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暗流潛伏
作者:高月      更新:2021-08-11 01:14      字數:5104
  維正看了半天,他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此物,陳萬“這玩意我小時候在四川見過,叫做奇香膏,是一種奇藥,但南洋那邊可不是藥,很多人都服食它,而且容易上癮。”

  ??“鴉片!”李維正脫口而出,眼前這個黑漆漆的膏體極可能就是荼毒了中國近兩百年的鴉片,李維正霍地地抬頭,盯著陳萬裏的眼睛徐徐問道:“是不是它的花異常鮮豔,成熟後用刀切開果實,流出的汁凝固後就是這種膏,它又叫做罌粟,是嗎?”

  ??陳萬裏似乎感到李維正的語氣開始不對,心中有些緊張起來,點了點頭道:“當地人不叫罌粟,但花和果實正如大人所說。”

  ??李維正的臉色霎時陰沉下來,冷道:“你沒有向大明走私這東西吧!”

  ??“沒有!沒有!”陳萬裏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我不敢,這玩意吃了會上癮,害人太深,我給大人帶一點來,隻是因為它是一種奇藥,關鍵時候能用它止痛救命。”

  ??“好!這一箱奇香我收下了,但我警告你,你若膽敢將它走私到大明來,或者將它的種子傳來,我會剝了你的皮。”

  ??陳萬裏連連躬身道:“小人敢!小人不敢!”

  ??李維正命將甘薯抬上了寶船,他想起一件事,又問陳萬裏道:“大明福建海外的小琉球島你去過嗎?”

  ??陳萬裏連忙笑道:“怎麽沒去過,我有一屬下就是出身在小琉球島上。”

  ??他向船頭一名正在整理纜繩的高年輕男子招招手,男子快步上前,他給李維正跪下磕頭道:“小民林潮見大人。”

  ??李維最初見他皮膚黝黑。原以為他也是呂宋人。可仔細看才發現他和別地呂宋人不一樣。倒像是福建那邊地客家人。李維正不由驚喜地問道:“原來你是小琉球人?”

  ??“回稟大人。小人家代是福建沿海漁民。元末遷到澎湖列島來大明海禁。我祖父不願種地。便帶領全家逃到小琉球島居住幾年小琉球島被倭寇盤踞。我們生活日益艱難。一個偶然地機會。我便跟陳大哥出海闖蕩。”

  ??“那小琉球島上你還有親人嗎?”

  ??“我父親和弟弟都還在。”

  ??李維正背著手沉思了片刻。便對陳萬裏道:“有些事情我可能還需要你們幫忙。但我不能留你們在山東。你們先去耽羅島暫住會寫封信給你們。”

  ??陳萬裏連忙躬身道:“我願為大人效力!”

  ??當下,李維正便寫了一封信,並按正常的迷航船隻規定送他們出海,待陳萬裏的海船消失在遠方,他則上了寶船,隨送銀船一起返回了蓬萊,現在已經是春末了,再不種植甘薯就誤了季節。

  ??寶船緩緩靠岸,碼頭上,賴永國已等候多時,他見李維正下船,立刻招手大喊:“大人急事找你。”

  ??李維正下了船,上前問道:“什麽事?”

  ??皇上聖旨到了已經等了一天,請大人速到軍營接旨李維正吃了一驚,連忙隨他向軍營走去軍營裏,兩名宣旨官等得有些不耐煩了,由於朱元璋對太監極為忌諱,所以任何有涉政務之事都絕不準太監參與,因此到各地宣旨有專門的宣旨官。

  ??聽說李維正回來了,兩名宣旨官立刻起身準備,擺上香案,鋪上紅毯,片刻,一身軍服的李維正快步走了過來,抱拳施禮道:“在下便是威海衛指揮使兼蓬萊所千戶李維正。”

  ??一名為首的宣旨官看了他一眼,立刻高聲道:“李維正聽旨!”

  ??李維正在香案前跪下,後麵的數十名將官也跟著跪了下來。

  ??“臣李維正奉呈皇上旨意。”

  ??宣旨官取出黃綾聖旨,展開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威海衛指揮使李維正護送官船前往日本,順利完成朕交代事宜,卓有功績,特賞賜臨淮縣上田十頃,以示表彰”

  ??朱元璋的旨意中對李維正這趟日本之行深為滿意,特在他家鄉臨淮縣賞賜給他十頃土地,以示嘉獎,另外,朱元璋同意他把從大內家所得糧食用於賑災,但是,三萬兩白銀隻批準了一萬兩為災民恢複生產所用,其餘兩萬兩白銀作為軍費,即刻運往北平,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唯獨讓李維正有些奇怪的是,朱元璋對高麗之事竟隻字不提。

  ??宣旨官念完奏折,李維正立刻叩頭應道:“臣李維正謝皇上聖恩!”

  ??宣旨官將聖旨交給了李維正,便笑道:“李大人日本之行,有功於大明,皇上十分讚賞,恭喜大人了。”

  ??“哪裏!哪裏!下官小功不足掛齒。”李維正施禮客氣道:“倒是讓兩位等了一天,我十分抱歉。”

  ??“沒什麽,這是我們的職責,宣旨既已完畢,我們就告辭了。”宣旨官沒有半點索要錢財的意思,他簡單收拾行囊,便和隨從匆匆離去了。

  ??李維正送走宣旨官,滿腹惑地來到了自己在軍營中的房內,正在房內整理文書的呂思遠見他進來,便微微一笑道:“大人覺得奇怪吧!皇上怎麽絲毫不提高麗之事?”

  ??“確實很奇怪。”李維正坐下來便道:“呂先生,說說你的看法。”

  ??“大人可能還不知道,這兩人中,其中一人是我的故交,昨天晚上我特地去找了他,得知了朝廷中的一些事情,由此可以推斷出皇上不提高麗的原因。”

  ??“朝廷中有什麽事情?”

  ??呂思遠輕輕搖了搖頭道:“大人還記得進攻耽羅島那天,我在船上給你說的話嗎?”

  ??李維正想了想道:“你當時是說讓我謹慎用權,最好打完大內英義後便將耽羅島還給高麗,是這樣吧?”

  ??“正是這樣當時我分析大人有臨機決策之權,但絕不能真用,否則就會超過皇上的底線,但大人最後還是用了,果不出我料,我聽說已經有禦史彈劾大人炮轟釜山是越權行為,要求皇上追究大人之責。”

  ??說到此呂思遠歎了一口氣又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大人率大明艦隊打高麗、擊日本下了大功,以大人資曆之淺怎麽會沒有人嫉妒,再加上大人的錦衣衛出身,所以以吏部尚書詹徽和兵部尚書孫家之流的重臣便開始對大人

  ??,如果我沒有推測錯的話,皇上就是因為反對意見太采取了一種含糊的方法跳過高麗,隻說日本,而且也沒有給大人升官加爵,僅僅隻賞了十頃土地,這說明皇上心中對大人也有一點不滿,這才是大人要注意的地方啊!”

  ??李維正半天沒有說話,他微微歎了一口氣,這個結果其實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何嚐不知道擅自對高麗用兵的忌諱,但當時的緊迫也不容許他再慢慢向朝廷請示,事實上,就算有時間請示,他也不會去做知道朝廷絕不會容許他占領耽羅島,更不會允許他炮轟釜山其實是一種曆史的局限性,現在大明是高麗的宗主國像父親偶然可以教訓兒子,但不會去占領兒子的家一樣總不能告訴朱元璋、告訴朝廷大臣,六百年後世界局勢如何如何?天朝與棒子關係如何如何?

  ??這都是不現實的,所以,當他毅然決定奪取耽羅島時,他已經有承擔後果的心理準備了,李維正沉思了良久,最後徐徐道:“我不在乎得到什麽功勞,隻要朝廷不要使我的心血付之東流,不要將耽羅島送還高麗,這就足夠了,可現在皇上卻回避高麗不談,讓我著實憂心啊!”

  ??“大人,依我看,皇上不提耽羅島之事,說明他尚在猶豫觀望之中,或許他想看看李成桂的反應,如果李成桂態度悲切誠懇,朝中又有人推波助瀾的話,恐怕形勢就對大人不利了。”

  ??“那依先生的意思,我該怎麽辦?”

  ??呂思遠凝神想便道:“耽羅島被占,李成桂一時不清楚大明的用意,他或許也會觀望一陣,如果我沒有猜錯,一旦他確定大明沒有歸還的意思,必然會立刻派使者前來大明,一方麵是賠罪,另一方麵是要回耽羅島,所以大人如果不想丟掉耽羅島,那最好找個借口回朝廷,親自勸說皇上,或許還有機會。”

  ??李維正久久望著窗外不,他是要回去一趟了,但他看到的不是機會,而是一場戰鬥,他能改變曆史的軌跡嗎?

  ??當天晚上,維正找到了知府趙良成,將幾筐甘薯交給他,又把種植的辦法交給他,讓他立即下種,並要派人嚴格看守,再三叮囑他,這幾筐甘薯事關大明糧食的解決,如果種植成功,對他將有極大的好處,趙良成從未見過此物,對畝產幾千斤的說法他將信將,但他最終答應派人在官田中種植,並派幾名衙役日夜看守。

  ??不過李維正還是留了一手,甘薯事關大,他不能全部交給趙良成,次日一早,他上船出海了,他並沒有乘寶船,而是乘坐一艘普通福船,帶領一百餘名士兵,跟隨巡邏船隻一起前往蓬萊外海的島嶼,他記得賴永國給他說過,在長山島以東二十裏外有一座與眾不同的小島,叫做鬼嚎島,風吹過島上一塊葫蘆型的巨石,會發出尖利的嘯聲,海鳥均不敢靠近此島,島上有十幾畝肥沃土地,雖然不適合大量種植,但種植甘薯倒是個理想的地方,陳萬裏給他十幾筐甘薯需要他種植成幾千斤後再分發給百姓大規模種植,這就需要用兩年時間來育種。

  ??李維正的坐船與巡邏船從長山島手,巡邏船向北而去,李維正的坐船則向東北方向去了鬼嚎島,一個多時辰後,船隻慢慢靠近了島嶼,老遠眾人便聽見一種奇異的聲音,時高時低,仿佛海妖在海麵上的低吟淺唱,令人毛骨悚然,盡管眾人都知道這是風吹過石縫的聲音,但還是讓人感到一種詭異。

  ??“為何到島上來種植?”幾名親兵著實不解。

  ??李維正看了他們眼便笑道:“你們有所不知,蓬萊這幾年受災嚴重,當地百姓對糧食都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敏感,我擔心這些甘薯種下去,過不了幾天就會被人偷走,所以我隻拿一部分給趙知府,另一部分我要親自種植,留一條後路,這座小島人跡罕至,正是種植甘薯理想之地。”

  ??船慢慢靠上了一座礁石,擱停下來,眾人紛紛跳下船上岸,李維正站在礁石上打量一下,島確實不大,約莫兩個足球場大小,周圍礁石密布,其中最高的一塊礁石果然像一尊巨大的石葫蘆,中間裂開一條長長的石縫,強勁的海風從石縫中穿過,發出了刺耳的嘯聲,但海島中心卻土地肥沃,長滿了各種植物,果然是一個天然的試驗場。

  ??“大家動手吧!把雜草清理幹淨,當心別毒蛇。”

  ??眾人答應,從船上取來各種工具,一起動手清理雜草,讓眾人感到欣喜的是島上雖然有不少昆蟲,但沒有毒蛇,甚至連老鼠也沒有,隻在礁石縫裏發現了幾條水蛇。

  ??下午時分,雜草都清理幹淨了,眾人又一起動手將土翻鬆,接下來的種植很簡單,尋找土層最肥的地方將甘薯種下去便可,然後約半個月後,一個甘薯將長出近百株苗,再將這些苗剪下來分別**土中,一畝地可以插六七千株苗,按一個甘薯七八兩計算,那一畝的產量便可達到二三千斤左右,這可比畝產幾百斤的麥子可觀得多,而且生命力頑強,基本上旱澇保收。

  ??當然,李維正現在隻是第一步,將甘薯種下去,半個月後還得再來栽苗,這件事,李維正特地交給了一名百戶負責,從栽苗到護理,再到最後的收獲,全部由這一百名官兵負責到底。

  ??當李維正回到蓬萊水城時,天色已經黑盡了,他將身上的泥洗了洗,這才在十幾名親兵的護衛下騎馬回家,可剛到門口,李維正卻發現大門前停了一輛馬車,馬車兩旁還有十幾名隨從,個個身材彪悍,仿佛一尊尊泥塑似的一言不發,他心中詫異,翻身下馬便快步向家裏走去,一進門,倩倩便迎上來道:“大哥,家裏有客人找你。”

  ??“他有報姓名嗎?”

  ??倩倩搖了搖頭道:“他不肯說,隻說是你認識的舊人,他現在正在外書房等侯。”

  ??李維正顧不得更衣,便匆匆向外書房走去,一進門,隻見一人起身拱手笑道:“李大人,咱們又見麵了。”

  ??李維正一怔,“怎麽是你?”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