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安撫常勝營
作者:做翻身夢鹹魚      更新:2021-08-17 05:44      字數:4149
  知道常勝營已經拿到了不少參與此事官員的名單,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

  名單上鎮北王屬地的官員已經全都被抓,淮河以南的官員還都活蹦亂跳呢,這情況張秀怎麽能容忍。

  既然自己男人已經下令,淮河北方沿岸早已集結了常勝營的大軍,想到永嘉這個整天羨慕自己曾經領兵的妹妹。

  張秀直接下令,按照蕭琦原來的部署,淮河北岸集結的十萬常勝營軍兵,全都由永嘉帶領著渡過淮河南下。

  為此張秀還把永嘉叫到自己房中密談了一晚。

  張秀告訴永嘉,因為淮河以南不是鎮北王的封地,隻有她這個皇帝的親閨女帶兵前去抓人,才能讓那些儒生沒有造謠常勝營作亂的借口。

  百姓肯定都是支持常勝營的,民心方麵不用擔心,至於手下這些部將,自己家男人之前就給他們下過了軍令,你隻要做名義上的統帥就行。

  當然你若是覺得哪裏不對想要做出改變,你下的軍令那些領兵的將領也不敢不聽,但是切記下令前和那些重要將領商議一下。

  永嘉現在那是對張秀的話言聽計從,認真記下了張秀交代的什麽事情能做,什麽事情不能做之後。

  第二天永嘉帶領十萬常勝營大軍,抱著張秀給的那根令人聞風喪膽的拐棍,渡過淮河直奔江南而來。

  這十萬常勝營軍兵,依然按照蕭琦之前的部署,一萬人為一軍,分為十軍直撲當初鬧得最厲害的十個州府而去。

  如今的常勝營兵強馬壯,早已不是當年隻有領軍將領才有戰馬的時候。

  這十支萬人軍隊,每軍都由五千騎軍和五千步軍組成。

  當然,這次隻是打著平亂的旗號,沒有帶火炮拋石機等重武器,全都輕裝前行。

  因為蕭琦為提高常勝營行軍速度做了很多工作,加上整個常勝營後勤都為這十萬人服務。

  這些軍兵除了每萬人中的五千騎軍,剩下的五千步軍平均每十人乘坐一輛四輪馬車,行軍速度那叫一個快!

  蕭琦也沒有想到,他日思夜想的閃電戰,第一次出現卻是用在了大宋內部。

  當臨安城中的百官和皇帝趙眘,得知常勝營突然有十萬軍兵南下,全都驚出了一身冷汗,不過知道領軍南下的居然是公主永嘉的時候,全都哭笑不得。

  這能說什麽?

  那可是當今皇帝的親閨女!

  雖然以前朝廷一直瞞著,後來大宋越來越強,朝廷雖然覺得丟人沒有明說,但也不再隱瞞,現在大家都知道永嘉是趙眘的親閨女。

  趙眘和百官知道領軍的是永嘉之後,都長出了一口氣,這位公主平時是個乖寶寶,也就上次被張秀帶著在大殿上揍人瘋了一次,應該不會幹什麽太出格的事情。

  可是接下來幾天傳來的消息,把滿朝文武連帶趙眘都給嚇了一跳。

  這十萬人速度太快了,從得到永嘉領著常勝營十萬大軍,分成十部南下之後的第二天開始,就陸續傳來有州府的官員和大批儒生被抄家砍頭的奏報。

  這天趙眘正在早朝,大臣們都在請奏皇帝是不是給永嘉公主下道聖旨,讓她不要殺的那麽狠,這玩意意思意思就完了,不要把百姓嚇著了。

  大家正在紛紛奏請皇帝下旨呢,突然傳來奏報說永嘉公主有奏書送來。

  結果趙眘讓中官一念,好麽,這才三四天,這十部軍兵已經跑了大半個江南,砍了二十多個九品到從五品官員的腦袋,殺了幾百挑頭鬧事儒生的人頭。

  最讓點殿上文武百官害怕的,是永嘉在奏書最後附上了審訊那些官員,得到的所有官員的名單。

  而且這丫頭直接喊話他爹:京城臨安的名單我給你了,要是你不好意思殺,等我把外麵的殺完我自己去動手殺。

  最後這丫頭來了一句嚇死人的:女兒每經一地都詳細問過當地百姓,如果儒家和鎮北王隻留一個,他們希望留哪個,百姓在得知不能共存後,都選擇留鎮北王。

  這一句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啊!

  滿朝文武誰都沒想到,他們一直以為鎮北王蕭琦和大王妃張秀都是狠人。

  誰成想真正的狠人,竟然是這個大家一直認為弱不禁風的小公主!

  永嘉的奏書被中官念完,大殿上變得落針可聞,再也沒人提請皇帝下旨命永嘉不要再殺人的事。

  這些大臣們從永嘉這封奏書中感覺到了濃烈的殺氣!

  他們都不明白,蕭琦這貨到底是怎麽回事,隻要和他沾上邊的都變得這麽狠。

  張秀就不說了,那是你原配,跟你從底層殺出來的,行事凶狠情有可原。

  可永嘉公主這麽一個在宮中長大,以前連螞蟻都不忍踩死的乖寶寶,這才嫁給你幾天?

  不光這次殺的人頭滾滾,竟然還打算要把曆代皇帝想都不敢想的儒家給判個生死?

  這個時候所有的大臣,包括一向耿直的虞允文都沉默了。

  這事沒法說啊,怪也怪不到人家鎮北王身上,事情是你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儒生先挑起來的。

  你們自以為天下都是你們儒家的,連皇帝都得仰仗你們,結果膨脹的要炸的這些人,給世人拋出一道選擇題:儒家和蕭琦隻能留下一個。

  現在可好人家把答案給你們要出來了,不是問的讀書人,人家直接問的百姓,你們這些家夥現在一個一個的都傻逼了吧!

  虞允文同樣裝啞巴不敢說話,這事太大了,誰敢出頭說話。

  題是儒家那些膨脹成二幣的官員弄出來的,答案是能動手就別吵吵的常勝營給的,這家夥真鬧起來大宋就完了。

  假設常勝營被滅了,大宋將沒有了震懾四鄰的強大武力。(當然常勝營也不可能被滅。)

  如果儒家被滅了,那以後國家的政治體係就亂了,人才選拔、官員任命,甚至連百姓的道德觀都會變得混亂。

  兩邊哪一邊都不能少啊!

  虞允文這時候非常痛恨當初想要借助儒家的強大影響力,對付蕭琦的人。

  你們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把整個大宋的國運都給搭上,真他麽的該死!

  但是讓他說出來,打死他也是不會說的。

  畢竟他也是儒家出身,他如果這麽說了,會被所有儒家門生唾棄,說他看到儒家勢弱,貪生怕死賣主求榮。

  坐在上麵的趙眘一看,這都不說話可不行啊!

  別人不知道,我太了解我寶貝閨女了,我閨女這是在給我示警呢。

  你真當這每到一地,就去問百姓儒家常勝營留哪一個。是我寶貝閨女要問的麽?

  這要麽是蕭琦張秀要問的,要麽就是那幫常勝營的軍兵要問的,我閨女這是提醒我這事弄不好要出大亂子。

  可下麵這幫大臣都特麽連個屁都不放是幾個意思?

  你們特麽的倒是把以前給老子洗臉的勁頭拿出來啊!

  等了半天還是沒人說話,趙眘是在忍不住了,看向虞允文:

  “虞大人,你乃我大宋左相百官之首,如此棘手的事情,你可要給朕出謀劃策啊!”

  下麵正在裝鴕鳥的百官,馬上順著趙眘的話音,馬匹不要錢的給虞允文送上。

  “是啊虞大人德高望重,還請虞大人做出決斷,我等一定唯虞大人馬首是瞻。”

  虞允文聽後,心中那個氣,特麽的這事誰摻和,誰兩頭不落好,你們竟然讓老子去送死。

  說的輕巧,讓我做決斷,唯我馬首是瞻,特麽的我若說儒家的錯,這會兒還行,百年之後那些儒家眾人都能把我墳頭給刨嘍!

  我若是敢說鎮北王不對,信不信明天常勝營軍兵就能跑我家,把我腦袋做成個夜壺掛軍營,誰需要誰用?

  不過虞允文也是個為官多年的老油條了,忠臣也是有區分的,愚忠的根本就混不到朝堂,就被人挖坑埋得墳頭草幾丈長了。

  能混到國家中樞的,不說忠奸,腦子轉圈比別人慢半拍,第二天都能墳頭長草。

  可是皇帝已經點名,再裝傻也不合適。

  虞允文思索了一下,出班行禮道:“陛下,此事簡單,那些鬧事之人並非是儒家門生。

  孔府早先已經有聲明,那些打著儒家的名號排除異己的手段,是孔聖人他老人家最為不齒的。

  因此,人家早已將這些人等革除儒家弟子的序列,此事早已不是儒家與鎮北王提倡工匠之爭。

  而是一小撮唯恐天下不亂的小人,汙蔑為我大宋辛苦操勞的工匠的罪行。

  至於那些問話百姓儒家與鎮北王留存哪一個,隻是不清楚狀況的常勝營軍兵私下問話而已。

  大家都知道,那些常勝營軍兵個個為我大宋開疆擴土悍不畏死,隻是沒有念過幾天書。

  隻想著非黑即白,被那些鬧事的小人誤導了而已,陛下隻需下旨派鎮北王前去安撫即可。”

  若是平時,那些百官肯定反對派蕭琦返回屬地,現在蕭琦在京城的幾百親兵,和部署在幾處重要工坊駐防的常勝營軍兵,雖然不多也不是禁軍動得了的。

  但是鎮北王蕭琦本人留在京城臨安,他的屬下就不可能起兵造反。

  如果把鎮北王派回去屬地,那些一言不合就拔刀的**,硬要擁立蕭琦為帝可怎麽辦。

  可是這話如今他們誰都不敢說,現在這事鬧得太大了,誰說錯話都會掉腦袋的。

  以前他們總覺得大家在朝堂上,沒事玩個文字遊戲,今兒個提拔這個,明兒個擼了那個,覺得自己幾人把天下玩弄於股掌之上,真是牛叉帶閃電。

  可是這次他們終於明白,在真正的實力麵前,他們就是個屁,以前他們蹦躂的歡,那是人家蕭琦不愛搭理他們。

  現在有些不知好歹的鬧得過份了,想要摸人家蕭琦的脖子,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他們手剛伸出去,自己這邊的人頭就飛的漫天都是。

  趙眘雖然知道蕭琦根本看不上皇帝這張椅子,嫌坐著咯屁股,可是虞允文的話提醒了他,那幫常勝營的軍兵可是對蕭琦奉若神明。

  如果那些常勝營的軍兵真的要擁立蕭琦稱帝,蕭琦也不能把自己的忠心手下給殺了啊!

  想到這裏趙眘坐不住,趕緊揮手退朝,急匆匆的去後宮找自己便宜老爹商量去了。

  趙構早就知道了這些事情,這幾天也被這事鬧得吃嘛嘛不香。

  父子兩人密聊了許久,最終得出結論,蕭琦是絕對不願意做皇帝的。

  隻看他整天根本就不愛上朝就知道,他對權力根本就無愛。

  倒是蕭琦整天跑去大宋鑄造局,跟那些工匠恨不得整天吃住在一起。

  就知道他還是醉心於師門所傳的格物等事務。

  兩人最後商議後得出結論,蕭琦依然是他們老趙家可以完全放心的依仗,其他的不用去管,隻管放心讓蕭琦北上回封地安撫軍心。

  作為皇室的老趙家,為了表示對蕭琦的信任,還有平複常勝營軍兵的怨氣,之前那幫混蛋不是反對封賞那些工匠麽?

  馬上下旨,將蕭琦封賞在他封地的那些工匠全都封賞回朝廷,並且重賞蕭琦,理由就是鎮北王為了大宋的基業,不惜拿出自己的銀錢為大宋培養人才。

  兩人商定之後,趙眘直接在後宮擬旨,把原來蕭琦被迫封賞到北邊封地的那些高級工匠,全都封回了大宋朝廷。

  對於給蕭琦什麽樣的封賞,趙眘跟自己的便宜老爹費了不少心思。

  賞官職吧,蕭琦現在已經是最高的官了,再往上就是皇帝了。

  賞錢財吧,不管現在國庫還是皇宮內帑的銀錢全都是人家弄來的,根本不缺那玩意。

  最後趙構那個騷狐狸腦子一抽,反正這孫女婿已經封王了,又是咱老趙家的女婿,別的王爺蟒袍,老趙家皇室宗親的王爺才能穿龍袍,咱們給他弄個龍袍去球!

  皇帝五爪龍炮,這小子就給他四爪龍袍拉倒。

  趙眘也被這些日子的事情鬧得頭暈腦脹,加上想不出封賞什麽給蕭琦,聽了自己便宜老爹的這個提議,也沒多想馬上同意。

  就這麽封賞那些高級工匠,還有封賞蕭琦的聖旨,很快被擬好並且送到了大宋鑄造局進行了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