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期許
作者:我喜歡的豬頭      更新:2021-11-07 11:33      字數:3119
  朱允煐毫無預兆的在例行的早朝穿上了朝服,這也使得不少人浮想聯翩。

  到了朝堂之上,很多人就會想很多事情。上位者的一句話、一個動作,說不定就是有著一些特殊的意義,尤其是現在新皇登基不久,這樣多思考一下沒有什麽壞處,說不定能夠簡在帝心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啊,新皇登基了也意味著有些人會受到重用。而有些人,說不定要失去權柄了,甚至是徹徹底底的翻船。這都是有可能的,那就要努力的表現自己了。

  臣子們在想些什麽,朱允煐還真的不是很清楚,也不是特別的在意,隻是處理好政事就好。

  這才是頭等大事,這才是朱允煐現在比較關心的事情。

  早朝結束後,朱允煐回到武英殿批閱奏章。很多的事情對於他來說,也是很拿手的,從容不迫。

  隨手打開一份奏折,這也是工部送上來的奏折。隻是這一份奏折有些不尋常,主要是對象是針對工部學院,是朱允煐在北平建立的那個工作學院。

  不是壞事,而是一份請功的折子,一個讓人比較驚喜的折子。

  朱允煐在工部投入了不少資源,不管是人力還是財力。這些年來一些能工巧匠在工部學院不說,朱允煐也找了不少‘基礎科學’學者,在充實著工部學院、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理論。

  效果還算不錯,此前對鳥銃的改造讓朱允煐比較驚喜。‘軍轉民’方麵,對於織機的改造也有些成效,這也是遼東邊軍穿著厚棉衣的一個原因。

  而現在的這份奏折,則是大明的火器更加先進的一個證明了。

  石炸砲算得上是早起的地雷吧,主要靠裏麵的火藥爆炸石製外殼殺敵,但是短板也很明顯,就是火線,看到敵人來了,估摸一下時間,然後提前點燃引線,這樣敵人到了,差不多就能爆炸了。

  其實朱允煐不是什麽技術天才,但是提出了很多的構想,這就需要一些人去執行、實現了。

  比如說現在製作出來的是鋼輪發火——這種裝置可以算是觸動發火設備,隻要踩到,裏麵的火石就會和鋼輪摩擦生火,點燃引線,能精準爆炸。

  這算得上是地雷了,基本上是夠用了。但是這還不夠,既然還算成功的地雷製作出來了,也可以在一根引線上,附著兩個或五六個乃至更多個雷。

  這就是子母雷了,子母雷隻要其中一個被踩到,其他會跟著連續爆炸,若是大部隊碰到,死傷會很大。

  ‘熟悉’的地雷出現了,其實‘手榴彈’也是存在的。

  這也就是就是投擲型地雷,外殼是陶製,有的上麵很多禿刺,像蒺藜一樣多刺,這樣爆炸的時候可以增加殺傷力。這樣的玩意兒,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尤其是在守城的時候。

  看到這些奏折,朱允煐覺得非常開心。大明本身就有一定的火器基礎,軍隊使用火器的也不少。現在火器在進一步的提升威力,足以讓朱允煐相信大明的軍隊可以持續保持著戰鬥力。

  那些連鐵鍋都做不好的遊牧民族,那些現在幾乎鐵器冶煉都不太合格的番邦蠻夷,麵對已經開始進入火器時代的大明,肯定是落在下風的。

  繼續保持這樣的節奏和步調,朱允煐相信他的軍隊很更加出色,他的一些計劃也可以執行。

  還不能驕傲自滿,隻是對於有功之臣該獎的需要獎,該賞的肯定是要賞的。這一點朱允煐覺得沒什麽問題,這也是一個上位者應該有的態度,可不能又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草吃。

  這是一個好消息,也讓原本有些壓抑的朱允煐心情好了不少。

  而看到朱允煐的表情明朗不少,王承恩這些人也跟著鬆了口氣。這幾乎一整天他們都跟著心驚膽戰,都有些擔心有大事發生。哪怕是跟在朱允煐身邊的人,他們這個時候也謹小慎微,不敢犯錯。

  現在朱允煐這裏看起來表情開朗了不少,大家自然也就心裏踏實了很多,起碼不需要那麽擔心和害怕了。

  直接回東宮,朱允煐知道有些事情隻能是自己心裏有數就好,做好最壞的打算。畢竟這樣的事情是很玄乎的,誰也說不準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好多說什麽了。

  真的要是朱允煐在這裏瞎準備,有些人知道了肯定要嚇一跳。真的要是到了那一步,一個個的估計都是心驚膽戰了。

  畢竟老朱的身份特殊,他的事情就不是普通人的事情,是這個大明王朝的事情。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來說,老朱的事情就是大明王朝的頭等大事。

  徐妙清看到朱允煐回來,有些意外,“陛下怎麽穿著朝服了?”

  “昨晚在皇爺爺那裏歇著,他讓我穿的。”朱允煐笑著說道,“皇爺爺說朝服威嚴、大氣,哄他老人家開心,這就穿著了。”

  趴在榻上的小小朱立刻跑來,抱著朱允煐的腿,“父皇!”

  摸了摸小小朱的腦袋,朱允煐笑著哄著小家夥,“聽到了,咱看到你了。”

  這一下小小朱就跑走了,他就是擔心被忽略了而已。真的要說這個小家夥多想他爹,那還真的不一定,朱允煐也沒有那麽自戀。

  徐妙清也沒有多想什麽,隻是說著胖兒子的一些事情,說著東宮裏的事情。

  其實朱允煐也就是兩天一夜不在東宮,能發生多少事情呢?隻不過徐妙清很聰明,她的夫君忙於政務,回到了東宮的時候就讓他放鬆一下,聊些家長裏短。

  畢竟徐妙清不是一點都沒有心眼,她很多的時候也是比較留意的。比如說老朱和小朱聊天的時候,也提及過馬皇後,也包括一些關於朱允煐的生母‘常皇後’。

  聰明的皇後是不會去亂伸手的,幹涉朝政這樣的事情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後應該有的心思。處理好後宮的事情,幫助皇帝管理好命婦,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教育好皇帝的子嗣、後宮的安寧。

  至於說在皇帝下朝後,就不要多說一些令人心煩的事情,除非是一些特別重要的事情。讓皇帝換換腦子、可以輕鬆一下,這也是一個聰明的皇後應該做的事情。

  有著妻、子在身邊,朱允煐也是有著還算不錯的愜意放鬆,家長裏短的也不錯。

  “過些時日要春闈,你也去國子監看看。”朱允煐躺在徐妙清的大腿上,懶洋洋的說道,“不少國子監的學子在京裏求學,他們的家眷也有不太好過的。”

  徐妙清立刻明白了,說道,“臣妾一直盯著紅倉,不敢遺忘皇祖母的恩澤。”

  紅倉就是馬皇後成立的,在國子監有數千太學生,可謂人才濟濟。可是太學生也有生活貧苦的,雖有生活補貼,他們的妻子兒女也苦哈哈的過日子。

  馬皇後征集了一筆錢糧,設置了二十多個紅倉,專門儲糧供養太學生的妻子兒女。

  而這麽些年來,紅倉其實一直都是朱標和朱允煐在管理,馬皇後是他們最敬重的人之一,她的那些恩澤、愛民如子,作為她的子孫自然也是需要保持下去。

  不要說這幾年朝廷的財政好了不少,就算是財政差一點,老朱也會大手一揮。不止是因為他的兒孫做的時候很仁德,更因為這是他妻子的一個成就。

  “這些年紅倉的事情我也不放心其他人,一直攥在手裏。”朱允煐笑了起來,說道,“我到底是皇祖母帶大的,這些事情自然看重。你現在是皇後了,這些事情也該交由你了。”

  徐妙清微微有些振奮,繼續輕輕揉著朱允煐的太陽穴,“陛下放下便是,這是臣妾的本分。臣妾不敢比肩皇祖母,不過臣妾肯定向皇祖母學習。”

  朱允煐愜意的眯著眼睛,輕聲說道,“到時候帶上太子,讓他也去國子監。莫要讓黃子澄那些人靠的太近,太子露個麵就成。那些人,當不了咱太子的蒙師!”

  朱允煐不需要一個滿口仁義道德的仁皇帝,他需要一個雄才大略、英明果斷的皇帝。就算做不到這些,也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

  想著儒家的很多理論,一門心思的想著複周禮之類的,這是朱允煐絕對不會允許的事情。對於小小朱,朱允煐允許這個小子現在調皮搗蛋,也願意保留小家夥的天真。

  但是在骨子裏,朱允煐還是希望他的兒子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儲君,他對小小朱的期許還是很高的。因為在這樣的封建社會,一個皇帝的能力、品性,真的可以決定一個王朝的走向。

  大明才剛剛開始崛起,大明的未來還有更多的潛力可以挖掘。

  朱允煐知道自己一個人沒辦法將所有的事情做好,自然也就是期待著他的接班人能夠爭氣一些,能夠帶領著這個王朝、帶領著這個民族更加的輝煌。

  至於小小朱會不會有壓力,這些事情真的不重要了,畢竟小小朱的出身不同。他現在的那些榮華富貴、站在金字塔的頂尖,自然也是因為他需要承擔起來這些責任。

  權利和義務,總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