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亡國第一百一十二天
作者:團子來襲      更新:2022-02-11 23:25      字數:3063
  最終此事以幾名官員被降職罰俸告終。

  能在官場上打滾的, 心眼子都比旁人多幾個,其他觀望的臣子瞧見了那幾個官員的下場,心知他們是觸了黴頭,哪還敢繼續提此事。

  他們的折子是呈給太子妃的, 可最後卻到了太子手中, 這天家夫妻二人,哪個都手握大權不好惹, 偏偏人家還一條心。

  他們給太子妃施壓, 回頭又在太子這頭挨訓。

  天下未定, 若不得太子重用, 叫後來投奔的給擠下去了, 往後再想出頭就難了。

  經過楚承稷這出殺雞儆猴,臣子們心裏跟明鏡似的,再不敢打旁的主意。

  處理完這些糟心事, 大軍開拔在即, 楚承稷還得同底下的謀臣虎將們再三核對行軍口令、啟節,又確認祭旗等事宜, 一整天就沒歇過。

  回主院時,早已暮色四合。

  他遠遠看見主院沒亮燈,還尋思著秦箏今夜歇得這般早?

  推門而入時下意識將動靜放輕了幾分, 但屋子裏外都是冷冰冰的, 絲毫不像有人住的樣子。

  挨著內室的那盞為了起夜照明的昏燭也沒點。

  楚承稷在門口站了一會兒,可能是入秋的夜風太過沁涼, 望著這黑洞洞的房間, 他心口莫名悶得慌。

  似要確認什麽一般, 他快步走進內室, 點燃了內室的燭火, 床上果然空無一人。

  被褥疊的整整齊齊,褥子上一絲褶皺也無,沒有人躺過的痕跡。

  守夜的婢子聽到動靜,進屋看到楚承稷,連忙行禮:“見過殿下。”

  楚承稷微微側過臉,昏黃的燭光切出他側臉的輪廓,另半邊臉隱匿在暗影之中,嘴角的弧線平直,“太子妃呢?”

  他明明沒動怒,但婢子卻被他這淡漠的一聲嚇得嗓音都有些不穩:“太子妃娘娘說……說要去赤水河,幾天後才歸來。”

  屋內的空氣似乎一下子變得稀薄,長久的沉默成了一場煎熬,婢子額角慢慢沁出了細密的汗珠來,兩股顫顫。

  “下去吧。”

  許久,才聽到這樣一聲,婢子連忙退下。

  一直到退離主屋,婢子才心有餘悸地往後看了一眼。

  太子殿下也隻有在太子妃娘娘身邊,才沒這麽嚇人。

  房內。

  楚承稷踱步走到床前坐下,掌心拂過床褥,燭火映照在他幽涼的瞳孔裏,似乎連那燭光都變得幽冷起來。

  他合衣躺了下去,隻是嘴角一直抿得很緊。

  秦箏一行人在赤水河附近一個村子暫時落腳,村民們很是熱情,拿出了各家逢年過節的食材來招待她們。

  秦箏知道戰亂未平,百姓都過得苦,讓隨行管賬的官員把借宿和吃食的費用都結算給村民們,不白占取分毫。

  白日裏還好,她帶宋鶴卿一幹人,跟著當地的工頭沿著暗河四處查驗,忙起來壓根沒心思想旁的。

  夜裏洗漱時,尋常百姓家沒有浴桶,秦箏又在泥漿裏打過滾,費了些力氣才用木盆裝水把自己從頭到腳洗幹淨了。

  虧得她隨行帶了好幾個林昭訓練出來的武婢,不然送水倒水這些,都夠折騰的。

  條件有限,衣食住行自是比不上在青州城,但她都沒叫苦叫累,隨行的官員們也不敢嘟嚷什麽。

  簡單用過晚飯,她就讓底下的官員們各自下去歇息,守夜的將士們分上下夜輪崗,她房門外也有兩名武婢輪流守著。

  秦箏躺到床上後,明明很累,聞著滿是皂角味的被褥,卻半分睡意也沒有。

  以楚承稷的作息習慣,這個時辰,他或許還在看公文吧。

  意識到自己在想他,秦箏氣悶地把被子蓋過頭頂,放空腦袋想入睡,偏偏事與願違。

  她翻了好幾次身,還是沒有半點睡意,一合上眼腦子裏就浮現出關於楚承稷的點點滴滴。

  秦箏第一次覺得自己很沒出息,想他幹嘛?他昨晚不是要睡書房麽?現在她走了,他就安安心心回房睡吧!不用再刻意躲著她了。

  有些事不能深想,越想越不是滋味。

  那些官員呈給她的折子,所有人對給他選妃納妾的態度……

  秦箏狼狽抹了一把眼,發現掌心的濕意時,才驚覺自己竟然因為這麽點破事哭了。

  她更憋悶了,把被子卷了卷,強迫自己入睡。

  次日醒來,秦箏依然是一頭紮入最後一段暗河的開挖中。

  宋鶴卿估算著大軍開拔的日子,苦口婆心勸秦箏回去,再怎麽也得送楚承稷出征。

  秦箏拿著工圖和官員們一處處對標開挖出來的暗河,麵無表情道:“暗河與赤水河聯通在即,最後一段得用火藥爆破,未免萬一,我得親自看著。”

  若說昨日宋鶴卿還不確定這小夫妻兩是不是鬧別扭了,那麽今日秦箏的表現,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他歎息一聲:“娘娘,您何必因旁人與殿下置氣?”

  秦箏依舊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這與旁人無關。”

  宋鶴卿沒轍兒了,隻得道:“殿下出征在即,娘娘,若是殿下因此分心,在戰場上有個萬一,那才是得不償失……”

  秦箏沒說話,捏著工圖的手卻緊了幾分。

  開挖暗河的地方突然傳來一聲驚呼,緊跟著陣陣哀嚎聲,一群人圍了過去。

  秦箏也被這聲音吸引了注意力,快步走過去問:“怎麽了?”

  “稟報太子妃娘娘,是一個婦人暈倒了。”底下的小卒稟報。

  秦箏忙讓隨行的醫官給那婦人看診,婦人臉色格外憔悴,精神狀況很是不好。

  秦箏還怕是底下的人把百姓們逼得太緊,對底下官員道:“在工期內挖完暗河便是,不可施壓百姓。”

  底下的官員忙道:“太子妃娘娘明鑒,開挖暗河,一直都是當地村民自己卯著勁兒幹,卑職不敢施壓……”

  “這名婦人,據聞是前幾天才得了噩耗,她丈夫從軍死了,這才有些渾渾噩噩。”

  這話讓秦箏一怔,邊上圍觀的村民也有些憐憫地道:“是對苦命夫妻,她男人從軍前幾天,婆媳兩起了口角,她負氣回了娘家,都沒送她男人一程。回來後不久,官府就讓她們家去領了米和銀子,說他男人死在戰場上了。”

  秦箏聽得心口怦怦直跳。

  幾個農婦送那名暈倒的婦人回去時,宋鶴卿趕緊又往秦箏身邊湊:“娘娘,您……”

  秦箏轉身就走:“備馬,回青州城。”

  宋鶴卿趕緊讓底下的人緊要打包了行禮,一行人匆匆往青州趕。

  秦箏看過大軍關於祭旗流程的折子,知道楚承稷他們是明早出發,今天趕回去,還來得及。

  等他們風塵仆仆回了青州城,卻得知大軍上午就開拔了。

  宋鶴卿喝問:“先前定的不是明日開拔?怎地突然提前了?”

  小將道:“今晨徐州告急的信報抵達,殿下看到徐州急報後,當即點兵往徐州去了。”

  秦箏從馬車上下來就一直靜默,宋鶴卿小心翼翼地朝她看去時,她隻說了一句話:“回府。”

  兩天後,徐州那邊再次傳來了軍情。

  淮南王這場瘋狗似的撲殺,在楚承稷率軍趕到後,力挽狂瀾。

  隻是楚承稷受了重傷,聽說徐州境內所有醫館裏的大夫都被召去軍營了。

  秦箏聽到這消息時,正在批折子,手上一時間連朱筆都拿不穩,掉下去汙了整份折子。

  秦箏當即召集了青州境內留守的所有謀臣虎將。

  “殿下重傷的消息已傳得沸沸揚揚,陳營那邊興許會借此發動襲擊,青州必須做好應敵之策。”

  秦箏說這番話,嗓音雖平靜,宋鶴卿站得靠前,將她扶著太師椅微顫的手看得一清二楚,他心中憂慮不比秦箏少,扔寬慰道:“徐州還沒送回來急報,殿下重傷的消息真假難辨,娘娘,此時切忌自亂陣腳。”

  “宋大人所言極是。”秦箏握緊了太師椅的扶手:“青州城全城戒嚴,陳軍若攻來,隻管守城,元江水戰就交與董將軍了。”

  說到此處,她看向董成。

  董成抱拳道:“末將定不辱命!”

  秦箏又看向宋鶴卿:“青州城內的城防調動,屆時一切由宋大人指揮。”

  宋鶴卿聽出不對勁兒來,這些本該是秦箏負責的,他道:“娘娘……”

  秦箏抬起一隻手,示意他不必再說:“本宮決意暗地裏前往徐州探望殿下,以辨消息虛實。若是陳軍過了元江,諸位記住死守即可。若士氣低迷,尋一名身形與殿下相似的將領,穿上殿下的甲胄在城樓上窺戰,陳軍擔心其中有詐,必不敢再全力攻城。”

  宋鶴卿也知曉,出了這樣的事,秦箏的心思很難放在青州,道:“下官派兩百精騎護送娘娘前往徐州。”

  當天下午,秦箏收拾了行囊,馬車裏裝的多是藥材,還把青州城內一位醫術卓絕的大夫一並帶去了徐州。

  一行人於半夜抵達徐州城門口,對了令牌旗號,守城的小將聽說是太子妃親臨,連忙放行。

  秦箏掀開車簾問小將:“殿下現在何處?”

  銀月當空,月下的美人披著鬥篷,神情清冷,煢煢如一朵怒放的白曇。

  小將看得呆了,車前的武婢重重咳嗽一聲,冷眼掃過來,小將才忙收回視線,恭敬抱拳道:“殿下在軍營。”

  秦箏放下車簾,下令去徐州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