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章 查兩庫(求首訂求粉紅)
作者:平仄客      更新:2021-08-13 09:19      字數:4235
  (我豁出去了,繼續吼:四更,求首訂求粉紅!請大家支持呀!)

  ??宣政殿的喧鬧沒有持續太久,崇德帝很快就發話了,將爭論的重點由祖宗**轉回到皇庫這裏來。

  ??關於裁撤皇庫的事情,崇德帝反複思量了數日,沈肅的那一句承平明君之言,觸動了他的心。他已經登上了皇位,而且坐穩了皇位,明君賢主就成了所求。

  ??他要撤了皇庫,誠如沈肅所言,這是於朝於民有益的事情,也是帝王立望的機會。這個機會,崇德帝是絕對不會讓它溜走的。

  ??朱有洛和韓士元的反對自然沒有用,在徐楨完話之後,崇德帝就繼續著皇庫的安排。

  ??“戶部侍郎柳縉雲兼皇族度支,以後皇家所用所入,皆經戶部……另外,柳縉雲盡快核實皇庫細況,賬冊盤點、官員清查等等盡快落實吏部和刑部,禦史台官員一旁協助戶部……”

  ??最後,崇德帝加了這麽一句“有異議者,退朝後再議。”

  ??他這個加句一落,朱有洛等人便蔫掉了,知道崇德帝撤意已決,就算他們再反對,也沒有多大的作用。

  ??而且到底,皇庫自上而下都貪,官員都全部定罪,如今是撤掉的最好時機。

  ??聽到內庫撤掉的旨意,幾個皇子的反應不一,有惱怒不快,也有拍手稱慶。

  ??二皇子和五皇子非但沒有惱怒,反而覺得很高興。本來,皇庫就算存在。也沒大機會落到他們手中,還不如撤掉。等於削掉了三皇子的將來勢力,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就短時來看。撤掉皇庫這件事,對下任帝王最不利,而三皇子是最有希望登上皇位的,換言之,撤掉皇庫對三皇子最不利。

  ??沒有了這麽龐大的私財,就算登基,一時也縛手縛腳。

  ??朱宣明自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坐在務本樓內,將賞花宴以來的事情想了一遍。臉色越發沉吟。

  ??突然,他暴戾地將所有的書都掃到地下,強烈的動作牽扯了胸部的隱傷,他疼得“嘶”地叫了一聲。

  ??崇德帝那一腳,正正踹在朱宣明心窩上,養了這些日都不見好。

  ??這心口一痛,朱宣明就想起了崇德帝當時惱恨的樣子,那一腳幾乎讓朱宣明嚇破膽,如果不是淑妃與長邑郡主到來。朱宣明真信自己會被他踹死。

  ??那一腳,還有如今的撤掉皇庫,都讓朱宣明猜測,崇德帝是不是對他不滿了?是不是不會再信重他?是不是要扶持另外的皇子登上皇位了?

  ??“他一定會殺了我的。遲早會殺了我的……”朱宣明雙眼通紅,默默念著,心裏開始驚懼。

  ??對上崇德帝這樣的鐵血帝王。沒有皇子能夠不驚懼,尤其有了那一腳。朱宣明也不能例外。

  ??他獨自一個人在務本樓裏,時而生痛。時而輕笑,到最後就變成了沉思,就連褚備進來敲門都不曾聽見。

  ??秦績來到務本樓的時候,就見到往日意氣風發的三皇子一臉靜默,心中不由得一疼,心頭卻黯然。

  ??果然,皇上決定了的事情,很難令其改變。

  ??在朝會之前,成國公府安插在宮中的內線就將消息送了出來,道皇上有意撤掉皇庫,讓國公府早作準備。

  ??秦家父子,在這件事上意向不一樣。

  ??成國公秦邑對撤掉皇庫這事,無可無不可,打的是帝心為上的主意;秦績卻不一樣,為了三皇子,當然是保住皇庫最好。

  ??秦績讓人去提點了韓士元祖宗**的事情,又讓人去戶部放風謂加重負擔等等,結果都沒有用。

  ??秦績心知,儲君在崇德帝心中,是比不上立望重要的,皇庫一定會撤掉。如今,三皇子府要圖謀的,是皇庫撤掉之後的事情。

  ??“殿下,皇庫一定會撤掉。姚亮的事情已經令皇上不喜,殿下應當想的是讓皇上歡心才是。”秦績走近了朱宣明,輕聲道。

  ??這些憋屈的話語,秦績很不想,可是卻不得不,他真的怕朱宣明會因此消沉。

  ??聽了這些話,朱宣明猛地站了起來,鳳目微眯了起來,打量著秦績道:“你以為我會想不通?!帝心而已!”

  ??他目光灼灼,眼裏的通紅漸漸變成了幽深。良久,才露出一個笑容,似是陰霾盡退,燦若光華。

  ??這樣的朱宣明,才是秦績所熟悉的朱宣明,仿佛堅不可摧。這樣強大自信,才是秦績著迷的地方。

  ??刹那間,秦績覺得自己的腰腿都發軟,他氣息不穩地道:“當然……不是。殿下有溝壑在身,我隻是為殿下折服。”

  ??朱宣明聞言“哈哈”笑了起來,胸口的痛仍是那麽劇烈,卻不覺得難受。

  ??朱宣明吐出一口濁氣,才道:“這事,我自有應對。父皇要撤掉皇庫,隻是為了向天下表態,這樣的事情,三皇子府也可以做。”

  ??他在務本樓這裏想了這麽久,才窺得一線光亮,這才站了起來。務本樓既是宣政樓的形製,那麽父皇心中,肯定是有三皇子府,這一點,他不應有疑。

  ??過了片刻,朱宣明將自己的想法了出來,又和秦績過了一遍當中的細節,隨後才吩咐府中的書吏寫奏疏。

  ??裁撤皇庫的事情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因為先前禦史台和戶部已經有了初步的清點,數目賬本等物件都是齊全的,隨時可以移交戶部。

  ??戶部侍郎柳縉雲是要接下皇庫的,卻絕不會攬屎上身。他所接的皇庫,必須要清楚明白。

  ??皇庫的數目繁瑣且頭緒牽雜,非精於核算、洞悉款項、熟知卷案者,萬難得其要領,原先皇庫的書吏再不能用。要核算皇庫的賬冊極為不易。

  ??幸好柳縉雲早有準備,他提前在京兆各大商號物色了一大批得力能幹的賬房。這一次皇庫清點,這些人幫了大忙。很快就將舊賬、爛賬清理出來了。

  ??哪一年,哪個官員在任上,哪些書吏在值守,缺失了多少錢銀,這些,大致都是可以算出來的。就算不絕對精準,卻都是有名目可追。

  ??戶部將漏失數目、年間等等內容全部上呈崇德帝,接下來的官員追究、錢財追討主要就是吏部、刑部的事情了。

  ??柳縉雲是覺得輕鬆了,但戶部的事情尚未了。反而起了更大的震動,這是因為三皇子朱宣明的一紙上疏。

  ??三皇子給崇德帝上了奏疏,他在奏疏中提及,既然大定三庫之中的皇庫出了這麽大的問題,那麽戶部國庫、江南銀庫想必也不能避免,故奏請審核戶部國庫、江南銀庫的情況。

  ??崇德帝因循先帝舊例,是允許出宮的皇子參政事上奏疏的。三皇子這個奏疏,時機選得太巧,皇庫的事件已到尾聲。官員們尚未來得及想到其他,他就將火燒到了這兩庫。

  ??接到這個奏疏的崇德帝龍心大悅,當即就準奏,迅速往戶部、吏部和禦史台下了旨意。審核戶部國庫、江南銀庫!

  ??崇德帝高興的不是三皇子這個奏疏,而是他上奏疏的時機和態度。在皇庫餘緒之時上奏疏,證明三皇子有局勢洞見。且有為國為民之心;請求清查國庫、銀庫,證明三皇子在這兩庫沒有絲連。也沒有市恩朝官,如此甚好!

  ??崇德帝先前因為倉部郎中姚亮而起的疑心。就這樣消了下去,連連下旨給三皇子府送去了不少賞賜,其中多有去淤療傷的上好藥材。

  ??知道這個旨意的官員又是一陣惶惶,比起皇庫這個波來,戶部國庫、江南銀庫算得上是驚濤駭浪,這兩庫所牽進之廣、所涉及之深,遠非皇庫所能比。

  ??皇庫的張永春、裴韶已經重重定罪,有了定例在前,一旦國庫、銀庫出了什麽問題,京兆和江南的官場都要震動不已。

  ??戶部尚書張龜齡恭敬地領了旨,回到戶部官衙的時候整個臉都是綠的。像張龜齡這種要臣,當然知道戶部國庫、江南銀庫一定有貓膩,真的細究起來,整個京兆和大片江南,沒有多少個官員不牽在其中。

  ??這兩庫在支用之上,有多少權衡、人情都是不可避免的。就算是清官為民,在向國庫、銀庫申支的時候,也不免有多報虛張之舉。

  ??一言概之:縱兩庫極清明,能免貪賄,不能免人情。

  ??如今皇上下旨審查這兩庫,查肯定是要查的,以怎樣的標準去查,查出一個什麽樣的度,這都是張龜齡頭痛的,也是尚書令方集馨所憂慮的。

  ??為此,方集馨專門叫來了張龜齡,各種不放心的叮囑了一番,總的意思就是:查,但不能像皇庫那樣查,要心控製著度,不能動搖官場根基。

  ??是了,根基,像方集馨這樣位置上的官員,都清楚知道兩庫事若真的徹查,最嚴酷的下場就是整個官場無官可用。

  ??這是大定官場如今的真實情況,牽一發而動全身,方集馨無法不憂慮,大定無官可用,他這個尚書令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方集馨是成國公秦邑推上去的,成國公府一向與三皇子親厚,方集馨也是親三皇子之輩,可如今想到這奏疏,不免對三皇子有了怨言。

  ??兩庫乃國之大事,怎麽可以貿然徹查?如今,尚不是清查的時機。不,在方集馨看來,兩庫事最好就是永遠都不查!(未完待續。。)

  ??ps:繼續各種求,我豁出去了!推薦好友總悟的書:《錦謀》,宅鬥的好書,寫得非常好看,情節很緊湊很吸引,筆品保證。簡介:古人:天降大任必先苦心誌。

  ??晏錦哀呼,在這個勾心鬥角的深宅,她隻想護住父母。

  ??苦心誌……還是睡覺吧。

  ??至於大任……

  ??天塌下來,不還有個他嗎?

  ??...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