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5-01 20:48      字數:4178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驢的外形與馬匹是有點類似的,也都比較善於奔跑,都屬於長跑健將,但馬匹更加的健壯有力,而相比之下,驢就顯得有些瘦弱和嬌小了,速度和衝擊力太弱,如此,就注定了隻有馬匹可以被訓練成戰馬,而驢卻永遠不能被訓練成戰驢。

  若是實在不信邪,硬是將毛驢訓練成戰驢,那也沒啥不行的,古代騎驢打仗也是有的,但驢的體力和承受力是比不過馬匹的,速度各方麵都處於弱勢,一支騎馬的騎兵隊伍,在麵對騎驢的騎兵隊伍,各方麵的優勢太明顯了,騎驢的隊伍注定是要一敗塗地的。

  自古以來,驢被派到戰場,主要是作為後勤運力使用的,馬匹在前方衝鋒陷陣,而驢則後麵拉著輜重一步步跟進,為前麵的部隊提供充足的補給,保障前方的部隊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物資。

  就算是直接派到前線,那也是負責運輸,不會讓驢往前衝擊的,比如後世二戰的德國人,就發明了一種驢式自走反坦克炮,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在毛驢的後背放上一枚單兵反坦克武器,毛驢負責拖著這個武器,與士兵一起前進,以節約士兵的體力,需要作戰的時候,還需要將武器從驢背上取下,似乎有點麻煩,但至少可以節約士兵的體力,讓隊伍可以行進的更快,還是有作用的。

  驢的應用非常早,幾乎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馴化野驢了,從而讓野驢變成可以幫助人類的家驢,驢的種類也是很多的,各種各樣的驢都有,而李安眼前的這些驢,應該屬於蜀中驢,是大唐西南地區的特有驢種,也是一種小型的驢,這種驢的個頭雖然很嬌小,力氣也不是很大,但幹活的耐力還是很不錯的,長時間拉車毫無壓力,隻要給它足夠的草料,這種驢就可以天天為人類拉車,為人類服務。

  對於有錢人來說,用馬匹拉車更有麵子,但對於窮人和生意人來說,還是驢車的性價比更高一些,驢的價格遠不如馬匹,在沒錢買馬的情況下,買一頭驢拉車是最好不過的了。

  此時的大唐蜀中一帶,陸路拉車的牲畜,主要就是驢和牛兩種,馬車一般都是坐人的高檔車輛,對於拉貨來說,用驢車和牛車就很不錯了。

  在拉車方麵,盡管牛的力氣更大一些,但在載重不高的情況下,還是驢車更有優勢一些,因為驢的速度比牛要快得多,牛力氣大是不假,但走路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而驢的速度就相對要快一些了,對於經常拉輕貨的人來說,還是驢車更適合。

  牛雖然在拉車方麵比不過驢,但在耕地方麵,牛就比驢強得多了,很多人一聽說牲畜耕地,馬上想到的就是耕牛,其實,驢也是可以耕地的,馬,騾子這些牲畜都能耕地,但因為牛的力氣最大,耐力也非常好,所以,一般用牛耕地更加的有優勢,而在沒有牛的情況下,用驢耕地也挺不錯的。

  一頭驢一天的時間,耕地三畝是毫無壓力的,雖然比不過牛,但比人耕地的效率要高得多了,用驢比不用驢要好得多。

  大唐的很多百姓養驢,基本上都是為了拉車,推磨和耕地的,並沒有是為了食用的,但驢是會繁殖的,若是繁殖的驢多了,也會賣掉一些,畢竟,沒有人能無限量的養殖太多的數量,就算是大戶,那也不會養殖太多了,因為實在用不了這麽多。

  而買驢的人,很多也是因為家中幹活需要牲畜,或者經常需要出遠門,馬匹又買不起,就隻好買驢了,還有一些酒樓也會買一些毛驢,將其當做食材。

  另外,自然淘汰的毛驢,最終的歸宿都是進入人類的餐桌,畢竟,毛驢也是有壽命的,在年老體衰,幹不動活了的時候,就會被賣給飯館,從而成為鮮美的驢肉,而驢皮則會被製作成更加有用的阿膠,是一種頂級的大補之物,貴婦人最喜歡驢皮阿膠了,尤其是在產後,多吃阿膠對於恢複身體有莫大的好處,平常也可以吃著保健,對身體是有很大好處的。

  “這個養殖院子可真是熱鬧啊!養了這麽多禽畜,哈哈哈!”

  李安說著走向一側的大門,進入這個大門,就進入了儲存區,也就是楊家田莊存貨的地方,從遠處看有不少草堆和糧倉,進去看肯定更加的壯觀。

  “李侍郎請。”

  家主在前方引路,顯得特別客氣。

  一進門,首先就聽到了狗吠聲,不遠處還有幾隻白貓嚇得亂跑,這些顯然都是楊家喂養的,是為了保護這個院子。

  狗可以防盜,一旦有陌生人靠近,狗便會亂叫一起,從而引起主人的注意,而貓是捕捉老鼠的能手,對於倉庫區,防禦老鼠肯定是重中之重,倉庫區肯定有不少糧食儲存,而糧倉是老鼠最喜歡光顧的地方,若是沒有貓的震懾,老鼠能把糧倉給吃空。

  兩名仆人上前,將亂叫的幾條狗全部拉走,以免惹李安心煩,而家主則開始介紹自己家的倉儲。

  眼前這一摞摞的都是存儲起來的秸稈,這些秸稈可以用來做燃料,也可以用來做飼料,還可以用來搭建茅草房,作用很多很實用。

  這些草垛都很大,每一個草垛的高度都有一丈多,長度和寬度更大,整個就是一個個大塊頭,在草垛的頂部,塗抹了不少泥巴,以用泥巴的重量壓住這些秸稈,防止一根根的草被大風刮走,還可以防雨,防止大雨將草垛全部弄濕,這樣會造成草垛內部黴爛的,而草垛一旦發黴,就不能用來喂養牲畜了,牲畜吃了發黴的食物,是會導致生病的。

  由於這些都是幹草,一旦燃燒起來,後果不是一般的嚴重,甚至對整個田莊都能造成極大的威脅,所以,在這些草堆之間,放了不少大口的水缸,而這些水缸之中全部都灌滿了清水,如此,一旦發生火災的話,救火的仆人就可以迅速的就近取水,從而用最快的時間滅掉火苗,確保整個田莊的安全,確保楊家的財產不會遭受巨大的損失。

  “不錯啊!這些放了這麽多大水缸,還都盛滿了水,如此,就算遇到火災也不用擔心了。”

  李安對於楊家田莊做了如此充分的防火措施,感到頗為滿意,這種把安全問題放在重要位置的做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沒有什麽問題比安全更重要了,大火是最可怕的,一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火災一來就是一場可怕的災難。

  “這些水缸也隻能作為輔助,每天晚上,這裏都會有人巡夜,任何時候這個院子都不能少於五個人,這樣才能確保一旦出現火苗,可以盡快的滅掉。”

  家主開口說道。

  這些草垛的間距還是比較大的,而且,每兩個草垛之間都放置了盛滿水的大水塘,安全還是很有保障的,再加上日夜有人來回巡視,就更加不會有什麽問題了,隻要沒有人故意縱火,李安相信這個倉儲的院子,一定不會發生不可控的火災。

  這個院子裏的草垛比較多,足有幾十個之多,大部分是麥稈和稻稈,還有一些別的秸稈,另外,還有半幹的野草,這些半幹的野草完全是用來當飼料的,比麥稈和稻稈要強得多。

  走過了草垛區域之後,前方出現了糧食存儲區,糧食存儲區也是一塊塊的,不過,草垛是方形的,而糧倉確實圓形的,下麵是一個圓柱體,頂部是一個圓錐,這是標準的糧倉模樣,因為個頭比較大,所以,每一個糧倉裏麵都可以存儲大量的糧食,一個倉儲區存儲的糧食足夠一個村落食用好幾年的了。

  眼前的糧食倉庫可遠不止一個,起碼有十幾個糧倉,若是都裝滿糧食,那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量,估計幾十年都吃不完,囤這麽多的糧食,似乎顯得不是很必要。

  但自古以來,地主階級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屯糧,因為有一句古話說的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古代的時候,不論什麽王朝,不論是治世還是亂世,都會遇到天災,而一旦出現天災,糧食便會不夠吃的,很多人都會因為沒有糧食吃而被活活的餓死,在這種時候,手裏有充足糧食的人,小日子就可以過得比較好了,至少不會被餓死,而且,手裏有糧食也更加的有話語權,可以通過贈送糧食獲得聲望,另外,有充足的糧食,可以供養大批的護衛,從而也能夠很好的保護自身的安全,一些較大的地主,供養的護衛能達到幾十上百人,手裏也都有比較簡陋的武器,一般的山賊盜匪都能抵擋的住。

  楊家是一個大戶,家裏人員比較多,另外,也養了大量的護衛和仆人,還有很多佃農也可以算得上是附屬,有這麽龐大的人口,手裏若是不多囤點糧食,是肯定不能心安的,有了充足的糧食,不但可以在關鍵時刻保住自己的吃喝,同時,也能保住家裏的仆人和護衛,還有佃農的生活,隻有如此龐大的人群都有飯吃,他們楊家在這個地區才能真正安全的渡過危機。

  糧食自古以來都是戰備物資,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吃,老百姓是會造反的,在饑餓麵前,老百姓可不會考慮什麽道理,隻要是沒有吃的,那就肯定會揭竿而起,要麽起義要麽去做盜賊,總之,為了能夠活下去,底層的百姓,什麽事情都幹得出來,不要天真的以為老百姓都很樸實,那是在平常的時候,百姓確實都比較樸實,可一旦糧食短缺,老百姓沒有飯吃了,那麽,再樸實的百姓也會變成強盜。

  普通百姓因為沒有餘糧,所以,也就不用去想屯糧的事情了,而對於地主來說,手裏肯定有餘糧,適當囤點糧食也就變得很有必要了,在古代社會,糧食是硬通貨,囤積任何物資都不如囤積糧食好。

  後世的老百姓喜歡囤房,而古代的百姓,則更喜歡囤土地囤糧食,這是因為後世人口太多,住房顯得有些緊張,房子成了稀缺資源,而因為糧食產量提高的太多,百姓並不會被餓肚子,所以,自然不需要大規模屯糧,而古代百姓數量不是太多,人們對居住的要求也不高,但糧食卻經常性的短缺,所以,糧食是相對比較稀缺的,有條件的人,還是更喜歡囤積糧食。

  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任何人都清楚,而糧食不但經常性的稀缺,還是所有人生存所必須的食物,沒有糧食任何人都活不成,所以,糧食一旦變得稀缺,會非常的要命,會引起天下大亂,盜賊蜂起的,而在動亂的時代,手裏有糧食便不會心慌,就可以從容的征集人馬保護自己,至少依附於自己的仆人和佃農可以有活命的口糧了,而這些人為了得到這些口糧,防止賊匪搶奪,必然會拚盡性命的保護主人。

  自古以來,很多手裏擁有大量糧食的豪強,總是能夠聚集足夠的力量保護自己,形成一個個的獨立的烏堡,村堡,大寨等防禦力量。

  大唐此時還是安定的治世,盜賊並不算太多,所以,大部分豪強的田莊,並沒有太多誇張的防禦設施,但每家豪強的院牆都有兩個人的高度,一般人還真不容易爬進去,相對來說,防禦能力還是不錯的,就比如眼前的楊家田莊,最外層的院牆比兩個人還高,都快趕上城牆的高度了,牆的頂部還放了一些防禦的尖刺,以進一步增加防禦,避免被人攀爬。

  糧倉這裏靠近外牆還特意建設了一個三人高的瞭望塔,人站在瞭望塔上,可以輕鬆的看清整個糧倉的情況,更可以看清牆外的一舉一動,若是有賊人過來,是絕對逃不過瞭望塔上護衛眼睛的。

  因為有足夠的財力保障,楊家田莊養了幾十名護衛,不過,這些護衛大部分都是他們本家人,一般都是庶出的楊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