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1-08-12 05:45      字數:4198
  揚州城內,兩江總督黃宗漢麵帶愁色。←頂點說,..

  ??而下方,德興阿繼續著:“黃大人,現在中華逆軍已經距離揚州不足百裏,一旦等他們抵達瓜州,那麽他們就能夠接應鎮江之敵過江,而到時候逆軍匯集起來的兵力怕是要有四五萬之多,到時候揚州可就更難守了,我們不能這麽繼續等下去,必須派兵西進迎敵,把他們給攔下來,絕對不能讓南京過來的逆軍和鎮江逆軍合流。”

  ??黃宗漢沒有答話,不過一旁的張國梁卻是開口道:“就算是鎮江之敵要渡江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們現在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依托堅城而守,決不能浪戰!”

  ??“依托堅城而守?等逆軍主力一圍過來,到時候就不是依托堅城而守,而是被困於孤城了!哼,莫非張大人是怕了逆軍不敢主動出擊不成!”德興阿如此著,一旁的張國梁竟然是不出話來。

  ??還別,張國梁還真是怕了中華軍!

  ??張國梁乃是清軍在江南地區的主要軍事將領,早在向榮還是江南軍務督辦的時候,他就是向榮麾下的重要將領,和太平軍頻繁交戰,累積功勞至總兵。

  ??但是在這江南地方待的時間越久,他對江南地麵上的各部隊的實力高低就更加清楚,他以往率領軍隊和太平軍作戰的時候,往往是敗多勝少。

  ??然而自己打不過去的太平軍麵對中華軍的時候,卻是被中華軍打的落花流水,這麽一對比。清軍和中華軍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就非常明顯了。

  ??去年年底,他也是在黃宗漢的麾下。率軍在江陰和中華軍打了一場,雖然當時的規模不大。但是自家的三千多人連十幾分鍾都沒撐住,就被人家的一個前鋒營打的大敗而歸,而正是這場失敗,讓黃宗漢決定直接放棄江陰這個橋頭堡,轉而渡江北返。

  ??當代清軍或者太平軍裏,要是有那個軍事將領敢自己能夠在不占據的絕對優勢下,堂堂正正的擊敗中華軍,那百分百份是狂妄之言。

  ??被中華軍趕出蘇南的太平天國,和中華軍前後交戰數年。大戰戰上百次,包括秦日綱、吳汝孝、林成庭、石達開、李秀成等,眾多太平軍裏讓清軍束手無策的名將都慘敗於中華軍手下。

  ??這些事實就擺在眼前,由不得張國梁去否認。

  ??不過張國梁雖然對中華軍的戰鬥力有些恐懼,但是並不是怕死之類的,而是出於謹慎才做出不主動出擊的判斷。

  ??此時,黃宗漢也是輕揚了楊手,然後看向李鴻章道:“漸甫啊,你來!”

  ??李鴻章當即醞釀了會後才開口道:“雖然下官沒有率軍和中華逆軍交手過。但是縱觀中華逆軍的眾多戰事,那麽就可以知道逆軍之強並非浪得虛言。

  ??如今中華逆軍已經坐擁蘇南、浙江兩地,如今進犯蘇北也是在預料之中,根據探子的回報。來襲的逆軍足有三萬餘,而對岸的鎮江還有逆軍萬餘,兩者合兵足有四五萬之多。較之我江北大軍至少萬餘而已。

  ??我等兵力並不占據多大的優勢,而來犯敵軍人多勢眾。此戰必須謹慎再謹慎!”

  ??李鴻章話的時候語氣平淡而冷靜,不過一旁的德興阿卻是鼻孔冷哼一聲。顯然是對李鴻章的話不以為然。

  ??德興阿對李鴻章不滿也是有原因的!

  ??今年年初清廷對龜縮在江北地區的清軍指揮層進行了調整,任命兩江總督黃宗漢為督辦江南北軍務,別看隻比以往的督辦江南軍務多了一個‘北’字而已,實際上是把以往的督辦江南軍務、督辦江北軍務整合了起來,全權負責長江下遊兩岸戰事。

  ??又任命江蘇巡撫李鴻章、欽差大臣德興阿、提督張國梁為幫辦軍務。

  ??黃宗漢高居上位德興阿沒意見,因為黃宗漢的權勢地位本來就高他一大截,但是憑什麽張國梁和李鴻章這兩個人也能夠和他平起平坐?

  ??要知道之前德興阿還是督辦江北軍務欽差大臣的時候,李鴻章可是隻能在他手底下混,而張國梁之前隻是區區一個總兵,而德興阿手底下的總兵多了去。

  ??除了權勢之外,德興阿身為滿人,對掌握了大量軍隊的漢臣極為反感,尤其是同樣漢族團練大臣出身的林哲率軍反叛後,朝廷上下,尤其是那些滿族權貴們對漢人團練大臣更加忌憚。

  ??這從朝廷從去年年底開始就放棄對李鴻章的大力扶持,轉而扶持京畿練軍和直隸練軍就可以看得出來,朝廷上下對這些漢族大臣,尤其是掌控著大量軍隊的漢族的團練大臣的防範已經是沒有任何掩飾了。

  ??不過張國梁和李鴻章都要謹慎,不能浪戰,他德興阿也沒有辦法!

  ??畢竟江北大營裏雖然有五萬多人大軍,但是其中萬餘人是李鴻章的江淮新軍,又有近三萬人是歸屬黃宗漢、張國梁等人的綠營舊軍,至於德興阿的直屬部隊,隻有萬餘綠營、八旗舊軍而已,這防守江北還得依靠李鴻章和張國梁。

  ??這江北大營裏的清軍高層將領們一番商量後,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按兵不動,死守揚州。

  ??也就是,現階段什麽都不做,坐等中華軍主動來攻!

  ??清軍不動,這倒是讓中華軍第一軍的東進過程中無驚無險,一路直抵揚州府城南部的瓜州,然後掩護鎮江的第五軍從瓜州渡江。

  ??渡江過程中,自然是由海軍戰艦全程掩護,而揚州城內的清軍似乎也沒有出城襲擊的打算。

  ??整個渡江過程平平緩緩!

  ??而等第五軍也渡江之後,那麽中華軍在揚州城外就已經匯集了兩個軍的龐大兵力,轄有第一師、第三師、第五師、第一騎兵團、第五騎兵團將近兩萬五千人的皇家陸軍部隊。另外還有第二協防師、第九協防師、第十協防師、第十二協防師、第十四師協防師一共五個師約兩萬人的協防軍部隊。

  ??上述兩個軍加在一起,總兵力大約在四萬五千人。

  ??而此時城內的清軍各部加起來。隻有五萬多人而已,隻比中華軍多了萬把人。而多出的萬把人很難是具備了兵力優勢,因為大家都知道,兩者之間的戰鬥力差距實在太大。

  ??因此揚州城內的清軍就是玩起了龜縮不出的戰術,試圖用長時間的堅守來拖垮中華軍,這種戰術之前清軍和太平軍使用的非常多,彼此間很少進行大規模的野戰,一般都是打長期的防守或者圍困作戰。

  ??但是現在清軍對上的可不是太平軍而是中華軍,施清瑄等中華軍的高級將領可不會在揚州城外安營紮寨,然後圍困揚州好幾年。這種事也隻有清軍才幹得出來。

  ??對於中華軍來,既然順利抵達了揚州,那麽下一步自然就是進攻再進攻!

  ??六月二十二號,做好了充足準備的中華軍正式對揚州發起總攻。

  ??城外的中華軍陣地上,眾多十二磅野戰炮已經大口徑的臼炮開始持續對揚州城內外的清軍進行炮擊,一時間揚州城上空是炮聲連連,煙霧彌漫。

  ??而在陸地上的中華軍炮兵們對揚州進行大規模炮擊的時候,長江上,林達標站在鎮太號的艦橋上看向北方。

  ??盡管林達標作為海軍將領是半路出家。但是這幾年來用心用力,把帝國海軍從零開始,建設為一支擁有大戰艦數十艘,兵員近萬人的大規模海軍。裏頭所付出的心血是旁人無法得知的。

  ??而現在看著自己麾下的這支規模龐大的艦隊,林達標一臉的豪邁!

  ??經過數年的發展,帝國海軍早已經不是當初的那支隻有五百人規模。隻有兩艘商船改裝戰艦的水師營了,如今的帝國海軍擁有四百噸以上的戰艦足足有六艘之多。而百噸以下的近海炮艦有三十多艘。

  ??其中有兩艘最早外購的商船改裝戰艦,分別是八百二十噸的鎮鬆號、四百二十噸的鎮紹號。剩下的四艘都是從上海造船廠訂購的專業戰艦。

  ??第一艘自造的是鎮滬號,該艦依舊是風帆蒸汽明輪混合動力,排水量有五百噸,裝備四門三十二磅加農炮和一門六十四磅臼炮以及多門中口徑的艦炮,不過該艦作為第一艘自造的戰艦,在噸位上擠下太多火炮,導致重心不穩,航海性能不佳。

  ??雖然該級艦性能不咋地,但是作為急缺戰艦的帝國海軍來是有總比沒有好,所以後續有訂購了一艘,是為鎮蘇號。

  ??接下來帝國海軍又訂購了兩艘戰艦,這就是鎮太級戰艦,該艦依舊是風帆蒸汽混合動力,但是用的卻是暗輪,而不是以往的明輪推進,這可以是上海造船廠的一大技術進步,該級艦排水量有六百噸,配屬了四門三十二磅加農炮,兩門六十四磅的臼炮,另外還有若幹十二磅、六磅的艦炮,航海性能比之前的鎮滬號出色的多,其二號艦則是鎮嘉號

  ??再過來帝國海軍訂購的就是千噸級別,采用純蒸汽動力,暗輪推進的戰艦了,不過該級艦剛下訂單,什麽時候能建成服役還是未知數。

  ??其實相對於這些幾百噸上千噸的戰艦來,目前帝國海軍更需要那些隻有百噸左右的內河炮艦,這從帝國海軍一口氣訂購了足足十六艘興吳級內河炮艦就可以看得出來。

  ??興吳級內河炮艦由於使用方便,而且個頭隨便一條江河都能進去,加上十二磅艦炮的火力也不算弱,所以帝國海軍是頻繁使用,在訂購了十六艘之多後,還讓上海造船廠那邊拿出升級版來繼續訂購。

  ??為此上海造船廠那邊在基於興吳級的基礎上,略微擴大了設計,弄出了一個排水量大約一百五十噸的新型內河炮艦,同樣是蒸汽動力,暗輪推進,不過使用的蒸汽機馬匹要更大一些,所以雖然船體大了一些,但是理想航速依舊可以達到十二節。

  ??而火力上,則是直接裝上了兩門十二磅艦炮,比以往的興吳級炮艦在火力上要提高一倍。

  ??目前海軍已經向上海造船廠下了四艘的訂單,後續是否追加就得看服役後的實戰表現了。(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