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後發製人(17)
作者:王小決      更新:2020-08-05 00:34      字數:2229
  下午,另一場半決賽的兩支參賽隊伍——英國隊與意大利隊拚得難分伯仲,經過六個多小時的三場鏖戰,包括決勝局在內的6個搶七局,最後意大利隊艱難地小勝一籌,如願挺進決賽。

  露華密切關注著賽況,也留意著媒體報道。輿論普遍認為,日本女隊已經實現了史上新的突破,加上具有舉辦方主場優勢,多數觀眾仍非常期待他們能夠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登上冠軍寶座。

  隨後幾天的日常訓練和技術指點由專程趕往大館市的飛鳥監督親自坐鎮,綾部雖是女隊的場內指導教練,此刻看著卻更像助理教練組中的一員,露華私下認為,以這種方式參與人生頭一次的世青賽,絕對是飛鳥給予綾部的一次磨練。年輕人,心氣兒高些很正常,卻不能沉不住氣呀!

  這期間,露華又麵見過一次秋田警方,踏實地睡了兩天,一一回複了來自秋庭和光、早苗、尤佳莉、青葉彌生等人的來電,並邀請和光和立花兄弟來到大館市現場觀看決賽,隨後就專心地養傷,等待決賽日到來。

  決賽開幕比之前的各場比賽多了個暖場環節,網協主席、ITF協辦官員等頒獎嘉賓在熱鬧的簇擁中來到VIP看台,介紹球員時向觀眾和兩隊成員親切地揮著手。

  露華沒怎麽注意他們說了什麽,隻偷偷伸長了脖子往家屬看台望去。那邊的出口處多了一排警衛,翼和岬代表南葛中學的朋友們從南葛市連夜趕了來,會合了從東京趕來的秋庭和光和青葉彌生(代表備考的三杉來觀賽),以及後知後覺的本地東道主立花兄弟,連同路德和菲特伯伯,組成了自己的“親友團”。一小時前,路德來電說大家已經進場,一切順利。

  開場節奏由日本隊掌控著,三木和千雪都表示會盡力爭取最好的比賽結果,對冠軍獎杯的憧憬激勵著球員和觀眾的士氣,使得她們的發揮顯得比從前還要成熟自在,第一盤她們用了半小時就以6:2拿下。

  先拔頭籌讓樹海體育館的氣氛瞬間點燃,日本隊的球迷們紛紛起立,揮舞旗幟、掀起一層層人浪,滿屏滿耳都是讚美和喝彩聲。

  意大利隊打得較為保守,通過一個搶七局僥幸扳回一盤,然而這似乎激怒了場上兩個人。在第三盤一開始,千雪接連打出3個Ace球,在隨後越發跑動頻繁,展現出了她過人的體力和頑強。三木立刻調整步法,自己主動來到網前,她的身高在網前具有優勢,讓後場進攻的千雪屢屢得分。

  不出所料,日本隊先獲得了一場雙打的勝利。

  第三局過半時,露華就來到場邊熱身,眼看著實況大屏的鏡頭掃過之處,網協的官員們都帶著笑容起身鼓掌,部分觀眾甚至唱起了國歌。史上第一座世青賽冠軍杯近在咫尺,可是——露華給自己潑冷水——她那顯而易見的實力差距還擺在那呢,這場比賽要靠運氣麽?

  露華站在攝像機拍不到的角落,用球拍輕輕敲打肩膀,她又有點兒緊張了。

  “Areyouallright?”(你還好嗎)

  綾部用開場前的幾分鍾空隙擠了出來,站在通道對麵,低聲詢問。

  “Fine。(還行)”露華轉頭看他,下意識地回答,腦中一道靈光乍現。

  最近幾天,這個單詞,她好像說了很多次,也聽到過許多次?她離開美國有好幾年了,莫非對英語生疏了不少?不然,她怎麽會忘記,這個單詞除了表示“很好”,還是一個含義廣泛的詞根呀!

  機不可失,露華當機立斷去求證:“綾部,你是在澳大利亞出生的,對吧?”

  綾部微微點了下頭。

  澳大利亞曾是英國的殖民地,通用單詞與英國的拚寫更加相似。這也是為什麽綾部也聽過許多遍綁匪的現場通話錄音,卻沒有立刻提出異議的緣故。露華在緊張,也在發愣,她的腦子轉得飛快,募地回身,目光掃向已經上場做準備的對手。

  這一句話讓她突然發現,在這場綁架案中,自己貌似漏掉了一個指向性非常明顯的線索!

  “你好。”同對手握手寒暄時,露華特意換了右手,低聲多說了一句,“你的球拍也是‘伍德’牌的?”

  意大利隊的第二單打選手,妮可·裏佐,還差兩個月滿17歲,算是本屆比賽年紀最大的選手之一。她的身形已經長成,身高約175公分,居高臨下地與露華握手,原本臉上還帶著些堆起的親切微笑,在聽到這句話時驟然變了臉色,沒好氣地用蹩腳的英語回答:“你們國家的警察已經問過好幾遍了,我再說一次,造成你受傷的事故,我毫不知情!”

  露華擺擺手,又聳聳肩,貌似無意地說:“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她不知道,意大利隊在這場貌似很沒由頭的“綁架案”中扮演了什麽角色,但露華直覺認為:留下如此明顯的證據,她眼前的這個人未必是真凶。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妮可·裏佐的身形不相符,在現場的綁匪另有其人。

  那麽,她是與綁匪通話的那個人嗎?

  翼十分不自在地盯著實況大屏,足足看了十分鍾。

  這是他頭一次以觀賽者的身份參與世界性賽事,他們這一小群人坐在日本隊的家屬看台上備受關注。不時有記者對著他們舉起相機,立花兄弟尚能對著鏡頭露出一模一樣的微笑,他則學著身邊的岬麵無表情,卻忍不住,屢屢向選手席望去。

  入場後,氣氛熱烈,幾乎所有觀眾的臉上都充滿了期許。無論是不是熱門比賽,有沒有關注的選手,所見所聞都充滿了對網球的喜愛,這的確像一場世界大賽應有的樣子,他樂於享受比賽本身,卻很不喜歡媒體提到的“用血與淚去換取經驗教訓”的說法。

  最後,決賽仍沒有換人參加。她的傷,不知要不要緊?

  場上,妮可·裏佐先發,她的發球力量極大,露華不得不用雙手握拍應付。在底線來回了幾次之後,裏佐認準了露華右手擊球不便,突然加快了跑動節奏,主動上網並輕鬆拿下第一局。

  露華把球握在手裏掂了掂,微微縮緊瞳孔:對手率先發力了?

  (第十八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