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南中版末日審判書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2      字數:5346
  ps:繼續求月票。另外,請大家在書評區為豬腳的發展獻計獻策,或者提出角色主張。如果因為級別問題無法發言,可以去吧裏講述自己的見解謝謝!

  站在碼頭上,看著幾艘帆船揚帆遠去,黃大掌櫃的和小喬,喬三掌櫃,不由得一塊石頭落了地。

  幾條船上裝載著用來試水的價值二十萬兩白銀的貨物,從棉布到食用油、精鹽、白糖,糧食,還有用五千兩銀子換來的數目巨大的南中通寶。準備往內地使用一二。

  除了這些狼亢的東西以外,諸如鏡子、玻璃、寶石、香料等體積小、價值高的小物件,更是在夥計們視線範圍之內絲毫不敢大意。為了防止意外,黃大掌櫃特意拿著稅單到船行附設的保險號裏為自己此行的貨物進行了投保,雖然花費了近千兩銀子,但是想想可以保證二十萬銀子的貨物價款,立刻又覺得這錢花得值!

  “小喬,這裏就交給你了,我明日也要同那幾個江西相與一道乘船回南京。東家的書信到了南京總號,我會馬上轉給你,你務必要好好的落實好東家的意思。”

  “大掌櫃,您到了南京總號以後,想法子同隆盛行的人接洽一下,看看能不能讓東家的幾家茶票莊、當鋪同隆盛行做一個聯號,這樣,咱們往來南中做生意就不用攜帶大筆的銀錢了。隻要彼此之間劃一筆賬就是了。”

  黃大掌櫃的的歪著頭,略微的思忖了一番。“你這個主意不錯!咱們東家,同七位相與,每年往來的生意怕不是有數千萬兩之多?若是將往南中這條商路的銀錢使用全數歸到東家的生意上來,這數目也是驚人的!怕不是有千餘萬兩之多?”

  “大掌櫃,屬下聽說,南中與日本、與天竺等處已經開始了匯兌業務,一張文書便是數十萬銀錢的支付憑證,若是我們先入為主,控製了這生意渠道,不但東家手中可以調動的頭寸多了不少。江南各家往日本、往天竺、與佛郎機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吉利人的生意我們都可以充當從中匯兌的角色。等於是江南的銀子。東家也掌握了一部分!”

  “還有一點,屬下覺得,不久以後南中往江南和江西等處輸入的糧食可能會減少一些。江南的糧價一動,勢必會影響京師、九邊、遼東各處。請大掌櫃和大東家早做些準備。收儲些糧食在庫房裏才好。”

  聽小喬說了這話。黃大掌櫃停住了腳步。一雙眼睛盯住了小喬的臉,看了許久,這才緩緩開口。

  “小喬。你莫是又聽到了什麽?”

  “前日我去船行定船時,聽船行的人議論,最近來南中采購各類商品特別是糧食、火藥、軍器的福建商人多了不少,較之去年這個時候多了數倍不止。也有人說,對於通過金廈海麵的南中軍船隻,總是有鄭芝龍水師的船隻在左右出沒。”

  “誒!小喬,這也許是因為那鄭總兵與李將軍關係好,這才派水師護衛他們通過自己的防區。”

  “那那些盔甲火藥刀槍器械,也是因為關係好,要多多的儲存一些?”

  小喬的語調急得都有些變了。

  “也許是鄭大人轉手賣了出去?就如同大同鎮和山西鎮、京營的那些兵馬一樣?他福建水陸總兵鄰近的江西、廣東兩省都有賊匪作亂,出售些軍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時下各處軍馬盜賣軍械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故而黃大掌櫃有此說法。

  “大掌櫃的,我看未必!回來我同江西老表們談過,他們與福建毗鄰,兩省也是常有生意往來。但是也沒有聽說過有福建官軍向鄰近省份出售軍械之事!”

  既然沒有向外界出售的事情發生,但是又大量的采購軍器,儲存火藥炮彈,這就隻有一個答案。

  “你的意思是?”

  “大掌櫃的既然已經猜到了,又何必再問我?”

  黃大掌櫃的和小喬都從彼此的眼睛裏看到了各自內心對於此事的判斷。

  “你說得對,一定要多多儲備些糧食,到時候,一旦福建這條水路有變,我們便可以在南京的糧食生意上做一回霸盤!”

  “大掌櫃的聖明!其實,不一定是有變,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製造些風吹草動出來!”

  “小喬,你呀你呀!莫要著急接我的位子,你這後浪也有些待我這前浪太著急了。”

  “屬下不敢,隻是一點愚見而已。大掌櫃的不笑話就是我的造化了。”

  二人口中說說笑笑,安步當車回到了正在籌備中的商館之中。

  滿目正在加工的木料和隨處可見的刨花,空氣中一陣木頭破開之後的清香味道。幾個身穿官衣的人正在院子裏的蔭涼之處等候。

  “請問,你們哪位是這裏的主事?”

  為首的官人見有人回來,工匠的頭目紛紛向他們打招呼,知道定然是這三晉商館的主事人回來了。

  “不才便是,請問老爺有何事差遣?”

  喬三掌櫃正是在這順化登記在冊的三晉商館的主事人。見來者詢問,便上前一步搭話。

  “請把您的戶口登記簿子、牙帖、納稅憑證這些東西拿出來,我們是來做調查的。”

  “調查?”

  又是一樁新鮮事出現在了山西人的麵前。

  “對。主公布置下來的新政。要查清楚咱們南中有多少人,多少田地,多少道路、山川、河流、林地,多少牲畜。其中人裏麵有多少常駐的,多少臨時過境的,男人有多少、女人有多少,成丁的多少,未成年的多少,超過六十歲的有多少。以何種營生為業。做工、種田、經商、教書還是別的,經商的資本銀錢多少,主要經營業務是什麽,務工的靠什麽手藝為生等等。”

  那查水表的,調查員,從身後的皮質圓筒中取出一張表格,從戶書裏取出紙筆便要在此對三晉商館之人進行調查。

  為什麽要調查這個,心裏有些不太見得光的黃大掌櫃立刻用眼色示意,喬三掌櫃馬上會意,上前與調查員東拉西扯。試圖從他們口中問到些東西。

  “奇怪。要搞經濟普查的事情。早就在報紙上連續登了好幾期了。各處城池的布告欄上也都貼了布告。便是茶樓說書的額,也奉命在開場之前要講說一番這經濟普查的道理和目的所在,你們怎會不知道?”

  那調查員用奇特的眼神看著黃大掌櫃和喬三掌櫃。

  “哦,我們初來乍到。一直忙著做生意。每日裏隻是關心各類貨色的價格。品質、種類,對於別的事情自然有些顧不上。”

  “以後別光是鑽到錢眼裏去,別的事情也得多關心!你的眼光能夠看多遠。你的生意才能做多大!”

  喬三掌櫃在黃大掌櫃身後聽到調查員教訓他,忍不住一陣想笑,這分明就是當日大掌櫃的教訓手下夥計們的話語嘛!

  那調查員手中擎著一支蘸水筆,將喬三掌櫃和黃大掌櫃的各自戶籍冊子分別登記,不同的是,黃大掌櫃是代表這臨時居住的藍色,而喬三掌櫃則是長期居住的綠色。

  姓名、年齡、籍貫、從事職業,擔任職務,生意鋪子的注冊資金、納稅金額,主要經營內容、範圍、雇傭人員,其中內地來人多少,南中本地人多少,(所謂的本地人是指的擁有華夏戶籍的本地人,包括漢人苗人傣族佤族等等,在安南地域人數頗多的京族,也聲稱自己是祖上來自於福建的漢人,自然被列入到了漢人的行列之中。)南中土人多少,數目之詳細繁瑣,令人感到有些被剝光了衣服丟到了眾目睽睽之下,讓無數人用尺子和筆墨進行測量、記錄一樣。

  這比內地記載田賦所用的魚鱗冊頁還要詳細的多。那魚鱗冊頁上頂多是各處戶房的書吏們記載著轄區內的土地坐落、等級、四至,應該繳納的田賦是多少,是否是可以免除賦稅的有功名之人名下產業。若不是的話,其中飛灑到這塊田地上的賦稅錢糧又是多少等等。是書吏們曆代父子相傳的獨家秘笈。

  但是,南中這裏搞這個算是要做什麽?

  “上帝啊!這分明就是又一份末日審判書!”

  在教堂的耶穌受難塑像下,阿方索神父手裏揮舞著十字架大聲的咆哮著,但是,也隻能大聲咆哮,對於那些調查員,他還沒有膽子去將他們毆打一頓或者趕出教堂。那樣的話,會引來拆遷隊,把這間經營了十年的教堂夷為平地的。

  所謂的末日審判,是著名的征服者威廉一世,下令進行的全國土地調查情況的匯編。目的在於了解王田及國王的直接封臣的地產情況,以便收取租稅,加強財政管理,並確定封臣的封建義務。他將當時的英格蘭分為若幹個大區,每個大區包括若幹郡。按郡、百戶區、村的係統了解情況。調查內容包括當地地產歸屬情況,每個莊園的麵積、工具和牲畜數量,各類農民人數,以及草地、牧場、森林、魚塘的麵積,該地產的價值等。調查結果匯總整理,編定成冊,以作為征收稅賦的第一手資料。

  阿方索神父自然知曉這個故事,他認為這些調查員們也是為了日後更好的更多的征收賦稅而做準備。

  調查員不知道這個洋和尚口中說的末日審判書是什麽意思,但是他們都知道主公和將軍府交代下來的差事要不折不扣的去完成。

  “姓名?年齡?職業?宗教信仰?”

  見這群調查員油鹽不進的樣子,阿方索神父也隻得收起了手中那純金鑲嵌著紅寶石的十字架。

  “阿方索,五十二歲,我是上帝的牧羊人。”

  “放羊的?你的羊呢?”

  一個明顯是歸化的少數民族調查員,有些懵懂,這金碧輝煌的教堂。如何和滿是腥膻遍地糞便的羊圈相提並論?

  “蠢貨!”

  阿方索神父在心中罵了一句,但是還是要為這明顯有些犯二的調查員解釋一下,好讓他那不太靈光的腦筋轉過彎來。

  “阿虎,這麽寫,他的職業是神父,就和前麵玄妙觀的道士是一樣的,所謂的上帝的牧羊人,是在他們的教義裏自己的說法,就和出家人是一個意思!”

  一個年長些的調查員為阿虎簡單的解釋了一下,所謂的上帝牧羊人和放羊的區別。

  “年收入多少。以何種職業為生。產業多少,手下是否雇傭工人。”

  一係列的調查科目令阿方索眼含熱淚,抬起頭向著穹頂上那懷抱著耶穌的聖母畫像祈禱。

  “聖母瑪利亞!請您用您那大慈大悲的胸懷寬恕這群人的貪婪和罪惡吧!原來所有的歐洲人都認為征服者威廉的末日審判是最過分、最殘暴的。現在我才知道,一旦同李守漢相比。威廉一世陛下是多麽的仁慈悲憫啊!”

  “阿神父。您在想什麽?”

  年長些的調查員話語中帶著暗藏的機鋒。“這調查是主公下令進行的,為的就是要摸清楚這南中的家底!到底有多少人,多少田地。多少牲畜、多少船隻,這塊土地上的人都靠什麽生活。這些人從事的職業,是不是認識字,是靠種田還是做工,這些,主公都要知曉!您出了順化城往各處去看看,從河靜到清化,從南掌到呂宋,從九龍江到湄南河,從淩家衛到滿喇加,就連往十州去的船上,都帶著調查員和印刷好了調查表!怕不夠用,船上還帶著印版和油墨,預備著到了十州之後印刷!”

  調查員軟中帶硬的話,如同當頭棒喝,令阿方索清醒了過來,隻得如實的按照調查員的提問,一一回答。當這群人走了之後,阿方索神父如同被抽掉了全身的力氣,一下子癱倒在了跪凳上。

  “主啊!”

  他口中喃喃自語。手中緊緊的捏著那張他簽字確認後的調查表存根。

  這份調查表,將他和他的教堂,擁有的房屋、土地、信教的教眾數量,教堂的神父、執事、嬤嬤、工友都調查的一清二楚。

  此刻在李守漢的桌案上,想必這教堂的情形便如同耶穌一樣吧?

  抬起頭,看看被**著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李守漢口中的蘇哥。阿方索神父不由得眼中兩行淚流了下來。

  “教堂以後也要交稅了嗎?”

  同樣的調查不僅是在教堂,從雕梁畫棟的南中軍高層住宅院落,到用竹木搭建而成的土人村寨。從驅趕著水牛,扶著犁鏵在田地裏耕耘的農夫,到在煉鐵爐前灰塵混合著汗水染成了一張花臉的煉鋼工人,到在自己的工位上加工好一道工序的製造工人,到那些剛剛從果下馬機器上收起一匹織就的棉布,準備到工長那裏計數的紡織娘,都被調查員進行了光顧。

  這樣的調查,從北麵與雲南隻有一河之隔的老街,到南麵的萬丹群島、加裏曼群島,到東麵的呂宋、台灣,甚至是到了更加遙遠的十州和苦夷島。

  令守漢意想不到是,這樣的調查,居然起到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強有力的動員和組織能力,大量的調查員走村入戶去調查,令一些偏僻地域的土人村寨和一些島嶼上的土王們紛紛到左近的南中軍各級政權要求歸附。

  自己不能成為強者,那就要緊緊的跟隨強者。這樣可以分享到強者的光芒。這是這些民族一貫的做法和生存準則。

  “我也沒有想到,原來隻是打算弄清楚,咱們南中軍到底有多少田地,有多少產業,每年可以收成多少糧食油料,工場裏可以每年出產多少鋼鐵、木材、瓷器、玻璃、棉布、鏡子,種植園裏每年有多少香料,可以換多少錢。船廠每年可以修造多少船隻下水。免得咱們進京的時候,別人問起咱們,咱們一問三不知,被那些朝中大佬們笑話咱們是不知道有多少錢,不知道有多少兵,不知道有多少田的糊塗將軍!”

  守漢這話,聽上去像是在打哈哈,但是,從一個有效統治管理的政府角度而言,卻是十分必要的。

  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於製定各項政策,甚至是做出戰略性決策都是十分必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麽,當諸將進了鹹陽都大肆搶掠財寶而蕭何卻第一時間將秦朝的檔案文件收集整理搬運走的緣故。

  正是依靠這些文件材料和關中未遭受到破壞的水利基礎設施,蕭何才能夠幫助自己的同鄉劉三生生的用物質基礎和人力資源耗死了百戰百勝的項羽。

  而這些又來自於秦朝的有效管理和統治。

  史書記載,秦應該是最早實行數字化管理的政權。

  每一塊田地都被官府仔細評定了該地塊的等級,之後根據這塊田地的等級,會計算出應播種的數量,之後出芽率、收成多少都有一個詳細的評定成果。到了秋收之時,若是這塊土地的收成低於預先的評估,那麽,耕種的農民和該管的官吏會受到懲處。

  所以,與其說秦是靠著強大的武力消滅了關東六國,不如說是依靠著有效的管理發掘出來國內最大的戰爭潛力,依靠這種戰爭潛力才消滅了六國。(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