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白波黃巾屈服(上)
作者:葡萄唐唐      更新:2021-10-28 11:08      字數:2115
  李樂道:“我們可在穀中招募士卒,對抗漢軍。”

  胡才搖了搖頭“沒有這般的簡單。”

  “若是蜀王堅定信心,蕩平白波穀,憑借此時白波穀的實力是無法阻擋的,除非是與其他諸侯有聯係,牽製蜀王,繼而獲得生存。”

  李樂歎道:“白波穀有十萬之眾,不想一次戰爭失敗,竟然落入到了這般的境地,當真是可歎啊。”

  胡才道:“蜀王的能耐,非是一般諸侯可以比較的,若是蜀王願意接納的話,倒也不用擔心戰爭失敗後的問題。”

  “我等可是黃巾叛逆啊,朝廷豈會寬宥?”李樂道。

  胡才搖了搖頭“黃巾叛逆又能如何,黑山張燕,還是皇帝冊封的中郎將呢?”

  有了胡才的話語,李樂的心情似乎是輕鬆了不少,不過想到以往和朝廷的恩怨,若是就此投靠的話,他的心中肯定會有諸多不爽的。

  “來人,燒火。”李樂招呼道。

  王邑進入白波穀大營,神色自若,看不到絲毫的波瀾,作為蜀王使者進入白波穀大軍,代表室的是蜀王的顏麵,就算是受到了為難,也要表現的不卑不亢。

  河東黃巾的實力無疑是可怕的,不然的話,也不會讓河東的局勢這般的嚴峻。

  不過在蜀王大軍取得勝利後,這樣的嚴峻形勢必然會發生改變的,而河東黃巾將會處於劣勢。

  首先映入眼簾的大帳外熊熊燃燒的火焰,鍋中水正在翻滾著。

  跟隨王邑而來的兩名官員,見到這般情況,臉色煞白,顯然是想到了什麽不好的事情。

  中軍大帳,聚集了黃巾的重要將領,對王邑皆是怒目而視。

  黃巾與官府之間的矛盾向來是很深的,河東的黃巾是同樣不能例外的。

  “來者何人?見到李將軍和胡將軍,還不快快下跪行禮?”有將領站出來嗬斥道。

  王邑沉聲道:“本官作為蜀王使者,前來白波穀,沒有行禮敗軍之將的說法。”

  李樂的臉色瞬間不好看了,在大庭廣眾下,這樣說,好嗎?

  “放肆,來人,將王邑拉出去煮了。”將領怒道。

  帳外士卒得到命令,毫不猶豫的走入大帳,左右架起王邑,向帳外而去。

  王邑冷哼道:“兩軍交戰,尚且不斬來使,本官作為蜀王使者,代表的是蜀王的顏麵,給汝等存活下來的機會,不想汝等這般不知道珍惜。”

  “也罷,白波穀的黃巾,為本官陪葬,倒也是一個不錯的事情。”

  胡才擺了擺手,王邑沒有表現出來慌亂,更加沒有因為突然想要發難而影響到沉穩的心情。

  與黃巾交涉,本身就是需要鬥智鬥勇的。

  重新落座,黃巾看向王邑的目光有了三分敬畏,不說其他,在這樣的時候敢作為蜀王的使者來到黃巾軍中,本身就是氣魄非凡的最好解釋。

  戰敗的一方,若是窮凶惡極的話,那可是很危險的事情。

  王邑在麵對責難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是無法掩飾的,而這樣有著氣魄的官員是值得尊敬的。

  以往王邑執掌河東的時候與白波穀黃巾很少發生衝突,甚至河東的部分官員與黃巾還在暗中有所往來。

  但劉璋入主長安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之前河東軍討伐白波穀黃巾的原因,白波黃巾也是清楚的。

  “使者道明來意吧。”胡才直截了當的說道。

  當前黃巾的局勢複雜,需要時間來穩定,不過漢軍會給黃巾這樣的緩和時間嗎?

  派遣使者前來,恐怕是第一步,若是黃巾不應允的話,隨之而來的會是漢軍更加瘋狂的進攻。

  黃巾在這次的戰爭中,必然會承受的是極大的損失,可他們在這樣的戰場上是沒有更多的選擇的。

  如果說在這次的交鋒中,黃巾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的話,他們在之後的戰場上會麵對的是更加緊張的局麵。

  白波穀平定,對蜀王在河東的影響力提升是有著極大的用處的。

  王邑淡淡的說道:“蜀王不忍心看到白波穀生靈塗炭,若諸位願意投靠的話,蜀王可保證諸位的安全以及榮華富貴。”

  “如何保證?”李樂冷哼道。

  王邑道:“以蜀王如今在朝堂上的地位,寬宥白波穀黃巾,也並非難事。”

  “白波穀雖說地勢險要,蜀王隻需要派遣大軍固守穀口,讓黃巾無法走出白波穀,長此以往,敢問白波穀的黃巾還有多少生存下來的可能呢?”

  “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那雙方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麵了。”

  李樂和胡才沉默了,黃巾在戰場上失敗後,不得不麵對的是危急的形勢,而以漢軍的雄厚實力,他們在這樣的戰場上,的確是能夠占據很大的優勢的,這樣的優勢,更加不是黃巾能夠比較的。

  阻擋漢軍的進攻,是需要講究策略的。

  胡才冷笑道:“一派胡言,蜀王剛剛平定三輔之地,難道就要在河東駐紮數萬大軍?其他的諸侯見到這樣的情況,豈會坐視不理?”

  李樂附和道:“胡將軍的話有道理,再說漢軍有什麽可怕的。”

  “還望兩位將軍能夠慎重考慮。”王邑說完沉默了。

  有些時候,表達清楚己方的意思即可,黃巾在河東,畢竟是有著不小的影響力的,僅僅是依靠這樣的勸說,就想要讓黃巾束手就擒,可能性不是很大。

  而循序漸進的勸說,讓黃巾逐步認識到漢軍的強盛,認識到他們的所謂阻擋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的話,他們在考慮投降的事情上,就會有著更多的思考了。

  且王邑對劉璋的手段是有著信心的。

  王邑被暫時安置在軍中,李樂和胡才等人,則是密談了良久。

  投靠蜀王,投靠朝廷,在一些黃巾將領看來是暫時無法接受的事情,黃巾和漢軍之間的關係本身就是很緊張的,不少黃巾將領對漢軍更是有著很深的仇怨。

  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要讓黃巾做出選擇,本身即是有難度的。

  次日,漢軍向黃巾營寨靠攏。

  得到消息的胡才等人,顯得有些驚慌,昨日還在商討投靠朝廷的事情,沒想到轉眼之間,漢軍就來到了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