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大戰初起
作者:令狐蒜      更新:2021-09-17 02:39      字數:2225
  如今的朱大典有點得意,得意到讓他有點後悔,要是知道闖軍這麽不禁打,他朱大典還在廬州城下耗這麽多天幹嘛,早就發兵幹他們了。

  自打廬州城外一戰之後,闖軍是一退再退,一敗再敗,這戰鬥力實在讓人覺得懷疑,就這戰鬥力能從河南一直打到兩淮,那這沿途的官軍的菜到什麽程度啊。

  當然朱大典和鄧玘不是沒想過闖軍有詐敗的可能性,可問題是那首級不會騙人啊。

  朱大典率大軍與闖軍交手三次,三次都獲得大勝,特別是最後一場戰役,鄧玘所部直接斬首千餘級,乃是鳳陽之變以後少有的大捷。

  看著那滿滿的軍功,朱大典心中的那點警惕早就拋之腦後,如今的朱大典就剩下一個念頭,那就是一鼓作氣乘勝追擊,活捉張獻忠後向崇禎皇帝報捷。

  如果能活捉張獻忠,這可是天大的功勞,有了他張獻忠的人頭,那朱大典自認為頭上這頂烏紗帽可就穩了,到那時可就不是漕運總督呢,那就是五省總督了。

  美好的未來在向朱大典招手,為了讓這美夢成真,朱大典命令鄧玘不惜一切代價追擊敵軍,自己會親自率領大軍跟上。

  六安城南十裏處有一老龍窪,老龍窪地如其名,傳言有真龍在此沐浴,此地甚是空曠又偏僻異常,平日裏不過有幾戶人家守住這穀地度日。

  可就在昨夜有一支數千人馬的隊伍悄悄的進駐老龍窪,這支人馬進到老龍窪之後,不僅沒有埋鍋造飯,甚至連熱水都不燒,數千人馬僅僅依靠事先準備好的幹糧和清水度日。

  “三將軍,咱們這得躲到什麽時候啊?”一名親兵鼓起勇氣對著領頭的將軍問道。

  這名年輕的將領正閉眼躺在草垛子上,早春的陽光曬得他渾身舒坦,舒坦到脫掉了沉重的鎧甲。

  “我也不知道。”這少將軍眼都不睜地回答道。

  “不知道?”這話讓一旁的親兵尷尬了。

  幾千大軍窩在這山溝溝裏,喝著冷水吃著幹糧,然後你這統兵的將軍說不知道?這話任誰聽了都有的發虛。

  “我不想知道我也不需要知道,二哥準備妥當了自然會通知我們,到時候就看弟兄們的刀夠不夠快了。”

  這年輕的將軍不是別人,正是張獻忠的第三個義子劉文秀,此人平日裏與李定國最為交好,也最為佩服自己的二哥,此番他得到二哥的吩咐,讓他帶三千精銳偷偷埋伏在這老龍窪。

  劉文秀二話不說,立即領著三千精銳出發,在劉文秀看來,李定國如此安排必然有他的原因,至於原因是什麽那就不是他劉文秀該考慮的事情了,他要做的就是保存實力,在恰當的時機,一舉定乾坤。

  而六安城外的李定國也慢慢停下了他的腳步,一退再退已經讓整支闖軍疲憊不堪,老弱病殘已經被甩給了闖軍,在朱大典帶隊的逼迫下,這支闖軍間接地完成了自己的瘦身行動。

  剩下的這些將領紛紛向張獻忠請戰,要求張獻忠不能再退了,如果再這麽退下去,那士氣就完了,一旦士氣沒了,那這支軍隊也就完了。

  張獻忠也是當機立斷,向一幹將領保證絕不退縮,必須在六安城下找回場子,為那些死去的弟兄們報仇。

  一聽到這話,軍中不禁士氣大振,回營之後立即準備開始廝殺。

  朱大典想借張獻忠的人頭來換自己一輩子的榮華富貴,而張獻忠又何嚐不想用朱大典的烏紗帽來提高自己在闖軍中的威望。

  如今一個追的急,一個不願撤,雙方的決戰自然在所難免。

  雙方的地點就選在六安城以東十裏,此處地勢平坦,正好適合雙方在這裏來一場大戰。

  當然作為進攻方,朱大典讓自己的親兵開始吹響了進攻的號角。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如蒼龍嘶鳴般的號角開始響起,聽到這號角聲響起後,各部將領開始整頓軍馬以備出擊。

  接著是隆隆鼓聲,鼓聲震蕩讓人熱血沸騰,軍馬開始打著響鼻,士卒開始抽出長刀,殺戮馬上就要開始了。

  旌旗揮舞,隻見一支三千人的隊伍從官軍大營中衝出,一麵鄧字大旗迎風飄展,原來為了一舉擊潰對麵的闖軍,朱大典一上來就派上了最精銳的鄧玘所部。

  朱大典的打算很簡單,就是趁著闖軍立足未穩,想讓最精銳的鄧玘所部一舉擊潰賊軍,爾後自己帶隊掩殺即可打完收工。

  雖然鄧玘這人夠貪夠狠,可他手裏這支軍隊那是真沒的說,而且鄧玘自然也清楚這一戰意味著什麽,所以鄧玘派上了自己最為信任的張雲鵬帶隊。

  張雲鵬率領的騎兵先是趁著馬速較低的時候調整隊形,隊形調整完畢後開始慢慢加速,隨著速度的加快,大地仿佛隨著騎兵的奔襲開始顫抖,三五千騎兵如烏雲般壓了過去。

  張獻忠能在官兵的圍剿下活這麽多年,而且還越活越滋潤,那還是有點東西的,特別是他的大兒子孫可望,在軍中號稱一堵牆。

  有句話叫做一個人的名字可能叫錯,可一個人的外號絕不會叫錯。

  孫可望能得到這麽外號,那就說明此人的防守功夫自然非比尋常。

  雖然孫可望對李定國有那麽一點小嫉妒,可頭上畢竟還有張獻忠這尊大神壓著,他孫可望再有想法也得以大局為重。

  況且孫可望自己也明白,眼下這個時候搞內訌,那跟自殺沒什麽分別,有什麽意見等到擊潰了眼前的敵人再說也不遲。

  調整好心態後的孫可望自然不會怵這場麵,將為軍之膽,領頭的將軍如此淡定,那身旁的這些士卒自然也不慌。

  作為張獻忠軍中那麵最堅固的盾,這些官兵對於官兵的騎兵衝鋒自然不會陌生。

  不等孫可望領吩咐,這些士卒立即豎起一麵麵大盾,然後用大盾抵住長槍,讓長槍斜插在地上。

  槍如林、盾如牆,孫可望帶著一幹將士如礁石般立於前方,沉默地等待著接下來的廝殺。

  “弓箭手準備。”

  騎兵的速度提起來之後,迅速的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可孫可望不會讓張雲鵬的隊伍這麽容易接近自己的軍陣,在槍盾兵後麵正有三千弓箭手引弓待發,當張雲鵬的騎兵踏入到一百五十步的射程之內時,三千支羽箭破空而出。

  利箭的羽翼劃破蒼穹,而後迅速地下落,狠狠地紮進了張雲鵬的騎兵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