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亡國第一百三十六天
作者:團子來襲      更新:2022-02-11 23:32      字數:7265
  喜鵲帶著娘子軍扶靈已至泗水城城門處, 街上的雪叫人清掃過,飄飛的雪花落下來,還沒來得及凝固, 就在青石板地磚上融成了一片水跡。

  娘子軍的姑娘們身著殘甲, 個個臉凍得通紅, 身板卻挺得筆直。

  馬匹拉著的平板推車上,放置著一尊漆黑棺木,棺木上綁著一朵白色奠花,素娟疊成的奠花在寒風中簌簌抖動著,棺蓋上落了一層漿紙似的薄雪。

  沿街兩側都有圍觀的百姓,大家都靜默無言。

  守城門的官兵依舊拿著畫像在娘子軍中挨個核對, 沒有發現遊醫, 這才下令放行。

  喜鵲深深吸了一口氣, 過了這道城門, 她們很快就能回到大楚的地盤了。

  娘子軍大軍緩緩向城門口移動時, 守城的小將視線在她們身上睃巡幾遭,目光落到棺木上,突然叫停:“等等。”

  門口的守衛瞬間又交戟攔住娘子軍的去路。

  喜鵲冷刀似的目光刮向那守將:“不知還有何事?”

  小將朝著馬車上的棺木努了努下巴, 盛氣淩人道:“開棺。”

  一眾娘子軍瞬間麵露憤色,圍觀的百姓也都震驚不已,交頭接耳低聲議論。

  喜鵲怒斥:“這棺木裏躺著的,是我們在漠北戰場上戰死的將軍, 借你陳國之道歸鄉, 不是要受你陳國如此羞辱的!家國有難,你等鼠輩龜縮不前,我大楚女兒都上了戰場,如今一尊棺木還鄉, 你這小人竟還這般刁難!你若想動這棺木,除非從我屍體上踏過去!”

  她身後的娘子軍瞬間背向棺木圍成一個大圈,手中兵刃直指陳國官兵。

  小將冷笑:“就你這點殘兵,還想來硬的?本將軍懷疑你們棺材裏窩藏了朝廷重犯,來人,給我拿下!”

  陳國兵卒們要上前,卻在看見圍在棺木前的娘子軍們個個麵露凶光,仿佛是從北地裏走出的惡狼時,生生給嚇得止住了腳步。

  小將用鞭子狠抽了幾下站得離自己近的幾個小卒:“愣著做什麽,把人給我拿下!”

  小卒們隻得硬著頭皮上前。

  喜鵲對著圍觀的百姓大喊:“父老鄉親們,我們背井離家北上,是為大楚而戰,為大楚的百姓而戰,也為家中老父老母、兄弟姐妹而戰。今日隻要我大楚的娘子軍還有最後一人血未流盡,他陳國狗賊就休想動我將軍的棺木!他日大楚收複汴京,若有江淮的老父老母北上前來尋我等屍骨,諸位且代我等轉告一聲,江淮女兒此生盡忠了,來世再盡孝!”

  一番話說得人群裏不少老婦老翁都紅了眼眶,百姓們神情也愈發憤慨。

  大楚分崩離析,各地勢力割據,外敵來犯,北庭岌岌可危,到頭來卻是一支娘子軍衝上了戰場。

  英魂歸鄉,卻還要被那群不作為內亂之人開棺查屍,這是何等屈辱!

  人群裏一個漢子氣得麵紅耳赤,最先嘶吼出聲:“這幫天殺的狗賊!隻會在背地裏作威作福罷了,不能讓他們開棺!咱們送娘子軍回鄉!”

  這一聲把不少百姓的心聲都喊出來了。

  人潮裏響起此起彼伏的附和聲:“對,不能讓他們開棺!”

  小將臉色鐵青,下令讓把最先起哄的那漢子抓起來,可圍觀的百姓們互相推搡著,一窩蜂朝城門處的官兵湧了過去,底下的小卒們被擠得隻能連連後退,哪還抓得到人。

  跟娘子軍動手的那批兵卒,被百姓們抱腰的抱腰,鉗臂的鉗臂,手上的兵器也叫人奪了去,幾乎是整個人被架走的,成功給娘子軍讓出一條道來。

  巨大的人流推著娘子軍們飛快地往城外走。

  小將怒不可遏,下令:“再有阻攔軍務者,格殺勿論!”

  底下手上還拿著兵器的小卒,一戟還沒送到阻攔他的百姓跟前,對方就扯著脖子對他吼:“我大侄子跟著主簿做事的,你動我一下試試!”

  小卒無權無勢,怕惹麻煩,畢竟真出了事,上頭的人也隻會把他們退出去頂罪,不敢真弄傷百姓,以至於全程都被百姓們壓著打。

  小將眼見底下的人個個都不頂用,連忙親自去追,剛邁動腿就覺腳下似有千斤重,他低頭一瞧,一個老太太正死死抱著他的腿。

  老太太哭得叫一個淒厲:“救命啊,城門郎打人了,城門郎踢我一個老婆子,喪盡天良也,我這渾身都疼啊!”

  小將激憤不已,一氣之下正要真踢老太太,一群壯漢卻圍毆了過來。

  “這狗雜種,老人家都打!”

  “個小娘養的,扁他!”

  有道是法不責眾,聚集在城門口的百姓阻撓官兵的百姓成千上萬,小將被揍得鼻青臉腫,卻連是誰打的他都認不過來。

  娘子軍出城門後,就直奔十裏亭,去同候在那裏的兩萬楚軍匯合。

  路上碰到沈彥之的三千人馬,喜鵲緊張得心跳都險些漏掉一拍。

  但那三千騎行色匆匆,瞧見了他們也沒有絲毫停留的意思,徑直往泗水城的方向去了。

  喜鵲她們人馬不多,側身讓在官道一旁,等沈彥之的人馬過完後,她回頭看了看,若有所思。

  一名娘子軍有些擔心:“喜鵲姐姐,這隊陳軍回去後,若是得知我們強闖出城,追回來可如何是好?”

  她說著瞄了一眼板車上的棺木。

  喜鵲心中也沒底,下令道:“拐過前方的彎道後就先把人放出來,再加速行軍,太子妃帶著兩萬大軍在十裏亭迎咱們,陳軍便是追上來後,也奈何不得我們的!”

  娘子軍在彎道處置停了一刻鍾不到,便全速向著十裏亭奔去。

  風雪愈發肆虐,官道上的積雪叫人踩化了,露出一地泥濘,姑娘們就這樣深一腳淺一腳在泥雪中向著故鄉歸去。

  也不知走了多久,那白茫茫的風雪盡頭,終於出現一片黑壓壓的人牆,重新分割出了天與地的界限,黑底金紋的楚旗在寒風中招展。

  娘子軍的姑娘們停下腳步,看到遠處的大楚軍隊,這一路都不言苦和累,卻在這一刻幾近哽咽。

  她們終於回家了。

  待行至跟前,發現太子和太子妃立於大軍陣前,大氅上都已落了一層薄雪,似早早地在這裏等著的,娘子軍們心中更是百感交集。

  喜鵲紅著眼向秦箏和楚承稷行禮:“林將軍身負重傷,行不得遠路,末將代林將軍扶靈,送王桂將軍歸鄉。”

  秦箏本以為自己也算見多了世間無常,可在看到娘子軍的姑娘們這般狼狽歸來時,心口還是一下子被揪緊了,眼底也陡然升起澀意,她看向落了薄雪的板車:“裏麵是王大娘?”

  喜鵲強忍在眼裏的淚水沒繃住,滾珠子一樣從眼眶裏滾落出去,在雪地上砸出一個小坑,她抬起袖子狼狽抹了一把眼,說:

  “是。北庭擋不住北戎人的蠻攻,北庭百姓都要上陣殺敵了,林將軍帶著我們前去羌柳關支援連欽侯。那北庭大王子生得比旁人高大,一身武藝也霸道,連欽侯都險些死在他手上。我家將軍怕連欽侯出事後北庭大亂,擋不住北戎人的蠻攻,不要命殺過去幫連欽侯,王護軍為了救將軍,替她挨了好幾刀,整個後背的骨頭全都給砍裂了……”

  喜鵲有些說不下去了,止不住地哽咽,她身後的娘子軍們,想起王大娘的慘狀,也跟著低頭抹淚。

  秦箏眼眶紅得厲害,初聞噩耗,她擔心是林昭出了事,數日未曾好眠過,此刻聽聞王大娘就是那名替林昭擋刀的護軍,心中的難過並不比之前少。

  王大娘麵冷心善,瞧著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心腸卻是極好的。

  當初在兩堰山,王大娘也處處幫襯她,她和林昭組建期娘子軍後,王大娘更是忙前忙後幫著教姑娘們習武,肅整軍規。

  在場除了秦箏,心中最不好受的還是林堯。

  這些天他表麵上跟個沒事人似的,實則一顆心也是懸著的。

  在喜鵲說完那些話後,他頭一次沒顧上規矩等秦箏和楚承稷發話,直接對喜鵲啞聲道:“開棺,我看看王大娘。”

  喜鵲在娘子軍中,為了遵循軍中規定,都是管林昭叫將軍,管王大娘叫護軍,林堯卻仍是跟從前一樣稱呼她們。

  他跟王彪同歲,他娘生他時就落下了病根,身體不好沒奶水,他是王大娘喂養大的,王大娘就是他半個親娘。

  這麽些年,王大娘也的確是把他們兄妹當自己的孩子看待的。

  喜鵲擦擦眼,招呼幾名娘子軍打開棺蓋,棺蓋上的薄雪抖落,躺在裏麵的中年婦人身形壯碩,臉亦是有幾分怒目金剛的威嚴感,隻不過早已蒼白沒了血色,此刻閉著眼,又有一股說不出的安詳在裏麵。

  棺木從外邊看著挺大,王大娘躺在裏麵,卻顯得空間有些小。

  從北庭輾轉回江淮,路上耽擱了不少時日,得益於這嚴寒的天氣,屍首並沒有什麽異味。

  秦箏心中叫悲意裹挾,沒細想這棺木從裏邊看著為何這般淺,扭過頭拭淚,楚承稷伸手在她後背輕輕拍了拍,安慰得無聲。

  林堯久久地凝視著棺木中故去多時的婦人,跪下在棺木前磕了三個頭,兩行熱淚滾落在雪地裏,了無痕跡。

  他起身後隻說了句:“合棺吧。”

  隨即看向楚承稷,下頜繃得死緊:“殿下,北伐之戰,末將懇請殿下準許末將一同出征。”

  楚承稷抬手在他肩頭按了按,說:“準。”

  棺木重新合上,娘子軍正要隨大軍回青州,喜鵲悲傷之餘,這才想起另一件事來:“太子妃娘娘,末將有事要稟。”

  秦箏點頭應允:“且說便是。”

  喜鵲道:“末將從泗水城帶回來一位遊醫,據那遊醫說,她能醫治瘟疫。”

  這話讓秦箏眸色一變,問:“那名遊醫現在何處?”

  喜鵲看向娘子軍中,一名跟娘子軍一樣披了幾片殘甲的獨眼婦人站了出來,向秦箏和楚承稷行禮:“民婦見過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

  她身上有一股和秦夫人相似的平和、寧靜的氣質,讓秦箏覺得很舒服。

  “先前在株洲救治疫民的那名遊醫便是您?”秦箏問。

  遊醫點頭:“正是民婦,此番民婦得以出城,也多虧了這位女將軍命人在棺木中造了隔層,將民婦藏於棺木底下。饒是如此,出城也經曆了一番波折。”

  秦箏心中一時間悲喜參半,悲的是王大娘的故去,喜的是遊醫被救出來了,不管沈彥之那邊會不會把方子交給她們,身染疫症的百姓都有救了。

  聽遊醫說她們出城也經曆了一番波折,不由得問喜鵲:“路上遇到了麻煩?”

  喜鵲回話道:“為了方便透氣,棺木下角我命人挖了幾個小孔,出泗水城時許是叫城門守將發覺了,扣下我們要開棺查驗,我煽動民憤,帶著將士們趁亂出城,路上又遇到了一隊陳營的人馬,怕他們回泗水城後得知情況又追來,才在半道上把遊醫放出來了。”

  出了泗水城就不是陳營的地盤,便是陳營的人馬追上來了,遊醫同她們分開走,也能到江淮。

  秦箏心知他們路上遇到的那隊人馬必是沈彥之的,喜鵲跟著林昭北上一遭後,如今遇事也能隨機應變了,王大娘一走,這些她曾經掛念的孩子都長大了,悵然之餘,也有幾分欣慰:“喜鵲此番立了大功。”

  喜鵲跟著林昭去北庭時,魚嘴堰水庫還沒被炸毀,江淮以南也沒瘟疫橫行,她雖沒親眼瞧見瘟疫帶來的災禍,卻也聽說過瘟疫的可怕之處。

  對於秦箏說的記功,喜鵲並不掛心,而是紅著眼道:“不是我立的功勞,是王護軍把人帶回來的。”

  若沒有王大娘的這口棺木,在陳營那邊的層層封鎖之下,遊醫的確出不了城。

  這話說出來,秦箏也有了幾分傷感,對喜鵲道:“王大娘有功,你也有功。”

  喜鵲又抹了一把眼,情緒穩定穩定下來後,怕陳營那邊發現遊醫出城了會追上來,對秦箏道:“太子妃娘娘,咱們快些啟程回吧,若是陳營的那波人馬回去後從城門守衛那裏得知棺木有問題,隻怕會追來。”

  秦箏看著泗水城的方向,沒說話。

  北庭有難,楚承稷必是要馬上揮師北上馳援的,娘子軍百十來人,陳營肯借道,屆時要過境的是數萬大軍,陳營那邊怕他們反手攻城,定不敢再借道與他們。

  天下人的責罵對沈彥之和李忠而言,隻怕已不算什麽。

  沈彥之得知真相後若仍執迷不悟,大楚在他和李忠之間,早晚有一戰。

  泗水城。

  從來都隻有官兵在百姓跟前耀武揚威,還從未有過百姓毆打官兵的場麵。

  娘子軍已出城多時了,街上的百姓聽說城門處一堆人在毆打官兵,依舊絡繹不絕湧了過去。

  衙門的官差和城樓上的將士一開始還想鎮壓這場動亂,最後發現根本鎮壓不下來,雙拳實在是難敵四手,官兵們一個個被打得鼻青臉腫,慘烈些的,牙都缺了好幾顆。

  沈彥之帶出去的三千人馬回城時,百姓們眼見大軍歸來,這才手忙腳亂地全跑沒了影,隻餘滿地被揍得站不起來的官兵。

  陳欽瞧見泗水城這副現狀,以為被人突襲了,馬車裏沈彥之又昏迷不醒,整個人心急如焚,在城門口處喝問:“怎麽回事?”

  守城門的小將被揍得最慘,兩顆門牙都被打掉了,爬起來慘兮兮告狀:“前楚那支娘子軍運回去的棺木有問題,末將想讓她們開棺查看,她們卻煽動百姓毆打官兵……”

  陳欽急著帶沈彥之進城找大夫,一聽是這麽點芝麻綠豆的小事,當即狠狠瞪了小將一眼,直接率大軍入城。

  小將被陳欽那個眼神看得心頭發涼,先前隻想著不能放那遊醫出城,若是抓到遊醫,他便立下了大功,前楚的軍隊意圖帶遊醫出城,他們又拿了前楚的錯處,怎麽都能從前楚哪裏討些好處。

  小將滿心隻想著立功,此刻上邊的人的態度才讓他意識到了不妙。

  畢竟他當著那麽多百姓的麵要求開棺,那支娘子軍護送的又是前楚那邊抵禦外敵戰死的將軍……真要追究起來,他這絕對是過大於功。

  想通一切後,小將後背已叫冷汗濕透。

  沈彥之當日在十裏亭吐血狂笑後直接暈死在了亭中,高燒數日不退,人也一直昏沉著。

  等他終於恢複意識時,已是在汴京。

  陳欽進去送藥,發現他雖醒了,卻隻是兩眼空空望著帳頂,整個人仿佛已被抽空了生氣一般。

  他道:“主子,喝藥了。”

  沈彥之雙目無神,因著這幾日粒米未進,本就清瘦的人,比起從前更消瘦了些。

  他唇上已幹涸得起了一層皮,開口時嗓音也嘶啞得不成調:“放下,出去。”

  陳欽無奈勸道:“主子,您多少吃點東西,別這般糟踐自個兒身子。”

  他頓了頓,又道:“您倒下了,貴妃娘娘還能倚仗誰?”

  沈彥之依然隻是那句:“出去。”

  陳欽隻得退了出去。

  沈彥之依然兩眼無神地望著帳頂,卻有一滴清淚從眼角滑落,隱進了鬢發了。

  他不知是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高燒昏迷的數日,他總是被困在一個夢境裏。

  朱紅的宮牆,紛飛而落的瓊花瓣,頸上纏著白綾倒在梳妝台上的女子,手軟軟垂下時,廣袖將梳妝台上的金玉首飾帶落一地……

  那雙噙著淚的清瞳,看得沈彥之心口鈍痛不已。

  阿箏……他的阿箏……

  是不是當真如夢境裏那般,她在他尚不知情的時候,就帶著所有惶然和不舍,那樣孤零零地去了?

  沈彥之不敢去想,他極盡痛苦地閉上眼,眼角再次溢出兩行清淚。

  沈彥之那邊遲遲沒有送來治療瘟疫的方子,好在有遊醫在,她教株洲的大夫們照顧病患,講述自己所學時毫無保留。

  秦箏原本以為治療瘟疫的,當真隻是一道方子,旁聽過幾次遊醫給大夫們講述各階段病症特征以及用藥時,才驚覺這根本不是一道方子能解決的。

  光是發熱之症,就有風熱引起的和風寒引起的,雖說病患表現出來的症狀差不多,至病的成因不同,用藥也大相徑庭。

  而有的病患看起來症狀不同,卻是由同樣的病因引起的,得用相同的藥。

  有汗無汗,脈緩脈急這些,在用藥上也各有講究。

  秦箏知道後世的醫學生要學很多東西,但是自己未經學醫苦,還是不太能感同身受,此番為了更多地了解疫病成因,咋從遊醫這裏一知半解地聽來這麽多東西,當真是頭都大了。

  遊醫白日裏帶著大夫們給疫病患者看診,晚間又加班加點把她之前記錄疫病患者情況的手劄重寫一遍,秦箏看著她短短數日已經快寫完一本冊子,還沒把遇到的各種病患情況以及用藥寫完,這才驚覺遊醫在泗水城時,為何不直接寫方子給喜鵲她們帶回來。

  太多了,一晚上哪裏寫得完。

  瘟疫的事情姑且算是穩定了下來,林堯親自扶靈送王大娘回兩堰山下葬,王彪得知生母在北庭遇難,當即從扈州趕回來服喪。

  秦箏親去兩堰山參加了王大娘的葬禮,楚承稷追封王大娘為懷化朗將。

  王大娘一下葬,王彪就匆匆趕往青州,跟林堯一樣,向楚承稷請命,出征北伐。

  秦箏忙著協助遊醫救治疫民,補給各種藥材、生活物資時,楚承稷那邊也在早出晚歸地同大臣們商議北伐之戰。

  娘子軍運送回來的,不僅是王大娘的棺木,還有連欽侯的一封親筆信。

  連欽侯在羌柳關一戰也負了傷,隻是怕北戎人趁北庭正薄弱時繼續攻城,一直把消息瞞得死死的,除了連欽侯的親衛,旁人都不知情。

  連欽侯已經不能領兵出戰,羌柳關危矣。

  小侯爺謝馳在守涼州和北庭接壤的缺口,根本兼顧不到後方的羌柳關,連欽侯長子謝桓又不擅武,羌柳關無人可守。

  連欽侯寫這封信,一是謝林昭的搭救之恩,二是為求援,三則有平北庭之亂後,擁護楚承稷,繼續向大楚稱臣的意思。

  雖然就算沒有這封信,楚承稷也會發兵北上,但連欽侯那邊先表態了,底下的謀士們在製定北伐戰略時,明顯勁頭兒更足了。

  連欽侯已倒戈他們,不管是北戎人還是李信殘留下來的勢力,隻要先解決掉一個,這天下就定下來了。

  畢竟他們若和連欽侯聯手,不管是打北戎人,還是清繳李信的殘餘勢力,都是穩操勝券。

  謀士們分為了兩派,一派主戰,言直接從擋在北庭前的李信殘留勢力打過去;一派則主張暫時談和。

  “李信的勢力,汴京一帶現由沈彥之把控,秦鄉關一帶由李忠把控。以大楚今日之國力,雖不怯戰,可北庭等不起啊!不如派人前去暫且談和借道。”

  主戰派立馬冷嗤:“數萬兵馬過境,反賊就不怕大軍突然變卦占據他們的城池?”

  主和派的臣子繼續諫言:“總得一試才知曉。北庭若失守,北戎人下一個要蠶食的,就是沈彥之和李忠的勢力。咱們借道前去支援北庭,此番他們坐收漁利,臣以為還是有幾分可行。”

  臣子們幾經爭吵後,楚承稷也知北庭等不起,選擇了派官員前去沈彥之和李忠那邊暫且講和借道。

  汴京遲遲沒有傳出回信,李忠那邊倒是很快給出了回應。

  前去談判歸來的官員看著楚承稷,聲音不自覺壓得極低:“李……李忠那邊說,借道可行,但未免我們變卦,占據他們的城池,我們途經的城池,他都不要了,讓我們拿……拿別處的城池去換。”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

  當即就有主戰派大罵:“那李家走狗,和李信一樣的路子,定是那些城池都被他劫掠一空,百姓已經無物可供他們搶了!這才想以那些貧地換我們江淮富地!”

  作者有話要說:  推薦基友的美食航海文《古代航海日常》by將月去

  天聖二十三年,中原之地湧入大批外邦人士,到處弘揚外邦文化。

  皇帝為弘揚中原盛世,特開放海關,命蕭時琰為海關大將,出駛海外。

  顧夏穿成了蕭時琰的新婚小嬌妻,要死要活跟著上船。

  小嬌妻今天要吃肉,明天說暈船,後天要和蕭時琰依偎著釣魚看海。

  蕭時琰想,隻要冷著她,等她受不了了,就把顧夏送回蘭陵老家,他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絕不耽於兒女情長。

  船工想,他們這輩子就沒見過這麽作的女人,撈不上魚又不是他們的錯,有口飯吃就不錯了。

  後來……

  蕭時琰給顧夏準備上船的東西,衣服,吃的,玩的,用的,“了了你看還缺什麽。”

  船工:“少夫人能釣最大的魚,撈最大的蝦,在船上聽誰的?當然是聽少夫人的。”

  顧夏穿越到天朝,才發現這裏什麽什麽都沒有。

  土地畝產太低,百姓吃都吃不飽。

  土豆紅薯玉米花生種起來。

  渝州天氣濕熱,百姓苦不堪言。

  吃辣椒祛濕總行吧。

  當朝皇帝苦夏吃不下飯。

  那肯定沒試過西紅柿炒雞蛋。

  小劇場:

  後代子孫趕上穿越大軍,穿到大天朝,發現這裏的酒樓什麽都有。

  旁邊客人喝著綠豆沙冰,前桌擺著番茄炒蛋,斜桌一大盆水煮魚。

  “拜托……綠豆是北宋才出現的。”

  “蕭將軍天聖二十四年就把綠豆帶回來啦。”

  “那番茄是明代才有的吧!架空也不能這麽架吧。”

  “番茄天聖二十六年就有了,番茄炒蛋家家戶戶必備菜。”

  “辣椒,那辣椒總不該出現吧,太離譜了,你這水煮魚裏竟然放了這麽多辣椒!”

  “辣椒天聖三十三年就帶回來了,客官你到底吃不吃飯。”

  “吃,都給我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