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出亂子
作者:做翻身夢鹹魚      更新:2021-08-17 05:44      字數:4148
  永嘉走到趙眘的龍書案前,把奏書輕輕放到趙眘麵前的時候,趙眘才從震驚中驚醒。

  為了掩飾自己剛才的失神,伸手取過奏書快速看了一遍,然後合上奏書問道:“這奏書是何時送到禮部的?”

  那陳遠傑趕緊出來行禮:“回稟陛下,是在剛才收到的,禮部知道此事重大不敢耽擱,趕緊就送入宮中,臣一刻沒有停留就趕來將奏折呈給陛下了。”

  趙眘點頭:“嗯,做的不錯,回班吧。”

  陳遠傑如蒙大赦,趕緊行禮告退,出去大殿到殿外他原本的位置等著退朝去了。

  趙眘回身把奏書遞給中官,命其將此奏書給下麵的大臣們傳閱。

  先前中官沒有得到趙眘的口諭,不敢私自去接陳遠傑的奏書,現在得了皇帝的口諭,趕緊捧著那封奏書來到了虞允文的身邊,將奏書雙手捧給了這位左相。

  虞允文粗略的看了一眼奏書,那奏書字寫得非常漂亮,美中不足好像寫得著急了一些,可以看出學奏書的人當時心中很是慌亂。

  虞允文納悶,這孔府曆來如世外桃源一般,超然物外,怎麽會在些奏書這件大事上如此馬虎?

  看完把奏書傳給身旁的大臣之後,虞允文突然腦中靈光一閃,想起一個令孔府慌張的因由。

  握了一把大草!

  我怎麽把這件事情給忘了?

  怪不得這孔府這麽嚴謹的地方,能寫奏書之人,在孔府地位肯定不低,會在寫奏書的時候如此沉不住氣,說不定真的如自己想的那般。

  就算是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也一樣沉不住氣吧!

  這特麽生死關頭,任誰有再好的養氣功夫也白瞎!

  原來虞允文忽然想到,那孔府所在地就在鎮北王蕭琦的封地之中,肯定是消息傳到鎮北王封地,常勝營的軍兵有所動作。

  而且這動作之大,把這千百年來一直以世外桃源自詡的孔府給嚇壞了。

  看來他們肯定發覺,這次常勝營絕對有滅掉儒家的心思,才把他們給嚇得六神無主,這才匆忙寫了這封奏書,以求保全孔府不被連根拔起。

  想到這裏,虞允文頭上不僅冷汗直冒,心說這孔府身處鎮北王封地,與常勝營打交道肯定不少,定是百分百知道常勝營真的會把他們連根拔起。

  不然,這些一直以身處驚雷而不變色而自居的孔府子弟,絕對不會嚇成這樣。

  死一人孔府肯定不怕,死幾十上百人他們一樣不怕。

  除非人家要把人全都滅掉,將儒家從這個世上抹掉,才會讓他們嚇得如此失儀。

  虞允文不禁歎了口氣,心說這鎮北王蕭琦的膽子到底是什麽做的,千百年來想都沒人敢想的事情,他竟然毫不掩飾的就要做。

  鎮北王還真是令老夫佩服,你不光牛叉,你還自帶閃瞎世人鈦合金狗眼的閃電啊!

  不大會兒,大殿上站立著的那些大臣全都看完了孔府送來的那本,與鬧事書生撇清關係的奏折。

  而那些被打倒的大臣,已經開始被趙眘下令趕來的禁軍,一個個的往外抬。

  隻是這些人多數都腿斷骨折,雖然剛才強忍著疼痛沒再嚎叫,可是被那些禁軍一搬動,頓時忍不住,大殿上一時間哀嚎聲四起。

  虞允文一看,得,還是換個地方吧,這次張秀倒是沒有弄得大殿上屍橫遍野,但是跟殺豬場也差不多了。

  於是向趙眘請旨,建議皇帝和幾位大臣全都去偏殿議事算了。

  趙眘早就被這幫家夥的嚎叫弄得心煩意亂,聽了虞允文的建議,馬上同意,領著幾位大臣就往偏殿行去。

  永嘉跟著就想去偏殿,被張秀一把薅了回來,小聲訓道:“這時候,那裏是你我能去的麽,走吧,人也揍了咱們回家吃點好的慶祝一下。”

  兩女一邊結伴往外走,一邊商量吃什麽好吃的,根本無視旁邊那些被禁軍抬著,疼的腦袋上直冒冷汗的那些家夥。

  在大殿外早朝的那些三品以下官員,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他們中不少人倒是知道朝中有人暗中策劃,鼓動各地學子搞事情,也知道事情已經被成功搞起來,張秀領著永嘉帶著拐棍上朝也看見了。

  在他們的認知中,已經被整個儒家盯上要整的人,自古以來別說安然過關,留下全屍的人都沒幾個。

  而且這些官員中,好多都是歸附於大殿中那些大臣的派係的,不少人甚至暗地裏參與了串聯各地學子的事情。

  原本一直覺得,他們這些讀書人就代表著整個天下人,每次發生這樣的事情,結果不用想他們就知道,那些工匠的晉升肯定是沒戲了。

  可是現在他們看到了什麽!

  大批的禁軍帶著大木板進去大殿,然後一個一個的往外抬那些哀嚎這的大臣!

  這是什麽情況?

  這些嚎叫的人中,平日裏他們想去上門拜見任何一個,都得跟人家府中的門房客氣的跟孫子一樣,今日竟然被打成這個熊樣了?

  而且還是在金鑾殿中被打的。

  這些官員用腳指頭想,都知道這肯定是早朝時,氣衝衝拎著拐棍衝進大殿的張秀幹得。

  他們若是知道永嘉也參與了,而且還抱怨張秀留給她揍的人少,不知道會不會覺得這個世道已經太危險,想要回家找媽媽。

  看著張秀永嘉兩女旁若無人的從他們麵前經過,邊走邊爭論著什麽好吃什麽不好吃,這些在殿外站班早朝的官員全都傻眼了。

  他們看看從大殿中往外抬著的一串大臣,在轉頭瞅瞅沒事人一樣拎著拐棍的張秀,這幫人腦子不會轉圈了。

  任他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出大殿裏究竟發生了什麽。

  雖說皇帝賜給了張秀一個拐棍,號稱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可那玩意是皇帝給的,惹急了皇帝那也是能被收回的!

  看看眼前,大殿中的大臣被抬出來的就占一大半,張秀手中依然拿著那根拐棍,別說被收回,估計連嗬斥都沒有吧。

  官能做到早朝列班,雖說是在殿外列班早朝,能做到這一步的官員也都個個是人精,全都知道謹言慎行的道理。

  這些人眼巴巴的看著張秀永嘉二人有說有笑的離開,身後跟著一長串用木板抬著大殿中大員的禁軍。

  稍後有中官出來宣旨早朝結束,這幫官員才小心翼翼的低頭離開,誰也不敢跟旁邊的人說話,直到出了宮門,才有相互熟悉或者一個派係的人悄悄商議去誰家聊聊。

  不提離開的張秀永嘉,還有那些感覺大事不妙的大宋官員。

  趙眘領著虞允文等幾位宰相級別的大臣剛進入偏殿,趙眘還沒有坐穩。

  虞允文就來到趙眘麵前行禮,請趙眘趕緊派人將孔府的奏折趕緊給蕭琦送去,不然可能會出大事。

  趙眘和其他幾位大臣,根本就沒有往孔府會不會被滅那地方想。

  聽了虞允文的提醒,君臣幾人頓時大驚!

  趙眘聲音都發顫了:“虞愛卿可是擔心鎮北王會對孔府動手麽?”

  右丞相付吉傑大怒:“鎮北王就算再於國有功,他怎麽敢對我傳承千年的儒學根基動手,難道他不知道那樣會讓他粉身碎骨麽?”

  虞允文擺擺手:“付大人稍安勿躁,鎮北王一直在京師臨安城,這學子鬧事這才剛開始。

  連官家與我等也都剛得到消息,即便鎮北王也得到了消息,真有軍令也隻是剛出臨安而已。”

  趙眘疑惑:“那虞愛卿因何這般著急,要把這孔家的奏折盡快送與蕭琦知道?”

  虞允文也顧不上繞彎子了,直接說道:

  “陛下,諸位大人在書法一道也都頗有造詣,請諸位大人仔細看看這孔家送來的奏折。

  孔府這奏折字雖漂亮,但是難掩書寫之人心中慌亂,那孔府能給官家寫奏書之人為何慌亂?

  虞某也是孔老夫子門生弟子,說句不該說的話,孔家曆代何時懼怕過任何朝廷和官員。

  即便有儒生犯錯,孔家能做到不偏袒就不錯了,何時如此決絕將各地幾千書生掃地出門?”

  付吉傑大驚:“虞大人的意思,那孔家發覺這些書生所做,會給孔家帶來滅頂之災麽?”

  趙眘和其他幾位大臣也都懵了,趙眘趕緊問道:“虞愛卿所憂何事,快請速速講來。”

  “陛下,諸位大人,可曾想過鎮北王在我大宋軍中與百姓中是何等地位?

  此次各地書生鬧事,諸位大人即便不知道究竟是何起因,目標是誰,但是我想諸位也猜得到。

  那孔府在山東境內,山東又在鎮北王的封地之中,鎮北王封地中皆盡是大宋常勝營軍兵。

  這些軍兵滅那幾個國家的時候,最喜歡幹的就是用那裏皇室一族堆京觀。

  各地書生打著孔家的旗號,明著打壓工匠,暗中劍指鎮北王,那些常勝營會有人看不出來麽?

  虞某以為,就在各地書生鬧事,我等還沒有收到消息的時候。

  先行得到消息的常勝營軍兵,已經有了動作,從這寫奏折人壓不住的慌亂可猜得到。

  這次如若真惹惱了常勝營,那孔家一族很可能變成一座京觀!”

  眾人聽了大驚失色,趙眘疑惑:“虞愛卿不是說鎮北王也剛得到消息,即便有軍令也就剛出臨安城麽?”

  其他幾位大臣也疑惑,同時轉向虞允文,希望虞允文給個解釋。

  虞允文隻好再次解釋:

  “陛下,臣也曾領兵作戰,深知那些兵丁識字者少,做事全憑自己喜好,他們到了常勝營之後。

  幾乎戰無不勝,有人要對他們的統帥動手,根本不需要軍令,這些軍兵即便將來會被軍法砍頭。

  也要先將對自己統帥不利的人先滅了才行!”

  其他幾位大臣全都驚呆了:“這些武夫,難道不知道這麽做會斷了我華夏的根基麽?”

  虞允文無奈:“眾位大人有所不知,對那些軍兵來說,能帶領他們打勝仗的人才是大宋的根基。”

  趙眘聽了連忙招呼中官過來,命其用最快的速度,將孔府的奏折送到鎮北王蕭琦手中,並要求他嚴加看管常勝營軍兵,不得出亂子。

  給蕭琦送孔府奏折的中官剛走沒多大會兒,突然有侍衛來報,說鎮北王封地出事了!

  這可把趙眘和虞允文等人差點嚇尿了。

  他們都以為那些**已經對孔家下了手,趕緊命令把報消息的人領來說清楚。

  盞茶之後,吏部一名官員戰戰兢兢的被領進偏殿,這貨哆哆嗦嗦的行禮之後,把得到的消息向趙眘講述了一遍。

  原來那些腦子裏都是水的家夥,不光在長江以南各地鼓動儒生鬧事。

  有些人覺得在鎮北王封地鬧騰起來,才算得上真正的能打擊鎮北王蕭琦的囂張氣焰。

  於是他們下了大功夫,聯絡了不少北邊鎮北王封地的官員,雖然大多數官員都拒絕了,但是仍有幾名被說動了的官員參與了進來。

  前幾天各地儒生開始鬧騰的時候,鎮北王封地中,也有幾個府縣鬧騰了起來。

  與這邊不同,鎮北王封地因為之前被金人占據了幾十年,加上常勝營收複後加強軍備,那裏的民風相當彪悍。

  雖然那裏常勝營軍兵眾多,還沒等常勝營出手,那些鬧事的書生因為妨礙了那裏百姓的生計,有幾個府縣的儒生直接就被當地百姓給打散了。

  那些書生吃了虧,就找之前暗中鼓勵他們的當地官員撐腰,不出意料,當地打學生的百姓被抓起來不少。

  可是他們再次聚集起來鬧事的時候,常勝營的軍兵就趕到了,抓捕了很多沒跑掉的儒生。

  那些前去問罪的當地官員,全被常勝營軍兵打了出來。

  這還都是小事情,驚動吏部,嚇得他們慌忙前來找皇帝報信的。

  是有一名當初剛奪回失地,朝廷派去的一名從五品刺史,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竟然帶著衙役和幾百城防軍,想要衝入軍營搶人。

  結果這二貨刺史被常勝營軍兵斬殺,他領去的衙役城防軍,被砍殺十幾人後投降被俘。

  常勝營將領魏有林領軍將這刺史家抄封時,竟然查抄出了不少朝中大臣跟這刺史的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