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他死定了
作者:令狐蒜      更新:2021-08-22 01:59      字數:2102
  所謂虎死威猶在,何況如今楊一鵬這頭大老虎還沒有倒下,其在鳳陽官場內的影響力實在不容小覷。

  在楊一鵬的保證下,不少原淮北官員依舊選擇站隊楊一鵬。

  當然除了相信楊一鵬往日的人品,這些官員恐怕考慮得更多的是利益。

  所謂富貴險中求,這些官員們也在賭,賭的是這份捷報送上去能討皇帝的歡心,賭內閣的這幾個大佬是真的能把這事給圓下來。

  當然也有可能是內閣的幾位大佬在找背鍋俠,但升官發財的誘惑足夠他們去冒這個險。

  有冒險的自然也有不願意冒險的,內閣的這幾個大佬,特別是溫體仁乃是有名的整人能手,倒在他手裏的官員們不知凡幾。

  所以不願意這個時候把捷報交上去的官員不是對這事沒信心,而是對溫體仁這個人沒信心,

  畢竟把自己一生的榮華富貴壓在溫體仁這樣的人身上,那跟自殺沒什麽區別。

  雙方誰都沒辦法說服對方,一時間現場形勢有些僵持,當然作為當了這麽多年大佬的楊一鵬,這點控場能力還是有的。

  眼見無法說服對方,楊一鵬提議休息一下,待用過午餐之後再商量。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有矛盾不要緊,慢慢談就是了,隻要沒掀桌子說明就還有緩和的餘地。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楊一鵬的眼裏,以朱大典的節操,隻要好處給足了,親爹都可以賣給你。

  在朱大典節操這件事上,楊一鵬還真沒看錯朱大典,作為py交易大師,朱大典就等著楊一鵬向自己開口。

  雙方可謂一拍即合,雖然距離午餐時間還有一個時辰,可這並不妨礙雙方各自找地方吃午飯。

  當然吃飯是幌子,商量對策才是真,朱大典帶著一幹力挺他的官員們來到城內的一處酒樓,其中也就包含李煥和吳世濟。

  剛入酒樓,這些個官員就紛紛圍在朱大典身旁大表忠心,甚至有不少人慫恿朱大典也上一份奏報,省得楊一鵬把收複鳳陽的功勞全占去了,畢竟這收複鳳陽還有大家夥一份不是。

  這些人既害怕被溫體仁給坑了,可又擔心這功勞被楊一鵬一夥給獨占了,這才慫恿朱大典出這個頭。

  看著這些人的精湛表演,李煥不得不感慨,原來最好的戲子在官場啊。

  不過這些演技雖然不錯,可手法卻太差,朱大典為何為站出來反對楊一鵬,目的就一個,楊一鵬擋了他朱大典的路,為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大典必須將楊一鵬這個絆腳石給搬開。

  至於說收複鳳陽城的功勞,朱大典壓根沒放在心上,朱大典要的是借這個機會將楊一鵬弄下來自己取而代之。

  李煥看著這些官員們的表演,心中不禁又氣又笑,拍馬屁都沒拍到點子上,怪不得朱大典這個時候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因為壓根就不在一個頻道。

  獨自一人坐在桌邊品茶,李煥顯得有些孤獨,可當朱大典打發了一幹別有用心的下屬後,終於看到了優哉遊哉的李煥。

  “剛才是你挺身而出的吧?你叫什麽名字?身居何職?”朱大典看著眼前的年輕人問道。

  “大人,他就是我的學生李煥,如今籌措糧草一事正是由他操持,他允文允武,確實不錯。”一旁的吳世濟見李煥給他長了臉,當即向朱大典介紹道。

  “李煥?我記起來了,老二向我介紹過你,也說你腦子活泛,看來他還真沒向我吹牛。”朱大典聽完解釋後恍然大悟道。

  “二公子謬讚了。”李煥謙虛道。

  “哎,年輕人搞得這麽謙虛幹嘛。”朱大典有些不樂意道。

  在得了李煥的指點之後,朱萬化當即回營跟他老子炫耀,朱大典一聽就知道這個取巧的法子根本不可能是朱萬化的主意。

  當然倒不是說朱萬化腦子有問題,而是朱萬化已經脫離基層太久了,每日被一幫溜須拍馬的人圍著,讓他對基層的事情失去了判斷力,根本不可能想出這麽一條接地氣的撈錢法子。

  畢竟撈錢是一門技術活,如果撈錢的技術不到位,到時候就怕弄得羊沒吃到反而惹了一身騷,可沒想到李煥竟然想出了個這麽取巧的法子。

  在這大明朝當貪官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千萬別當蠢官。

  顯然李煥不是蠢官,今天李煥挺身而出懟了一次楊一鵬,朱大典對李煥有些刮目相看了。

  如果提出一條精妙的法子可能算是意外,可每次都能在關鍵時刻提出這麽精妙的法子,那就非常不簡單了。

  一次可以說是運氣,那第二次就是實力,所以朱大典很想聽聽李煥的第三次想法。

  對於朱大典的橄欖枝,李煥也不推遲,真就給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法子,朱大典聽完這法子後興奮的直拍大腿。

  既然朱大典的目標是對楊一鵬的取而代之,那事情就簡單了,把楊一鵬搞下台就行了,畢竟眼下有個絕好的機會可以做做文章。

  毫無疑問,李煥嘴中所謂的機會正是鳳陽失守,楊一鵬之所以會如此急切的想把捷報送往北京,無非就是想靠這個信息差打一個翻身仗,在崇禎皇帝反應過來之前趕緊把鳳陽給收複了,再加上朝廷內一幹大佬沒言幾句,說不定楊一鵬真就逃過一劫呢?

  “大人,你說要是鳳陽的捷報比內閣複查文書早幾日會是個什麽結果?”李煥微微笑問道。

  朱大典一聽有些發懵,正常的流程是內閣下發複查文書,爾後地方大員上交報捷文書,如此說來才符合流程。

  可如果報捷文書比複查文書還要早,那不就是說地方大員早就知道內閣會下發相關文書,或者說地方大員和內閣大佬達成了默契,就比如楊一鵬和溫體仁。

  可內閣大佬結交地方大員,而且是手握兵權的地方大員,那這事就非常犯忌諱了,大明可有的是官員栽在這地方,也許有時候殺的是地方大員,有時候殺的內閣大佬。可出了這事沒有一個皇帝能容忍。

  “楊一鵬這下死定了。”朱大典心滿意足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