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順手牽書,意外發現
作者:獨秀守常      更新:2021-08-11 13:19      字數:3490
  張燕心情不由有些沉重,看向衛覬:“若是方便的話,我去探看一番。”

  ??衛覬點了點頭:“舍弟方才醒來,張使君來的正巧。”

  ??在衛仲道的房中,張燕見到了衛仲道,不由失聲道:“仲道兄,怎的竟至於此!”

  ??此時的衛仲道有些懵逼,你誰啊?咱倆好像不認識吧!衛仲道已然油盡燈枯,眼眶深陷,麵色枯黃,骨瘦如柴。

  ??衛仲道看到張燕來訪,頗是詫異,掙紮著靠坐了起來,虛弱的朝他笑了笑:“不知閣下是哪位?”張燕沒有回答。衛仲道隻好看向自己大哥,衛覬也楞了,原來你不認識我二弟啊,還舊識毛線啊,臉色頓時冷了下來,但是張燕貴為太守,也不好不給麵子,隻好冷冰冰地道“此乃上黨太守,張燕。”張燕捉住他的手腕,把了把脈,不由皺起眉頭,他雖然跟著後世老中醫學過醫術,但不是那個料,醫術水平隻是九把刀,根本看不出什麽,隻是摸到衛仲道的脈搏虛弱無比,幾乎停滯。

  ??他當即吩咐身旁跟隨的祝平:“快馬去長子傳軍醫過來,事情緊急,不可耽擱。”

  ??“喏。”周倉領命而去。

  ??一旁的衛覬眼裏露出感激之色。

  ??衛仲道看著張燕,眼裏同樣露出感激之色,不過他隻是虛弱的搖了搖頭,苦笑道:“太守大人的心意我領了,我這是不成啦。”

  ??“好好休養,豈能自暴自棄?”張燕正色道:“我有句話送給你,隻有自己堅強起來,精氣神好了,才能抵禦病邪。”

  ??衛覬在一旁聞言,不由頷首道:“仲道,張使君所言極是,你才二十一歲,切不可自己放棄。”

  ??衛覬大手一拍,“二弟,張太守說的對,咱們不能放棄,聽說南陽有個神醫叫張仲景,咱們去南陽看病。”

  ??“大哥,你覺得我這身體能去南陽嗎?怕是死在途中了吧。”

  ??“那就像個辦法給你衝衝喜,漲精神,對,聽說蔡邕在南方過的挺清苦,他的大女兒已經十四歲了,我去給你求親。咱們今年就結婚,給你衝喜。”

  ??張燕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原來他們的婚事是我勸出來的。“奶媽,我對不起你啊!”

  ??張燕默然,張燕自己黑山裏是有個神醫的,奈何張燕自己掛念人家媳婦,隻好把這個隱藏起來了。

  ??張燕心裏已經默默做出了決定,一定不能讓蔡文姬嫁到衛家,不然豈不是守活寡?也不知道蔡邕這老頭躲到哪裏去了。

  ??“仲道兄,你就好好休息吧!我還有事要忙,先走一步!”

  ??盡管張燕來的匆忙,但是衛覬還是把張燕送了出去,“衛家主,我想在上黨建一個學堂,不知衛家可有什麽閑書不用啊!”

  ??衛覬心裏膩歪,就知道你是來打秋風的。“大人建學堂是好事,這樣吧,我衛家出藏書百本,以資助大人,聊表心意。”

  ??“如此就多謝衛兄了!有緣再會!”張燕得了承諾,揚長而去。

  ??衛覬實在想不出張燕得來意,隻好搖搖頭繼續操勞自己弟弟的病情了。

  ??“主公,為何?”鍾繇幾次欲言又止。

  ??“元常可是奇怪我為何不請華佗來給他看病?”張燕得意一笑。

  ??“正是如此!”鍾繇道。

  ??“元常,你可知道這蔡邕!”

  ??“自然知道,神交已久,隻是無緣得見。”鍾繇有些歎息。

  ??張燕拍拍鍾繇的肩膀,“你很快就可以見到了。”

  ??“莫非主公可以請來蔡大家?聽說他一家都搬去南方了。”

  ??“天機不可泄露!山人自有妙計!”張燕神神秘秘地搖搖頭。

  ??當天晚上,風波亭接到一個任務,和照看曹丕一個等級的任務,尋找蔡邕。

  ??上黨郡,壺關北端,居然有一個鹽池,這是張燕沒有想到的,鹽池這東西好啊,想到自己能吃上白花花的晶體鹽,張燕頓時就興奮了,拉著鍾繇一起來視察鹽池。美名其曰:為人民創造收入。不要說張燕不知道國家禁止販賣私鹽。鹽池之畔,張燕與鍾繇等人正在查看鹽池。

  ??張燕想到的是自己也可以有錢賺了,不僅僅是酒以後還有鹽。董卓為什麽那麽富有?他的兵馬都是鐵甲。因為他現在是河東太守。販賣私鹽有木有?這可是一塊大肥肉。

  ??河東鹽池分為兩個大池,一個在解縣西北,謂之解池,東西二十五裏,南北二十裏。一個就在安邑縣西南端,東西長五十一裏,南北寬六裏,周一百一十四裏,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鹹水湖。

  ??河東鹽池自三皇五帝之時就開始出鹽,至如今,此地出產的鹽,北輸並州,西輸關涼,南輸雒陽,東輸冀州、兗州。要是自己這個上黨鹽池可以開發出來,自己還用的著吃他董卓的鹽嗎?

  ??漢武元狩四年,用桑弘羊等言,興鹽鐵之利,天下鹽官凡二十八郡,而河東安邑為首,隨後不少天子都曾親自來看鹽池。

  ??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鹽池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正如鍾繇當初出謀,讓他選擇上黨立足,就是地利之勢,沒想到還有意外收獲,鹽池,這下好了,掌握了上黨鹽池,幾乎就是坐地收錢,而且能夠控製上黨四麵州郡的鹽事,換取自己需要的糧草、戰馬和兵器。

  ??鹽池之水冬季不凍,鹽池四周都是鹽畦,儲存鹽池水,是專門用來曬鹽的。

  ??一旁的壺關守將對張燕解說著曬鹽的過程:“鹽工在鹽池四麵墾地為畦,引水沃之,水耗鹽成。每年二月墾畦,四月引水,夏月驕陽熏蒸,南風動蕩,上結鹽板,光潔堅厚,板上水約三寸,翻騰浪花,落板即成顆粒,謂之鬥粒鹽。若逢小雨,則色愈鮮明,鹽質愈佳,宜及時撈采,若遇大雨,鹽複解散,秋冬地冷池枯,不能生鹽,間或有之,硝堿相雜,味亦不正,故八月而止,每年得鹽百餘萬石。”

  ??張燕聽得不由連連點頭,他還以為上黨鹽池是隨時能曬出來的,如今聽壺關守將一說,才知道這個周期也很長,是按年計算的,也頗是不易。

  ??他又問守將:“如今鹽池是那些世家掌控?”

  ??漢武帝時,遠擊匈奴,耗費巨大,為了收攏軍資,實行鹽鐵官營,收山海之利,但漢武帝死後,霍光輔政,在世家豪強的推動下,又恢複了鹽鐵私營,到了後漢,曾有天子嚐試恢複鹽鐵官營,但擰不過世家勢力,以失敗告終。

  ??如今的鹽池便是由地方豪族掌控,而朝廷隻派出鹽官,收取鹽稅。

  ??張燕知道,鹽池之中摻雜著太多的勢力,而毌丘興身為上黨本地人,了解的應該更多一些。

  ??果然,守將神色也頗是凝重:“此地鹽畦,計有三十多家參與其中,上黨李劉二家是大股東。不過,這是一個私鹽池,沒有上報朝廷,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隻是那些世家偷著賣鹽。”

  ??張燕聞言,不由鬆起了眉頭,劉全和李兵早就被他玩死了,這簡直是白得了一個鹽池啊。

  ??“那有還有哪些世家?”他又問道。

  ??守將沉吟道:“原本張氏也有,不過前幾天張先突然賣了自己的股權,現在多是冀州的一些小世家。還有一個中山甄氏。不過如今李氏、劉氏已被主公掃除,由郡府暫為接管。”

  ??尼瑪,這麽多蒼蠅!

  ??張燕忍不住想拍額頭,他沉吟了下,看向守將:“若是將他們的鹽畦收歸官營如何?”

  ??守將忙道:“鹽鐵官營乃與民爭利,使君此舉,恐失人心,當三思而行!”顯然,這個守將從中謀利了。

  ??“與民爭利?”張燕哼道:“兩百年以來,倒是一直實行鹽鐵私營,沒見到百姓富庶,反倒是肥了那些世家豪強,與尋常百姓有何益處?”

  ??鹽鐵這類國家命脈,著實不宜由世家豪強掌控和壟斷,否則隻會讓世家勢力越發強大,可不是好事。

  ??守將又道:“此是國計,使君若行之,恐怕會受到天子問責。”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