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國庫空虛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2      字數:4275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於誠節怎麽可能不著急,大唐皇帝的意思,豈是那麽容易改變的,而他卻是真的輸不起,這一次前往長安城為父親皮邏閣辦事,是他最後的機會,如果輸了,那麽,他在皮邏閣的心目中,就真的是廢物一個了,如此,就更不可能打敗閣羅鳳,取得南詔王爵位的繼承權。

  焦躁、憤恨、不甘、無力,懊惱,無數的情緒纏繞在於誠節的心頭,讓於誠節的一顆心都要碎裂了,他甚至想要找個人狂扁一頓,以發泄心頭的巨大憋屈。

  “大唐皇帝,真的會回心轉意嗎?”

  於誠節忐忑的看向幾名心腹屬下。

  “二王子放心,我等定會全力以赴的勸說右相等人,不論成功的幾率有多高,我們都將全力以赴。”

  “是啊!二王子,您別忘了,在我們的身後,有太多的大唐官員,他們都支持二王子,我們不會就這麽輸了的。”

  眾心腹隨從的前途,已經被綁在於誠節的身上,為此,即使於誠節是個扶不上牆的爛泥,他們也會全力以赴的輔佐,隻要於誠節能夠繼承南詔王位,他們還怕沒有榮華富貴的日子嗎?

  於誠節略微心安的點了點頭:“此事就依仗各位了,你們放心,隻要我於誠節能夠順利繼承南詔王位,各位都將是我南詔的清平官。”

  “謝二王子。”

  眾心腹得到承諾,心頭多少會感到高興。

  當然,這都是於誠節等人的一廂情願,大唐官員明白於誠節暗弱,自然願意支持他,但關係到大唐切身利益的時候,就未必會支持於誠節了。

  在於誠節的幾名心腹,為了南詔平叛主導權而奔走的時候,幾乎所有接觸到的大唐官員全都是敷衍,他們既收下於誠節的禮品,但同時都不給任何承諾,隻是象征性的說會盡力,其實根本就不會真的去勸說李隆基,白白收下禮品而已。

  #####

  大明宮紫宸殿內,大唐皇帝李隆基翻看戶部送來的奏折,並仔細詢問侍立在殿內的侍禦史、太府卿楊慎矜,了解太府的收入和支出情況。

  楊慎矜本是前隋朝皇帝楊廣的玄孫,為人正直,頗有才幹,在父親楊崇禮死後,接任父親生前的職位太府卿,並拜監察禦史,掌管太府的收入支出。

  可以說,整個京城的府庫,都是楊慎矜在管理,對於京倉裏麵所擁有的物資和錢財,他了如指掌,更通過嚴格的管理製度和高超的財物能力,杜絕了財物的浪費和損失,讓皇帝李隆基頗為滿意,並放心的將太府交給楊慎矜打理。

  此後,雖然楊慎矜的官位一直的上升,先後擔任侍禦史,但太府卿的職位始終都在身上,他仍舊是管理太府的主要官員。

  而眼下李隆基之所以突然關心太府的財物儲備情況,是因為李安提出不能讓皮邏閣全麵負責平定爨地叛亂,以免爨地從此成為南詔的領土,而這樣一來,大唐就必須出兵爨地。

  出兵打仗是需要財力、人力和物力作為保障的,在下令出兵之前,李隆基必須了解大唐國庫的基本情況,從而算出可以動用多少戰略資源,以及最大的出兵量。

  可太府的情況,著實不太樂觀,儲備的錢財並不能支持大唐朝廷四麵開花式對外征戰,為了防禦西部和北部的強敵,大唐的資源消耗已經非常巨大,幾乎已經接近平衡點,若是在南部再開辟一個長期鏖戰的戰場,大唐的財政將有崩潰的趨勢。

  而且,大唐朝廷的財政潛力正在逐步弱化,因為隨著貴族大麵積兼並土地,大唐帝國的立國之本‘均田製’遭到徹底崩潰,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是稅收的明顯減弱,和苛捐雜稅的逐步增加。

  為了維持朝廷的基本運轉,獲得足夠多的財源,大唐朝廷不得不將壓力轉嫁到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從而造成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百姓對朝廷的滿意度在逐步喪失。

  對於大唐財政政策的弊端,和財政上的困難,李隆基是心知肚明的,他也很焦慮,但地主階級等貴族階層的利益難以觸動,畢竟,大唐的江山就是靠這些貴族在維持和統治,萬一惹惱了這些貴族,難保他們不起來造反,似乎,除了加重普通老百姓的負擔,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了。

  “爨地豪族反叛大唐,朕決定派遣大軍平叛,可太府的儲備似乎有些不足,左藏,京倉的儲備也不是太多,楊愛卿,你要想想辦法,看能不能盡快獲得更多的錢財。”

  李隆基看向楊慎矜,將難題轉嫁給了這位財政能手。

  楊慎矜也算是在官場沉浮多年的老人了,自然明白李隆基想要大批錢財的迫切心情,不過,他也有難處,他隻是太府卿,負責掌管太府的收入和支出,朝廷如何向百姓加征稅收,並不歸他管。

  他所能做的,就是如何通過高效率的管理來杜絕浪費,防止賬目不清,導致下屬貪汙府庫的錢財,對於如何增加府庫的收入,他是真的沒有什麽好辦法,而對朝廷稅收的弊端,他也不敢隨意提出改革意見,以免得罪全天下的貴族階級。

  “陛下,微臣隻是負責管理太府的收入和支出,不可能變出一大筆錢財,卑職無能,請陛下恕罪。”

  楊慎矜無奈,隻得如實說出實情。

  李隆基就知道楊慎矜會這麽回答,籲了口氣,問道:“朕當然知道,愛卿不可能給朕變出財物來,不過,愛卿擅長管理財物,對我大唐的稅收製度應該很了解,可有什麽好的建議,能為朝廷增加稅收的來源。”

  楊慎矜聞言一怔,稅收的來源之所以不足,是因為大量的田地都被貴族侵占了,而種地的老百姓也就成了貴族的佃農,成了貴族階級的私人財產。

  而以目前的‘租庸調’稅收製度,稅收是按照人頭來收的,不論你有多少土地,稅收都是一樣的,如此,擁有萬畝良田的貴族,隻需繳納極少的稅收,而那些失去土地,投奔貴族的佃農,因為身份已經是貴族的仆從,當然不可能繳納稅賦,這樣一來,老百姓依舊貧困,朝廷也收不到稅收,所有的錢財都集中到貴族階級的手中了。

  這是嚴重的弊端,從大唐朝廷默認貴族兼並土地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楊慎矜明白這一點,所有的有頭腦之人,也都明白這一點,但誰都不敢亂說,以免得罪整個天下的貴族階級,尤其是楊慎矜更不敢亂說話,因為他的身份太特殊了,他是前隋朝的皇族,萬一得罪了本朝貴族,會有各種莫須有的複辟陰謀向他襲來,而這顯然是他所不能承受的。

  楊慎矜額頭冒著冷汗,沉思良久,戰戰兢兢的進言道:“陛下,溫泉宮擴建頗耗錢財,若能暫時停止擴建,倒是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待爨地平定之後,再進行擴建。”

  李隆基聞言,整張臉立馬就冷了下來,溫泉宮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華清宮,此時的名稱卻是溫泉宮無疑,這裏是皇帝李隆基休閑娛樂的地方,進行修繕和擴建,也是為了休閑起來更舒心,雖然這的確要花掉不少錢財,但對於李隆基來說,這些都是值得的。

  作為一國之君,難道連這點享受的權利都沒有嗎?而對於楊慎矜提出暫時停止擴建溫泉宮,他心底不由自主的生出反感之情,他認為,作為臣子,應該在其它地方開源節流,而不應該將目光盯著君主的個人生活上,更不應該提出讓君主不爽的建議。

  “擴建溫泉宮那點錢財,隻怕是杯水車薪吧!愛卿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李隆基冷冷的說道。

  楊慎矜被逼的的滿臉通紅,硬著頭皮道:“陛下,今年為了對吐蕃用兵,已經加征一次額外稅賦,若是再次加稅,隻怕老百姓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哼……”

  李隆基感到很生氣,將手中的文件往桌子上猛的一摔。

  “陛下,微臣願獻出一年俸祿,為朝廷出一份力。”

  見李隆基生氣,楊慎矜連忙表態,支持李隆基對爨地用兵,並暗示可以讓朝中大臣各自出一點錢財,以資軍需。

  李隆基聞言,輕輕點頭,他覺得這倒是不錯的主意,朝廷那麽多大臣,每人出一份錢財,加起來就是一筆巨款,不過,朝廷的運轉都要依靠這些大臣,若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為國出資,隻怕這些大臣會不樂意,而若是以借貸的名義,暫時向這些大臣借一筆錢,這倒是不錯的主意。

  “朕不需要你獻出一年俸祿,隻需要你借給朝廷就可以了,另外,朕打算以朝廷的名義,向天下人借款,待國庫充盈,再逐步還錢,愛卿覺得如何?”

  李隆基想到了一個好點子,心頭非常的興奮。

  楊慎矜忙道:“陛下聖明,這的確是個好主意,隻要陛下提出借款,天下有錢人必然無不響應,如此,大軍南征的軍餉就有著落了。”

  “好了,楊慎矜,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去吧!”

  李隆基迫切要求盡快籌集到足夠的資金,於是立即下令讓楊慎矜前去辦理這件事情。

  “是,陛下。”

  楊慎矜大大的鬆了口氣。

  其實,他早就想到借貸這種辦法了,隻是不敢隨意提出來,所以,在給一點暗示的前提下,讓李隆基自己想到這種辦法。

  李隆基解決了資金的問題之後,便開始考慮如何用兵,西部和北部的主力邊軍,肯定不能調往爨地,因為那裏才是大唐麵臨威脅最大的方向,況且,爨地高山潮濕,西北部的主力兵馬,到了爨地未必能有戰鬥力,水土不服一項,就會讓很多將士生病,喪失戰鬥力。

  既然西部和北部的兵馬,不適合前往爨地作戰,那麽,就隻能調動京城或者劍南道的軍隊了。

  京城的兵馬數量是足夠,不過,大部分都是勳貴子弟,未必受得了爨地的辛苦,劍南道的兵馬僅有三萬,也不能調集太多,以免影響整個劍南道的大局。

  雖說李安提出僅需三五千兵馬,就可以平定爨地的叛亂,可李隆基總覺得這是戲言,為了取得平定爨地戰爭的勝利,他不可能真的準備三五千人馬的軍需和物資,在他看來,若無南詔發揮主導作用,平定爨地的叛亂,至少需要數萬兵馬,而他也是按照數萬人馬的物資進行戰略準備的。

  “宣李安覲見。”

  李隆基準備召見李安,並與其好好的談談,畢竟,他也認為,讓李安這個表現不俗的後起之秀,負責平定爨地叛亂,是再合適不過的,能培養一個合格的年輕人才,大唐的江山才有望持續延續下去。

  大業坊之中,李安與幾名心腹弟兄,正在打掃宅子的後院,這個足有六畝地的後宅長滿了各種野草,茂密的地方足有一人厚,若不進行整理,隻怕這裏麵會成為蟲蛇的繁殖之地。

  讓李安感到納悶的是,這個宅子在前幾個月還住著人,怎麽會讓後院長出這麽高的野草呢?宅子的原主人不打掃後院?

  “大兄,這裏有不少幹草,看來是去年的,這個後院怕是好多年沒有打掃過了。”

  “大兄,這裏的雜草比人都高,看著怪嚇人的,這裏原先住的,到底是什麽人,怎麽懶成這樣,自家的後院都不收拾。”

  “蛇,草裏有蛇。”

  李安也看到了,草叢之中,的確躥出幾條碩大的草蛇,從眾人的胯下偷偷溜走了。

  “大兄,這院子裏的雜草實在是太多了,若是如此清理,怕是要好多天,倒不如放一把火,全給他燒了。”

  “對,放一把火,這是最省事的。”

  “不行,這裏是京城,不是白狼村,豈能隨便放火,我們隻要一放火,肯定會把朝廷的人給引來,到時候指不定治我們什麽罪過。”

  李安也覺得在京城放火,似乎有些不妥,不過,這六畝地的一人高雜草,若不采取火燒的辦法,還真是不太好辦。

  “燒吧!準備柴草,把這後院的雜草全都給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