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驚動天下的上市風雲
作者:平和心境      更新:2021-11-05 10:50      字數:3247
  如果不是五六年前唐增龍那次毅然決然的轉型嚐試,今天的美唐公司或許跟國內其它200多家大小建築鋼型材製造商一樣,正在日益攤薄的毛利率和過剩的產能之間飽受煎熬,也就沒有了後來轟動一時的上市風雲了。

  感覺敏銳的投行再次找到美唐公司遊說上市時,唐增龍沒有拒絕。

  其實上,美唐公司在五年前就啟動過上市,為了這些煩瑣的工序,唐平正到香江開了很多次會,上市的進展卻不大。在又一次被從正在考察的國家召喚到香江,開了一輪類似的無效會議後,唐平正忍不住大怒,叫停了上市籌備工作。

  唐平正已經放棄公司的上市計劃,但唐增龍和美唐公司的法律顧問、投行經理繼續進行勸說。

  首先,公司上市發行股票後,能拿到一筆不需要歸還的錢。公司做得好,可以對股東分紅,不必再辛苦地追著銀行貸款;第二,上市後公司身份由“私”變“公”,高管們的心態會不一樣,以前是給你唐老板打工,現在是給上市公司做事;第三,上市對美唐公司來說,是做強做好的必需平台。

  得到唐平正允許後,唐增龍加速了美唐公司的上市進程。

  在投行的指導下,唐增龍開始從內部自行梳理組織框架,把當初投行視為疑難雜症的問題基本梳理完畢後,美唐公司啟動了第二次上市。

  此時,在美唐集團內部,還需要有一個與投行協同推進上市進程的人,這就是與唐增龍一起來的陶寧。

  陶寧,今年剛滿30歲,現任美唐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裁。

  陳西峰能看相識人,發現陶寧精明但不市儈,身上有匹配年齡的精力和超越年齡的沉穩。

  據說即便是上市前一晚深夜一點握著眼藥從醫院出來,在會見相關記者時,外人也無法從他臉上找到疲態。

  在加入美唐集團前,他曾經在好幾家同樣以紅籌方式上市的民營企業主持過資本運作,經驗豐富、做法老到。

  美唐集團當時麵臨的窘境是,唐平正文化程度不高,唐增龍原先隻注重企業內部管理,為此二人對資本運作並不內行,同時被上次謀劃上市中繁瑣的工序多少搞壞了心情。

  因此,無論是唐增龍或相關機構,都把在香江資本圈頗受認可的陶寧加入視作為這場坎坷反複的上市之旅的一次破冰。

  “我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把唐董已經搭起來的架構按照標準再全麵梳理一遍。”陶寧喝了一口茶,向陳西峰、秦子傑比劃著說道,“等真正跟投資者談的時候他們已經看到,東江省美唐集團的股權已經屬於(準)上市公司的了。那時我再說要做一個紅籌上市,就這樣一個架構,基金機構至少心裏就踏實。”

  按照他的經驗,由於對本土市場的理解方式不同,外資投行先期介入得太早,反而會耽誤時間。

  於是在接下來的半年裏,唐增龍放權給陶寧,決定先隻借助律師和審計師的力量,自力更生把公司的架構先完美好。

  在美唐集團重組架構初現雛形後,正好趕上了金融危機,資本市場已經人心惶惶。“那時候市場裏已經很難找錢了。”陶寧記憶猶新,就算在此時也是感歎不已。

  各家基金機構都已經對這個長期拖延的美唐項目露出了疲態,是不是又一次上市暫停?

  轉機發生在青山投資機構出現的時刻。

  專攻中小型企業投資項目的泰山國際投資公司向美唐集團投資20億元,條件是隻要美唐集團在青山投資後一年內完成上市,則青山所投的20億元可轉債利率為0,並獲得美唐股票發售價20%的轉股折扣。

  雙方約定,從366天以上開始推,如果美唐集團上市日期拖得越久,青山投資可轉債轉股時的折扣比例就越大,直到——如果美唐集團距離青山投資日超過1095天以上才上市,青山投資的受讓價將為發售價的46%。

  陶寧的談判經驗豐富,再加上雙方利益所求一致,為此這次的談判相當輕鬆,隻花了三天時間,還不用熬夜加班。

  由於金融危機,把發行股票的故事講好的難度遠遠超過以往。

  陶寧繼續感慨道:“資本市場行情好的時候見投資者,少說一句多說一句無所謂。但那時完全不一樣,市場行情越不好投資者越挑剔。大家都沒有退路,萬一……對投行、對企業來講都是巨大的傷害。”

  對美唐集團來說,“工業特種鋼型材的領頭羊”是當仁不讓的概念,接著由專業人員花時間找行業數據,然後開始編講故事。

  在國內交通運輸這一塊,大多數鋼型材產品依賴進口,保守的預測,大概七八成是進口,而美唐集團的產品替代的是國產貨20%多裏麵的一半,也就是說他們的市場占有百分之十幾,這意味著他們增長空間很大。

  相對於進口的產品,美唐集團的產品價格是人家的五折、六折,充滿著價格競爭優勢。

  與此同時,在國內專做工業鋼型材,又做的這麽大規模的企業僅此美唐一家;另外,國家提倡多用國內產品,提高國有化率。所以客戶都在往這方向走,而且國內真正能提供較高難度、高技術的產品又隻有美唐一家。

  青山投資的果斷投資,讓這個故事更加有說服力。

  為了感謝青山投資,唐增龍後來組建經濟組織時,定名為青山會。

  後來,這個故事便在美唐集團上市團隊、投行成員的口中被敘述了無數遍。配合盈利數字,美唐集團從建築型材向工業型材的轉型也成為企業富有遠見的力證,全球同業僅有的一台125MN大型油壓擠壓機也被一再提及。而受益於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行業領頭羊、研發能力、專業團隊等概念不失時機地成為故事的點綴。

  當然,講故事是件苦差事。

  美唐集團路演團隊在好幾個國家分別呆了好幾天,每天上下午各三場投資者見麵會,早午晚還有餐會,從早上開始,一小時一個故事、一小時一次會。

  說起這個事,唐增龍喝了一口咖啡說道:“我們一直不停地說,投資者吃飽了,我們也餓飽了。”停了停,他感慨道:”上市路演這事真不是人幹的。”

  投資者是逐利的,錢包真的被這樣的故事“說”開了。

  雖然期間關口重重,但長達4年的美唐集團上市之旅終於走到盡頭。

  再說在危機時代,萬馬齊喑。沉寂已久的資本市場,太需要一個振奮人心的人物和故事出現了。

  美唐集團掛牌上市後,居然募集到近90億元!投行們荒疏已久的激情被再次點燃。

  在成功掛牌的當晚,慶功宴上,觥籌交錯之間,投行人士的情緒激動遠過於美唐集團的人,參與項目最久的二個投行團隊成員甚至失聲痛哭。

  美唐集團掛牌後的第二天,唐增龍卻在香江四季酒店的大堂裏守了整整一個白天,迎送往來的賓客,與離港的道別,給遊逛的指路。

  主要是拖延長久的上市過程,已經耗盡了唐增龍所有的激情。

  有人祝酒,他就應和;有人流淚,他就勸慰。四年的上市之路,他心動過、猶疑過、震怒過、疲勞過,甚至還增加了些病痛。

  回到集團辦公室後,他自己根本不關注美唐集團的股票行情:“股價我現在關心不關心都一樣。我關心它也不一定漲,不關心它還有可能漲。”

  為什麽一定要上市?陳西峰覺得有些好奇,主要是他擔任董事長的明華市雲海集團至今沒有上市。

  唐增龍看了一眼陳西峰,雲淡風輕地開玩笑道:“騙錢。”

  其實上,為什麽要上市?在路演期間,幾乎每一個投資者都會指著美唐集團的財務報表上接近50億元的銀行結餘及現金,與30%的綜合毛利率進行發問。

  陶寧的回答:“這次的上市除了產能的擴充、覆蓋高附加值的產品以外,有必要尋找合適的機會進行行業整合,這都需要盡可能早地進行投入。”

  秦子傑則問及“下一步打算”,唐增龍往沙發上一靠,臉上帶著招牌式的心中有數的笑容:“現在沒有具體的打算。目前是比較輕鬆,啥都不管、啥也不問。”

  “唐董說是不管,但他心裏這本賬很清楚。”陶寧接話道,“唐董對大方向的把握非常明白。他在某一個方麵、某一個階段,用人的時候比較放得開。”

  陶寧說唐增龍身上有一種先天的商業直覺。

  他舉例說在路演時,有時一進門掃了一眼對麵坐著的基金管理人,唐增龍就跟自己的團隊說,這個基金機構不好談,接下來雙方果然收獲寥寥。

  原始的企業家本能被唐增龍嫻熟地運用在用人之道上,陶寧之所以願意一直跟著唐增龍,說是“唐董看人非常準,而且看準之後非常相信人。”

  以前,唐增龍和陶寧二人全無交集。初次見麵後,聊了聊各自的背景,唐增龍就直接跟陶寧說,我不能承諾會給你怎麽樣的未來,但我給你兩個字:一個是權,一個是錢。你把這用好,我什麽都不管。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每個人都會這麽講,沒什麽奇怪。”陶寧回憶說。

  但接下來發生的一係列事情,讓陶寧死心塌地地跟著唐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