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假想敵未滿(4)
作者:王小決      更新:2020-03-22 19:26      字數:2287
  芳賀忍不住同他爭辯起來,大部分時候路德隻是安靜地聽,眼神中還帶著一絲類似憐憫的情緒。但是芳賀可以感覺得出,他並不讚成自己的觀點,好像還把家政課看作是無關緊要的一件小事,不禁更加氣悶了。

  “家政課的分數雖然不計入升學考試,但會被登記在學生手冊中,中學錄取時會產生一定影響。按照秋庭同學這樣的表現,很遺憾,我不能給她合格。”最後芳賀這麽說。

  路德微微歎了口氣,放下早已空了的杯子,站起身示意芳賀跟他來:“請跟我來,芳賀老師。我想……我最好帶你去大小姐的臥室裏參觀一下,你或許就能理解我的意思了。”

  秋庭不在家,應該在履行體育代表的職責,查看每個運動社團的活動情況。芳賀來到二樓秋庭的臥室,不禁有些吃驚,原來二樓大部分區域不曾做隔斷,形成一間寬敞的開放式空間,兩麵半牆全部由大推拉窗和飄窗組成,休息區、辦公區和木製盥洗台隻用玻璃牆簡單地做了分隔,身處每個角落都能看到一街之隔的大海。

  路德指著半空中一架懸吊的、醒目的小木床說,那就是秋庭的臥室範圍。芳賀皺著眉,覺得這臥室美則美矣,大氣別致,可是怎麽看,都不像是一個六年級小女孩的房間。

  “老師發現了嗎?”路德指指寫字台和床單,提示說。

  芳賀仔細地繞著這間“臥室”走了兩圈,終於發現了最讓她感到奇怪的地方:房間裏沒有任何屬於女孩子的裝飾物。卡通吊牌、招貼畫、花朵、人偶、毛絨玩具,一概全無,寫字台上隻有電腦,窗簾、地毯、床單都是優雅的淺灰色,看不到一點小女孩的天真爛漫氣息,總之,在她眼中相當別扭。

  “這是秋庭同學自己布置的?”芳賀有點明白路德的意思了,開口問道。

  路德點點頭:“這就是她喜歡的風格。”又加上一句:“洋娃娃什麽的,大小姐不喜歡。”

  “為什麽呢?”芳賀覺得更不可思議了,“她不喜歡娃娃,所以也不喜歡做手工活兒?”

  路德再次點頭:“不是不會做飯,也不是沒有生活情趣,她隻是——做不來手工活兒,很高興你明白了我的意思。”

  盡管獲得了答案,芳賀心裏新冒出的疑問已經堆成了小山:“可是,為什麽?不可能是天生的吧,因為什麽導致的?”

  不料路德聳聳肩,很幹脆地表示:“不知道。”

  “什麽?!”芳賀簡直要暈倒了,怎麽會有這種家長啊?她幾乎喊了起來:“你為什麽不問她呢?”

  “大小姐不想說,我就不問咯。”路德又聳聳肩,看向芳賀的目光充滿理所當然,“顯然不是什麽愉快的話題。這麽說吧,我認識大小姐以來,她就不喜歡手工活兒,我覺得,相對於她的快樂來說,不會做手工——這個問題沒什麽大不了。如果做手工隻會讓她難受,一味要求她去做吧、去試試,有用嗎?”

  會讓孩子更加逆反,排斥。芳賀明白了路德的意思,但是仍是滿腹疑團:“一定是心理因素,找出這個原因,情況或許會得到改善?”

  路德這次讚同了她,笑著點點頭:“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也就是我剛才說的——言傳身教。這需要一些時間,沒準有一天,讓大小姐覺得做手工也沒什麽大不了、甚至很有意義的時候,這個情況自然而然地就沒有了。”

  既然家長已經給出了承諾,那個“不在意家政課”的指控自然不能成立,芳賀便起身告辭了,正在頭疼地計算本學年有多少次製作手工的課程時,路德突然提了一個要求。

  “今天之後,請老師不要去問大小姐,無法做手工的原因。可以嗎?也請不要改變你的課程。”路德彬彬有禮,提出送她回家,誠懇地說,“老師說得不錯。比起家政課的分數,我更在意大小姐是否快樂,我不希望——讓她有更多的心理陰影。”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芳賀隻好點頭應承,她也沒有把握,問清原因就能糾正秋庭無法做手工的狀況,有可能會弄巧成拙。這趟家訪讓她的疑問不減反增,對這個充滿謎團的留學生更加頭疼了。

  ·

  眼下,芳賀在頭疼一件正在發生的事情:他們正在上社會課,這是早上的第一節課,課已經上了一半,秋庭雙眼卻時不時地看向窗外,手上也有一些明顯的小動作,很明顯沒在聽講,是不是該提醒她一下?

  “秋庭同學。”芳賀最終決定,喊她回答幾個問題,學生在上課時間應該認真聽講,這是起碼的規則,不應該被任何情緒打破。“請你說說看,我國去年的人口總數是多少?”

  露華聽到點名便站了起來,思索了一下,答道:“抱歉,老師,去年我沒有住在這裏,所以不知道。”

  班上有幾名學生“撲哧”一聲笑出聲來,芳賀用手點點課本,神情嚴肅:“課本中有記載。我希望在這節課之後,你對國內的環境能更加了解。”

  “謝謝老師,我會的。”露華有翻過全部課本,人口和社會狀況是在學期末才會講到的內容,她心知肚明芳賀看到了自己在神遊天外,幹脆地把課本翻到最後一個章節,找到芳賀問的內容,回答說,“1993年,日本總人口數量約為1.25億。對嗎?”

  芳賀被這個孩子氣的舉動逗得想笑,又問道:“正確。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去年,美國的人口總數是多少?”

  “約2.6億。”讓芳賀驚訝的是,露華不假思索就答了出來,而且回答得很有深度,“從60年代開始至今,美國的自然人口數每年以二百至三百萬持續增幅,1968年首次突破2億人口,1990年統計達到2.5億。去年,人口基數增加三百多萬,四舍五入後得出近2.6億這個數量。”

  芳賀無法立刻驗證答案,憑直覺覺得她不是在信口開河,最後說道:“回答得不錯。你提到了兩個關鍵年,你為什麽會注意到它們?”

  露華斟酌了一下詞句才回答:“1968年,我很重要的人第一次接受人口普查,被承認了美國公民身份;1990年,我自己第一次在紐約接受人口普查,所以印象深刻。”

  (第四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