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未雨綢繆
作者:庚新      更新:2020-10-04 02:08      字數:3464
  “無論是我,還是蘇烈用兵,都是與李靖,與太宗的用兵思路,一脈相傳。”

  李勣手裏的茶杯舉起,又放下。

  “這幾年,蘇定方出山後,攻必克,戰必取,隱然已經是大唐軍方的代言者,與大唐武德榮辱綁定在一起。此事有利有弊,對外隻要出動蘇定方,敵人氣勢和心理上,便先輸了一半了。

  但弊處是,若是蘇定方都打不下來,在四夷藩屬的眼裏,就會對唐軍的神話,產生懷疑,甚至是動搖。”

  李勣的目光變得銳利。

  “這是非常危險的,絕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當他說出這番話,蘇大為立即就懂了。

  明白了李勣為何要繞這麽大個圈子跟自己說這些。

  這些年來,蘇定方出征,至今隻有一個地方,沒能攻破。

  那便是高句麗。

  高句麗若不滅,大唐的武德神話,便會根基動搖。

  這對以少數武力,威懾全天下藩屬的大唐,對天可汗的統治策略來說,是一個極危險的信號。

  “其實你在軍中,應該也能發現,這幾年,府兵的素質下降得很厲害,原來跟隨太宗開國的那批人,都是隋末亂世活下來的人傑,軍事素養極高。

  但這些人,現在死得死,退得退。

  新的府兵,已經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李勣感概道:“當年太宗打薛仁果,從出兵到滅西秦,隻用了三個月。

  打宋金剛、劉武周,僅用了六個月。

  一戰擒雙王,抓住竇建德和王世充,平定整個山東才用了十個月。

  打劉黑闥,從長安出發到打下河北,隻用了三個月。

  李靖滅東突厥隻用了三個月。

  滅吐穀渾隻用了四個月。

  候君集滅高昌,行軍用了半年,打仗不過一個月。

  貞觀十九年,太宗親征高句麗,隻用了半年。”

  一口氣說出這些,李勣用滿是憂慮的眼睛,看向蘇大為:“這些年,我軍取得勝利,除了蘇定方有幾場仗是速勝,打仗所耗費的時間,越來越長了,打上一兩年都是常事。”

  蘇大為不由默然。

  因為李勣說的乃是事實。

  但同時,他心裏也升起巨大的疑問,剛開始,以為李勣是要給自己做思想工作,希望自己全力配合他打高句麗。

  但李勣的話越說越遠,到現在,蘇大為已經不知道他的真實意圖是什麽了。

  “英國公……”

  “蘇大為,我已經老了,這一仗過後,就真的要解甲養老了,蘇定方的年紀也頗大,真不知還能撐幾年。”

  李勣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老夫跟你說這些,是看重你的才能。”

  “我……”

  “若我和蘇定方故去,唐軍武德,誰可繼承?”

  這番話,振耳發聵,直接令蘇大為整個懵了。

  “自衛國公起,軍中便一直希望有將才能繼承衛國公的兵法,但時至今日,隻有蘇定方一人,算是承了衛國公的衣缽。

  老夫身為大唐開國元臣,不能不為身後事考慮。

  若我和蘇定方百年後,唐軍可由誰來統率?

  府兵製的兵員,已經越來越差了。

  老夫環顧左右,竟然連像樣的將領都沒有,你能明白老夫的憂心嗎?”

  “英國公,府兵中多的是將才,劉仁軌,劉仁願兩位將軍皆是一時之選,還有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將軍,也是騎戰無雙,別外還有龐孝泰、孫仁師,也是一時能將,怎麽能說沒有像樣的將領?”

  被蘇大為的話一懟,李勣噎了一下,接著是大怒:“你提的這些人,劉仁軌和劉仁願多少歲了?契苾何力還有阿史那社爾,不說他們隻識馬戰,與大兵團作戰力有未逮,就說他們倆,也都是太宗朝留下來的,多少歲數了?

  龐孝泰、孫仁師,兩人主要是指揮水師,老夫且問你,大唐的疆域,需要水師作戰的地方有多少?”

  這一下,輪到蘇大為吃憋了。

  愣了一下,他道:“還有裴行儉,還有薛仁貴,這兩人可不算太宗朝的,而且用兵也不錯。”

  “哼,裴行儉師承蘇定方,還算湊合,但是裴行儉有一個毛病?”

  “什麽?”

  “太慢。”

  這話一說,蘇大為立刻就懂了。

  太慢的意識,就是用兵太慢。

  不如蘇定方那樣的效率。

  李勣冷笑兩聲:“我們大唐開國,為何以那麽點人口,能打垮那麽多敵人,就是因為用兵快,滅國快,這樣方能不誤農時,不傷根本,以戰養戰。

  戰事拖得越久,對國內的消耗就越大。

  這樣難以持久,如何能維持住大唐的疆土。

  裴行儉可為方麵之才,但他的用兵,不如蘇定方遠矣。”

  “那薛仁貴……”

  蘇大為不提薛仁貴還好,一提薛仁貴,李勣頓時惱了:“薛仁貴用兵隻知一味勇猛,變化不足,若是順風還好,若是遇到比他強的,那是死了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他最多隻能任前鋒猛將。”

  這話蘇大為頓時不服,想要反駁,可是話到嘴邊,轉念想想,李勣這眼睛,還真毒。

  雖然說後世把薛仁貴吹得天上地下,但是看薛仁貴的戰績,可以算是一流將領,但距離蘇定方這樣的神級選手,確實還差得很遠。

  而後來在大非川兵敗之事,完全印證了李勣此時的評價。

  蘇大為其實還想說說自己麾下婁師德、王孝傑等人不錯。

  黑齒常之和沙吒相如,十多年後,也可以成為大唐的中流砥柱。

  不過現在這些人的位置都還太低,如果把他們推出來,隻怕李勣會認為自己強辭奪理了。

  於是閉嘴。

  李勣見他似乎是認輸了,哼了哼,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你覺得老夫為何要浪費這麽多唇舌?隻因為,老夫遍觀唐軍,未來可能繼承蘇定方位置的人,唯你蘇大為耳。”

  “咳咳咳~”

  蘇大為忍不住大聲咳嗽起來。

  “大總管,你莫要折煞我了。”

  “軍中哪一份戰報我沒看過?哪一位將領我不熟悉?”

  李勣手指在桌麵敲了敲:“這些戰績裏,所有叫得出名字的將領,隻有你至今未嚐一敗,而且,把握住了我大唐用兵的精髓,一脈相承。”

  蘇大為被李勣說得都快要不好意思了。

  心想這老狐狸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該不會是想玩捧殺吧。

  一時不敢隨便亂開口。

  隻聽李勣繼續道:“征西突厥之戰,你為蘇定方手下前鋒,翻躍金山,從對突厥用兵開始,到抓住阿史那賀魯,用時不超過半年。”

  停了停,李勣繼續道:“征百濟,你雖沒有在蘇定方手下領軍,但你在背後出力不少,老夫也都一一看在眼裏。

  在對付百濟叛軍時,你先打了高句麗,再守住泗沘城,最後又順勢拿下扶餘豐的周留城。

  接著又在白江大敗倭國水師。

  這些戰鬥,一氣嗬成,幹脆利落。”

  李勣右手做刀,輕輕往下一劃。

  仿佛下麵真的是敵軍,任他宰割。

  蘇大為依舊沉默。

  李勣看了他一眼,接著道:“滅倭國,老夫也看了所有戰報,從你登陸九州,到攻破倭王都築紫,到平定築紫,用時也不超過半年,其中大部份時間,還是用來梳理地方,鞏固後方。”

  說到這裏,李勣的眼裏透出一抹激賞之色:“大部份人,行軍打仗用的是手,但是蘇大為你不同,你真正是用了腦,用了心。”

  不等蘇大為開口謙遜,李勣抬手下壓道:“從當年第一次見你,老夫便說過,我看人,要看對眼,隻要看對了,老夫便自信絕不會看錯。

  今後能繼承我和蘇定方衣缽,托起大唐府兵和武德之人,必是你蘇大為。”

  過了啊。

  英國公,你這彩虹屁再吹下去,我都要信了。

  蘇大為看著他,一臉無語。

  還是無法相信,這老狐狸會這麽吹捧自己。

  圖啥啊?

  無事獻殷勤,事出反常必有妖?

  李勣自是猜不出蘇大為心裏的想法。

  他撫著長須道:“府兵之強,在乎得人,老夫既然發現你這樣的人才,自然想出麵點拔,希望日後你真能走出來,獨當一麵,若是有機會,也能看顧老夫後人一二。”

  蘇大為心裏一動。

  抬頭看向李勣,卻發現這位被武媚娘後來評為“老奸巨猾”之人,當世名將英國公,眼裏幹淨澄澈,不帶一絲雜質。

  他的目光,坦誠而真摯。

  讓人毫不懷疑,他此刻的情感是真摯的。

  難道他說的是真的?

  老狐狸開始為自己的身[豆豆 ]後事考慮了。

  希望百年之後,我能照顧他的後人。

  等等,他後人不就是起兵反武媚娘的徐敬業嗎?

  那個大坑貨會累得李勣被剖棺戳屍,這鍋可不能接。

  蘇大為心裏一個激靈,看向李勣一時不知如何回他。

  李勣卻像是風光霽月,擺擺手道:“好了,說了那麽多,也隻是希望替大唐找出英才,畢竟,這個帝國,是昔年太宗皇帝帶著我們幾個老臣,一手一腳打出來的。

  我們老了打不動了,也希望江山代有人才出,能將唐軍不敗的威名,繼承下去。”

  “英國公放心,我們大唐會越來越強。”

  “嗬嗬,隻要多出幾個你這樣的人才,老夫也相信,大唐會繼續強盛下去。”

  李勣扶須開懷大笑。

  他的城府太深,蘇大為一時也看不出他到底是真情還是偽裝。

  “對了,還是說回高句麗之事吧,蘇定方的場子,我們要找回來,唐軍此次必須勝利,所以關於此次勝兵,我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