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2)
作者:南海十四郎      更新:2021-08-10 03:05      字數:5728
  第358章 (2)

  ??楊複恭還是怒不可遏,這實在是無中生有的事情,神策軍雖然不濟,但是的的確確沒有和長安傀儡朝廷有過聯係,覃睿指鹿為馬,顛倒黑白,將他最拿手的本事都施展在自己的身上,叫他如何能夠忍受?他氣憤的說道:“一派胡言亂語!劉鼎既然要進攻長安,為什麽跑到鄂州去?”

  ??覃睿鎮定自若的說道:“公公想必知道,目前長安已經是一片廢墟,周圍田野也被戰火摧毀,強敵環伺,無法從事生產。試問即使能夠安然返回長安,生存問題如何解決?此刻主上正在鄂州囤積糧草,到時候皇上返京,就不用為錢糧發愁了,這就叫未雨綢繆啊!”

  ??張浚不痛不癢的說道:“襄州前往長安,都是山地,糧食運輸殊為不易,提前準備是非常必要的。”

  ??崔沆也說道:“劉鼎有此心,倒不是過錯,反顯得一片忠心。若是進入長安以後,還要到處找糧,隻怕不久又要退出來了。當初的教訓實在太深刻,不能重蹈覆轍了。”

  ??對於這一點,李儼是深有體會。

  ??當初他回到長安,就是因為糧食的問題,受到李昌符和朱玫的節製,最後不得不聽從他們的話。後來又因為糧食問題,受製於田令孜,以致激怒了李克用,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之後,最終導致他在興元府逗留了大半年,日夜想著返回長安都不可行。要是劉鼎的確是在解決糧食問題,天大的罪過都可以赦免,如果不是該死的楊複恭……

  ??覃睿乘機說道:“皇上,襄州前往長安的道路曲折蜿蜒,難以通行,大部隊難以迅速通過,鷹揚軍獨力進攻長安,可能要曠日持久,延誤皇上返回長安的時間。臣懇請陛下下旨,督促鳳翔節度使李昌符李大人,還有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大人一起出兵長安,以求最快收複長安。”

  ??李儼皺眉說道:“李昌符應該沒有問題,但是李克用……”

  ??覃睿斷然說道:“臣願意前往太原,勸說李克用,務必讓他出兵長安,將功贖罪。”

  ??李儼半信半疑的說道:“愛卿有把握?”

  ??覃睿凜然說道:“臣願以最大努力一試。”

  ??李儼點頭說道:“好,既然如此,朕就下旨。不過,你的行動要迅速!”

  ??楊複恭潛意識裏察覺有點不對,鷹揚軍的使者怎麽這麽好說話,反而不像崔瀣那樣指桑罵槐?這好像不是劉鼎的風格啊!但是到底有什麽不對的,他又暫時說不上來,覃睿的言語中並沒有絲毫的漏洞。他用眼神示意韋昭度,希望他解釋鷹揚軍的意圖。但是韋昭度也沒有察覺到漏洞在哪裏,隻好保持沉默,

  ??那邊崔沆已經擬好了聖旨,雙手遞給了李儼。

  ??李儼大致看了一下,覺得意思已經在裏麵,於是加蓋傳國玉璽,將聖旨交給小太監封好,隨後交給覃睿,期待的說道:“如此就拜托愛卿了。”

  ??覃睿沉穩的說道:“微臣願意為陛下粉身碎骨,萬死不辭!”

  ??李儼微帶興奮的說道:“事成之後,朕必定重賞愛卿。”

  ??想到劉鼎、李昌符、李克用三人同時出兵,肯定可以消滅朱玫,將他接回去長安,李儼的聲音也興奮起來了。闊別長安幾個月,竟然比上次逃離長安數年時間還要更加想念,實在是再也不想做流亡天子了。

  ??覃睿在興元府隻逗留了三天的時間,拿到聖旨以後,立刻出發前往鳳翔。

  ??這時候崔瀣已經在興元府忙開了。

  ??他是文人,不太會騎馬,一輛隻有兩匹瘦馬拉著的小馬車,就成了他的主要交通工具,他白天都在興元府的大街小巷轉悠,有時候還跑到了郊區去。別人都不知道崔瀣在忙什麽,隻有崔瀣自己知道,他正在為劉鼎到處尋找人才,無論是坑蒙拐騙,都要將這些人弄到鷹揚軍那邊去。

  ??事實上,隻有崔瀣自己清楚,他這次到來興元府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見李儼,而是用自己的名義,將這些人弄出神策軍的控製範圍。盡管朝廷已經破落,但是依然擁有不少的優秀人才,既然朝廷不重要他們,那就給鷹揚軍去賣力吧!目前楊複恭當權,不受重用的人都是楊複恭的敵人,這正好是鷹揚軍所需要的。

  ??郭禹、崔碣、王承顏都先後秘密向劉鼎列出一份人員的名單,除了他提到的那三個人之外,還有更多的人都在榜單之上。崔瀣和劉鼎之間的秘密,這些人是肯定不知道的,楊複恭也不會懷疑。但是這些人必須得到李儼的批準,才能離開興元府。否則,在興元府周圍的神策軍,是會將他們攔截下來的。

  ??左武衛將軍劉秉仁,是崔瀣首先要拉攏的目標。

  ??乾符四年,江州盜賊柳彥璋作亂,聲勢浩大,號稱有十萬之眾,幾乎要蔓延江西全境。江州刺史劉秉仁乘驛馬上任,單獨駕一小船來到柳彥璋水寨中,賊軍出乎意料,一時不知所措,當即迎拜,劉秉仁乘機將柳彥璋斬首,將柳彥璋所部賊軍解散。隨後,劉秉仁輕而易舉的穩定了江西境內局勢。其後,劉秉仁因功至左武衛將軍,不料正好遇到田令孜專權,他不想巴結宦官,於是被投散閑置。

  ??唐初有十二衛,統轄天下軍隊,左武衛將軍是非常高的職位,手下有數萬軍隊,隨著府兵製的衰落,募兵製的興起,十二衛逐漸衰落。安史之亂以後,龍武軍、羽林軍興起,十二衛的地位越發下降。到神策軍出現,十二衛就徹底成了空銜,再也沒有可以統帥的軍隊,十二衛將軍也就成了隻有官職沒有兵的武將。

  ??劉秉仁今年還不到五十歲,至少還可以工作十五年。這樣能文能武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當初鷹揚軍要從朝廷偷偷挖人,艾飛雨等人第一個就想到了他。利用崔碣寫給劉秉仁的書信,崔瀣輕而易舉的將劉秉仁騙了出來。

  ??崔瀣要找的第二個人,是竇浣。

  ??竇浣是老人家了,他是原來的河東節度使,聲望很高。

  ??乾符年間,李國昌、李克用企圖父子倆共同占據有河東、大同兩鎮,得到李儼令他任大同節度使的製書時,竟將詔製毀掉,並殺死監軍,不接受盧簡方來代替他振武節度使的職位,又與李克用合兵攻陷遮虜軍,進而攻擊寧武及岢嵐軍。盧簡方於赴振武去上任的路上,至嵐州時去世。

  ??丁巳(十一日),為對付李國昌父子,唐河東節度使竇浣調發民夫至晉陽挖壕塹。已未(二十五日),任命都押牙康傳圭為代州刺史。又調發地方的土團千餘人赴代州。土團行至晉陽城北,整頓好隊伍後卻不出發,向竇浣請求豐厚的賞賜。當時河東府庫空竭,竇浣派遣馬步都虞侯鄧虔前往慰問勸諭,土團竟將鄧虔活活剮死,用床將鄧虔屍體抬入節度使府。

  ??竇浣隻好與監軍親自出城向土團士卒宣諭慰問,每人給錢三百,布一端,才使土團安定下來。押牙官田公鍔給亂軍發放錢、布,士兵們將田公鍔劫持,讓他當都將,奔赴代州。竇浣又借商人五萬緡錢以助軍,最終土團得以安定。而朝廷竟認為竇浣沒有才幹,剝奪了他的職務,六月,任命前昭義節度使曹翔為河東節度使,竇浣從此賦閑在家。

  ??崔瀣帶著禮物和聖旨到竇家拜訪,極盡恭敬之意,但是,竇浣對他這個後生小輩,並不是很待見,隻是派人冷漠的招呼他坐下,然後拖著虛弱的身體出來和崔瀣相見。崔瀣畢竟是晚輩,急忙行禮說道:“竇大人,小生有禮了。”

  ??竇浣慢吞吞的說道:“鷹揚軍遲遲未能消滅淮西軍,你作為監軍,不督促劉鼎盡快履行職責,跑老夫府上做什麽?”

  ??崔瀣誠懇的說道:“正因如此,才要老大人出山啊!我軍剛剛收複唐、鄧二州,距離淮西軍老巢不過咫尺之遙,大人出任鷹揚軍節度使副使,必定能催促劉鼎出兵蔡州,一舉殲滅秦宗權這等逆賊。”

  ??竇浣顯然有些心動,眼神變得銳利起來,最後緩緩的說道:“我老了,精力不濟,不能擔當這樣的職務了。”

  ??崔瀣急切的說道:“大人,你若是不出山,劉鼎可能會遲遲拖著不肯進攻的,眼看著淮西軍殘害四鄰,魚肉鄉裏,將偌大的中原地區變成赤地千裏,十室九空,老大人就忍心袖手旁觀嗎?”

  ??竇浣皺皺眉頭,沒有說話。

  ??崔瀣又說道:“若是老大人實在不願意出仕,還請老大人推薦一位唐州刺史,一位鄧州刺史,盡快的恢複兩州的生產,以便為擊敗秦宗權打下堅實的基礎,若是懂得統兵打仗的更佳。”

  ??竇浣爽快的說道:“劉崇龜、劉崇魯可當此任,一人可為鄧州刺史,一人可為唐州刺史,兩人合作,必定可以將唐、鄧二州發展起來,提供足夠的軍需物資,就是朝廷,也能從中受益匪淺。”

  ??崔瀣欣然說道:“隻怕他們不肯出仕。”

  ??竇浣說道:“老夫自會與你解說。”

  ??崔瀣感激的說道:“謝謝老大人了。”

  ??廣明元年三月十八日,朝廷任命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鄭從讜以同平章事銜,充任河東節度使。康傳圭既已死亡,河東兵更加驕橫,所以任命宰相坐鎮河東,並讓鄭從讜自己選擇輔佐官。鄭從讜上奏請以長安令王調為節度副使,前兵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劉崇龜為節度判官,前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趙崇為觀察判官,進士及第而尚未授官的劉崇魯為推官。

  ??當時人將鄭從讜這個班子稱為小朝廷,指的是這個班子名士眾多,能力超群。劉崇龜和劉崇魯是劉政會七世孫,才華橫溢,善於處理難題。當時正是晉陽新近發生軍亂之後,每日都出現殺掠,鄭從讜麵貌溫和而內氣剛勁,多謀善斷,有企圖作惡的將士,鄭從讜總是先有察覺,將他誅殺,使心術不正的人有所警惕。

  ??鄭從讜對善良的人撫慰親信不加懷疑,如張彥球很有方略,百井之變,不是他的本心,鄭從讜隻是將首謀作亂者查出處死,而將張彥球召來慰問勸諭,將全部兵權委交給他,軍中於是逐漸得到安定。張彥球也為鄭從讜竭盡死力,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後來田令孜和鄭從讜不和,於是朝廷下詔,剝奪了鄭從讜的河東節度使職務,充任閑職。

  ??現在長安傀儡朝廷的首席宰相鄭昌圖,正好是鄭從讜的從侄。受其牽連,鄭從讜被剝奪所有官職,賦閑在家,監視居住。劉崇龜和劉崇魯也受到牽連,鄭從讜被貶以後,他們直接被剝奪了官職,同樣賦閑在家。閑來無事,他們就到竇浣的府上,排解寂寞,故竇浣對他們也非常熟悉。

  ??因為他們的名氣相當大,劉鼎都不敢這麽快打擾他們,沒想到竇浣主動提出,真是出人意料。既然竇浣願意說情,想必有幾分的把握。不過,崔瀣還是要請竇浣到襄州去看看,最好是親眼見到淮西軍的滅亡。竇浣雖然拒絕,語氣卻已經不太堅定,崔瀣乘機又哀求一番,終於求得竇浣願意到鷹揚軍去看看,如果對鷹揚軍滿意,這才答應出仕。

  ??從竇浣家裏出來以後,崔瀣滿意的笑了笑,但是很快又將笑容收藏起來。其實竇浣完全是個幌子,通過竇浣的地位和名聲,將更多有才華的人吸引到鷹揚軍去,這才是最重要的。竇浣此人可能也知道了這點,所以始終堅持看看,不肯明確答應。不過隻要你到了襄州,你就休想跑掉。想要看到淮西軍的滅亡,你就得貢獻一份力量。

  ??崔瀣要找的第三個人,叫做徐雲虔,此刻同樣沒有任何的官職,賦閑在家。崔瀣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城外挖野菜,采樹葉,忙得滿頭大汗,一點都不像是曾經的禮部員外郎。一位曾經震懾南詔的使臣,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叫人傷悲。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二月,丙寅(初六),時任禮部員外郎的徐雲虔來到南詔善闡城,投遞國書,南詔王令他們下跪行禮,徐雲虔不肯行禮,曆陳自己乃是來自天朝,不跪番邦,南詔王無奈,隻好接受副使以下人員的跪拜。已巳(初九),南詔王派慈雙羽、楊宗到館舍,對徐雲虔說:“貴節度使府的牒文想使南詔王稱臣,向唐朝奉表貢獻方物;南詔王已經派遣人自西川入唐廷,與唐朝皇帝約為兄弟,要不就約為舅甥。不管是兄弟還是舅甥,通書信或輸錢幣而已,哪有上表納貢的道理?”

  ??徐雲虔說:“南詔王既然想稱弟,或為甥,而南詔王正是已故景莊王酋龍的兒子,景莊又豈能沒有兄弟,他們是南詔王的叔父輩,而現在南詔王為君主,叔父輩對南詔王也都要稱臣,更何況弟和甥呢!況且南詔王的先祖,是由大唐冊立,才得以將六詔合而為一,唐朝皇帝對南詔有深恩厚德,雖然中間有些小的摩擦,但罪過都在於邊境官吏。今天南詔王想與唐朝重修舊好,怎麽能違背祖宗的慣例呢?順從祖先,可稱為孝;服事大國,可稱為義;平息戰爭,可稱為仁;審正名分,可稱為禮。這四項,都是最高的美德,難道不可勉力而行嗎!”

  ??南詔王於是待徐雲虔以厚禮,徐雲虔留居善闡城十七天才返回。徐雲虔回國的時候,南詔王將木二片交給徐雲虔,一片是交中書門下的信,一片是給嶺南西道的牒文,不久以後,終於向唐朝廷奉表稱臣納貢。

  ??崔瀣直接說明來意:“請大人出任鷹揚軍節度判官。”

  ??徐雲虔拱手說道:“大人厚愛,鄙人當然願意力助!”

  ??他的爽快,讓崔瀣懷疑。

  ??後來一打聽,就知道了,徐雲虔雖然能力過人,卻實在倒黴,因為不知道哪裏得罪了楊複恭,被這個小人暗算,家族中人大都落難,家裏早就窮的揭不開鍋了。雖然麵對南詔他是如此的有骨氣,可是當家裏小孩餓得哇哇叫的時候,這股骨氣已經所剩無幾。於是,徐雲虔成了最先到鄂州上任的節度判官,七天後就到襄州走馬上任了。

  ??勞累了一天,崔瀣剛剛回到驛站,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劉濤就報告說:“監軍大人,東川節度使高仁厚派人求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