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作者:南瓜夾心      更新:2021-08-15 01:23      字數:4490
  整個臘月,徐家一家人都很忙,家裏麵各房的中間力量都在忙著賺錢,他們想要趁著年前最熱鬧的這段時間多掙一些積蓄,這樣家裏麵的情況就能多改善一些。

  ??被留在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們也沒有閑著,他們也有一些農活要做。

  ??一進臘月徐常氏就是開始張羅著要蒸粘豆包,粘豆包是東北這邊非常常見的一種食物,用黍子也是就是黍米磨成麵粉後,和玉米麵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發酵包芸豆蒸製而成。

  ??黍米也叫黃米是徐家地裏自己種的,這種米黏性高,吃進去之後消化慢,所以非常頂餓,基本上一入冬就是農民們餐桌上最常見的一種主食。

  ??東北的冬季農戶家大多數一天隻吃兩頓飯,因為貓冬的緣故他們都起的晚睡的早。

  ??但就算是這樣,吃兩頓就能頂一天,也能看得出黍米的耐消化程度。

  ??徐詩夢聽她爺爺說,過去有的人家地少人口多,就在地裏多種黍子,這樣進入缺少食物又天氣寒冷的冬季,耐餓的黍子就是保障一家人都能安全過冬的功臣。

  ??現在日子好過一些了,誰家也不用在指著黍子救命,但冬天蒸粘豆包的傳統卻依舊流傳下來。

  ??粘豆包在蒸製之前,需要先把黍米去殼並且磨成粉,這個活在過去需要到有碾子的人家去借碾子,費時又費力。現在不用了,隻要扛著糧食去鄉上,那邊有電磨坊,花上一點錢,用不了多長時間,蛻殼磨麵就能一步到位。

  ??徐老爺子明天就打算帶著一些黍子去鄉裏,加工成黃米麵在帶回來,徐奶奶覺得反正去一回,最好在帶一些玉米麵回來,蒸粘豆包的時候也能用得上,所以這爺孫倆就被打發出來搓玉米。

  ??寒冬的暖陽下,徐詩夢搬著小板凳坐在爺爺的身旁,一邊搓著玉米粒一邊聽他爺爺將過去的故事。對她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長輩們的言傳也是她獲得知識增長見聞的主要來源。

  ??徐爺爺講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兄弟姐妹們分家的分家出嫁的出嫁,他最小沒有人願意帶著,就靠給地主家放羊賺一口吃的。

  ??那時候羊兒們一隻隻被他養的膘肥體壯,他自己卻瘦骨嶙峋。

  ??到了冬天他沒有厚棉衣穿,晚上就擠在羊圈裏麵靠著山羊們的體溫溫暖自己,就這樣一年一年活過來了。

  ??後來村子裏給分土地,還把他之前放的山羊分給他幾隻,他就白天種地放羊,傍晚去山上河裏搬石頭拉黃土,攢了一年多在村裏人的幫助下蓋起了第一間房子。

  ??有了房子就有人上門說媒,然後就娶了媳婦有了這個家。

  ??徐爺爺對著孫女講那些過去的事情時,表情很平淡,對他來說這就是生活。徐詩夢則是越聽越驚訝,她以前都不知道,原來爺爺年輕的時候,日子居然過的那麽辛苦。

  ??徐詩夢與她爺爺在院子裏搓玉米粒聊天的時候,徐奶奶正在準備包在粘豆包裏麵的豆子餡。

  ??徐家粘豆包裏麵的豆子餡是什麽品種,要看他們家今年種的是什麽豆子,大多數情況下豆餡的原材料都會是豇豆和芸豆,但偶爾也會出現赤小豆或者紅小豆。徐家每年會種上至少四、五種的豆類,全看今年是哪種更豐收。

  ??今年徐家粘豆包裏麵要用到的豆餡就是最常用的芸豆,老鄉們又叫它菜豆,輕嫩的時候可以連著豆莢一起當成蔬菜吃,等到長老了,豆莢就不要了,剝開之後隻留下鼓溜溜花生米大小的豆子。

  ??龍城這邊有一種專門留下來吃豆子的菜豆叫做秋皮老,這種菜豆很好認,成熟之後淺黃色的豆莢和裏麵的豆子上都有長短不一,數不清的豎條狀豆沙色條紋,這是秋皮老的標誌。

  ??徐奶奶把家中的大鐵鍋內盛了大半鍋的水,浸泡了一夜的芸豆直接倒入鍋裏,之後隻需要等到開鍋之後大火變小火,滿滿燉到豆子熟了就可以了。

  ??豆子燜上後,徐奶奶扯著圍裙擦了擦手,扶著門框喊院子裏的孫女:“詩夢,奶要蒸豆包,你進來給奶打個下手。”

  ??徐詩夢聞言將正在掰著的玉米棒子丟進簸箕裏,拍了拍手回道:“唉,知道了。”

  ??屋子裏,徐奶奶打了盆溫水,和孫女一起將水洗幹淨後,將一早發的黍米麵盆從炕頭上端了下來。

  ??“詩夢,你看著,蒸豆包的麵一定要冷水發,黍米麵和玉米麵混合的比例昨天就已經告訴過你了,都記住了嗎?”

  ??看見孫女點頭,徐奶奶用手指在發起來的麵團上點了幾下沾了一些麵,然後拇指食指輕輕的攆搓幾下,感受指頭上麵團的粘稠度,覺得已經可以了。

  ??“來,你也搓一下,麵團發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在發蒸出來的粘豆包就要酸口,那就不好吃了。”

  ??徐詩夢聞言伸出手,學著她奶的樣子,也點起一點點麵團放在手指之間攆,感受那點麵團在指尖的感覺,同時將那份感覺記住。

  ??“一會你看奶都怎麽做,看的多了滿滿就心裏有數,等到你在大一些,奶就讓你試著做,我大孫女聰明手巧,做出來的東西肯定比我強。”

  ??腦袋上卷著發髻的小腳老太太一邊說一邊將發好的麵團扣到麵板上,在麵團上撒上一些玉米麵,摁住麵團就揉了起來。

  ??為了讓孫女能看得清自己的動作,老太太在揉麵團的時候刻意放慢了速度,在老太太質樸的觀念裏,好女孩就應該是上炕一把剪子,下炕一把鏟子。勤勞能幹的閨女才受人喜歡,將來也能找個好婆家。

  ??所以她就如同當初自己的長輩一樣,把小孫女叫到身旁,將自己持家顧家的一些方法和家裏要做的活計,一點點的教給她。

  ??金黃色的黍子麵團在徐奶奶的反複揉按下變得光滑柔韌,老太太感受著手底下麵團的力度,覺得可以了,就將麵團撂在麵板上,掀開門簾到堂屋,去看看豆餡燜的怎麽樣了。

  ??看見奶奶離開了,徐詩夢好奇的用手指頭在黍子麵團上點了幾下,原本光滑的麵團上麵立即出現了幾個小小的恩坑。

  ??正掀開鍋蓋看豆子情況的徐奶奶瞧見了孫女的動作說道:“你先別動它,讓麵團醒上一個多小時,那時候差不多豆子也就燜熟了。等麵醒好之後奶奶切開你給看,你記住醒好的麵團裏麵應該是什麽樣子就可以了。”

  ??煮著豆子的堂屋裏蒸汽彌漫,徐老太時不時就要掀起鍋蓋瞧一瞧裏麵豆子的情況。

  ??每當鍋蓋掀起來的時候,徐詩夢就學著她奶的樣子,踮起腳往鍋裏看,眼瞧著那些胖芸豆身上的豆沙色被煮到水中,然後在從水中煮回到芸豆身上,很快大鐵鍋內連豆子帶湯汁都變成了潤潤的豆沙色。

  ??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徐常氏從鍋裏麵撈出一顆豆子,吹涼後丟進嘴裏,點點頭道:“可以了,詩夢你也嚐嚐,豆子就要煮到這種火候,豆瓣變沙豆子皮不能破,這樣的豆餡包出來才好吃。”

  ??徐老太說著手腳麻利的用漏勺將鍋裏麵煮好的豆子都撈出來,放到一旁的大鐵盆裏麵晾著,然後回身進屋去處理已經醒好的黃米麵團。

  ??包粘豆包的過程,其實和包餃子包包子沒什麽不同,都是將醒好的麵團切成大小合適的麵積子,擀成皮後將煮好晾涼的豆餡包進去,團成球。

  ??不同的是為了豆餡吃的時候口感好,徐奶奶在豆餡晾涼之後往裏麵加了兩勺糖,豆包包好之後,沒有直接放在蓋簾上,而是一個一個的被擺放在了曬幹的豆角葉上,在安放到蓋簾上麵去。

  ??那些幹豆角葉,是秋天的時候豆角下架,到菜園子裏麵拔秧子時特意選出來留下的,為的就是蒸豆包的時候墊在底下,這樣粘豆包出鍋的時候,就不會黏在蓋簾上麵。

  ??徐老太把孫女叫過來就是有心教她一些東西,所以蒸豆包的時候就主動讓孫女嚐試跟著自己一起包。

  ??徐詩夢心細手巧,老太太的動作她基本上看過一眼就能學會,很快幾個有模有樣的粘豆包就被她包了出來。

  ??徐老太在一旁看著,十分欣慰孫女伶俐聰明,又感歎今年第一鍋粘豆包蒸的時候用的是去年的陳麵,要是新米磨出來的黃米麵,蒸出來的豆包肯定更好吃。

  ??在老徐家一鍋的粘豆包是肯定不夠吃的,他們家人口多,往年蒸過的豆包拿到外麵凍瓷實後,都會被放進家中大口備用的大水缸中,從低下碼到最上層,要將水缸塞的滿滿登登,才能夠一家人吃一個冬天。

  ??所以這一天,徐家堂屋灶膛內的火就沒熄滅過,粘豆包是蒸了一鍋又一鍋。

  ??徐家那三房出攤賺錢的兒子媳婦們回來的時候,迎接他們的是剛出鍋的熱騰騰香噴噴黃澄澄的粘豆包。

  ??一家人圍坐在炕桌上,黏糊糊的豆包沾著白糖,都不需要在配上其他的菜,軟糯酥滑吃的極為暢快。

  ??在外奔波一天的辛勞,仿佛都被那甜甜糯糯的口感給軟化了。

  ??徐老太為自己的孫女向大家要表揚,今天這一鍋又一鍋的豆包,她孫女也是出了力氣的。

  ??端著飯碗的徐詩夢聽著大家對她的誇獎,心裏麵甜滋滋的,她喜歡這種感覺,黃米豆包沾白糖,也許就是家的味道。

  ??※※※※※※※※※※※※※※※※※※※※

  ??我之前一直很奇怪,為什麽在這邊很少能看見有人種麥子?田地裏的糧食是以黍子、穀子、玉米和高粱為主的。稻米沒人種我可以理解,我們這邊自古幹旱少雨,但麥子沒人種就很奇怪。

  ??後來問了長輩們才知道,我們這邊多山底丘陵,很少有平整的土地,在加上十年裏能六、七年幹旱,種地的時候隻能選擇更抗旱保收的東西。麥子雖然也耐旱,但它在這邊的產量沒有上麵幾種糧食多,而黍子除了耐旱外更耐饑餓,所以地少人多的人家肯定選擇種黍子,不求別的隻為一家老小能活命,後來一代又一代這種種植習慣也就流傳下來了。

  ??多以粘豆包這種東西別看它不起眼,在過去真是窮人家的救命糧。

  ??各位,假期最後一天,別忘記送祝福有驚喜呀~~~

  ??感謝在2021-02-15 21:09:43~2021-02-17 20:57:3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祖宗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一加二 3瓶;我是Judy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