窮的百姓,一般情況下,也不會用主動送死的方式,去為自己的親人謀一個好的生活。

  況且,大唐帝國經過李安的工業化改革,已經非常富裕了,社會保障設施還是非常到位了,寺廟和道觀,幾乎每幾十裏就有一個。

  富人都想長命百歲,會花錢去寺廟許願,而寺廟有了錢財之後,就可以買一些最基礎的食物,施舍給窮苦吃不上飯的百姓,如此,就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循環。

  所以,隻要窮苦人能吃上飯,就不會發生多大的問題,基本上不會過多的出現碰瓷的現象,畢竟,人都是要臉要命的,不是被生活逼急了,誰都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碰瓷,去送死。

  關於製定交通規則,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而這些都需要李安與眾官員進行負責任的討論,以免製定的政策不到位,造成不好的影響。

  至於有的官員提到,喝完酒不能開車,不能回家的問題,李安覺得這完全不是問題,就目前的情況,所有擁有汽車的人,全都是非常富裕,地位非常高的階層,他們出門是不可能單溜的,肯定會有下人跟著。

  而按照大唐的規則,主人喝酒吃肉的時候,下人往往隻能看著,如此,下人肯定沒有機會喝酒,讓下人開車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非常的簡單。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經過近半個月的討論,大唐版的交通規則,終於新鮮出爐了,而這其中,傾注了李安大量的心血,可以說,這個大唐版的交通規則,絕大部分都是李安的功勞。

  規則製定出來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落實,若是無人遵守規則,那麽,規則就等於是沒有製定,就會變成毫無意義的規則。

  與李安預料的情況一樣,當規則剛剛頒布下去的時候,很多自持有身份的人,對此不屑一顧,根本就不願意去遵守,汽車開在公路的最中間才最舒服,靠邊走多沒有麵子,至於喝酒不能開車的問題,他們就更不當回事了,老子身份這麽高,誰敢攔車查我。

  但這些囂張的家夥,這一次打錯了算盤,因為交通規則是李安製定的,而李安也早就知道,會有很多人不願意去遵守,所以,早就做了充足的準備。

  首先,是組織了一支規模不小的稽查隊伍,在這支隊伍裏,既有硬氣的軍人,也有宮裏的宦官,還有市井小民,總之形形色色的人全都齊了,不管你是什麽厲害的人物,總有一種是你對付不了的。

  稽查隊伍上崗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抓住了幾十名違規的富家闊少,有的是喝了酒仍舊開車的,有的是開在路中間,沒有靠右行,還有的速度太快,在京城橫衝直撞的,好像路都是他們家似的。

  對於這些違規的開車人,稽查隊毫不客氣的將其全部抓入大牢,不論他們搬出什麽樣的後台,稽查隊員們全都不予理睬,這支隊伍是李安組建的,部分隊員還是皇帝身邊的太監,他們服從的都是皇帝的旨意,任何人都奈何不了他們。

  在這些被抓的人之中,不乏有京城的大官,富家闊少就更多了,他們剛開始還很囂張,對稽查隊員罵罵咧咧,然後就是叫屈,覺得自己又沒有撞到人,隻是犯了點小錯,至於要受到如此嚴重的對待嗎?大不了發點錢賄賂一下,至少,也不能因為這麽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把他們這些身份高貴的人,抓入大牢吧!

  在大唐這個時代,牢房可不是什麽好地方,可以說是又髒又臭的,正常人一分鍾都待不下去,貴族子弟平時錦衣玉食,很那忍受牢房裏的汙濁空氣和潮濕的環境,而且,這一待就需要半個月,簡直要人命。

  不過,不論這些犯錯的貴族子弟如何軟磨硬泡,又或者他們的家人過來花錢消災,一概都是毫無用處,所有犯錯之人,必須關滿半個月才能放出去,就算是親人的探視,也有嚴格的時間限製。

  之所以製定如此嚴格的懲罰措施,就是要殺雞儆猴,大力規範大唐的交通規則,避免日後發生更多的車禍,而且,僅僅就是半個月的牢獄而已,並不會要了這些富家子弟的性命。

  牢獄的震懾力是巨大的,在很多貴胄子弟被關入大牢之後,交通規則的事情,很快就在京城傳開了,所有人都不敢再違反交通規則了,畢竟,所有人都已經認識到,李安所製定的交通規則是不認人的,不論後台有多硬,都不能避免受到嚴厲的懲罰。

  沒有人再敢違反交通規則,京城的交通秩序一下子就好轉了很多,車禍的發生幾率降低了好幾倍,慘烈程度也大大的降低了,而這都是李安所製定的交通規則的功勞。

  以前,對李安所製定的交通規則持保留態度的官員,在看到車禍大大減少的數據之後,開始認可李安,並覺得李安所製定的規則是合情合理的,隻要能減輕車禍的發生,不論做什麽都值得,況且,這麽做也並沒有引起民怨的沸騰,算得上是完全成功了。

  交通秩序井然之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流通效率也大大的增加了,而這對於大唐帝國的經濟發展,是有莫大好處的,而這一切全都是李安的功勞。

  當然,也不是所有車輛都要遵守交通規則的,比如一些特殊車輛,就不用遵守交通規則。

  傳遞邊關重要情報的車輛,就無需遵守交通規則,但需要配置報警裝置,從而提醒路人避讓,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朝廷需要運輸重要物資的時候,也會占用大部分的車道,從而違反交通規則,還有皇帝出行,必須要走道路的最中間,才能體現皇家氣派,自然不能讓皇帝的座駕靠邊走。

  但不論是皇帝出行,還是朝廷使用的特殊車輛,都是比較少的,並不會過多的破壞交通規則,自然也無需擔心影響交通。

  大唐的驛站有很多,每個驛站都配備了足量的馬匹,以備傳遞情報之用,在火車鋪設成功之後,沿著鐵軌線的驛站全部被取消了,畢竟,馬匹的傳遞速度比不上火車,自然要取消了。

  而一些沒有火車的線路,仍舊采取馬匹傳遞情報的方式,但靠近京城千裏之內的區域,已經逐步將馬匹換成了汽車,是非常適合傳遞情報的高速度汽車,這樣,傳遞情報的速度會快很多。

  但李安覺得用汽車傳遞情報太奢侈了,而且,汽車也跑不快,應該發明一種更快更適合傳遞情報的機車,這對提高情報傳遞效率至關重要,而最適合的機車,無疑就是後世的摩托了,摩托更小更輕便,負擔是比較輕的,速度開起來非常快,比汽車節省多了。

  而研製摩托的技術難度是很小的,畢竟,汽車都搞出來了,摩托車還在話下嗎?

  經過一番努力的研究,第一輛摩托車閃亮出爐,並被放在了李安的麵前。

  “李侍郎,這個東西會不會很危險,畢竟,隻有兩個輪子,真的能開嗎?。”

  負責研製的工匠,看著眼前的摩托車,心裏有些打鼓。

  “自行車不也是兩個輪子麽,既然自行車能騎著走,這個家夥肯定也沒有問題。”

  另一名工匠連忙說道。

  李安也不多說,上前握住摩托的車把,開口道:“你們讓開,讓本官先溜一圈。”

  對於摩托車,李安是最熟悉不過了,前世的時候,李安可沒少開這玩意兒,自然不需要學,就能直接開起來。

  “汙汙汙……”

  隨著一陣排氣的聲音,摩托車向前行駛了起來,而隨著李安的加速,摩托越來越快,比汽車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