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6      字數:6038
  第三更送到,1500月票加更!

  ??張超打算故技重施。

  ??可侯君集卻提著柄寶劍放在張超的麵前,“秦王讓你立即去秦王府聽令,若是推辭不去,就讓我提你人頭前往!”

  ??張超臉色很難看,“侯將軍,你先坐下喝杯茶。”

  ??“軍情緊急,沒有那麽多空閑。張三郎,你接不接秦王教?”

  ??張超腦子有點亂,怎麽每次李世民都喜歡這樣亂來?說好讓我到東宮臥底的,也好不容易在東宮站穩腳跟,取得太子信任了。為什麽李世民現在卻又要公然調他過去,這不是讓人生疑嗎?

  ??張超不想去打仗,不管是去河北跟突厥人打,還是去隴右和吐穀渾人打。可李世民居然讓侯君集拿著他的劍來了,這個王八蛋,他想起了玄武門之變時。當時房玄齡和杜如晦也已經被調出李世民麾下,李世民派人去叫兩人到秦王府議事,兩人說不方便。結果李世民就讓人拿著他的劍過去了,要麽人過去,要麽頭過去。

  ??看來李世民現在有點狗急跳牆啊。

  ??張超先答應了侯君集會去長安,然後問了些情況。得知李世民要以一萬兵去隴右征討吐穀渾時,還立了軍令狀,覺得他真是瘋了。難道李世民不管不顧的讓他去,這是要賭上所有身家啊。

  ??“殿下有令,令你馬上從灞上的工坊之中征召三千人隨軍。”

  ??“工坊之中多是些學徒,許多人都未成丁,甚至連中男都不是!就算要募兵,那也得募成丁之青壯!”張超一聽就怒了,他這些作坊裏的工人加起來不到六千,一下子抽走三千,那他這些工坊都得停工。

  ??尤其是工坊裏好多都是沒成丁的,從十二歲到十七八歲的居多,從裏抽三千,那意味著所有十六歲以上的都得抽走。

  ??自己的工坊全都得停工,最要命的是這些工人都是他辛苦培養的啊。萬一打仗損失了,那多可惜。

  ??“國難當頭,就算是中男,也得上戰場。”

  ??話說到了這地步,反正就是不管張超同不同意,都得執行了。

  ??這雖不是皇帝敕令,卻是秦王教。比一般官府的公文,還要高級。

  ??最後國難當頭四個字讓張超稍冷靜了一下,朝廷內憂外患,南有叛亂,北有突厥南下,眼下關中空虛。雖然他不相信吐穀渾能打到長安來,可眼下確實是當的起國難當頭四字。

  ??這個時候李世民讓他隨軍抵禦吐穀渾,甚至要把工坊十六歲以上的少年叫去隨軍,他實在無法拒絕。

  ??“管家,去通知下各個工坊的管事,讓他把十六歲以上的工人都叫到村口來。”張超把管家送到門口,然後悄聲告訴他,“告訴管事,各工坊裏重要位置上的工匠和熟練工,讓他們呆在工坊裏,不要出來。”

  ??一個工匠和一個熟練的工人,可是相當難培養的,張超不希望這些人有半點損失。

  ??村口。

  ??數千工人聚集在那裏,有些不明所以。

  ??侯君集捧著李世民的劍站在一條高凳上,向工人們宣布了秦王教,征召工人們去當兵打仗。

  ??工人對這個命令震驚不已,交頭接耳聲不斷。

  ??張超走過去,雙手下壓,工人們都靜下來。

  ??“如今南有江淮輔公祏叛亂,北有突厥入寇,這個時候西麵的吐穀渾趁火打劫,連襲我隴右三州,已經威脅到了關中京畿安危。秦王殿下臨危受命,掛帥出征。然眼下京中兵少,故不得不招募一批敢戰之民從軍。”

  ??“凡應募者,立賞五千錢。有應募者,站到左邊空地來報名登記!”

  ??站在那邊的都是十六七八歲的年青人,聽說打仗還有點興奮。當聽到應募就有五千賞錢,上了戰場還會有糧餉,立了功還會有賞賜,甚至有機會授勳升職後,不少人心動了。

  ??看著這些少年站出來,張超心裏複雜無比。

  ??他很不願意這些人去打仗,不僅因為他們是自己的工人,他們走了,工坊不說停工,也得減產大半。而且這些人還這麽的年輕,他們甚至都沒有受過絲毫的訓練,現在卻要去隴右打仗,麵對強悍的羌、氐部族,一將功成萬骨枯,都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能夠回來。

  ??最終三千人還是募齊了。

  ??都是十六歲以上,但絕大多數又都是二十一歲以下未成丁的中男。

  ??“恭喜你,三郎,你現在是右後軍行軍總管了!”侯君集站在那裏笑道。

  ??張超卻沒有什麽好臉色,這次真是趕鴨子上架了。

  ??至於什麽右後軍行軍總管,更是沒半點高興。這意味著,李世民已經打算讓灞上招來的這些中男,獨立編成一軍。

  ??大唐一個軍團兩萬人出頭,其中戰兵一萬四,輔兵六千餘,有中軍、左右虞侯軍、和左前右前左後右後等七個軍,中軍人數最多,有四千人,左右虞侯兩千八,左前左後右前右後四軍各兩千六。

  ??本來配置是各有戰兵、輔兵的。

  ??可現在聽侯君集的話,明顯李世民是不會把那區區一萬府兵再打散分到七個軍中。他會把這一萬兵馬集中在中前和左右虞侯軍裏。

  ??中軍戰兵兩千八,左右虞侯戰兵各一千九,這三個軍就占六千六戰兵了。剩下三千四,僅夠再加強一個軍,剩下有三個軍,都會全是新兵。

  ??說好聽能算個預備軍,說難聽點就是炮灰。

  ??侯君集給了眾人半天時間收拾行李,與家人告別。他則去長安,把答應的賞錢運來。臨走前,侯君集揚了揚手裏的那本募兵名冊,“一入名冊,就已經是朝廷的兵,若有敢反悔躲避不從軍者,即為逃兵,斬立決!”

  ??一番殺氣騰騰的話,讓不少剛登記了名字的少年們,心裏有點猶豫了起來。

  ??“都收去收拾下東西,天黑前回來集合,切莫耽誤了時間,要不然,軍法無情。”張超有些無奈的跟那些工人學徒們說道。

  ??回到院裏,崔鶯鶯她們都知道了張超要出征。

  ??老爹去了河北沒多久,現在張超又要去隴右。

  ??“三郎,能不能不去,就說病了。”

  ??張超搖頭,伸手撫著崔鶯鶯的臉龐,“這次是不去不行了,你也別太擔心,不會有事的。你們都去幫我收拾下行裝吧,再炒點米,弄點肉鬆、肉脯,香腸、火腿,不需要太多。再把馬備好!”

  ??看著崔鶯鶯都要掉淚,張超拉著她手坐一邊安慰,“放心吧,我又不是武將,就算隨軍,那也是坐中軍大營裏出謀劃策,或者在後方負責後勤的。”

  ??“鶯鶯,我走後,可能得幾個月才能回來。幾個作坊你出麵費點心,重新整理一下生產線,回頭,再到附近招募些學徒,年輕女子學徒也行。釀酒作坊可以先減小點生產規模,但印書坊這邊先不要停。”

  ??老牛帶著大牛二牛過來。

  ??“三郎,讓他們兩個隨你出征,照料你生活。”

  ??張超問了牛家兄弟倆幾句,他們都願意去。

  ??“大牛妻子有孕在身,就不要去了,二牛隨我去吧。”

  ??柯小三和柯小八兩個也表示願意隨張超出征,大牛表示非要隨軍,想掙點功名。張超也勸不過,最後隻得答應,於是他有了四個家丁隨征,牛家兄弟和柯家兄弟四個。

  ??紅線她們給張超準備衣裝,結果最後準備了七八個大箱子。

  ??張超看了不禁搖頭,“怎麽皮裘也準備了這麽多,現在都是夏天了,帶去了也用不上。”

  ??“三郎,萬一到時仗打到冬天呢,有備無患啊。”

  ??“好的不說你盡說壞的,不會打那麽久的。把冬裝全都挑出來,夏裝也不要這麽多。準備個五六套衣服就好了,弄兩條毯子,雨衣弄兩套,其餘的都拿出來。我這是去打仗,又不是去遊玩。”

  ??張超一樣樣過目,把那些多餘的盡量都給挑出來,然後精簡了一下。

  ??“不要用箱子,拿個皮包裝起來就行。”

  ??對於秋月她們準備的幹糧,張超倒沒挑。雖然準備的有點多,火腿就有四條,另外香腸、臘肉、鹹蛋、幹魚、肉幹、肉鬆、奶粉、酥油、奶豆腐、奶皮子、奶渣等許多。甚至張超的那套在外燒烤野炊的全套調料也給備上了。

  ??再加上炒米,確實有點多。

  ??不過張超還帶了四個家丁呢,反正吃的東西路上會慢慢消耗掉。

  ??獨自一人來到地窖,這是張超平時閉著寫書的地方,其實就是他從電腦上抄書的地方。張超打開加了重重鎖的鐵箱子,這個箱子安放在地窖的地板下,一般人是發現不了的。

  ??這算是張超最大的秘密了,想了想,張超帶了一個手機,帶了一個平板,又拿了點藥,然後是望遠鏡和太陽能充電器。帶上平板和手機,主要是為了裏麵的地圖。雖然存的一些曆史地圖,也比較簡陋,但裏麵也存有一些現代地圖,總能互相對照一下的。

  ??可惜沒有網絡,要不然穀哥地圖或者度娘地圖一開,既有衛星地圖又有地形圖,那才給力。

  ??但又總比沒有好,哪怕是些電子地圖冊,可多少總能給些幫助吧。

  ??其實張超現在有些後悔,還不如之前去河北。起碼李建成是帶著六萬人馬去的,河北還有不少兵馬,加起來,整個河北戰場,唐軍估計得有十萬,哪怕隻有一半是精銳,也有五萬啊。他跟著李建成,肯定不用衝鋒在前。

  ??現在倒好,被李世民給拎著去隴右,才一萬人啊,再加一萬炮灰,湊個軍團,可他也還是一萬兵啊,其餘的那都隻是群民夫。

  ??跑到隴右去打仗,張超都沒半點信心。

  ??午後,侯君集來了,帶來了一萬五千貫安家費,同時還帶來了一道軍令。

  ??授張超為隴右道軍右後軍行軍總管。

  ??灞上招募的這三千兵,編為右後軍。編為六十個大隊,十隊一團,兩團一營,三營為一軍。

  ??張超是行軍總管。

  ??三千人馬,全都是長兵隊。

  ??所謂長兵隊,就是一人一杆長矛,然後沒有其它的裝備了。沒有鐵甲沒有皮甲,連布甲都沒有一件,隻有簡單的布袍軍衣,再人手一把長矛,橫刀沒有,弓箭沒有,盾牌也沒有。

  ??既沒有騎兵隊,也沒有弩手隊,更沒有弓手隊、突擊隊和奇兵隊。

  ??三千人的右後軍,清一色的長矛和布衣。

  ??而他們的行軍總管,居然是張超!

  ??正常的右後軍有兩千六百人,其中戰兵就有一千八百五十人,輔兵七百五。戰兵中應當有十個騎兵隊,五個弩手隊,六個弓箭手隊,八個突擊隊和八個奇兵隊。

  ??步兵、騎兵,遠程的弓手弩手,近戰的刀盾手,長矛兵,甚至是陌刀手都應當有的,可是現在,張超帶著三千個少年,組成了一個軍。

  ??這他-娘-的是史上第一炮灰軍啊!

  ??張超非常的想罵娘,老子又不是軍官,你給我個行軍總管幹毛?雖說唐朝文武不分,文官武官經常可以隨意轉換,但你們覺得我是能統兵打仗的人嗎?

  ??你不說派些府兵來當主幹,你起碼得派些有經驗的軍官來統兵帶隊吧?

  ??侯君集給張超帶來了李世民的軍令,讓張超馬上把這三千募兵編組後,然後帶到長安城外集合。

  ??李世民給了張超一百來個府兵,這些人過來充任張超右後軍的六十個隊的正副隊長,以及六個團的校尉,以及三個營的將軍。

  ??那六個新任的營級主官,原來在李世民的府中,隻是王府親衛隊正。

  ??至於那些派來任團校尉、旅帥、隊正的,都他娘-的原來隻是王府親衛、親事隊正帳內隊正這樣的小蘿卜頭。

  ??連一個像樣的人都沒有派來。

  ??李世民這是真正的把他們當成了炮灰啊。

  ??他搞不明白的是,李世民既然點名要他隨軍,幹嘛不調他到中軍去,卻要讓他做這個什麽狗屁行軍總管?

  ??這個行軍總管,算的是上一個旅長了,管著兩三千人馬,可他又不是軍官,讓他帶著這些兵馬做什麽?

  ??想不明白。

  ??但軍令已下,不管想不想的明白,張超都隻能接受命令。

  ??張超簡單的把三千人編成了三營六團六十隊,反正也沒有什麽騎兵步兵弓手這些區分,因此隻是按他們原來所在的工坊,把關係較熟的人編為一隊。最後湊成六十隊,每三人一小隊,三小隊一個中隊,五個中隊四十五人,加上隊正、隊副,和兩個旗手,一個軍法官兼書記共五十人。

  ??李世民隻給張超派了正副隊長,最後隻得是派下來的一人充隊正,一人充隊副兼軍法官,然後張超自己從隊伍裏選一人為隊副,選兩人為旗手。

  ??臨時的編組完成之後,在張家溝歇息一夜,第二天正式開赴長安。

  ??全軍隻有前麵的一麵旗幟是正規的,其餘的士兵穿著各種各樣的衣物,背著背包赤著手前往長安。

  ??到了長安城外的臨時大營,張超終於見到了李世民。

  ??“文遠,我已授你為右後軍行軍總管,你一會去領右後軍的武器和戰衣,每人一套戰衣,一把步槊。”

  ??“殿下,我並未帶過兵,讓我任右後軍行軍總管,我覺得不妥。”

  ??“放心吧,右後軍雖有三千人,可我知道他們沒有打過仗。你和右後軍的任務,是負責押運糧草和軍械。我會率主力先行一步,你隨後押運糧草軍械。”李世民說道。

  ??聽到這番話,張超倒是長鬆一口氣,這麽說來右後軍其實就是一個民夫輜重營了,這倒是讓人安心了些。(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