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作繭自斃
作者:令狐蒜      更新:2021-08-22 01:59      字數:2085
  在溫體仁的一番勸(忽)說(悠)下,暴怒的崇禎皇帝終於慢慢地冷靜下來。

  正如溫體仁所言,如今出了這麽一檔子事就已經夠丟人的了,如果崇禎再折騰那隻會更加的引人注目丟人現眼,所以最穩妥的辦法就是不處理,讓這事慢慢淡化。

  在溫體仁看來,鳳陽被焚一事隻要崇禎這個皇帝不覺得尷尬,那尷尬的就是百官就是天下百姓。

  溫體仁正是抓住了崇禎這死愛麵子的弱點,慢慢地讓崇禎一步步地落入甕中還不自知。

  當然這一步隻是讓崇禎給楊一鵬判了個死緩,真正要讓楊一鵬脫罪,還要等到這事的熱度慢慢降低之後,溫體仁再找套說辭繼續勸一勸崇禎,這事興許就是這樣過去了。

  畢竟衝動型人格都有這麽一個特點,爆發時極具攻擊性,恨不得將人挫骨揚灰,可一旦恢複平靜,則又變得懷疑自我,極容易陷入到極度不安的境地中。

  在崇禎手下幹了這麽多年,溫體仁早就將崇禎的脾氣給摸透了,常常利用崇禎的性格弱點幹著排除異己、培植親信的醃臢事。

  最後崇禎仿佛變成了溫體仁的提線木偶,溫體仁說什麽崇禎都同意,其實群臣不知道的是溫體仁很多時候早就摸透了崇禎的心思提前準備了預案。

  不過這種事多了,對崇禎皇帝的威信損壞是巨大的,群臣原本以為溫體仁不過是狐假虎威,可後來發現溫體仁竟然能指揮起崇禎這隻老虎來了,最後群臣變成了隻怕溫體仁這支老狐狸,至於崇禎最後反而變成了一隻紙老虎。

  正如這次鳳陽被焚一事一樣,如果擱其他人,不光自己死罪難逃,恐怕全家老小都得陪他一起上路,可在溫體仁的一番操作之下,楊一鵬除了被崇禎口吐芬芳了幾句之外,實際上沒受到任何處罰。

  二人議事完畢之後,崇禎皇帝為了體恤老臣,立即吩咐禦膳房多備一套碗筷,這是要留飯的節奏。

  這頓飯就好比本山大爺成功賣拐後,那胖廚子回頭說的那句謝謝。

  陪皇上吃禦膳,這可是天大的榮耀,溫體仁不禁跪在地上山呼萬歲,稱讚崇禎皇帝乃是古今少有的仁君。

  聽著這情真意切的吹捧,崇禎的感覺很好,好到多吃了兩口晚飯,自打當上這皇帝之後,崇禎夙興夜寐,無一日敢懈怠,恨不得立即讓大明在他手裏重生,可惜這大明天下非但沒在他手裏實現中興,反而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殘酷的現實讓崇禎皇帝格外的需要別人的承認,不過普通的馬屁顯然配不上崇禎皇帝的逼格,隻有溫體仁這樣的帝國大佬方才夠資格。

  在一片君臣和諧當中,這頓飯吃的格外盡興,用過禦膳之後,溫體仁心滿意足的出了紫禁城。

  當然此刻心滿意足的溫體仁絕對想不到,一場暴風雨即將到來。

  第二日大朝,文武百官齊聚奉天殿前,溫體仁拿出了楊一鵬的那份奏折,當著百官的麵說明了鳳陽被焚一事。

  此言一出,不禁一頓嘩然,除了要求派兵捉拿闖賊外,不少官員當眾提出要嚴懲鳳陽當地官員,正是由於這些官員的不作為才導致了今日的慘案。

  等百官鬧騰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輪到溫體仁出場了。

  按照昨日預演好的劇本,隻需要溫體仁一番慷慨激昂,再讓幾個親信在一旁大聲疾呼,溫體仁很容易在這種大朝會中主導整個輿論的走向,最後崇禎皇帝隻需要出來主持一下公道,那這事就成了。

  可是這一次還真就出了意外,因為在溫體仁收到楊一鵬捷報的時候,京城內幾個科道言官也收到了一封來信,信中詳細描述了溫體仁和王應熊在此次鳳陽被焚的過程中是如何欺上瞞下橫行無忌的。

  這幾個科道言官們見溫體仁還真是如此膽大妄為,竟然敢當著百官的麵顛倒黑白,個個義憤填膺戰鬥力爆棚,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首先發難的是主事鄭爾說和江交章,這二人首先站出來彈劾溫體仁和王應熊朋比為奸,禍國殃民,乃至造成如此巨禍。

  這二人除了當麵彈劾外還要求崇禎皇帝對溫體仁和王應熊進行處理,不禁要追求鳳陽總督楊一鵬坐失中都之罪,還要追究溫體仁和王應熊的包庇之罪。

  聽到這二人的彈劾,溫體仁絲毫不慌張,因為昨天他已經和崇禎皇帝談好了此事,在先入為主的概念下,崇禎皇帝很難推翻早就定好的事情。

  崇禎皇帝為了表示自己力挺自己的內閣,不光沒有對溫體仁和王應熊進行處理,還將這兩位言官發配到邊關吃風沙去了。

  崇禎皇帝的這一做法徹底激怒了整個科道言官,如今這已經不是楊一鵬該不該死,溫體仁該不該下台的問題了,而是對整個言官係統的挑戰。

  為了捍衛整個言官係統,給事中何楷、許譽卿、範淑泰,禦史張纘曾、吳履中、張肯堂紛紛站了出來,向崇禎皇帝據理力爭。

  特別是範淑泰,當著百官和皇帝的麵戳穿了溫體仁的這番言辭。

  “楊一鵬的《恢複疏是以正月二十一日到的內閣,而《核察失事情形疏》正月二十四下發的,這天底下難道還有未出事就先恢複的事情嘛?”

  “這明顯就是王應熊私自改寫日期,實在是欺君罔上,罪不容誅,結黨營私。”

  範淑泰的話語剛落,一幹言官紛紛上前聲援,看著眼前這詳實的證據,端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怒了。

  皇帝不怕底下的官員貪,而是怕他們結黨營私,因為一旦臣子結黨,那損害的隻有皇權。

  崇禎皇帝一聽到自己的內閣竟然給地方上的大員說情,這明顯就是有黨啊,當即就怒了。

  感情昨個你溫體仁進宮就是來忽悠我的?什麽冷處理,全他媽扯淡。

  為了表達自己的憤怒,崇禎大筆一揮,直接將漕運總督楊一鵬判為斬立決,吳振纓死罪可免可活罪難逃,全家老小到邊關去吃沙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