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李氏受降城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8      字數:4323
  李世民不知道李超激動個啥。

  ??不就是三百裏的牧場嗎?雖然聽起來挺大的,但那是在陰山之外啊。那裏可向來都是遊牧民族的地盤,匈奴人、柔然人、鮮卑人、突厥人,漢人在陰山之外,是很難立足的。

  ??雖然他一張口,就把這幾百裏的地盤劃做了李超的封地,但李世民並沒怎麽放在心上。在他心裏,那幾百裏地,其實一錢不值。

  ??把一塊陰山外的飛地,一塊現在還在突厥人手裏的地,賞給李超,不會讓他有半分心疼。那種地方,就算打下來了,朝廷也沒有精力去控製啊。朝廷這次就算打敗了突厥人,其實也頂多把實際控製線推到陰山一線而已,陰山以北,真的無力控製。

  ??李超為朝廷也算是嘔心嚦血了,在靠近後套平原的陰山外劃一塊地方給李超,算是對李超的賞賜,那塊地方,李家也許能拿來做個牧場,放放牧養養牛馬什麽的。但這地方,可遠不如隴右、朔方、河套,畢竟陰山外,就是遼闊的大草原,那是胡人的天下啊。

  ??“謝陛下賞賜!”

  ??李超確實很激動,激動的都難以掩飾。雖然這地,位置不算很好,但李世民真的封給自己,李超覺得還是非常珍貴的。

  ??那可是一塊封地啊,諸侯領地,不是牧場,是領地。

  ??一塊諸侯領,那可是一個家族的根基。在李世民眼裏,也許那是一塊遙遠的飛地,遙遠偏僻,荒涼,不值錢。

  ??但在李超眼裏,那片幾百裏的草原上,其實也能開墾出不少耕地的,起碼能開墾幾十萬畝農用耕地,牧場更是遼闊,南麵狼山下搞種植,北麵草原上放牧,養活個一二十萬人口是毫無問題。

  ??一二十萬人口啊,中世紀的歐洲,那些騎士們好多都隻有一個小村子而已。一二十萬人口,都能是一個公國的規模了。

  ??哪怕李世民把他封在那裏,充當大唐邊境上的屏藩,李超也覺得值。

  ??真正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想怎麽建設就怎麽建設,背靠著河套平原,李超覺得,並不用太畏懼草原遊牧民。不管突厥人也好,鐵勒人也罷,如果大唐這次能擊敗突厥人,那麽他敢說,陰山下起碼有十年的太平。

  ??十年時間,李超自信能在阿拉特平原上建立起自己的城池堡壘,在那裏建立自己的封地守衛部隊了。

  ??“陛下,等臣擊敗突厥,定要在狼山北建一座受降城!”

  ??“受降城?”李世民驚訝,繼而讚歎。

  ??“好,好一個受降城。”

  ??受降城史上早已有之,在狼山西北的狼山山口,西漢就在這裏建過受降城。西漢時,曾經在漠南建立過多座受降城,但唯有在那裏建的受降城,是唯一一座真正為接受匈奴人投降而建的受降城。

  ??也是最北的一座受降城。

  ??那座受降城為漢時公孫敖所築,在那裏,更曾發生過連番慘烈的大戰。

  ??當時突厥左大都尉欲殺新繼位的單於降漢,派使者求漢朝派兵接應。於是公孫敖先在塞外築受降城,駐兵準備接應,後事泄,左大都尉被殺,匈奴發兵八萬圍攻受降城,因城堅而不能下。

  ??但受降城孤懸塞外,是為一座孤城,經常為漢匈兩方占有。

  ??到了北魏之時,受降城改稱為比幹城,成為北魏與草原上柔然汗國的邊界之城,北魏幾次北伐柔然,都曾在受降城中屯積糧草。

  ??雖然到如今,受降城早就沒了,但受降城的意義李世民是知道的。

  ??西漢時築受降城,後來漢武大帝連續對匈奴用兵,最終在霍去病衛青李廣等名將的北伐下,最終大破匈奴。

  ??漢武帝劉徹,也正是李世民最欣賞的一位帝王。

  ??“朕準了,李家若在狼山外重築受降城,朝廷會選派工匠幫助築城。”

  ??李超得寸進尺。

  ??“多謝陛下,臣打算築三座受降城,分別為東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三城沿狼山而築,各距百裏,呈品字形,為犄角之勢,相互守望。以此形成堡壘鏈,避免被北虜圍困而成為孤城。”

  ??既然打算以後在那裏發展,李超當然得想辦法增強防禦。

  ??狼山外,那是漠南草原啊,遼闊平坦,那種地方,防守不易。尤其是對於機動性極強的突厥騎兵來說,更難防守。

  ??要守住這塊封地,還想有所發展,就隻有一個辦法,建立城堡,還得是堡壘鏈,要不然,孤城一座,哪裏守的住。

  ??取名受降城,也是意為代表大唐朝廷在塞北守邊戍衛。

  ??有了李世民的支持,事情就好辦了。

  ??城堡可以先建小點,以李家的財力倒不是問題的。先立起城堡來,可以先在那裏發展下貿易,建商站,搞點跟突厥人的貿易,先把人氣弄起來,然後再考慮開墾耕地,放牧養殖這些東西。

  ??小地主們有了錢,就想著買田買地,還要想盡辦法,把零散的地連成片。大士族門閥,一樣追求著家族壯大。

  ??如今李世民金口一開,賞一塊地給李家,李超哪有不興奮的道理,千載難逢啊。若不是這塊地是塞北的飛地,同時他為朝廷弄到這麽多錢,李世民估計也不會拿這塊地給他的。

  ??沒有朝廷的允許,哪怕李家真有實力跑到突厥搶塊地,也不敢去搶啊。

  ??回到家,李超還是十分的興奮。

  ??崔鶯鶯有些奇怪,問他。

  ??李超興奮的拉著崔鶯鶯進書房,小聲的跟她說明情況。

  ??“一塊世襲領地?”

  ??崔鶯鶯驚呼。

  ??“諸侯封國?”

  ??“沒有封國那麽誇張,隻是一塊領地。”

  ??李超細說了下領地的定義,沒有周和漢時的封地那麽大權力,不能自己再往下分封,也沒有稅收、征兵、司法等權。

  ??但權力也不小,李家是領主,雖然領地內依然要遵照大唐的律令稅製,但可以享有一半的稅收,領主也就是朝廷在領地內最高的官員,還能建立一支自己的衛隊。

  ??當然,征兵權是沒有的,朝廷也可以在領地內駐兵等,朝廷還會派遣任命官員過來等。

  ??可不管怎麽說,在如今中央集權越來越強的時候,臣子能有一塊這樣的世襲封地可是相當不容易,這比原來的世襲刺史強一萬倍。

  ??世襲刺史僅僅是讓後代襲個官職而已,還是那種被架空並沒有什麽實權的世封刺史職。但這塊領地不同,這是塊封臣領地啊。

  ??崔鶯鶯也非常高興,“這是真的?”

  ??“當然了,陛下還已經準許我們家在那裏建三座受降城。有了這三座城堡,那三百裏地可就真正屬於我們李家了。”

  ??“現在那裏還是突厥人的呢,得先打敗突厥人,咱們才能真正擁有那裏。”說著,崔鶯鶯突然道。

  ??剛才隻顧著高興,還忘記了那裏現在還在突厥人手裏呢。

  ??而且這一次,突厥人的實力可比大唐強的多。

  ??李超依然是一臉興奮之色,“突厥人不用怕,這次我們肯定能擊敗突厥人,這塊封地,誰也別想搶占。”

  ??跟崔鶯鶯聊了會,李超便開始拿出紙筆,乘著這股高興勁,開始繪製起城堡設計圖來。

  ??三座城堡,選在什麽位置,用什麽樣式的堡壘,大小形製等等,還得建立一些烽堠驛站等。

  ??還得準備招募衛隊,李世民允許李超招募不超過一千人的領地衛隊。

  ??數量有點少,但這一千人可以是常備軍,隻要訓練好裝備好,守衛城堡應當是可以的。畢竟,李世民到時也還會派駐朝廷的兵馬在領地內的,那領地也還是大唐的疆土的。

  ??況且,還可以搞民兵啊。弄點什麽馬球隊、大刀隊、弓箭社、長槍社等名義,讓領地內的青壯閑時受訓,這樣一旦有警,也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啊。

  ??不過,到時怎麽吸引人過去,也是個問題啊。

  ??“分田授地,劃分草場。隻要肯過去的,都給他們圈地,讓他們可以在那裏建立農莊牧場,再減輕點稅,相信總有在中原的貧窮百姓,願意跑到塞北去找機會的。還可以發展一些畜牧加工業和工商礦業啊,手工商業等發展起來,就有人,有人當然就有稅,一切也自然就有了。

  ??李超咬著筆頭,越想越興奮。

  ??很有一種玩那種建設遊戲的感覺,擁有了五個農民開局,想著怎麽布局,怎麽采礦伐木,練兵升級。

  ??一直到吃晚飯的時候,李超的這股亢奮之情,才算是平息下來。

  ??一家人圍著一張大圓桌吃飯,而且還是一張轉桌,人多夾起菜來也不怕。夾起一筷子綠油油的炒油菜,李超問大家,以後願不願意搬去塞北生活。

  ??結果大家都搖腦袋。

  ??連崔鶯鶯都不願意去,說是留在襄陽就不錯,孩子現在小,肯定適應不了塞北的苦寒,等再長大些,到時就得開蒙讀書了,還是這邊條件好些,肯定要留在這裏讀書的。

  ??就連老爹也說打算向朝廷請辭,他打算回揚州老家生活,算是落葉歸根。這事都和七娘商量過了,七娘也是支持的。

  ??鄭婉言、鄭紅線、杜十娘等一群女人,也沒有哪個願意去那什麽狼山外的塞北領地,她們覺得,那裏派些管事過去就好,在那裏弄點商館,建幾個牧場就好了,沒必要真的費那麽大精力去那裏建什麽三受降城,那鳥不拉屎的地方,有什麽好發展的,人都找不到一個,怎麽發展?

  ??眾人的回答,讓李超的熱情又消退了不少。

  ??不過想了想後,這依然沒有讓李超打消經營領地的計劃。女人們舍不得中原的繁華,不願意帶孩子去受罪吃苦,沒關係,領地先發展,等以後起來了,她們總會願意過去的。(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