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九江大戰(三)
作者:老茅      更新:2021-08-10 03:34      字數:2487
  .左良玉自持兵多將廣,起兵後又順流而去,勢如破竹,並沒有太過注意耳目,九江久攻不下,才廣撒耳目,然而,左良玉的探子得到皇帝親征的消息卻不敢確認,反複數次後才敢上報,使得左良玉的情報顯得落後。

  ??“回大帥,此事已多次確認。”

  ??“好,好,好。”左良玉連說了三個好字,原先有點蒼白的臉色布滿了紅暈:“傳本帥令,不計死傷,全力進攻九江城,務必三日將城拿下,全軍殺往安慶,活捉皇帝。”

  ??左良玉隻想到若是在安慶捉住皇帝,不用攻南京就能取得勝利,卻沒有想過普通土兵得知皇帝禦駕親征後會有怎樣的震憾,他們頭上那塊清君側的遮羞布等於完全拿掉,當真要麵對皇帝的龍旗時,即使士兵能夠聽從命令進攻,他們的勇氣還會剩下多少。

  ??麵對左軍的全麵進攻,九江城的防守陡然緊張起來,這些天九江城的各種防守物質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一些靠近城牆的房屋已被拆掉,取得的磚石都直接迎往城牆往下砸去,木料也是如此。

  ??九江城頭的大炮早已打不響了,最具威力的就是城中的二千餘支火槍,這兩千多支火槍是總兵黃斌卿帶過來的,還是皇帝親自下令從南京軍械處調運給黃斌卿的,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槍報廢的越來越快,這兩千支火槍隻用了數日,已經報廢了三百多支,這充分說明了大明軍械處火器的質量是多麽不可靠,好在這批火槍經過挑選,炸膛的並不多,士兵才不至於不敢使用,不過,即使火槍不報廢,城中的彈藥也耗了大半,袁繼鹹,黃斌卿兩人開頭留著火槍不使用,除了要給叛軍一個出其不意外,何嚐又不是因為知道火槍太過嬌貴,彈藥不多的緣故。

  ??見到城頭火槍比以前稀疏不少,叛軍士氣高漲,這些天,叛軍在城外已經打造了不少攻城器械,護城河也早已填平,衝車、轒轀車、巨盾輪翻而上,士兵們遠遠的藏在巨盾或轒轀車下,除了巨石,城頭的火槍、弓箭都對它們無可奈何,巨大的衝車撞擊在城頭,讓整個城池都嗦嗦發抖。

  ??左良玉軍中也帶有數十門大炮,雖然損毀了一些,不過還有二十多門可以使用,巨大的炮彈砸在城牆上,碰到的士兵往往一下子就被砸成了肉泥,雖然由於數量和準頭問題,炮彈能打到守軍的並不多,數分鍾差不多隻有幾發能打中城頭,真正能給士兵造成傷害的也就一兩發,有時炮彈還會落到左軍自己在城下進攻的隊伍中,隻是隻見對方火炮響,自己的火炮卻沒有動靜,無疑大為損傷守城官兵的士氣。

  ??總督袁繼鹹和總兵黃斌卿兩人馬上意識到了危機,他們帶著親兵和預備隊在城頭如同救火隊員一樣左奔右突,哪裏有危險就往哪裏趕,總算將叛軍日落前的一**攻勢擋了下來,當叛軍因為天黑開始收兵時,城頭的許多官軍都累得一下子癱坐在地上。

  ??就在袁繼鹹和黃斌卿兩人慶幸總算又守住一天時,他們卻不知道,隨著叛軍攻勢的加強,城內官兵不可避免傷亡加大的情況下,九江城內已有一股暗流在湧動,無論是九江本地的兵馬還是黃斌卿帶來的官兵,他們本身的戰鬥意誌都不強,若不是坐擁堅城,恐怕左良玉一來,許多人就要降了,畢竟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左良玉又與流寇不同,投降左良玉沒有投降流寇的心裏障礙那麽大,李自成攻破北京時,大明的軍隊還不是成批成批的向李自成投降。

  ??前些天因為守得輕鬆,這種思想在官兵當中並不盛行,隻是今天眼看著身邊的同伴一個個倒在血泊中,城外叛軍越攻越猛,許多人漸漸抗不住了。

  ??當晚。左良玉正在與眾將軍議時。一名親兵來報。城裏有人偷出來要求見大帥。

  ??左良玉一愣。馬上意識到什麽。將軍議結束:“快。把人帶來。”

  ??“慢。大帥。來人究竟是什麽目地還不清楚。大人萬重之軀。不可冒險。不如由末將先期接見。如果沒有問題。大帥再見來人也不遲。”一名三十多歲地武將起身攔道。

  ??攔住左良玉地是總兵張應元。左良玉思付了一下。點了點頭。張應元行了一禮。先期退下。約過了小半個時辰。張應元滿臉喜色地重新進入帥帳:“大帥。大喜。大喜。”

  ??“來者是誰?”

  ??“是九江副將張世勳地家人。張世勳有意向大帥投誠。約定明晚。他在城中發動兵變。張世勳道北門守將和他甚有交情。他已說服北門守將。到時舉火為號。隻要城中火起。大帥可以率兵從北門殺人。”

  ??“張世勳。”左良玉也聽過此人名號,此人兵法武藝樣樣稀鬆,能當上九江城副將,完全是靠花樣巧語和賄賂上司,左良玉馬上就打消了懷疑:“好,大家回去好好休息,明晚本帥與諸位在九江痛飲。”

  ??“遵令。”

  ??左良玉和朝廷官兵在九江大戰時,李自成終於從逃出北京的打擊中恢複過來,從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與吳三桂在一片石交戰,到二十二日大敗,二十六日返回京城,二十九日北京稱帝,三十日從北京逃出來,李自成就象生活在噩夢中一般,進京的數十萬大軍跟隨李自成逃出來的不過三萬多人,地方上聽聞李自成大敗,紛紛暴亂,要麽向清廷投城,要麽重歸於大明。

  ??李自成回到太原後,剛想喘一口氣,近在咫尺的榆次竟然叛亂,他雖然派陳永福將叛亂撲滅,可是接著又是原大同總兵薑襄叛亂,將李自成的心腹將領張天琳等人殺害,掛起了大明的旗幟,山東、河南等地的官紳紛紛反攻倒算,不是將大順朝派駐的官員驅逐,就是直接殺死。

  ??在這種情況下,一向沉穩的李自成也亂了方寸,當李岩向李自成提出要帶二萬精兵前往河南收拾局麵時,李自成終於暴怒了,他懷疑李岩離開他是想自立門戶,毫不猶豫的向牛金星下旨,將李岩、李侔兩兄弟處死,鑄下大錯,弄得下麵的將領人人自危,麵對吳三桂如附骨之蛆的追擊,兵無戰心的李自成隻得再次逃跑,於七月渡黃河歸西安,依靠著潼關之險暫時擋住了吳三桂的追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