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客棧主論京郊四境 伏龍塔祭天朝國殤]冬月廿四日
作者:留安山人      更新:2021-08-10 20:31      字數:1989
  次日,沈得發與皇甫崇,劉夕筠備齊祭奠諸物,行走數裏,至京郊伏龍塔。

  ??“伏龍塔原稱伏龍碑……仁宣帝築塔於碑後,故稱伏龍塔……”在伏龍塔前,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嫗絮叨著什麽,手提一筐金紙,顫顫巍巍地向往來人眾喊:“老不死的埋在雙峰山,小混蛋掉到東夷的山溝裏,可是乖孫呢,人家說他在西戎,還是南蠻?誰知道他在哪?你,你也要去募役嗎……”其音淒愴,皇甫崇悚然。

  ??“是瘋子。勿惹事上身,走罷!”劉夕筠急拉皇甫崇離開。

  ??那著名的伏龍碑前白花紙人遍野,鬼火螢螢伏地。(皇甫崇早先聽說,碑上原來鐫刻爾皇開疆時死難將領,後因風雨磨損,殘破無字,後人遂引申為祭一切死難兵士之碑)一朱袍老僧正放焰口①,在供桌前敲鑼,饗食歿於王事者。銅鑼淒慘,嗩呐悲天,令皇甫崇,劉夕筠二人毛發倒豎。

  ??“一心召請,爾皇塵皇……”老僧沙啞嚎哭,周旁泣孝人②如喪考妣,大號起來。

  ??“……噫!壯年軍中逝,紅顏白發生……雨淋屍骨血淋草,月守黃沙鬼守屍!阿哀也不哩……嗚呼,天朝之國殤,一死報君王!功成大將追思處,唯見寒鴉渡孤煙……阿嗚突嗚嗚!”唱詞方畢,老僧灑起紙錢,圍看者爭搶案供。

  ??皇甫崇,劉夕筠,沈得發三人默默無語。“且上塔去。”沈得發招呼道。

  ??伏龍塔有九層,飛簷翹角,氣度雍容沉穩。塔頂屋蓋伸張四方,意為萬國來朝。塔有四門,名喚:平北,安東,伏南,靖西。其中北門最大,南門次之,東西二處較小。

  ??三人上塔,眺望京郊。沈得發先登,因體豐,以袖自揩油汗:“秋雨下了幾時,仍是不爽快,這光景難捱!”

  ??“深秋之時,北華地也是如此炎熱啊……”一人順口而接,他一襲黑衣,內袍隱有紅色刺繡,佩一口鯊鞘嵌玉寶刀。忽見沈得發視之,急告:“偶然而接,並無甚麽意思。”匆匆唱個喏,用肩撞開劉夕筠,皇甫崇二人下塔。劉夕筠大惱:“此人無禮!”便要去追。

  ??沈得發搖首:“無心之為,又有何妨?此人行蹤異常,許是江湖豪俠,莫多理會為上。”皇甫崇亦稱是,劉夕筠方才不趕。

  ??三人觀山川形勝,不覺惘然。一時秋風大掃炎熱,深林湧動,萬井窗開。沈得發指點道:“京城地勢,正合所謂龍門灘、聚寶盆、金銀窟是也。中央微凹成積福之地,靈河③西過勾連聖水,東安④,濟河⑤東環穿衛天狼,帝陵⑥,騰風山⑦西拱諸戎,金甘山⑧東抗群夷,青雲山,魚鱗關,前鎖口及覆靈關⑨守北之門戶,三山鎮北以防胡馬蠻騎。爾皇立於王京,奄有北華,而窺天下……南開中邦,南郡大業,遂傳七世……”

  ??薄暮,華燈初上,次第燈明。沈得發指曰:“那是禁苑西……那有京軍出巡……空影湖[在京師南門]畔的空影閣……”

  ??良久,劉夕筠歎道:“籲!真真是萬家燈似海!”

  ??皇甫崇笑接:“唯我不得置身,百般空聊賴?”

  ??沈得發催促:“得早早下塔,莫誤了入城時候⑩。”

  ??下塔回京,皇甫崇於路吹風大樂,口占一詞。

  ??眼兒媚?王都

  ??殘照西風灑星寒,車馬千重山。笙歌碎玉,滿庭花盞,富貴人間。

  ??水連天畔煙波岸,燈火暖雲端。落英璀璨,繽紛流散,錦繡長安。

  ??①放焰口:天朝習俗,與中國類似者,祭陰間餓鬼。

  ??②泣孝人:天朝習俗,作法事,逢白喜,需雇泣孝人代哭。

  ??③靈河:天朝第一大河,發源於覆靈關[本文⑨處]山陰,流經北華,中邦,南郡,在竹港[天朝地名,在南郡,臨海]注入狹洋[天朝地名,海疆]。

  ??④聖水,東安:天朝地名。聖水在北華,東安在中邦。

  ??⑤濟河:天朝第二大河,發源於吳山山陽,流經北華,中邦,南郡,在繇原[天朝地名,在南郡]處匯入硿襄湖[天朝地名,在南郡]。

  ??⑥天狼,帝陵:天朝地名。均在北華,天狼近吳山南麵,帝陵在京城東側。

  ??⑦騰風山:天朝地名。天朝與西戎以此為界。

  ??⑧金甘山:天朝地名。天朝與東夷以此為界。

  ??⑨覆靈關:天朝地名。在青雲山西側。[前鎖口,魚鱗關在東側]

  ??⑩入城時候:天朝京城有宵禁,非有大事,日落後一律不得入城。

  ??雨淋屍骨血淋草,月守黃沙鬼守屍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