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鐵馬金戈(4)
作者:南海十四郎      更新:2021-08-10 03:07      字數:3120
  第533章 鐵馬金戈(4)

  ??順便將準備讓武寧軍單獨成軍的事情說了。

  ??李怡禾說道:“既然如此,就命令劉知俊從千牛軍中,調換兩千四百人的裝備,迅速北上。至於千牛軍的裝備空缺,南下鎮海地區的時候補上就是了。江南地區的武器裝備,充足得很。”

  ??劉鼎點頭說道:“甚好。”

  ??朱有淚說道:“那……楊鷺颯那邊,要不要訓斥兩句?”

  ??劉鼎搖頭說道:“這事他也是不想的,恐怕這時候也憋得慌,正在自我檢討呢!我們再訓斥,隻怕會適得其反。嗯,還是以安慰為主,告訴他武寧軍已經北上,歸屬他指揮就是了。同時,勉勵他一下,徐州戰局隻是出現一些挫折而已,要有信心,打敗宣武軍是個漫長的過程,想要一蹴而就,那是不可能的,他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李怡禾說道:“那……攻擊蘇州……”

  ??劉鼎說道:“如期進行。”

  ??李怡禾說道:“是!”

  ??劉鼎說道:“看你們擔心的樣子,徐州的戰局,隻是有些挫折而已,咱們還沒有輸,怕什麽?”

  ??頓了頓,劉鼎自信的說道:“咱們畢竟是有優勢的,我們掌控的人口、資源、財力、物力,都要比宣武軍多得多。朱溫想要攻下徐州,恐怕不容易。咱們隻要不再驕傲,不再麻痹大意,朱溫就沒有得手的機會!”

  ??李怡禾和朱有淚想想也是。

  ??楊鷺颯的手中,畢竟還有一個尚未動員的佽飛營,即使宣武軍來到徐州,同樣會受到鷹揚軍的迎頭痛擊。鷹揚軍雖然丟失了丞縣,但是也同時縮短了戰線,兵力更加集中。宣武軍想要拿下徐州,的確沒有那麽容易。隨著戰役的發展,宣武軍的傷亡,會越來越大,傷亡到一定的程度,朱溫就必須撤退了。

  ??劉鼎若有所思的說道:“看來我們對宣武軍的人才,認識得還不夠全麵啊!”

  ??朱有淚說道:“這個丁會,有關的資料很少。”

  ??李怡禾說道:“倒是讓我想起錢鏐的使者,那也是個人才,我們對他的了解,同樣不多。”

  ??劉鼎好奇的說道:“錢鏐的使者,叫什麽名字?”

  ??李怡禾說道:“羅隱。”

  ??劉鼎說道:“如何看出是個人才?”

  ??朱有淚說道:“大人沒有聽過他的詩麽?”

  ??劉鼎搖搖頭。

  ??朱有淚便詳細解說起來。

  ??原來,這羅隱,是個實實在在的怪人,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個標準的憤青。他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曆七年不第。鹹通八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黃巢起義後,羅隱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已經55歲的他,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曆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這些官職都是七八品的小官,當然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然而,此人的確口才了得,無論是關任傑還是史光璧,都不得不對其表示尊重。

  ??羅隱的詩句,大多簡短而通俗易懂,寓意卻非常深刻,如詩句“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家財不為子孫謀”“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無情也動人”等,都在民間廣泛流傳。其中最出名的詩句,乃是“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出自《蜂》一詩。

  ??劉鼎有些驚訝的說道:“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句詩是他寫的?”

  ??朱有淚說道:“正是。”

  ??劉鼎又說道:“他還不走?”

  ??朱有淚說道:“可能錢鏐還安排他另有要事,隻是時機未到,所以沒有向我們透露。他就住在城南的一個大戶人家那裏,我們隨時都可以找到他。”

  ??劉鼎點點頭。

  ??錢鏐雖然派出號稱江浙第一神將的顧全武進攻越州,但是,在董昌做好全麵準備的情況下,錢鏐未必能夠實現自己的速戰速決計劃。萬一戰鬥失利,這位叫做羅隱的使者,才有可能透露錢鏐的真實想法。

  ??不知不覺間,劉鼎想到五月十五要進行的考試,不知道這樣的考試方式,能不能淘到一些真正有才華的人?好像李神福、王景仁、劉知俊等將才,都被埋沒在軍隊裏麵,而多少像羅隱這樣的人才,又會被埋沒在芸芸眾生裏麵呢?

  ??未來,任重而道遠啊!

  ??龍紀元年的五月,鷹揚軍周邊地區,都是戰火連連。

  ??徐州的戰局,由於丞縣的突然失守,頓時顯得撲朔迷離。宣武軍大軍南下,鷹揚軍嚴陣以待。南下的氣勢洶洶,固守的眾誌成城。一時間,即使是最高超的戰略家,現在也未能推斷出最終到底誰是贏家。

  ??受到極大刺激的朱溫,提十萬大軍,撲向徐州,表麵上看起來是氣勢洶洶,但是在明眼人看來,更像是孤注一擲,鋌而走險。宣武軍幾乎搜刮了山東地區的壯丁,投入到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裏麵來,導致自己的後院出現了眼中的騷亂,登州刺史方平,就死於鎮壓民眾暴亂當中。

  ??僅僅是為了拿下丞縣,宣武軍就損失了數萬人。宣武軍,又有多少個數萬人可以損失?誰都知道,這種現象是不能持久的,一旦他們遭遇潰敗,以後的局勢,將會非常的危險。因此,在進攻徐州的問題上,敬翔和朱溫,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這也是兩人合作多年,出現的最嚴重分歧。

  ??敬翔主張,宣武軍應該堅守現在的戰線,不要繼續進攻徐州。他覺得,憑借宣武軍拿下丞縣的聲勢,鷹揚軍暫時是不會發起反擊的,有利於宣武軍穩定戰線,穩固自己的後方。對於宣武軍來說,徐州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如果為了奪取這個目標,將自己的後院置之不理的話,就有可能導致滅頂之災。

  ??敬翔認為,鷹揚軍在丟失了丞縣以後,一定會非常小心謹慎的,宣武軍再想偷入城內,恐怕是不可能了。而且,徐州畢竟不是丞縣,城牆要高大堅固得多,宣武軍雖然有十餘萬人,可是要真的圍攻徐州,還是力有不逮,況且,鷹揚軍已經拿下了淮南,在必要的時候,肯定會增兵徐州的,隻在兵力多少的問題而已。鷹揚軍有足夠的兵力,足夠的資源,和宣武軍打消耗戰。

  ??但是朱溫卻覺得,在拿下丞縣以後,如果不趁熱打鐵,繼續向徐州發起進攻,實在是太浪費機會了。既然丞縣都可以拿下,徐州為什麽不可以拿下?成功的攻克丞縣,讓朱溫似乎看到了翻盤的希望。要他在丞縣就地停止進攻,他是怎麽也接受不了的。無論如何,他都要到徐州城下去嚐試一下。至於自己的後院,等拿下了徐州以後,再將大軍回調,沒有什麽動亂是不能撲滅的。

  ??謝瞳是進退兩難。他覺得朱溫和敬翔的主張,都有各自的理由。宣武軍現在的確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敬翔的穩守策略,固然穩妥,可是卻等於再次綁起手來,承受鷹揚軍的進攻。宣武軍這次已經主動放棄進攻,隻怕日後就沒有進攻的機會了。而朱溫的主張,的確要冒很大的風險,徐州不是丞縣,宣武軍想要拿下徐州,恐怕不容易。一旦戰事拖久了,後方肯定會出大亂子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