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番外5
作者:浣若君      更新:2021-08-15 04:06      字數:4675
  加油, 再多買一點點, 你就能看到我的更新了哦。  寒冬臘月滴雪成冰的天氣, 一想到早晨起來就要聽婆婆煩人的嘮叨羅錦棠便懶得起床,很想在這暖和和的被窩裏多賴一會兒。

  ??陳淮安是個打小兒的少爺性子,不會悶爐子, 每天早晨起來, 別人房裏的爐子不過添點兒炭就能暖起來, 他們倆卻天天都得大煙小火的生爐子。

  ??生爐子就得費柴禾, 還得去隔壁屋子裏借燃炭,陳淮安自己又不肯去,回回都是羅錦棠邊聽著婆婆喬氏那老媽子何媽的嘮叨, 邊拿火鉗子夾炭火,回來便要和陳淮安置兩句氣。

  ??今兒她非但不覺得腳冷,反而覺得房子格外的暖活, 一股子煤炭氣。

  ??睜開眼睛,望著房頂的櫞梁,前塵後事如水湧來, 從她一次次的小產,再到陳淮安的外室和兒子, 以及一回回上門臊皮的無賴們, 再到陳淮安最後死在幽州那間打鐵房裏,她想起來了, 自己這是在幽州。

  ??摸了把軟軟和和的被子, 羅錦棠又覺得不對勁了, 既是在幽州,她最後閉眼時是在風雪連天的打鐵場裏,那來這麽軟和的被子?

  ??忽而地上哐的一聲響,羅錦棠猛得坐起來,便見地上一個穿著鴨卵青棉直裰的年青人,正在拿煤鉗子搗弄爐子。

  ??這人眉剛目毅鼻梁挺挺,唇緊抿成條線,低頭拿鉗子搗得幾搗,爐糠裏的火呼啦啦躥了起來,瞬時之間,整間屋子立刻就熱活起來了。

  ??錦棠想起來了,這還是年青時候的陳淮安,難道說,她做夢了?

  ??一把撩開被子,身上除了個肚兜兒再沒別的東西。錦棠立刻就捂上了被子,冷冷問道:“你是誰?你在此做甚?”

  ??陳淮安抬起頭來,幽幽的眸子盯著錦棠看了半晌,將火鉗子掛到了煤煙筒上:“你先穿衣服,我出去給爹娘請安去。”

  ??他轉身就出門了。

  ??錦棠立刻勾手,從床旁邊的妝台上夠了麵銅鏡過來,鏡子裏一張瓜子臉兒,兩隻水杏兒似的眼睛,一點櫻桃紅唇,眨巴下眼睛便是勾人的媚氣,這正是年青時候的自己啊。

  ??她狠命掐了把白生生的臉,疼的哎喲一聲,心說我這是活過來了,還是前世都是一場夢?

  ??急匆匆穿上褲子,她立刻就起床了。一把拉開門,麵前一張同樣年青嬌嫩的臉,正從房廊下走過,這是她的大嫂劉翠娥,她頗意味深長的笑了笑:“怎的不多睡會兒?”

  ??錦棠也跟到了廚房,見劉翠娥磕著雞蛋,便坐到灶下燃起了火,問道:“大嫂,今兒初幾來著?”

  ??“十月初一,寒衣節。”劉翠娥打好了雞蛋,再往大鍋裏倒點子油,刺啦一聲,一鍋軟嫩金黃的攤雞蛋便出鍋了。

  ??其實是幹慣了的活兒,隻要在陳家,每個人像那織機上的梭子一般,下意識的就要轉起來。雖說隻是古早的記憶,可錦棠知道此時該做什麽。

  ??婆婆齊梅有個老媽子,但那老媽子尊貴著了,在家隻服侍齊梅和陳淮安兩個,做飯洗碗,向來都是兒媳婦的活兒。

  ??所以羅錦棠見粥鍋子刺啦啦往外冒著泡子,連忙揭開蓋子攪了幾攪,再撿了兩張早晨新出的豆腐皮出來切成絲兒,跟泡好的粉絲豆芽兒一起拌了,熱油蔥花一淋,還刺啦啦的冒著油香氣,兩個菜並一鍋子粥,端著就進正房了。

  ??正房裏,陳家三父子都已經坐到了桌子邊兒上。

  ??陳家在這渭河縣有田有地,還經營著點子走口外的小生意,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是個書香人家,陳杭是陳家老二,上頭還有個叫陳進的哥哥,另有一個叫陳全的弟弟,一大家子,住在一條街上連著的三道院子裏。

  ??陳杭親生的兒子有兩個,老大陳嘉利今年二十四,前年考過一回舉人,沒能考得上,如今還在攻讀。老二就是陳淮安,老三叫陳嘉雨,十五歲就中了秀才,在整個秦州都算得上是個神童,《三字經》、《千字文》早已背的滾瓜爛書,如今已經在學四書五經和論語。

  ??於四書五經上,他經常出言獨到,於書院裏連夫子們都讚不絕口的。

  ??錦棠把飯擺在桌子上,便聽婆婆齊梅說道:“好了,吃罷了飯他們兄弟還要去學堂,大清早的考什麽考,你要真有學問,早考上進士當官兒了,那還需要在縣衙坐硬板凳。”

  ??陳杭是個屢考進士不中的舉人,在當今朝廷,舉人若是考不上進士,除了等著三年一考之外,還可以到縣衙去坐班,幫縣太爺處理政務,職務就叫朝奉郎。

  ??說是處理政務,其實就是坐硬板凳而已,一坐一整天也沒人會搭理他。

  ??但在這個家裏,公公還是極具權威的。三個兒子在他麵前大氣都不敢喘,也就唯有妻子齊梅敢說他兩句。

  ??聽到這兒,錦棠也就出了屋子。她記得自己和陳淮安成親一年後,陳家發生變故,敗了家業,倆人就搬出去單過,做生意了。

  ??她是六月間成的親,掐指一算的話,這是她成親之後第五個月。

  ??這時候陳淮安的親爹被貶謫,還沒有起複,不知道在那個地方挖煤球了。

  ??陳淮安也不知道自己有個有權有位的爹,隻當這閑散朝奉郎家是自己的家,不知道像陳嘉利和陳嘉雨一樣攻讀學業,好好讀書考科舉,整天跟著幫子閑散子弟四處吃酒填詞,舞刀弄劍,做個紈絝二少爺。

  ??錦棠上輩子叫陳淮安的生母和這養母折磨到褪了一層皮,也恨透了陳淮安永遠冷冰冰的看著,從不肯幫自己一把的冷漠勁兒,當然就不肯再過下去,她也不去廚房吃飯,轉而四處找著陳淮安。

  ??上輩子這會兒,倆人應當正漚著氣了。

  ??是為著什麽漚氣錦棠忘了,但她記得就在寒食節的當日,倆人大吵一架,若非齊梅勸著,差點就和離了。

  ??趁著這個節骨眼子,錦棠想跟他說說和離的事兒。他應當在氣頭上,她也想合離,一拍兩散,她想立刻就離開這個家。

  ??這輩子寧死,她也不肯再受前世的氣了。

  ??她先找到書房。

  ??這是陳淮安在外吃了酒,回來之後怕她要吵要鬧,最愛躲的地方。那時候他跟些官宦子弟們整天在外吃酒吟詩,一身臭熏熏的回來,怕她要踢他下床,在書房裏一和就是一宿。

  ??書房裏爐子沒生著,也沒有人。於是錦棠又折回來,尋進了臥室,還未進門,便見陳淮安拿著本子《論語》,正在她的妝台前慢慢兒的翻著。

  ??他邊翻著書本兒,邊一根火鉗子透下去,爐子裏的火呼啦啦的燃了起來。

  ??冬日,在北方冷似冰窖的屋子裏,一個暖和爐子就是人的命,但陳淮安從來不會管爐子的,熄了他便抱著她取暖,令可凍死,也不會添一隻煤球進去。

  ??錦棠銀牙一咬,指著陳淮安的鼻子道:“好啊,是你,你居然也回來了?”

  ??這不是上輩子的那個陳淮安,那個陳淮安在陳家的時候,可從來沒有動過火鉗子。

  ??而上輩子臨死時候,他在個鐵坊裏打鐵,一看如今那手勢就很會侍弄爐子。

  ??而且,上輩子的他隻喜歡讀《淳化閣帖》、《百賢名家集》那類風雅類的書,於《論語》、《大學》、《四書》、《五經》這類書是碰都不碰的,若有閑時間,他寧可翻一本《天工開物》過時間,也絕不肯去碰八股來的書,用他的話說,那些書透著一股子的酸勁兒,讀了隻會死腦筋。

  ??既捧上了《論語》,那就決對是死過一回的陳淮安。

  ??錦棠一巴掌還未搧上去,陳淮安一把抓住了她纖白細膩,還泛著少女光澤的手腕:“你最後不是拿走了我所有的積蓄在京城開當鋪開書齋,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嗎,怎的最後連一件好衣裳都沒有,連雙棉鞋都是破的?”

  ??要不說這個還好,一說這個錦棠就來氣。

  ??“還不是你整日使著些潑皮無賴去砸我的店麵,你還……”一語未盡,陳淮安還年青的臉上立刻蒙起一股子冷漠來。

  ??那麽多的傷心和憤恨,絕望,罵了一輩子的錦棠上輩子臨死都未能消解憤怒,居然在陳淮安冷漠的神情中忽而就平靜了:“這輩子我不想多看見你那怕一刻鍾,也不想再和你多說一句,和離,咱們立刻就和離。”

  ??陳淮安啪的一把合上了書,棉袍子輕落落,眉宇間是成年為權臣之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陰戾:“我一個內閣輔政大臣,一天/朝事都辦不完,還要隨時應付皇上的宣召,有什麽閑時間去砸你的鋪子?”

  ??錦棠是打他還是個無賴的時候就跟著他的,自來就沒怕過他,一咬銀牙道:“呸,你還不是氣我打爛了你的狗頭,當著皇帝的麵拿腳踩過你的狗臉。明明白白多少回,我見好幾個臊我攤子的都是你們相府的狗腿子。”

  ??陳淮安覺得錦棠這就是一種心疑症,因為她自己出身卑微,隨著他漸漸位高權重,無論別人說什麽,她都覺得是在笑話自己,無論別人做個什麽事兒,她都覺得人是要害自己。

  ??出門做客,她回來便抱怨別家的貴婦們笑她是個村婦,給她穿小鞋,到相府去請個安,她回來便要說他生母給她甩臉子。整天嘮嘮叨叨,沒完沒了。

  ??他是回來了,可經過上輩子的一生,他也看穿了她嬌美皮囊下那淺薄,無知的空洞,就像她娘葛牙妹一樣,全然無可救藥。

  ??上輩子成親十年吵了十年,他也已經受夠了,啪一把合上書。

  ??“和離就和離。”

  ??驀地,他又折身回來:“那你又是怎麽死的?你不是總疑心有人害你,連別人的一杯水都不敢喝嗎,怎麽我才回來半個時辰,你也跟著回來了?”

  ??錦棠想了想,道:“饃,那塊饃。”

  ??這就對了,她是吃了他吃過的饃才死的。陳淮安毒發太快,沒有吃完那塊饃,沒想到饃居然就把她給害死了。

  ??剛回來的那一刻,他才從她的身上下來,剛成親的男女沒有節製,他每每夜裏折騰她兩三回,早晨起來雷打不動還要來一回,很多時候那東西都是在她肚子裏過夜的。

  ??就在她還沉睡的那一刻,他望著她嬌媚媚的臉蛋兒,心說既然回來了,她還是當年天真無知的少女,幹脆就順著她的燥脾氣,順著她的強性過下去,他隻要多忍一忍,不要叫她整日在外瘋,帶她離開這個家,躲開上輩子那些紛雜事擾,或者這輩子倆人能有個善終。

  ??可誰知那個恨他的,懷疑他的,怨了他一輩子的她隻過了半個時辰,就跟著回來了。這麽說,除了和離,也沒別的路可走。

  ??一甩簾子,他轉身出了門。

  ??錦棠知道的。他無論對生母還是養母上輩子都格外孝敬,可他的孝敬隻掛在嘴上說說,兩個婆婆,無論那一個病了,皆是她跪在榻前侍疾,親嚐藥湯,待這個稍好一點,那個心裏不滿,待那個好一點,這個心裏又不痛快。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