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繞不過去的鎮北城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6-07 18:28      字數:2550
  在參務院參務大臣、巡警部部長趙老七,帶著林子然的旨意,前往京師籌備定都遷移工作的時候,京州方麵軍在京州中部以及北部地區的行動也是非常的迅速。

  龐大的京州方麵軍已經是兵分三路,一路前往京州東部地區,一路前往京州東部半島,一路沿著鏡河朝著西北方向前進。

  其中東部半島地區的敵軍微弱,派遣過去的部隊其實很少,隻有一個騎兵師以及一個步兵師而已,同時當地的少量守備部隊以及地方官員們,已經是沒有什麽抵抗心思了,這一路東進的部隊,雖然兵力少,而且逐步東進的過程裏還要分散控製大量的城市,所以兵力顯得比較薄弱。

  但是卻依舊是最輕鬆的一支部隊,所到之處基本沒有什麽像樣的抵抗,很多地方守備部隊往往是直接投降,一些地方甚至是在帝國陸軍的部隊抵達之前,就已經是主動改旗易幟了。

  前往東北部地區的部隊,也不算多,隻有第六軍以及第三騎兵軍這兩支主力部隊而已,這支部隊的作戰範圍,其實包括了整個鏡河北岸廣闊地區,最後持續北上的話,就能兵臨寧武州,高慶州。

  而京州北部地區,也沒有什麽軍事要塞或者大規模的城市,地形上也是一馬平川,所以行動也是比較順利。

  稍微麻煩一些的還是西北方向,沿著鏡河前進的部隊。

  平南州已經是向這一區域派遣了大量的兵力,根據可靠的情報,平南州已經向京州內,鏡河河畔,距離平南州隻有三十公裏的鎮北城派遣重兵。

  這可不是幾千萬把人,而是超過了五兵力,而且還在收攏京州西北部地區的原京州部隊向鎮北城靠攏,兩者加起來兵力怕是有七八萬人。

  他們圍繞著鎮北城以及周邊地區的山地,建立了一條數公裏寬,縱深同樣達到幾公裏,把整個鎮北城包括其中的要塞防線。

  平南州軍為什麽要在這裏屯集重兵,建立防線

  因為這裏是鎮北城

  鎮北城自古以來就是京州西北部的重要軍事關隘,位於鏡河南岸,有高山可以修築炮台,炮台上架設火炮的話可以完全封鎖鏡河。

  而鎮北往南,則是京州境內很少見的山地地形,大軍雖然勉強也能通行,但是肯定麻煩多多,而且後勤運輸會比較麻煩。

  當然了,對於新鮮出爐的大恒帝國陸軍而言,區區一片山地就算比較難通行,但是也不會成為太大的問題,大不了繞過去就是了。

  問題的關鍵是鎮北城的炮台,能夠把鏡河完全封鎖。

  這也意味著帝國陸軍無法沿江而上,補給船隊無法通過,而這對於極度依賴鐵路、河流運輸龐大後勤物資的大恒帝國陸軍而言是很難受的。

  幾萬大軍染過鎮北城不成問題,但是繞過去後這幾萬大軍的後勤怎麽解決

  依靠馬車補給

  這可不是幾十公裏甚至都不是一兩百公裏的事啊,而是一路北上好幾百公裏的補給線呢。

  采用馬車維持四五百公裏甚至更遠的補給線,是目前的大恒帝國陸軍做不到的。

  這兩年裏,大恒帝國陸軍後勤部通過眾多實戰例子已經是得出了一個最基本的結論。

  以大恒帝國陸軍的龐大物資消耗,人吃馬嚼再加上海量的彈藥,從最近的物資中轉站通過馬車的方式向前線轉運,臨界距離頂多維持在一百五十公裏左右,超過這個距離的話,後勤方麵將無法維持前線部隊的正常彈藥供應。

  而這個距離正在隨著陸軍裝備的火炮、機槍越來越多逐漸縮短。

  這也是為什麽大恒帝國陸軍最近兩年的大規模戰役都是集中爆發在鐵路沿線或沿海沿河的主要原因。

  因為大恒帝國陸軍的大規模行動需要極佳的交通來維持,不管是鐵路還是船運都可以,但是必須要有其中之一。

  否則的話,很難組織起來十幾二十萬人參戰的大規模戰役。

  在京州南線戰役裏,後方的物資戰略中轉站到前線部隊的距離是多少

  最遠的部隊也不過十五公裏,最近的隻有五公裏。

  而在京師戰役裏是多少

  依靠鐵路,直接把物資中轉站設立到了距離京師南城郊

  京州西北方向,可沒有鐵路,這也意味著,戰略運輸需要依靠鏡河航道,如果無法打通鏡河的話,部隊根本無法深入平南州。

  所以,對於大恒帝國陸軍而言,要想進軍平南州,就必須利用鏡河作為戰略運輸補給線,就必須控製鏡河沿岸,也就必須攻克並控製鎮北城。

  平南州方麵顯然也是知道鎮北城的重要性的,自從京師戰役結束後,他們就持續對該城增兵。

  現在情報上說那邊有八萬人左右了,但是過一段時間,該地的兵力超過十萬人是大概率的事。

  麵對重兵把守的鎮北城防線,大恒帝國陸軍京州方麵軍也是有一定的壓力的。

  這種壓力不是其他,而是彈藥供應

  京師戰役結束之後,京州方麵軍實際上已經是把整個北伐戰役發起前所囤積的彈藥消耗一空了,中間還補充了不少的彈藥。

  現在京州方麵軍的彈藥補給,基本都是依賴過去一兩個月裏持續運輸過來的彈藥維持著。

  這種情況下,就使得京州方麵軍打起來就有所縮手縮腳了。

  但是再難也是要打,之前的京師戰役難度更大,還不是硬著頭皮強攻,現在的鎮北城也同樣如此。

  而且這鎮北防線,對於京州方麵軍來說要好打的多,因為鎮北城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軍事要塞,並不是什麽人口龐大的大型城市。

  此城城區麵積很小,常住居民也就十萬人左右,整體規模都不如普通的郡城。

  城區麵積小,平民小,這意味著可以避免複雜的巷戰

  至於運動戰或者是野外的陣地戰,這玩意大恒帝國陸軍拿手,大不了就多耗費一些炮彈而已,大不了就抽調多幾門重炮過來。

  重炮之下,啥子防線都得跪

  不像是巷戰,這一炮過去,房子坍塌了,但是敵軍依舊利用廢墟堅守,而且建築眾多,地形複雜,很多時候連敵人在那裏都搞不清楚,逼得帝國陸軍在京師戰役裏,隻能是玩逐步推進,攻占一片,肅清一片的作戰模式。

  也就是敵軍抵抗意誌不算強烈,不然的話就算是這樣穩紮穩打,估計傷亡也會非常的龐大。

  但是鎮北城,這種看似是要塞,但是在大恒帝國陸軍的將領眼中,和攻打野外防線沒啥區別,甚至敵軍收縮的更密集,這打起來還更容易。

  但是這種容易也是建立在己方的火炮夠多夠大的前提下的

  為此,京州方麵軍已經是把兩個僅有的一百五十毫米加農炮團通過船隻調運到鎮北城前線。

  但是京州方麵軍覺得還是火力弱了點,他們想要把兩百毫米的火炮也弄到鎮北城外去。

  但是奈何,陸軍自有的兩百毫米列車炮可沒法去,那地方沒鐵路

  於是乎,陸軍方麵就是找到了海軍,讓他們提供兩百毫米級別的火力支援

  聽到陸軍的請求後,海軍方麵也是為難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