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募兵三千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2      字數:4313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雖然李安知道在京城放火是一件犯忌諱的事情,不過,為了圖省事也隻好這麽幹了,反正四周都是院牆,絕對不會燒到別人家的房子。

  眾人從柴房找來一捆捆柴草,放置在院落的不同位置,並同時點燃,讓火苗在草叢中肆虐,盡情的燃燒。

  因為是白天的緣故,再大的火苗也不會被外人看到,但這些雜草都是濕漉漉的,在燃燒的時候釋放了大量的濃煙,並且,隨著燃燒的進行,濃煙越來越大,以至於李安幾人,看了都有些擔憂,畢竟,如此大的濃煙,隻怕整個京城的人都能看到。

  “無恙,這一把火會讓你的名氣更進一步,更會讓所有人記住你住在大業坊。”

  荔非守瑜咧嘴,開了句玩笑。

  李安輕輕一笑:“一把火而已,既然已經放了,那就這樣吧!更出名一些,也沒什麽不好,哈哈!”

  “開門,開門。”

  雖然隔著三進的院牆,但大門外的巨大敲門聲,還是聽的輕輕楚楚,而且可以肯定,敲門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並且,這一群人顯得非常急迫和焦躁。

  不用想,李安也知道,這一定還是因為自己在後院放火,把周圍的人給引來了。

  “昆雄、飛羽,在這裏看著,千萬不要讓火勢蔓延,守瑜、二牛,我們出去看看。”

  李安帶著二人奔向前院,並將大門緩緩打開。

  在大門被打開的一霎那,首先映入李安眼簾的,是滿頭大汗的大業坊坊正,這個年約四十餘歲的中年漢子,顯得異常焦急。

  昨日辦理房產憑證的時候,他還是個文質彬彬的書生,此刻,倒像是脾氣暴躁的市井之徒,這也難怪,大業坊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如今,居然冒起這麽大的濃煙,萬一朝廷追究下來,他這個坊正可擔待不起。

  “水,水來了。”

  幾名小吏帶著幾十名百姓,提著裝滿水的小木桶,匆匆奔了過來。

  “李將軍,府上出什麽事了,這濃煙可真是夠大的。”

  坊正眉頭緊蹙,見李安幾人神情安靜,他覺得可能不是失火。

  李安伸手一揮,看向這些提著水的百姓:“都回去吧!後院雜草太多,讓我一把火給燒了,回吧!回吧!”

  眾人聞言,全都愣住了,為了燒野草,居然在後院放火,這膽子也太大了,不過,這些人都知道李安剛剛在東女國立功,得皇帝恩寵,所以,膽子比常人大一些,也比較正常。

  坊正一臉焦急,李安圖省事,在後院放一把火,這可把他給害慘了,濃煙這麽大,上麵肯定會追究責任,不論什麽原因,他都脫不了幹係,誰讓他是大業坊的坊正呢?

  “李將軍,京城是不能隨便放火的,您看,這濃煙這麽大,隻怕全長安城的人都能看見,萬一追查下來,隻怕……”

  坊正急的真想找個老鼠洞鑽進去。

  “火是本將放的,與你無關,若是有人追究起來,你隻管往我身上推就是了。”

  李安顯得毫不在意,仿佛在自己的院子裏放火,根本就不是事兒。

  “出了什麽事?”

  很快,金吾衛的將士也被吸引來了,不過,見放火的人是李安,也都沒說什麽,隻是勸說李安趕緊滅火,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不過,李安覺得,既然這大火已經放了,估計全長安城的人都已經看見了,此時急著滅火沒有任何意義,倒不如將後院的雜草全部燒完。

  很快,各級部門的官員,都知道李安在大業坊宅子放火燒野草的事情了,並迅速傳開了,以至於躲在深宮之中的宦官和宮女都知道了此事。

  “李將軍,總算找到您了。”

  一名小太監氣喘籲籲的從馬背上跳下,焦急的說道:“靈州進奏院的人,都不知道李將軍去了何處,若不是這一把火,還真找不著您。”

  “是不是陛下有什麽旨意。”

  李安心頭略有預感。

  “李將軍,陛下讓您立即進宮,最好快些,不能讓陛下久等。”

  “知道了。”

  李安應了一聲,立即奔向戰馬,策馬向大明宮方向奔去。

  ####

  大明宮紫宸殿外,大唐皇帝李隆基扶著欄杆,看向大業坊方向升起的巨大濃煙,眼中露出複雜的神色,自從他繼位以來,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生這種景象了。

  也就是說,在他繼位之前,這種景象是經常發生的,大唐每一次宮廷政變,都會引起朝廷的巨大震蕩,同時,每一次政變也都會在長安城內燃起巨大的硝煙,這麽多年,大唐的朝政被他牢牢的掌握著,一切有可能威脅他帝位的都被他提前清除,所以,長安城再也沒有燃起過硝煙。

  而此時,京城南部突然燃起硝煙,這代表什麽呢?是無故失火,還是有人別有用心?

  “大將軍,濃煙燃起的方向,應該是大業坊吧!”

  李隆基隨口問道。

  高力士連忙點頭道:“是的,大家,正是大業坊。”

  “濃煙為何而起,有人匯報嗎?”

  高力士猶豫了一下,輕聲道:“待會李將軍到了,大家親自問問他就知道了。”

  “什麽,居然是李安搞的鬼,他想幹什麽?”

  李隆基何等聰明,從高力士的側麵回答,就知道大業坊的濃煙與李安有關。

  “大家,李將軍已經到了。”

  一名小太監小聲提醒道。

  李隆基微微側首,看到了正在大步走來的李安。

  “微臣李安,參見陛下。”

  李安恭敬的向李隆基行禮。

  李隆基輕輕招手,示意李安上前,並指著遠處的濃煙,問道:“朕聽說,這一股濃煙是你的傑作,你可否給朕一個解釋?”

  李安表情輕鬆,恭敬道:“陛下,微臣得了賞賜之後,就去大業坊買了一套房子,這套房子的後院足有六畝的荒草,微臣清理了半個時辰,覺得實在費力,就放一把火,將其全部燒掉,這樣可以輕鬆不少,沒想到驚動了陛下。”

  李隆基表情有些不悅,直直的盯著李安:“李安,你放了這麽大的一把火,居然僅僅是為了燒掉野草,就不怕朕治你的罪嗎?”

  “李將軍,這裏是京城,是不能隨便放火的。”

  高力士在一旁插言,提醒李安認錯。

  李安倒是不緊張,佯裝不知,並頷首道:“陛下恕罪,微臣隻想著以最高的效率,處理掉後院的雜草,一時大意,忘了京城不能隨便放火的規矩,請陛下恕罪。”’

  李隆基伸手指著李安的腦袋:“所有人都能記得,就隻有你李安,能把這麽重要的規矩拋諸腦後,你知道在京城放火意味著什麽嗎?造反!”

  “陛下明鑒,微臣絕無造反之心。”

  李安微微有些緊張,並解釋道:“陛下,微臣做事,已經習慣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吐蕃兩萬精銳邊軍,若用正常打法,至少需要十萬將士才能將其全殲,我軍損失也不會太小,而微臣在子母道設伏,僅僅動用五千人馬,就將這支兵馬全殲,我軍損失不足三百,蔚州幾次作戰,微臣也都利用最小的損失,獲取最大的成果。

  後院的雜草也一樣,若用正常收割,十幾人要忙活一兩天才能清理完,而放一把火,幾個時辰就可以全部解決問題,人不累還省時間,隻是,微臣實在有罪,居然忘了京城不能隨便放火的規矩,還請陛下治罪。”

  李隆基聞言,怒氣漸漸消散,李安在京城放火的確很不應該,但這個年紀不大的少年將軍,處處考慮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這倒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畢竟,以極其微小的損失,全殲吐蕃兩萬大軍,這份戰果實在太過輝煌,若不是因為李安年紀太小,需要更多的磨練,李隆基會冊封李安更大的官位。

  “你都這麽說了,朕還如何治你的罪,不過,你記住了,有時候可以圖省事,有時候卻不能,該省事的時候要省事,不該省事的時候,絕不能圖省事。”

  李隆基開口訓斥了李安。

  “陛下教訓的是,微臣知錯了。”

  李安心頭欣喜不已,李隆基這麽說,就等於是原諒他,不會治他的罪了,當然,這也在李安的預料之中,畢竟,不就是在後院放一把火嗎?能有多大的罪過,現在正是李隆基需要他的時候,當然不會因為這麽點無傷大局的小事將他處置。

  李隆基醞釀片刻,看向李安:“李安,你提出讓朕派遣大軍入爨地平定叛亂,但你可知朕的難處,可知曉朝廷的難處?”

  “微臣不知,還請陛下明示。”

  李隆基沒有回答,側首看向身旁的高力士。

  高力士會意,上前一步,解釋道:“李將軍應該知道,去年河北道發生了罕見的大雪,老百姓的莊稼收成幾近於無,不但無法繳納朝廷的賦稅,而且,朝廷為了救濟災民,還要向河北道一帶調撥了大批錢糧。

  另外,突厥內亂不止,朝廷調集大批軍隊駐守北境,花費也是不少,還有此次討伐吐蕃,又是一筆巨大的花費,現如今,國庫的錢糧所剩並不多,大家為了籌集錢糧,已經下令發行國債,向全天下人借錢,若還是不足,大家打算停修溫泉宮,以資軍需。”

  李安聞言,心頭大為欣喜,高力士如此回答,就表示李隆基已經同意向爨地用兵了,而將這些話告訴他,又表明李隆基會派他前去爨地,負責平定叛亂。

  “陛下放心,微臣明白朝廷的難處,一定會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不會給朝廷帶來太大的負擔。”

  李安大聲表態,讓李隆基放心。

  李隆基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看向李安:“朕相信你的能力,平定叛亂就要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勝利,就像今日這一把火一樣,迅速燒光爨地的野草。”

  “是,陛下,微臣一定盡快平定叛亂,為陛下分憂。”

  李隆基咧嘴一笑:“李安,你曾告訴朕,隻需三五千兵馬,就可以平定爨地的叛亂,朕不會真的隻給你三五千人馬,京城和劍南道的兵馬,你可以任意挑選一萬。”

  “陛下,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微臣真的不需要這麽多兵馬,不過,京城的兵馬都是勳貴子弟,實在不堪使用,若陛下允許微臣在爨地附近,臨時募集三千兵馬,勤加訓練,則平定爨地叛亂指日可待。”

  李安開口提出自己的建議。

  李隆基聞言,感到大為驚詫:“平叛迫在眉睫,李將軍居然要自己募兵,這怎麽可能來得及。”

  李安淡然一笑:“陛下,孫子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平定爨地叛亂,應該計謀為主,軍力為輔,微臣抵達爨地之後,一邊練兵一邊了解爨地的情況,這並不會真的耽誤時間,而且,微臣帶的兵越少越不容易引起爨地豪族的警惕,如此,才更加有利於平定這些反叛的豪族。”

  “就地募兵三千,李將軍真的想好了。”

  “是的,陛下,微臣覺得,這是最好的辦法,可以用最小的損失,獲取最大的利益。”

  李安繼續堅持募兵。

  畢竟,此時的府兵已經沒有太大的戰鬥力了,邊關各節度使麾下,都有一支人馬眾多的募兵,而這些精銳的募兵,才是邊關將領打勝仗的製勝武器。

  “那以你之見,平定爨地叛亂需要多久。”

  李隆基問道。

  李安想了一下,開口道:“陛下,微臣練兵極快,若一切順利,一年之內就可以解決爨地的問題。”

  “有幾成把握。”

  “八成,不,九成,微臣最低有九成的把握。”

  李安自信的表態,讓李隆基放心。

  李隆基沉思良久,點頭道:“就近募集的三千兵馬,必然適應爨地的氣候,倒是省卻了水土不服,朕準了。”

  “謝陛下。”

  李安大喜。

  李隆基沉思片刻,接著道:“募兵固然適應爨地的氣候,不過,畢竟需要一些時間才可以練成,李將軍還是要帶一些兵馬前去才是,以確保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