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0章 曹操:臣請陛下開科取士
作者:雙木道人      更新:2022-03-07 19:03      字數:3824
  陳群那副委屈的樣子,還沒有把劉玉給感動了,有些文武官員就有點動容了。

  他們想想也是啊。陳群的奏章,還處於討論之中,都沒有形成定論呢。曹操現在就對陳群扣下大帽子,總讓人感覺是在針對陳群。

  一想到針對陳群,頓時有了不少官員給想歪了。

  要是給陳群這個對策給通過了,陳群就立刻成為士林的大紅人,日後別說進入軍機處了,連丞相這個位置也可以競爭一下的。

  “阻礙後進?”不少官員想到了這個詞。

  越想就越對,於是很多官員都看著劉玉,同時也帶著不屑的眼神看著陳群。這些帶著不屑眼神看陳群的,除了像諸葛亮、龐統這樣的年輕人,也還有陳宮、田豐、沮授這樣的大佬級別人物,甚至還有一些武將。

  陳宮等大佬級別的人物,也看出了九品官人法的利弊。其中中正這個位置,絕對是誘人的。正如同曹操提問的一樣,什麽叫做德高望重,不就是資曆高、官職高、代表的勢力大麽?而這幾個大佬都是這樣的人。要是給他們能夠做到大中正這個位置,那麽手底下的人不就是人人都可以順風順水地升遷了?還可以打擊異己,在朝堂上一手遮天!

  可是他們不敢讚同,也不敢反對。不反對的原因很正常,無非就是私心所在。不敢讚同的原因就是劉玉是難得一見的明君,加上這麽多年來的雷厲風行,且幾位大佬都感覺到了風向不對勁,故而明哲保身。

  成有他們的好處,不成也傷不到他們分毫,何樂而不為呢!

  這也是司馬懿不去找那些大佬的原因。

  武將這邊自然也有聰明人。

  比如說趙雲,他聽完宦官念完之後,心中一陣怒火中燒。若是這個九品官人法出台,日後那些貧苦人家出身的人才,哪裏還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啊!可他還是選擇相信劉玉,認為劉玉不會通過的。

  所有人都在關注著劉玉,劉玉倒是輕鬆不已,沒有回應陳群的話。

  曹操則是笑道:“你說你沒有私心?嗬嗬,恐怕未必吧。”

  曹操轉身麵向劉玉,拿出一份奏折,對劉玉俯首道:“陛下,微臣最近得到線報,朝中有人開始結黨營私,謀劃排除異己,中飽私囊。此乃微臣得錦衣衛相助調查的一切經過由來,還請陛下禦覽!”

  說到這裏,朝上很多人都知道陳群要完了!曹操遞給劉玉的奏折,裏麵絕對有陳群的名字。

  陳群一陣慌張,下意識地回頭看了一下司馬懿等人。

  司馬懿暗叫一聲豬隊友啊,坑死人了。

  所有人都明白陳群是司馬懿幾人合謀的。一些官員不由得距離司馬懿等人遠一點,以免待會被波及。

  劉玉看著曹操手上的奏章,臉色不是很好看,冷聲說道:“好!很好啊!”

  劉玉把奏折放在了禦桌上,對著陳群說道:“陳長文,你還有什麽話好說的。”

  陳群跪在地上,冷汗直流,不敢直視劉玉。

  吳質有點站不住腳跟,他知道陳群要是完蛋了,他也找不到好。

  這時候,朱爍站了出來,跪在地上,說道:“陛下,臣有話說!”

  司馬懿、朱爍、陳群、吳質,四人關係極好,朝野稱為“四友”。人人都認為朱爍要給陳群說情。

  “朱爍,你要說什麽?”劉玉冷冰冰地說道。

  朱爍拿出一份奏章,對著劉玉高聲說道:“臣奉丞相之命,潛伏於亂臣賊子之中,幾經努力,已經查明一些要害。此乃臣搜集到的一些罪證,請陛下禦覽!”

  隻聽到噗通一聲,司馬懿旁邊的吳質直接坐在了地上,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好友居然是臥底。

  而司馬懿一臉震驚地看著朱爍,這家夥和自己這麽多年好友,居然是陛下的人。

  好戲繼續上場。在宮殿外,典韋大馬金刀地走了進來,俯首對劉玉匯報道:“回稟陛下,末將奉丞相之命查辦亂黨,於司馬懿、吳質、陳群等二十餘人家中搜出不少罪證。先此二十餘人全家老小均已被控製。末將已經派出人馬前往這些人的老家進行調查!”

  明白了!眾人都明白了!

  陳群、司馬懿、吳質等人謀劃了一場陰謀,卻早早被劉玉和曹操看破。現在就是收網的時候了。

  “不可能!”吳質失聲說道。

  陳群已經不淡定了,直接癱軟在了地上。

  其他和陳群、司馬懿、吳質有聯係的官員瞬間就坐不住了,紛紛跑出來跪在地上,懇求道:“陛下,臣等被司馬懿、陳群、吳質給騙了!還請陛下饒命啊!”

  唯有司馬懿還算是淡定,依舊站在原位置,一動不動。

  “你們還挺自覺的。”劉玉輕輕說了一句話。

  諸葛亮、龐統、陳宮、田豐等人都明白劉玉就是今天這場戲的導演,曹操隻是配合劉玉而已。

  “貪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你們這幫人吧。”劉玉緩緩地站了起來,走了下來,看著陳群,說道:“好一個為朝廷社稷著想啊。長文,你們的把戲,一開始就在丞相和錦衣衛的監視下。朕想來你們好歹是朝廷棟梁,不會為了自己的私利而繼續下去。殊不知啊,朕一時的仁慈,卻讓你們繼續猖狂下去。你說朕是殺了你們幾個人呢,還是把你們全家都給殺了?”

  殺人全家,沒有人能夠比劉玉還能夠做到了。

  跪在地上的官員們被嚇得屁滾尿流,不停地叩首道:“陛下饒命啊!”

  劉玉沒有理會他們,而是繼續問陳群,說道:“長文,他們全家老小的生死都在你的一念之間啊。你想清楚了沒有?”

  陳群臉色蒼白,他絕望地看著其他和自己一樣跪在地上的人,而後輕輕歎氣道:“陛下,臣罪該萬死。”

  自己一個人死,還是全家一起死,都由不得陳群說了算。陳群知道自己說了也沒用,還是幹脆點認了,也許劉玉寬仁一下,可能會饒了他們的家人。

  隻要家人尚在,日後定然會有翻案的一天。

  劉玉來到了司馬懿的身前,隻見司馬懿微微下跪。

  “仲達!你是朕很欣賞的一個人,沒有想到你年紀輕輕,野心還是大了些。你一直以來躲在幕後,哪怕是現在還很淡定。”劉玉對司馬懿很欣賞的,隻能說可惜了。

  一直以來,劉玉都對司馬懿進行了防範,本不想浪費這麽一個人才。劉玉對於司馬懿的事情是預料之中,卻也有遺憾。

  “臣有罪!”司馬懿心中一疼。

  司馬懿在曆史上直到最後才開始奪權,無非就是曹家對司馬家的壯大感到害怕。而司馬家也是因為實力越來越大,野心滋生了,才會奪取曹魏的江山。曹丕逼著漢獻帝退位,曹家最後被司馬家用同樣的方式給奪了江山,隻能說風水輪流轉。若不是司馬家的後人實在太坑爹,白癡太多,朝中被世家大族給壟斷,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因素存在,西晉或許可以多存活一些年。

  歸根到底,還是司馬家的人才太多。司馬懿八個兄弟,加上旁係的兄弟,人才很是鼎盛。朝堂的位置也就是那麽多。如今的大漢,大部分的高官之外都有了人,司馬家其他人要想出頭,就必須慢慢等。可司馬懿可以等,其他人就有點等不了。司馬懿謹慎的性格,也耐不住家中兄弟的勸說。

  隻能說現在的司馬懿不如曆史上的司馬懿那麽堅韌。

  “好了!朕也不多說!來人啊!將他們給收入天牢!三司會審,定罪論處!”劉玉一揮手,直接回到了禦座上。

  一大堆官員哭爹喊娘地被侍衛給拉了下去,朝堂上一陣慌亂。唯有司馬懿是比較淡定地跟著侍衛走出去。在臨走的時候,司馬懿深深地看了朱爍一眼,自己的失敗和這個人有著巨大的關係。可他實在是想不明白,朱爍什麽時候叛變的。

  成王敗寇,一切不由多說。

  少了二十多個人,朝堂上就變得空蕩了起來。

  文武官員們大氣都不敢說一聲。朝堂就是如此,風雲突變。剛才陳群和吳質等人還趾高氣揚的宣講著,如今變成了哭爹喊娘的階下囚。談笑之間,刀劍加身。

  “丞相!”劉玉叫了曹操一聲,而後說道:“官員空缺,及時補上!所有遞補名單,軍機處審議之後,再給朕。”

  少了二十多個官員,對於朝政還是有點影響的。劉玉自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曹操恭敬領命。

  “朱爍有功於朝廷,特封為平原子!”劉玉給了臥底多年的朱爍一個賞賜。

  朱爍感恩戴德,得了一個子爵,也不枉他多年來的臥底。

  其實劉玉還沒有說出一個隱情。就是朱爍還是暗部的一個舵主,是暗部裏麵文化程度最高的一個。

  劉玉看了看朝堂上的文武,於是拿出一份書卷,說道:“對於吏治方麵,朕也有一些想法。你們覺得可不可行?”

  劉玉拿出的就是他對於朝廷機構的一些改革。

  大漢現在的製度已經有點陳舊了。劉玉已覺得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製比較不錯。但由於劉玉已經成立了軍機處,又有丞相,所以三省就沒有必要存在,反倒是六部,卻是劉玉心中最想要實現的。

  宦官將書卷內容念了出來,文武官員們都愣神了。這六部似乎比現在的行政製度更好。可是大家夥都習慣了現在的製度,貿然改革,有點不適應。畢竟涉及的東西太多了。

  曹操聽完之後,拱手說道:“陛下,臣等需要時間商議,並改善其中環節再匯報陛下。”

  對於劉玉的設想,曹操是支持的。這也是那天晚上李貴給曹操轉達劉玉的聖旨裏麵的內容之一。

  “臣等附議!”陳宮、田豐、黃忠、沮授等大佬一同附議。

  皇帝金口玉言,又給出了草稿,他們這些臣子要做的就是商議,看看是不是適合朝廷的運轉。當然了,最終的結果肯定是認可的。劉玉是強勢皇帝,他都說了改革,誰還說不行。

  曹操之前就找來郭嘉和荀彧商議過,對於六部的設立是百分百支持的,其效率肯定比現在的衙門要高。

  “可!給你們十天的時間商議。”劉玉倒是很大方的給了充足的時間。

  “陛下英明!”朝堂上馬屁不斷。

  文官們都在想著若是改革之後,那麽現在現有的官職就會出現大大的改動,或許他們就有了更近一步的可能。

  每一次的變化都是一個機會。官場上的大人們都深懂此道,不會白白浪費的。所以說,事情還沒有做出決定,暗流已經開始湧動。

  劉玉要的就是這個。

  先前弄掉了二十多個心懷不軌之徒,但肯定還有一些漏網之魚,趁此改革,可能會將一些躲起來的給抓住。

  此時,曹操更是拿出一份奏章,樣子很是濃重。

  眾人傻眼,怎麽還沒完沒了的,能不能讓人消停一會。趕緊的散朝回去找個小妾安撫一下自己被刺激的小心髒才是硬道理啊。

  曹操高聲說道:“陛下,臣苦心於朝廷人才匱乏。為使我大漢人才輩出,臣有一策。請陛下,開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