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城中村改造
作者:平和心境      更新:2021-11-05 10:50      字數:3132
  洪青山與李柔月交往多時,並沒有發現她亂七八糟的一麵,也看到了她把一個相當規模的酒店管理的井井有條,顯示出很強的管理能力。這樣的女人,現在低頭撒嬌要做自己的妹妹,換成任何一個男人,都不忍心拒絕。

  再說在酒桌上,男人往往要給美女麵子,同時加上李國華的起哄,於是洪青山就站起來,接受了李柔月的敬酒,答應做她的幹哥哥。

  不過,洪青山也沒有放過李國華:“李妹,我與李國華一直以兄弟相稱,你是我的妹妹,當然也要與李國華相認。”

  李國華和李柔月都姓李,更加顯得是一家人,李國華當然也同意成為李柔月的幹哥哥。

  此時是私下聚會,陳西峰為人又隨和,洪青山和李國華便借著酒意,讓陳西峰與李柔月也以姐弟相稱。

  陳西峰沒有親姐姐,同時為了顯示不清高,也就同意了,於是吃了這樣一餐飯,他就多了一個幹姐姐。不過,李柔月也隻比陳西峰大了二歲。

  過了一段時間,由於工作接連失誤,天寧市一把手的工作崗位進行調整,天寧市二把手阮飛達成為了一把手。

  同樣的道理,阮飛達也需要工作業績,他開始盯上了城中村改造。

  隨著城市的不斷向外擴大,一些村莊的所有土地都變成了住宅房、廠房、商場等等,農民所居住的地方成為了城中村。

  實施城中村改造,並不是拆掉房子那麽簡單。

  這既包括了農村集體土地征用以及住宅和非住宅的拆遷,又包括了各類曆史遺留問題的處置,更是集體經濟的再次轉型升級過程。

  天寧市這次啟動拆遷改造的城中村有五個。

  在阮飛達的關照下,以天一會的名義拿到了高橋村改造項目。

  原本,陳西峰並不願意接手城中村改造項目,隻是阮飛達要表示謝意,是陳西峰讓他躲過了肖氏集團開工建設芯片廠的典禮,現在這個地塊還閑置著。

  既然阮飛達表達了善意,陳西峰還不能不識好歹地進行拒絕。

  陳西峰自己曾經是農民,他知道城中村的農民為城市發展不僅貢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而且犧牲了傳承千年的生產生活方式。

  對於許多人來說,城中村拆遷改造是一個暴富的機會,但對於陳西峰來說,城中村改造項目,最要關注的是部分老村民小麵積住房的拆遷賠償問題。

  這一次是雲海集團借用天一會的名義,從而能參與天寧市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否則的話,雲海集團是明華市的企業,並不方便參與天寧市的項目,畢竟天寧市有實力的房產企業多的是。

  在拆遷安置的討論會議上,陳西峰針對幾種情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各位,對於老弱無依的人,我認為確實要給予足夠的安置費,讓他們至少買得起安居的房子,或者給予安置的房子,麵積小一點沒有關係,但總要有個居住的地方。”

  “他在原來的地方,麵積雖然很小,但終歸有個躲避風雨的場所。如果強製進行拆遷,難道讓他們這些無依無靠的人流落街頭?這種情況最需要我們進行人性化的安排。”

  “我們建設城市、改造城市,無非是讓市民生活的更美好。現在讓這些老弱無依的人有固定地方居住,也是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再說這也是行善積德的行為,否則我們能心安嗎?”

  “我們辦企業雖然要賺錢,但必需兼顧到這些民生的實際問題。”

  之所以這樣定調,一方麵是陳西峰現在算是有錢人了,不能為富不仁,現在借這個機會,幫助一些生活困難的人改善居住條件,就當作是自己在做好事。另外,把這個高橋村改造好了,也算是給阮飛達一份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

  錢少賺一點,以後可以再賺,但這樣的機會卻不多。陳西峰明白自身的根基淺、人脈關係薄,特別是在官家層麵,特別需要進行鋪墊。

  定了調子後,在村主任的陪同下,陳西峰還帶著幾位高管來到高橋村,想現場了解具體的情況。

  “哎!”坐在陳西峰等人對麵,談起自己35歲兒子的婚姻大事,今年近70歲的老太太,長歎了一口氣。

  從小在高橋村長大的這位老太太,如今一家三口仍擠在30多平方米的老式裏弄裏,35歲的兒子也沒有獨立的房間。

  這些年,最讓老兩口操心的,就是寶貝兒子的婚姻大事,而橫亙在告吹和成功之間,最大的阻礙就是——“婚房”。

  “我兒子身高1米8,相貌堂堂,在銀行工作,許多女孩第一眼都是滿意的,但真的要談婚論嫁,因為沒房子,都不樂意。”老太太扳著手指數了數,說兒子的女朋友都快談了有“一個排”,但還沒一個成功。“曾經有三個姑娘,都帶回來讓我們看過,雙方父母也見麵吃了飯,以為快成功的時候,因為房子,最後又吹了。”

  “這次聽說要進行城中村改造,我們一家開心得整夜睡不著。”老太太扶了扶臉上的眼鏡,一直樂嗬嗬笑不停。“一輪投票、二輪簽約,我們都是第一批。有了婚房,明年兒子的終身大事應該會成了。”

  在一個弄堂裏,熟悉許麗華的街坊鄰裏都知道,她臉上很少有笑容。因為生活的磨礪,讓她這輩子,吃下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苦。

  二十多年前,新婚不久的許麗華就懷孕了。當丈夫家盼望著她能生下一個健康的胖小子時,命運卻捉弄人。因為難產與救治不及時,兒子出生後就被確診為腦癱。

  更讓人晴天霹靂的是,孩子父親得知兒子的病後,不辭而別,遠走異國,留下了孤苦的母子倆。

  “一邊是高昂的醫療費,一邊是每時每刻需要人照顧的兒子。”在公交公司當售票員的許麗華,舉步維艱。

  “我第一次去她家,竟然在門背後看到了‘敵敵畏’。”陪同一起查看具體情況的

  村主任說起他第一次上門時,看到這樣的情況,一時被嚇怔住了,“許麗華告訴我,堅持不下去,就準備母子倆一起走。”

  陳西峰當即指示幾位高管,以後與這戶人家進行結對、定期上門,送溫暖、送愛心,安置的新房可以讓他們優先進行挑選。

  在另外一處地方,村主任向陳西峰等人進行介紹:“他們家的情況比較特殊。夫婦倆,女的患有精神方麵疾病,男的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平時,他們連下樓都很困難,更別說選房。不過,我們了解到老人有個心願,想要選上自己中意的房子。”

  陳西峰說道:“這是老人這輩子第一次選房,可能也是最後一次。服務好老人,幫助他實現願望,是大家的工作職責。”

  “請村幹部進行對接,負責解釋各項政策、工作流程,為給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在選房方麵,由我們來進行對接,可以給予特別對待。”

  陳西峰在一戶人家門口看到一個男孩在用煤餅生火,心裏覺得有些奇怪,現在是獨生子女時代,很少有小孩子會願意幹這樣的活。

  村主任解釋道:“這戶人家原先是做米麵生意的,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也可以說是小康之家。後來投資另外的生意,卻不想最終被騙,將所有家產都賠了個光。”

  “原先他們是居住在高檔小區的樓房裏,為了還債,已經把樓房賣了,現在回村裏居住。父母親都在外麵打工,這個男孩子就要包攬大部分的家務。”

  陳西峰看了看屋內設施,又與這個男孩子聊了聊,發現他居然沒有床睡,夏天鋪了席子,跟家人一起擠在地上,冷了就換成毛毯。

  但就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這個男孩也是顯得非常陽光,人也聰明。

  陳西峰決定幫他一把,就如趙起年當初幫自己一樣。

  一方麵決定資助這個男孩讀書,雖說學曆不代表能力,但沒有學曆便很難有出頭之日。

  另一方麵打算與其父母聊聊,如果可能的話,資助他們再做生意,讓他們可以東山再起。

  有時候,一個錯誤的決定可以毀了一個家庭,但一個機會,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讓陳西峰沒有想到的是,就是自己的這份善意,讓他在以後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除了這些特別困難戶外,其它的家庭,都按拆遷安置標準來執行,陳西峰並不想多介入。

  對於高橋村委來說,城中村拆遷改造後,高橋村民被分散安置了,村民的日常管理已經轉交到所居住的小區居委會中,村集體將改造成高橋村股份公司,那麽如何來對村集體的資產進行保值升值,是這些村領導要考慮的問題。

  高橋村主任盧旭東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長的矮矮胖胖,身上穿著隨意輕鬆,不過手腕上的手表,又在不經意地暴露出他是個有錢的主。

  盧旭東想請陳西峰幫忙出主意。

  城中村拆遷改造,離不開高橋村幹部的配合,陳西峰在詳細了解情況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