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巧舌如簧
作者:令狐蒜      更新:2021-08-22 01:59      字數:2104
  朱大典離開後不久就與楊一鵬達成了PY交易,朱大典同意在楊一鵬的捷報上署名以換取楊一鵬舉薦他當漕運總督。

  當然這一切不過是朱大典的煙霧彈,楊一鵬以為自己的舉薦就能打發掉朱大典,可殊不知在朱大典看來,這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本就是我的囊中之物,何需你楊一鵬來做這個順水人情?

  與其賣你一個人情還不如直接將你幹掉來得劃算,畢竟還能省個人情不是。

  楊一鵬捷報發出之後,接下來就該是朱大典騷操作的時候到了,先是買通驛卒,一路之上馬不停蹄地將捷報送往北京,順便將這裏頭的貓膩透露給一個與自己同科的言官,做完這兩件事後,朱大典就隻需要慢慢的等待就行了。

  在朱大典的鈔能力下,原本需要六天的捷報最後隻花了三天就送到了北京。

  看著眼前這份捷報,內閣的首輔溫體仁和次輔王應熊很無語,因為這份捷報比預計的時間提前了幾日。

  雖然無語,可溫體仁這個時候也隻能硬著頭皮走下去,畢竟鳳陽被焚已經過去了這麽多日,再耽擱下去恐怕不等自己匯報,百姓們的口口相傳都能把這消息傳到北京城了。

  當然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溫體仁這些年在朝堂內整人整的太多了,那些個不聽話的都被自己折騰得要死要活,根本沒想過會有人在這事上敢向自己發難。

  一個人自信是好事,可如果過於自信那就容易壞事,就比如眼下的溫體仁,他以為他在朝堂內能一手遮天,可這些科道言官當年張大胡子都搞不定,他溫體仁憑什麽就以為自己能搞定?

  信心滿滿的溫體仁帶著楊一鵬的捷報來到紫禁城裏,準備向崇禎皇帝匯報一下關於鳳陽的事情時,這位大明至尊正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沒錯,皇帝也是要學習的,也是要上課的,特別是崇禎這位自詡為大明中興之主的皇帝,對於學習這事是格外的上心,隔三差五的就召集幾個博學之士給他講一講治國之道。

  可惜的是崇禎皇帝學的越多這天下反而亂得更厲害,這讓崇禎皇帝實在有些想不通,為何他的那位癡迷於手工製作的木匠哥哥和那位十幾年不上朝的肥宅爺爺皇帝當的隨意,可這天下反倒還算湊合。

  可等到崇禎皇帝上台之後,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大明天下,崇禎皇帝是天天起早貪黑,大小事務恨不得親力親為,除了處理政務就是認真搞學習,從來不沉迷享樂,後宮的妃子都少得可憐,簡直是皇帝中的勞模加學習積極分子。

  按道理來說,如此上進的皇帝不說成為唐宗漢武那樣的千古一帝,打個稱職應該沒問題吧,百姓們也該感謝自己能碰到這麽一個好皇帝才是。

  可惜事情就是這麽詭異,崇禎皇帝越勤奮越上進,這天下治理的就越糟糕,最後落得個反賊遍天下,手中無餘財的悲慘境地。

  如此反差越發加劇了崇禎皇帝的偏執,崇禎皇帝偏執地認為這一切都是百官的鍋,都是這些反賊的鍋,可他從來都沒想過,這一切是不是他自己做錯了。

  偏執往往伴隨著敏感,崇禎皇帝最恨的就是有人說他這天下治理得不行,靠著底下群臣的吹捧努力維持著作為皇帝的一點點虛榮心。

  所以當崇禎皇帝聽到鳳陽被毀皇陵被焚的消息後,反應格外的大,大到險些從龍椅上跌下來,所謂打人不打臉,這闖賊不光打了臉,而且是照著崇禎皇帝的臉使勁抽啊。

  鳳陽城被焚一事算是徹底將崇禎皇帝蓋在臉上的遮羞布徹底的撕了下來,要知道鳳陽不光是大明王朝的中都,而且還埋著老朱家的列祖列宗,如今中都被毀了,皇陵還被燒了,這讓崇禎皇帝情何以堪。

  翻遍華夏曆史,皇朝還在可祖墳卻被人焚了的,崇禎算是獨一份,不得不說崇禎皇帝的臉丟大了。

  溫體仁正是抓住了崇禎皇帝怕丟臉的心態,在崇禎皇帝歇斯底裏地發泄完一通後,溫體仁這才像崇禎皇帝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既然鳳陽被焚一事已經無法修改,那接下來該做的事情就是如何降低影響挽回一點顏麵,而楊一鵬的的捷報恰恰就是最好的借口。

  闖軍是打進了鳳陽城沒錯,可漕運總督楊一鵬聽聞消息後立即發兵,經過連番血戰終於大破闖賊收複鳳陽。

  朝廷要把關注點放在楊一鵬如何拚盡全力收複鳳陽的事情,而不是關注在闖賊燒毀鳳陽城的悲劇上。

  要陽光一點,要積極一點,隻有這樣才能把掉在地上的臉麵重新撿起來。

  “那照你這麽說,朕還得嘉獎一下楊一鵬咯?”聽完溫體仁的一番謬論,崇禎死死盯著溫體仁問道。

  崇禎雖然偏執可他並不傻,溫體仁說這麽多無非是想表達一下這個時候不能追究地方官員的責任,特別是漕運總督楊一鵬的責任。

  “低調處理就行,待這風頭過去之後,皇上再處理也不遲。”溫體仁也不敢逼迫得太厲害,隻能退而求其次,爭取一個緩衝時間。

  “低調?用不了幾天這事就會傳遍天下,你讓我低調?”崇禎皇帝勃然大怒道。

  畢竟誰攤上這倒黴事這脾氣也好不了,不過對於崇禎皇帝的脾氣,溫體仁早就摸透了,崇禎皇帝完全是個衝動型人格,對於這種人格,最好是順著他們的思路來。

  “陛下可讓楊一鵬速速擊潰闖賊,並立即組織民夫開始修複鳳陽的皇陵,隻要皇陵修得比以前還大氣,誰還會記得以前的皇陵是被闖賊給燒的?”溫體仁循序善誘的介紹道。

  不的不說,溫體仁不愧是最懂崇禎的人,這麽一番話下來,崇禎皇帝確實更加關注的是皇陵恢複一事,對於楊一鵬的瀆職行為,倒沒有特別說明。

  正如溫體仁所言,既然麵子已經丟了,那撿回來也是碎的,要想大家忘記這份尷尬,那就把皇陵修得更氣派,有了這氣派的皇陵,崇禎皇帝自認為對列祖列宗也算有個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