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回 工廠投產
作者:半埂草      更新:2021-08-15 03:55      字數:3808
  為加快施工進度,除一些徒刑犯外,李彥還動用職權,征調地方勞役,北方天氣來得寒冷,春節剛過,距離春耕尚有一段時間,此外還大量招募流民,用以工代賑的名義,讓這些人充當力

  ??雖說勞役並不為人所喜,以工代賑也不支付工錢,不過李彥卻為他們的孩子提供上學機會,隻要是在工廠付出勞動,他們的子女皆可以進入華夏技校學習,讀書識字,學習技術。

  ??對於很多老百姓來說,能讓子女上學,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雖說名義上的社學免費,實際到地方都變味了,窮人家的孩子能讀書上學的很少。

  ??而華夏技校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即便考不上科舉,也能在華夏廠作技術員,老百姓不知道啥叫技術員,用他們的話來說,那就是工頭。

  ??因為這樣的舉措,本來是被強征勞役的百姓,怨言也少了許多,至於那些離開了家園的流民,更是對未來充滿希望。

  ??而對李彥來說,可以在短時間裏快速擴大華夏技校的規模,以應對未來工廠投產以後,對技術人才的大量渴求。

  ??當然,這些技校的學員,在短時間裏還無法成為技術能手,但現在就打基礎,作儲備,等到工廠經過初期的發展,步入對技術的要求更高的時候,才是這些學員發揮作用的時候。

  ??至於技校的教員,主要是一些落第的秀才生員,他們雖然不懂技術,但教書認字,以及簡單的計數都不是問題。

  ??李彥也盡量對這些教員進行培訓,他編寫的基礎教材也確實比較基礎,雖然裏麵有很多新東西,譬如表示數字和運算的符號,標出句讀的符號,部分簡化的異體字。以及一些“物理”、“化學”理論等。

  ??能不能理解和接受這些新東西,是李彥挑選教員的主要標準,很多人無法理解這些奇怪的說法,但也有很多人頭腦更靈活,能夠理解並覺得豁然開朗。

  ??李彥編寫地這些基本理論,並不複雜。想一想也能明白,數學、形學中的一些知識,也未超出這個時代的認識,隻是在表述上更加簡單直白,讀過書的人其實很容易理解。

  ??除了識字還是用三字經等儒家發蒙讀物。李彥要求其他科目上。教員要嚴格按照教材教授學生。

  ??而在這其中也會出現一些對新學說來了興趣、肯用工鑽研地教員。李彥對此總是大力支持。

  ??在投入大量地人力和物力以後。提前籌建地水泥廠。還有窯廠等。很快開始運轉。並開始少量提供。

  ??磚瓦木石等物料。也有從官窯征調地。也有用錢購買地。總之是在商人認購股份地銀子逐漸到位以後。幾處工廠地建設差不多同時拉開了帷幕。

  ??李彥也主動讓商人派出人手。參與工廠地建設。這樣他們放心。李彥也有很多可用地人手。這些商人派來地。總要比那些胥吏好用很多。當然具體地安排。必須服從他地統籌。

  ??為此。李彥還成立參與投資地商人了解工廠情況、參與決策地股東大會、董事會。以及具體管理工廠地管委會。並給一些人封了吏員地身份。

  ??由於是剛剛籌建,加上李彥的後台足夠強大,暫時還沒有人來找他的麻煩。

  ??而在具體的投資方麵,李彥也是作了傾斜,譬如鐵廠主要是山西、福建、廣東的商人。山西的潞鐵、福建的建鐵,還有廣東的佛山鐵,差不多是大明冶鐵水平最高地,有了這些商人的加入,就能從這些地方弄來更多熟練的工匠,以及銷售通路。

  ??雖然說這幾個廠主要還是供給軍用,但李彥還是希望它們麵向的範圍可以更廣一些。

  ??其他如船廠也是閩商、粵商,還有經營木材的浙商、湖廣商人比較多,至於車輛廠和煤廠。倒是不需要太多額外的技術。不同地方的商人也就更多,南直隸、北直隸以及河南、山東的商人都有。

  ??由此可見晚明的商業貿易還是相當發達地。當然這也是相對來說,因為運輸、稅收及管製等方麵的原因,民間的商人雖多,能辦起大廠,或者闖出連號的,卻不是很多,多數商人所做的,還是貨物的販賣,其中鹽商最富,其次才是絲商、布商、糧食商、木材商等等。

  ??有些東西看上去不值錢,但因為消耗得多,其中蘊藏著的財富也最為可觀。

  ??在動員各方資源與力量的情況下,幾個廠子的建設進度都相當之快,其中煤廠是第一個開始產出地。

  ??灤州本來就產煤,李彥這次利用職權,直接將原來地幾塊挖煤點圈了起來,嚴格說來,煤的生產一直沒有停。

  ??不過灤州地煤原本開采得並不多,也主要供給周圍幾個縣燒柴、取暖,零星有些窯也會用到,總的來說用途不多,用量不大。

  ??原來的采煤點也主要是淺層的煤,李彥就在這些點擴大開采的規模,清理場地,增加絞車等工具,修建道路,並在煤場的外麵,開了煤市。

  ??除提供鐵廠煉焦煉鐵,煤市上的煤也對外發售,但比較起來,數量相當有限,主要是煤的用途還不是很多,天氣也逐漸轉暖,煤的主要用途之一,取暖的需要也就越來越少。

  ??李彥見到這種情況以後,就設計了一種新式的炭爐,也很簡單,鐵皮包著耐火磚的內層,中間是圓形的爐膛,也就是燒蜂窩煤的煤爐。

  ??與普通的炭爐相比,這種煤爐無疑更適合家庭使用,一個煤球足夠做好一頓飯菜,一天一夜也就三四個煤球,條件稍微好一些的城中市民,也都能夠用得起。

  ??李彥就在煤廠辦了煤球作,又拉攏一些商人辦起了鍋爐廠,因為專利不受保護,想要憑著這些賺很多錢不容易,但隻要銷售做得好,起碼在初期能賺上一筆。

  ??在這個時代,因為運輸難題和榷稅的混亂,跨地區的商業貿易成本相當之高昂。

  ??以陸路運輸來說,主要是靠人背肩扛、牛馬馱運,馬拉大車、牛車的可靠性並不高,在官道上也是很少能看到,或許手推車可能多一些。

  ??即使明軍中的炮車,也有很多是手推車。

  ??道路的情況、車輛的可靠性和成本,以及畜力的珍貴,都使得陸上的運輸很不方便。

  ??華夏機器廠製造的車輛雖然做出了一些改進,但主要是在精密製造和工藝管理方麵,可以更快地製造出品質更好的雙輪馬車,或者馬拉大車。

  ??機器廠與精作坊合作,試製的彈簧防震裝置、滾動軸承型的車軸,以及帶側向偏轉車軸的四輪馬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從技術上來說,包括四輪馬車在內,都不算太複雜,關鍵在於工藝水準及成本,在李彥看來,不能量產,依然隻能算在試驗階段。

  ??滾動軸承和彈簧的難題便在於量產,不過使用在一些高端馬車的製造上並不是問題,四輪馬車與二輪馬車相比,最主要的優勢在於載重量特別大,但對道路的要求相對較高,似乎並不適用,所以非常少見。

  ??車輛廠的目標還是集中資源,使用華夏機器廠的精密製造工藝和管理,製造更加結實耐用的車輛,並抽調一部分力量加入精作坊,希望能夠早日解決滾動軸承的量產。

  ??至於民用的載人馬車,特別是使用了彈簧防震、滾動軸承的高端二輪馬車、四輪馬車,還是安排在機器廠車輛作製造,李彥雖然不在乎技術流動,但他也要考慮賺取回報以滾動發展,並讓最尖端的技術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有如此,他才能擁有改變這個時代的力量。

  ??與陸路相比,這個時代最為有效的運輸方式還是水運,運河的南北漕運,就是大明王朝的主動脈,不過這條生命線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因水位落差而存在的大量水閘,水患或幹旱缺少而帶來的麻煩,以及多處榷稅的鈔關等等,在這條運河之上,幾乎能看到大明所有的問題。

  ??在很多時候,運河是隻允許漕船通過的,但在大部分時間裏,這條規定似乎很少被執行,大量的貨物通過這條生命線,從南方運往北方。

  ??與中前期相比,海運的規模也在漸漸擴大,但與漕運相比,計劃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李彥不會忽視大海,他在天津造船,一開始便是對準了大海。

  ??年前進入都水司時,李彥便開始為造船準備,搜求熟練的造船匠,以及造船的圖紙,在船廠具備生產條件以後,便開始動用人手,製造第一艘一百料的海船。

  ??與造車相比,華夏廠在造船方麵的技術積累明顯不足,也隻能從頭開始,慢慢摸索積累。

  ??此外,李彥也通過購買、征調等手段,弄了二十幾艘大小的海船,試著組建一個從事海貿的船隊,並與一些福建、浙江、廣東的商人合作,打算開辟一條海上貿易路線,這幾個地方的商人,多少與當地的海上有些關係,有的甚至也做過海上貿易。

  ??不過這個船隊剛組建不久,遼東的戰局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