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5-15 19:13      字數:4166
  西部羈縻區的各大族,雖然維持著表麵上的和平,但因為仇恨已經形成,所以,暗地裏的鬥爭仍舊不少,還有一些性格特別強的家族成員選擇脫離族群,以獲得更自由的快意恩仇,久而久之,這些失去依靠的家夥就成了打家劫舍的山賊了。

  隻是這些山賊也是有原則的,那就是不會打劫自己族群的人,隻打劫有仇族群的貨物,明明幹的是打家劫舍的勾當,卻硬是將自己抬高到了族群仇恨的高度,好像自己幹的都是正義的事情,其實都是非常狹隘的觀念,他們就是十足的山賊。

  對於西部羈縻區的亂象,自然有人上奏大唐朝廷,希望朝廷能夠管管,但朝廷哪有閑心管這個事情,這些羈縻區太過於偏遠,對於大唐朝廷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利益,自然是不太願意管的,雖然最終也出手了,但也不過就是派遣幾名蜀中的官員,去羈縻區協調一下各方的關係,讓他們坐下來好好談,不要繼續對抗了,至於這些大族是否聽話,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反正,大唐是不會派兵在這裏維持的,以免給朝廷帶來沉重的負擔。

  自古以來,任何一國的朝廷都不希望自己的包袱太重,都喜歡占領富庶的區域,某些雖然不富庶但戰略地位重要的區域也會硬著頭皮占領,而對於貧瘠且沒有戰略價值的區域,則就完全提不起興趣了,因為占領這些區域,所能獲得的利益太少,而所要付出的成本卻很高昂,完全就是得不償失,統治者自然非常不情願去占領了。

  大唐的許多羈縻區,就是這種情況,占領這些區域負擔太重,而能夠從這些區域獲得的利益太少太少,完全就是得不償失。

  當然了,若是對這些羈縻區進行很好的開發,促進這些羈縻區的經濟發展,則又是另外一種景象了,隻要這些區域開發的好,也是完全可以成為富庶地區的,如此,占領這些區域就不會成為沉重的負擔了,但任何區域的開發,在前期都是虧本的,前提需要投入大量的本錢,這讓朝廷很難下定決心。

  現在的大唐朝廷,需要投資的項目實在是太多了,每一個項目都需要花錢,而且,還都是大價錢,對於這些忠誠度一般的羈縻區,實在沒有太大的投資興趣。

  總之,各方麵的因素造成了西部羈縻區的一係列亂象,而這一亂象隨著東女國的徹底歸順,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獲得極大的改善,要不了幾年,這一區域的亂象就會隨著大唐帝國的持續投入而逐步消失,這裏也會逐步變得富裕,隻要一條大路修到這一區域,這一區域就能很快富裕起來,這裏有大山區,各種資源肯定不少,水果,山貨,礦產這些肯定都不少,因為運輸的困難,導致這些東西都不知情,山上的木材和礦也沒有太大的開采價值,而隻要道路修的足夠好,交通問題徹底解決,則大山裏的各種資源才能成為真正的寶貝,這些大族想不富裕都難。

  李安最感興趣的是西部的羈縻區內,是否有各種礦產資源,之前由於交通的不方便,以及這些部落的民風彪悍,大唐的技術人才並沒有進入這一區域進行調查,畢竟,好一點的路都沒有,就算發現礦產資源,也沒有太大的開采價值,交通不好的區域,很難進行很好的資源開發,礦產都是很沉重的,可不是什麽金銀細軟,隨便放在身上就行了,大量礦產必須依靠良好的道路來運輸,沒有良好的道路,礦產就無法進行很好的運輸。

  東女國歸附的條件之一,就是大唐要修建一條通往東女國的良好道路,促進東女國百姓的富裕,而通往東女國的道路是必然要經過西部的羈縻區的,這條道路是最好的開發道路,別的路開發起來更加的困難,而一點這條道路修通,則西部羈縻區的交通條件就能獲得極大的改善了,到時候,西部大族就不用爭奪販賣商品的利益了,到時候會有更大的利益等著他們,隻要他們的轄區有礦產,他們動員族人去開礦,所能賺取的錢財肯定不菲,還有各種木材,獵物都是可以賣錢的,之前由於道路不通,這些東西都被低價收購,而道路通了之後,這些都可以賣出比較理想的價錢了。

  在鶴鳴山停留了兩日之後,楊三郎與麾下的三百人馬陸續返回,而李安的隊伍則出發前往西部羈縻區,隊伍行進的很慢,這糟糕的山路讓隊伍根本就無法走快,一天能走三十裏就算不錯了。

  在遇到一些非常糟糕的路段的時候,李安隻能選擇下車步行,以免因為翻車造成自己的受傷,在這些糟糕的地形上行進,翻車根本就不是什麽新鮮事兒,而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而一旦翻車會造成怎樣的後果,這自然不用多說。

  “這山路可真的是太險要了,若是重新修路,這可怎麽修啊!”

  陳龍一邊抹汗,一邊開口說道。

  的確,這山路太難走了,好多路段完全就是在峭壁上行進的,腳下是石頭,頭頂也是石頭,腳下的石頭路並不寬闊,而頭頂的石頭好像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似的,實在是太險要了,這樣的道路被稱為壁掛道路,是一種非常險要的道路,也是非常危險的道路,一不留神掉下去,那可就要了老命了。

  對於這裏的路況,李安也同樣感到很是絕望,這裏的道路太過於險要,就算把腳下不平整的道路給抹平,也改變不了這條道路太過於險要的事實,而且,還是隻能走馬車,火車和機動車是無法行進在這種壁掛道路上的,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對於如此情況,陳龍自然顯得有些毫無頭緒,因為這貨就是一個武夫,對於修路完全不懂,而李安一路走來,自然可以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情況。

  對於修建道路,李安一路上也仔細查看了地形狀況,發現唯一的修路途徑,就是沿著河流進行修建,也就是在河麵修建道路,河流通向哪裏,道路就通向哪裏,當然,並不是要在河中心修路,而是要盡可能的靠邊修路,沿著河邊和水淺的區域修築,在一些需要轉向的地方,則隻能在河中心修築了。

  為了節約成本,最佳的修路途徑就隻有沿著河流,李安也看出這裏的路況和地形了,要麽沿著河流修路,要麽就采取壁掛的方式,而壁掛是很難修建一條寬闊道路的,道路的危險性也太大,而沿著河流修建道路就完全不同了,這裏的河流雖然難以行船,河流裏的水源也都是冰山融水,但好在足夠的寬闊,大部分河邊寬度都很大,在一些條件好的地方可以直接在岸邊修路,而條件不好的,也可以在岸邊打樁,然後架起來修路,總之,在混凝土和鋼筋被應用進來之後,修路已經變得相對比較容易的多了,幾乎不論在什麽地形上都能修築道路,尤其是沿著河流修路變得非常的輕容且容易。

  “這一路上也看了,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看來隻能沿河修路了。”

  李安抹了抹額頭的汗珠,開口說道。

  陳龍疑惑道:“沿河修路,這怎麽修啊!若是河水漲了,豈不是要把道路給淹了麽。”

  李安笑著回答道:“這個沒事兒,可以把道路架高一些,隻要把道路給架高了,就不會被水淹了。”

  “把道路給架高,懸空修路啊!不會是在路麵上放個木頭支撐吧!”

  陳龍笑著說道。

  李安點頭道:“你說的對,不過,可不是用木頭在路麵上支撐,木頭不夠結實,是支撐不住路麵的,要支撐也要用混凝土才行,用混凝土支撐路麵,讓路麵比河水高一人的高度就足夠了,這河流很小,就算水漲了也不會漲一人高的。”

  “哦,還可以這樣啊!”

  陳龍對於修路並不了解,疑惑的應道。

  道路實在難行,也太過於險要,行進的隊伍走走停停,誰也不敢走的太快,完全掉落懸崖小命就沒有了,沒有人願意丟掉自己的小命,自然也沒有人敢輕易冒險。

  雖然道路非常的險要,但壁掛公路的風景還是很不錯的,站在壁掛公路上,可以看到對麵懸崖的景色,那些從石頭縫裏長出來的鬆樹讓人肅然起敬,這些鬆樹的生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居然能在如此惡劣的石頭縫裏生存下來,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跡,關鍵是這些鬆樹並非長得很矮小,反而長得很高大,比兩個人的身高都要高得多。

  對於一些非常名貴的樹木來說,隻有這些懸崖的縫隙裏才能有一點,因為凡是長在地麵上的都被貪婪的人類砍伐了,隻有長在石頭縫裏,才容易躲過一劫。

  不過,由於長在石頭縫裏,會導致樹根頗為彎曲,這倒是讓很多收藏家和藝術家歡喜不已,在這些人的追捧下,這些長在石縫裏的名貴鬆樹也難逃一劫,後世的很多石頭縫裏的鬆樹也被人為的砍伐了,被製作成各種精美的根雕藝術品。

  看著這些堅強的鬆樹,李安感覺人類實在是太貪婪了,這麽美麗堅強的鬆樹長在樹縫裏,怎麽會有人為了所謂的欣賞,而把它們從石頭縫裏連根拔起呢?這太殘忍了,也嚴重破壞了大山的風景。

  壁掛公路都是一段段的,每一段都不是特別的長,在通過這段壁掛公路之後,隊伍終於進入了一片還算不錯開闊地,因為大家都比較的疲勞了,李安讓隊伍停下來休息,並準備午飯,吃飽喝足之後再繼續趕路。

  從楊家帶來的禽畜還剩五隻鵝與五隻羊,剩下的全部吃完了,這些是李安專門為自己一個人留的,所以,沒有與任何人分享,否則,肯定留不到現在。

  沿途雖然都是樹林,野味應該不少,但由於對地形不太熟悉,趕路又非常的辛苦,身體很疲勞,所以,一路上也沒有進行打獵活動,吃的全都是攜帶的食物,沿途補給很少,就算是在大邑縣縣城,補給的物資也很有限,以免給這個小縣城增加太大的負擔。

  因為食物越來越不足,所以,隊伍的食譜也變得單調起來,除了李安這些大佬,剩下的士兵和苦力,每天都隻有一葷一素兩個菜,外加一份飯,估計嘴裏都饞的要死。

  “李侍郎,看來我們應該已經離開大邑縣了,看看後麵的大山,再看看前麵的木柵城,這應該就是薑姓部族的一處寨子了。”

  陳龍看著遠處的木柵城,開口說道。

  他是拿著望遠鏡觀察到的,僅憑肉眼是看不到的,因為距離還是太遠,木柵城的位置比李安休息的位置要低一些,中間並沒有高山阻擋,也有一條還算不錯的道路,在這裏行進壓力會小很多。

  前方道路的兩側種植了很多莊稼,這些應該就是這個木柵寨中百姓的口糧了,這些莊稼地起碼有幾千畝的樣子,種植的作物看著應該是青稞之類的植物,也可能是小麥,因為隔著太遠看的不是很清楚。

  因為這裏有這麽一片可以種植莊稼的小平原,所以,這裏才能夠形成一個寨子的,若是沒有這片小平原,這個寨子就不可能存在,畢竟,這些老百姓也是要吃飯的,沒有種植糧食的土地,他們又如何吃飯呢?

  李安有理由相信,沿途的每一個木寨城都是建立在一個個的小平原之上,每一個寨子的周圍都有很多的莊稼地,不會有任何的例外。

  李安的隊伍正在做飯,而做飯必然會燃起大量的炊煙,近七百人的隊伍,所需要的篝火肯定不止一處,所以,燃起的篝火自然很有規模,而如此大片的篝火,自然會引起不遠處薑姓部族的警惕,他們很快就發現了遠處的大片炊煙。

  站在木柵城上的壯漢,很快就把這一情況告訴了他們的小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