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點燈
作者:生如蟻美      更新:2021-08-23 13:56      字數:2104
  佛前點燈,是為消罪業,破諸暗,結善根,聚無邊福德。

  本朝確有舊俗,佛前點燈聚福德,因有善業,可今已不常見。

  清歡的母後也曾在私室裏為她早夭的哥哥日夜點上一盞明燈,說道供養點燈人。

  她從民間得來的那些詞本上亦雲:母按舊俗,托念佛前點燈人,為吾奉施燈明十日,長照歸路,此祟漸消。

  隻需在佛前點上一盞明燈,投些香油錢,人人俱是佛前點燈,可為何書上要說,托念佛前點燈人?

  崔氏點燈人奉祀,供先祖的靈牌上,為何要落款,崔氏點燈人?

  如意扣上刻:鑿山之心琢玉,刻以佛祖心印,伏願天龍八部,護吾所愛,承此善業,獲福無量,掌燈人永世供養。

  清歡的目光掃過每塊靈牌,他的高祖、曾祖、祖父母幾代的靈牌樣式不一,但都極為華貴,每一塊靈牌除去祭詞,左下都刻著小小的落款,崔氏點燈人奉祀。

  但他手拂過的那些靈牌,卻隻是同種樣製的檀木刻成,簡單刻著名字,沒有落款。

  佛前點燈人和崔氏點燈人,有什麽關係?

  如意高舉著那盞明燈三跪九叩,清歡想著他說的那句話——我姓崔,崔望若,字追思,因在佛誕節出生,小名就叫浴香。

  他說他家裏因讒獲罪,大人們全死了,隻有他偷偷活了下來。

  在前朝,佛誕節出生的孩子有個說法,說這是肉身佛,一出生便極為尊貴,落胎便要送去寺院修行佛法。

  山下堆了無數佛塑,他家必是與佛有關,若是因為朝廷的滅佛之舉導致傾巢之災,那何為呼延旻外祖有宗卷可查,可當年她好奇去查刑部崔姓之案,卻未曾找到隻言片語。

  外祖的那本集子《明佛論》雖已銷毀,可卷宗內匆匆掃過的那行字清歡是記得的:“以佛論政……屢讚掌燈功勳……..”

  屢讚掌燈功勳?掌燈若是掌燈人的意思,那掌燈人的功勳指的是什麽?

  後殿的門吱呀一聲被推開,渾身縞素的男子拎著一盞燈籠顫巍巍走出來,看見殿中人當即頓住腳步。

  那是一個麵容幹癟、身形佝僂的灰發老者,眯起眼借著亮光看向清歡與俯首在地的如意。

  片刻之後,老者渾身劇烈顫抖,渾濁的眼裏裂出一閃晶瑩,激動地趨上前來跪倒在地,嘴裏含糊不清地嗚咽著什麽,去捉如意的袖。

  清歡退開一步倚在柱子上,瞥見對麵黃幔低垂的鼎柱上光禿禿的一個個坑坑窪窪的痕跡,顯然是柱上原先刻著什麽詞字,被盡數刮了去。

  老者似喜似悲握著如意的手臂,滿是皺紋的臉上老淚縱橫。

  如意一臉敬意地抬起頭來,眼睛裏亮得可怕,極為沉鬱道:“先生,是我回來了。”

  那老者嘴裏嗚嗚有詞卻說不出話來,明顯嘴裏空了一截。

  如意朝他貼地磕拜,“又勞先生辛苦一年,銜環結草,崔望若無以為報。”

  老者不住拍著如意的手搖搖頭,扶舉著他的手肘要他起身。

  如意望向清歡,“這是我家舊時的管家莫先生,也替我守了二十餘年的陵,清歡,你來拜見莫先生。”

  清歡朝莫先生鄭重一拜,被莫先生一手攙扶住,嗚嗚托著手臂辭謝。

  隻聽見如意又道:“這是鎮國長公主,皇上的親姐姐。”

  莫先生的手僵了僵,如意戛然止住話語,頓了一下極輕道:“她什麽也不知道…….”

  她什麽也不知道?清歡臉色僵冷地瞥著如意。

  莫先生輕輕歎一口氣,又搖搖頭,把清歡扶起來。

  清歡盯著如意,怔怔偏頭問他:“我不知道什麽?”

  如意隻對莫先生道:“因緣和合,若由此起,或許注定要在我和她身上了結。”

  他冰冷的手攥著清歡手骨,“我想帶她來看看。”

  莫先生臉色鬱鬱,無聲地點了點頭。

  他們的視線齊齊落在清歡身上,黏膩的,沾滿不可言秘密的目光。

  清歡不安焦躁地問他:“我不知道什麽?如意,我應該知道些什麽?”

  他望著眼前滿滿的靈牌,扭頭道:“有勞先生。”

  莫先生端來一捧清水,如意徐徐挽袖,撩水淨手,緩緩說道:“清歡問什麽是點燈人,崔家就是在佛前點燈的人。”

  “顯祖崔公名白,他的先祖原是舊年博陵崔氏宗子,因執意迎娶鄉野之紳的女兒被崔家看低,後來這支脫離博陵外遷,在乾時顯祖一家想再回宗祠卻遭拒,因此合家落在了祁陵。顯祖生於乾末年,少年時投身舊乾軍戎,後來…….”

  如意瞥清歡一眼,取下一個個靈牌以潔布擦拭,“乾末年,崔白結識了河東平戎節度使家的獨子,兩人結為異性兄弟,再後來,節度使家的兒子起兵反叛舊乾,崔白帶著自己的部下投誠。”

  清歡跪在蒲團上,注視著他手裏的靈牌,蹙眉道:“河東平戎節度使?”

  “藩鎮叛亂不斷,民不聊生,朝臣們沒有法子,日日吃齋念佛求庇佑,小皇帝沒有法子,把國師請進金鑾殿,花下重金迎佛會。此時安西節度使已經揮兵攻進皇城,河東平戎節度使的兒子和崔白磨刀霍霍黃雀在後,割下了狂喜中的安西節度使的頭顱。”

  “節度使的兒子叫什麽名字來著?”如意取下崔白的靈牌抱在懷中,抬頭問清歡。

  “他叫晏河清,是我朝開國皇帝,我的高祖。”清歡疑惑道:“史書中根本沒有這段記載,高祖的傳記中也根本沒有提到有崔白這個人。”

  “後來崔白跟著晏河清南征北戰數年,乾舊部退守太鄂七城,晏河清與崔白圍困成數月不能破,最後下令屠城,殺數十萬人,破城大捷。”

  “太鄂七城是高祖最後一場戰役,跟著高祖困守太鄂城的將領都名留點將台,可在點將台上,甚至在百臣淩霄閣裏,都沒有一位姓崔的將軍。”清歡盯著白玉靈牌上崔白兩字,心裏突突地跳,這兩字鐫刻的流暢有力,以丹砂填滿空槽,一百多年來,色澤仍是鮮豔如新。

  崔,白,刻在白玉上鮮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