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招商引資
作者:令狐蒜      更新:2022-04-11 22:39      字數:2141
  雖然李煥對金融這一塊不算太了解,可李煥好歹也是在股市上當過韭菜的人,想當初,李煥為了想在股市上發家致富,可是認真研讀過一大批現代商業理論。

  後來被當成韭菜割的次數多了,李煥也反應過來,感情在華夏這片土地上,股市壓根就不遵循任何商業理論。

  想通了這一點後,李煥感覺很受傷,不過這些經典的商業理論拿來炒股可能不行,但拿來教育柳如玉,那可是綽綽有餘。

  當聽到李煥的目標是建立完善的金融體係,是在整個大明發行統一的紙幣,是通過股市來調動整個社會的資金時,柳如玉整個人都陷入到一種莫名的狂熱之中。

  作為這個時代的覺醒者,柳如玉對商業的確有過人的理解,可她並沒有突破這個時代的限製,但李煥的一席話讓柳如玉明白,生意還能這麽做。

  “那我們接下來幹什麽?”柳如玉迫不及待地向李煥問道。

  既然定下了目標,那就得大幹一場,畢竟時間不等人,看得出來,柳如玉很迫切。

  “買糧,招商。”李煥回答的也很直接。

  一旁的柳如玉聽完這四個字頓時就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說好的大幹一場呢,說好的匯通天下還要發行股票呢,怎麽一開口又是買糧招商四個字?

  要知道李煥這些時日幹的就是這兩件事,如今還讓柳如玉接著幹,這也太打擊人的積極性了。

  “怎麽,有困難?”李煥仿佛沒看到柳如玉那尷尬的表情一般,毫不留情地問道。

  “沒有,隻是……”柳如玉鼓起勇氣準備回答道。

  “隻是你認為這活太簡單了?”李煥接著問道。

  見自己的心思被李煥戳破,柳如玉當即不再解釋,畢竟在她看來,這活的確是沒什麽挑戰性。

  “買糧,招商這兩件事看似簡單,卻關係到整個淮北數十萬百姓的死活,那你還覺得這兩件事簡單嗎?”李煥冷冷問道。

  柳如玉頓時被這話給問懵了,一時間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據我所知,闖軍即將南下兩淮,到時候潁州很可能是主戰場,戰端一開,糧價必然飛漲,如果咱們手裏沒有足夠的糧食,百姓們不僅要吃高價糧,還可能引起民心動亂,如果潁州城破,這滿城的百姓必然遭殃。”

  “北方戰事之所以這般無休無止,並不是北方的百姓們天生就是造反的惡人,而是北方連年大旱,現有的耕地根本養活不了這麽多的百姓了,所以這些百姓隻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麽原地等待朝廷的救援,要麽是跟著闖賊造反,很顯然,北方的老百姓更相信他們手裏的刀槍。”

  “如果不解決這些老百姓吃飯的問題,北方的戰事就不可能安寧,所以我們要找到第三條路。”李煥一臉凝重的說道。

  此時的柳如玉已經完全被李煥的這番演講給折服了,她萬萬沒想到李煥會有如此深意。

  “第三條路?”柳如玉喃喃問道。

  “不錯,老百姓之所以造反,求的無非是一條活路,所以我們就給他們找一條活路。”李煥頓了頓後繼續問道:“那何為活路?”

  “有飯吃?”柳如玉試探著問道。

  “不錯,有飯吃有房住有衣穿,如果咱們能做到這三點,那老百姓還造個屁的反。”李煥肯定道。

  潁州作為淮北西大門,出了潁州之後就進入中原,若是往年風調雨順的好時節,潁州的老百姓很樂意一路向北進入中原地區討生活。

  可自打崇禎元年以來,中原地區連年大旱,糧食產量已不足往年三成,也就是說中原地區的糧食根本不足以養活當地的老百姓。

  老百姓們為了活命,很多人都拖家帶口地往南逃難,而潁州正是老百姓南下的必經之路。

  這些逃難的難民遠道而來,身上無糧又無錢,就想靠著朝廷的救濟過活,所以各地官府對這些難民的態度自然可想而知。

  在旁人眼裏,這些難民是累贅是負擔,可在李煥眼裏,這些活生生的人是資源啊。

  關鍵是這些難民足夠的便宜,隻要給一口吃食,這些難民就能給你從早幹到晚,比後世的打工人可“敬業”的多了。

  當然小小的潁州養活不了西北這許多百姓,所以李煥瞄上了整個江南,嚴格來說是整個江南的市場。

  李煥想的是利用南下災民的廉價勞動力,在潁州修建大規模的各式工廠作坊,然後將生產出來的貨物沿河向東,直接供給整個江南甚至海外。

  不要覺得這打算是在異想天開,自隆慶開關之後,大明與海外的貿易加強,江南的機樞之利,升鬥小民以蠶桑絲綿得利,一個普通的紡織工人一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白銀三兩,這可是妥妥的高薪崗位。

  可西北難民的工資是多少?不過一日三餐而已,不到江南紡織工人的十分之一。

  成本就意味著競爭力,李煥相信這麽低的人工成本肯定可以在這個市場立足。

  李煥如果能把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潁州,就完全可以讓這些西北的難民自食其力,隻要這些難民不與當地的百姓爭奪生存資源,那這些當地的老百姓自然對這些遠道而來的難民沒這麽大的意見。

  市場是足夠的,工人是廉價的,交通可以走水路,現在隻需要把這些節點打通,就能形成一個產業鏈,一旦這個產業鏈形成,李煥就能養活更多的難民。

  當聽完李煥的介紹,柳如玉整個人都蚌埠住了,她萬萬沒想到就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竟然有如此深意,一時間不禁有些羞愧難當。

  “買糧的事可以抓緊一些,至於招商的事可以等過完這個冬天再說。”李煥想了想後交代道。

  不是李煥故意拖延,而是闖賊即將南下,這時候去招商那是找罵,沒有哪個商人敢把銀子投到一個容易發生戰亂的地方。

  為了後期的招商順利,李煥接下來這一仗也必須打好,不僅要贏,而且還要贏得漂亮,要不然如何給那些商人以信心。

  “好的。”柳如玉聞言當即答應道,隻是想了想後繼續問道:“我想在這竹屋求個安身之處,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