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新的布局
作者:白湖灣      更新:2021-08-11 22:35      字數:3958
  白鶴新區的成立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

  ??當然,對於白鶴人來講,這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成立新區,無論是在共和國的政治版圖上,還是在經濟版圖上,白鶴新區的地位都會得到巨大的提升,這是毫無疑問的。

  ??地位的提升總是意味著更多的資源和更好的機遇。

  ??當然,對於作為白鶴村改革和發展真正的幕後領導人物張文林來講,功成身退也是此時最為明智的做法,這對老張家來說也是退居幕後的好機會。

  ??因於各種理由,張晨很輕鬆就說服了他老子。

  ??在這之後,張文林將不僅不再擔任任何公職,而且,老張家在白鶴投資公司中所占的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新區政府都將會通過以土地置換或者工程項目建設權的代價收回。

  ??這自然也是張晨的手筆,盡管張文林不懂兒子為什麽要這樣做,但是兒子張晨一句“公家的便宜不好占”就打消了他心中的疑惑。

  ??不錯。

  ??公家的便宜的確不好占,這個道理張文林甚至比張晨還要清楚,欠了公家的賬遲早有一天是要還的,不是現在不還,隻是時候未到。

  ??以前白鶴投資公司還是白鶴村的集體財產的時候,老張家可以占據大部分的股份進行控股,並取得管理和運營權,但是現在新區政府成立在即。應該說雖然沒有正式掛牌成立,但是現在完整的組織框架已經搭建起來了,沒看那位於冰書記已經公開露麵主持工作了麽。

  ??這樣一來。新的區政府肯定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麽一大筆公共財產被個人捏在手裏,這無疑等於被人掐住了財政咽喉,即使短期內不會有什麽想法,但是時間一長,老張家無疑就是在給自己找不自在。

  ??盡管現在的白鶴投資公司無論是規模還是整體實力都上升了好幾個檔次,但是擁有白湖灣的老張家自然也不會覬覦這麽點東西。現在的白鶴投資公司對老張家來講無疑是食之無味、棄之也絕不可惜。

  ??所以在7月末的時候,張文林在清算了白鶴投資公司的股權之後。就帶著譚林榮離開了。

  ??現在譚根生已經成了張晨的專職駕駛員和助理,老譚離開白鶴村之後也沒有繼續發揮餘熱。而是留在家裏養老了,已經五十好幾的人了,尤其是去年家裏添了小孫子後,這心呐就操勞不動了。

  ??現在老譚一家在張灣也蓋起了小樓。緊挨著老張家院子不遠的一塊地皮,這裏原本就是老張家的魚棚子,後來拆了給老譚家蓋了房子。

  ??現在老譚一家的戶籍都落在了張灣社區,因為當初張文林給他辦理的白鶴投資公司的人才移民,所以現在老譚一家子也算是正兒八經的擁有白鶴福利的住戶了。

  ??雖然是從溪嶺遷移過來的,但是張灣人對老譚一家也沒什麽意見,畢竟三年下來一家子的為人如何大家也是門兒清,就更不說老譚家還是老張家的長期雇工。

  ??現在老譚退休了,按照他的意思。就是讓他在老張家做個管家的都行。

  ??雖然當初離開老家溪嶺那會兒,心裏還是有些惆悵,但是如今三年住下來。譚林榮一家子對張灣也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這無疑是他們今後世世代代的居住地,說是故鄉也不為過了。

  ??前些日子根生他娘還嘮叨著什麽時候回去看看,如今譚林榮退休了最近也在謀劃這事。

  ??在譚根生一家忙著商量什麽時候回老家看看的時候,張晨已經收到了百城一中的通知書。但是在去高中之前,張晨似乎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早在99年開春的。張晨便寫過一封不倫不類但是卻極其重要的短信,至於這封信到底能不能抵達收件人的手中。收到信後又會出現什麽樣的結果,張晨並沒有考慮。

  ??因為他麵對的是一個性格極其堅毅的商業高手,即使擁有比對方更重要的信息資源,但是張晨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去說服對方。

  ??但是令他驚喜的是,在半年後,他並沒有看到原本應該在這時候就已經發生的情節,既然如此,他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自己寫的那封信已經湊效了。

  ??所以前幾天張晨再次按照從報紙上剪下來的地址寫了第二封信並且很快就寄了出去,這一次張晨沒有故弄玄虛,而是在信中留下了自己的地址,或者說老張家的地址。

  ??他相信以對方的膽略和行事風格,一旦確定自己就是寫第一封信的人無誤後,肯定會很快就找過來的。

  ??現在的白鶴可不是什麽無名無姓之地。

  ??白湖灣的餘熱一直都沒有消退。

  ??到了將近八月中旬的時候,隨著國慶越來越近,白鶴村又一再被人提了起來。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在關注。

  ??在杭城郊外。

  ??一棟普通的宅子裏麵。

  ??馬雲的個子很小,幹瘦。

  ??年初之後他剛回杭城創辦了阿裏,盡管目前國內的互聯網交易並不發達,但是他堅信這個東西在將來會有廣闊的天地。

  ??作為阿裏的創立者,他已經35歲的年紀正是當打之年,當然,闖入一個新的領域也並非易事,首先就是資金。

  ??當初回來的時候可以說他扔掉了所有東西,隻身回了杭城,但是在半年前,在他遲遲未決的時候,也就是他還沒有回杭城之前,就已經收到了一封很奇怪的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隻有一句話,外加一張銀行的存單。

  ??“尊敬的馬雲先生,我願意資助您創立自己的企業(張晨)。”

  ??沒有任何聯係方式,也沒有回執,信封上的郵戳是滬城的,但是根據這個顯然查不到任何東西,如果僅僅隻有一封信,或許他會一笑而過,隻當是誰在跟他開個玩笑。

  ??但是令他難以放下來的是隨信而來的還有五百萬的資金,在創業之初,這五百萬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盡管沒有找到任何有關這封信和這筆資金的消息,但是創業的過程中,他仍然大膽啟用了這筆資金,直到今天,馬雲仍然不清楚這筆資金的來曆。

  ??當然,盡管後來蔡崇信加盟阿裏帶來了豐厚的投資,但是他還沒有下定決心是否要接受這一筆來自世界著名投資客高盛手中的資金。這一切的根源都在這來曆不明的五百萬上麵。

  ??“馬總,下麵有一封給您的信。”

  ??“信?”

  ??馬雲對信這個字聽得極其清楚,也很敏感,因為現在在他的手頭上就有一封幾乎快要被他捂爛的信。

  ??信拿到手。

  ??馬雲手心裏都捏了一把汗,因為這信封太熟悉了,跟前麵收到的那一封毫無二致。

  ??送信上來的那個女同事目光有些怪異。

  ??“馬總,你沒事吧?”

  ??“沒有沒有!”

  ??拆開信,信封內很薄,他幾乎要以為這次可能跟上次一樣隻有一張紙片,但是結果很意外,因為這一次張晨不想再等了。

  ??網絡泡沫的破滅既摧毀了曾經龐大的網絡帝國,但是也正是這一次泡沫,給中國帶了了發展的機遇。

  ??“馬雲先生,我是白湖灣集團的執行總裁張晨,前次冒昧之舉敬請海涵,江湖上有言在先,虛虛實實,以力取勝。

  ??聽聞您已經開辦了個人公司,首先表示祝賀,其次,希望能夠盡快與您會晤商談融資一事。”

  ??落款人還是張晨,但是馬雲並不知道張晨是何人,白湖灣集團他也沒有聽說過,但是上一次的錢卻是實實在在的。

  ??索性是這一次張晨留下了白鶴區的聯係方式。

  ??馬雲看完信後當機立斷立馬跟公司的財務總監蔡崇信進行了溝通。

  ??在蔡崇信加入阿裏之前,馬雲就有言在先,公司雖然是他創立的,但是資金是別人的,即使要接受高盛的融資,也必須取得投資人的同意。

  ??所以蔡崇信對這個背後的投資人可以說是很感興趣甚至有那麽一絲敵意在裏麵。

  ??第二天一大早兩人就按照張晨留下來的聯係地址趕了過去。

  ??從杭城到南江省的距離不遠,但是到宜安市再到白鶴區,即使是走一段高速的話也要差不多六七個小時。

  ??所以一直到下午快三點的時候,兩人才剛剛進入百城縣的地界,一下高速,老遠就看得到百城熙熙攘攘的人群。

  ??雖然張晨怕他們頭一次來找不到地方,所以沒有寫明地址是白鶴區,而是寫的百城縣,壩頭鄉,張灣大隊的老地址,但是一進入百城坐上去壩頭的客車後,他們就明白了。

  ??因為隨便找一個人問壩頭鄉在哪裏都有人會說壩頭就是白鶴新區。

  ??這段時間正傳得沸沸揚揚的白鶴新區稍稍了解過的人都知道,他們二人自然清楚。

  ??隻是兩人都很意外,難道那個神秘的投資客竟然會跟白鶴有什麽關聯嗎?(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