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犧牲
作者:給您添蘑菇啦      更新:2021-08-12 06:59      字數:3144
  潮漲潮落,日複一日,楊長帆這個名字漸漸被淡忘,但鬥爭卻從未停歇。

  ??一年後,北京宮廷,嘉靖登高博望,眼見北京城西一座豪宅,竟可與宮殿比肩。

  ??問左右,無人應答,唯有一小太監挺身上前:“回陛下,此乃工部尚書趙文華府邸。”

  ??嘉靖微微皺眉,詢問左右:“為什麽隻有他知道?”

  ??左右不言。

  ??小太監繼而說道:“他們不敢說,怕得罪趙文華。”

  ??嘉靖側目問道:“為什麽你敢說?”

  ??“張經在東南任總督的時候,曾經從倭寇刀下救過我的家人。”

  ??“張經……”嘉靖想了很久才想到這個名字,許久沒人提過,這是個忌諱。

  ??旁邊大太監麵色焦急,這便要推走小太監。

  ??“讓他說。”嘉靖眯眼道,“想說什麽便說什麽,朕恕你無罪。”

  ??小太監聞言,往地上一跪,雙目熱淚滑下:“東南百姓,對張經感恩戴德,聞張經死訊,痛哭數日,我等草民,隻知道是趙文華讒言害死的張經。”

  ??嘉靖麵色微沉,周圍氣氛凝滯。

  ??誰都知道,這小太監要完蛋了,得罪嚴黨是一,當麵數落皇上是二,皇上的心眼兒可就那麽點,你是在說他聽信讒言,近奸遠忠麽?

  ??小太監卻麵無懼色,擦幹眼淚說道:“陛下可知,趙文華哪裏來的這麽多銀兩資材興建府邸?”

  ??“……”

  ??小太監不待嘉靖回答,指向另外一邊:“陛下不妨看看還未建成的西苑,再看看趙文華的家。”

  ??西苑建了兩年,依然沒有完工,趙府倒是一片奢華。

  ??嘉靖最終沉著臉,隻說了一個字:“查。”

  ??話罷,他拂袖下山,不望補充道:“好好查。”

  ??“皇上英明!!”小太監含淚叩首。

  ??當晚,小太監自盡於宮中。

  ??再查檔案,這才發現小太監入宮前名為“趙四”,真名已無可考證。

  ??趙四是一名勇士,賭上了全部的身體性命和精力來做一件事。

  ??皇上下如此重旨,趙文華神仙難救,嚴嵩幾番求情之下,終免死罪,趙文華削職為民,子充軍。

  ??趙文華當官多年,殘害忠良無數,天譴人怒,即便削職為民依然難逃群憤,劾書如雨點一般砸來,嘉靖大惱,下令抄家追贓。

  ??經多部調查核實,趙文華任內有跡可循的貪汙總計五十六萬兩白銀,除工部工程外,更有東南軍餉十餘萬兩。

  ??一番抄家,卻隻抄出不足十萬兩。

  ??嘉靖怒氣未消,下令父債子償,子死孫償。

  ??趙文華子孫就此成為“義軍”,全部餉錢用來償款,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嚴黨也不可謂不勢大,在這樣的情形下,竟然保住了趙文華這條人命。

  ??嚴嵩暗中雇車授銀,令其隱姓埋名,回鄉養老,可謂仁至義盡。

  ??歸鄉途中,趙文華獨坐舟中,默默掏出一壺酒。

  ??他現在什麽都沒了,隻有這個,當年楊長帆貢來的四壺酒,終是偷偷留下一壺,他心中自有算盤,此乃仙酒,若哪日突發惡疾,或年老臨終之時,自可飲此酒續命。

  ??舟中,趙文華開了酒,黯然望著水中的月色。

  ??“楊長帆啊……”

  ??死到臨頭,他倒始終認楊長帆這個人。

  ??“怪我啊……怎麽就讓你去東海了。”

  ??微波襲來,月色殘缺不全,趙文華也落下淚來。

  ??“本該分你一口,但我隻怕不夠,莫怪我了。”趙文華說著,一仰頭,將一壺百花仙酒一飲而盡。

  ??片刻,他感覺活力流過了五髒六腑,渾身陽氣大盛。

  ??“可以!可以!”趙文華瞪大眼睛,感受著這股活力,再望向胯下,久不能舉的東西正傲然挺立。

  ??趙文華隻覺腹中一股力氣要出來,可怎麽都出不來。

  ??憋得難受,他之後猛揉小腹。

  ??揉著揉著,他發現自己的手變成了紅色。

  ??再低頭看,腹裂,髒腑出。

  ??趙文華道出了平生最後一句話:“皇上……真的是……神仙啊……”

  ??他就此暴斃於血泊之中。

  ??……

  ??趙文華暴斃,天下歡慶,即便皇帝沒取他的命,老天也會取的!

  ??恍惚此時,天道站在了正義這一邊。

  ??百官氣勢大振,劾文華一黨的文書如大潮一般撲來。

  ??不是嚴黨,是文華一黨,這樣嚴黨就沒法管了。

  ??看盡天下,勢大罪極,是文華黨,而非嚴黨的,僅有一人。

  ??嚴黨刻意與東南兵權劃清界限,因而全北京,也沒人去保他了。

  ??胡宗憲早已聞到了氣味,焦頭爛額。

  ??今非昔比,曾經的胡巡按定期與皇上報告,實乃心腹。

  ??然己身在東南,疏遠三年,這情分早已淡化。

  ??此外,胡宗憲巡按出身,他清楚皇上還有很多個巡按,自己的替代者也早已精通巡按的技藝,自己現在的情況,靠山沒了,有人吹風,一劾一個準,嚴黨若是保自己也還好說,可自己與嚴嵩父子無任何交情,純靠趙文華,如今趙文華得罪了皇上,隻怕嚴黨也保不起自己。

  ??是報應麽?

  ??他不信報應,謀事在人。

  ??總督府中,近百幕僚進言卻不見總督人影。

  ??胡宗憲清楚,多數人隻是打雜而已,他們的智慧並不比自己更多,這種時候能比自己高明的,唯有一人。

  ??不覺之間,兩年已過,遊說徐海一夥的楊長帆身死異鄉,汪直這邊卻極其順利。

  ??本身,送楊長帆出使是有說法的,汪直的義子毛海峰在咱手裏,徐海本人在咱手裏,對方本不敢對楊長帆下毒手,也正是以此為倚仗,說通的朝廷,說通的楊長帆。

  ??可羅龍文卻並未與汪直有所進展,對方需要誠意。

  ??意思轉達過來,胡宗憲與徐文長一拍即合,毛海峰固然是個重要人物,但汪直的血親已經到手,這些更重要,毛海峰已然不值一提。

  ??此外,胡宗憲自然知道毛海峰是楊長帆抓的,他自己的消息渠道,得知汪直不得不暗護楊長帆不死。隻是如今為了平倭大業,顧不得一個楊長帆了。

  ??外加徐文長主動提出送回毛海峰,胡宗憲對於徐文長最後的一絲疑慮也煙消雲散。

  ??果不其然,毛海峰剛走不久,楊長帆的腦袋就回來了。

  ??雖犧牲了楊長帆,但送回毛海峰的確充滿了誠意,雙方就此開始了不斷的暗中往來。(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