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1)
作者:南海十四郎      更新:2021-08-10 03:04      字數:2753
  第317章 (1)

  ??朱溫從敬翔的轉變中了解到重要的信息,什麽信息?才能非凡、隨機應變,這正是他現在最需要的,在這種亂世,城頭變幻大王旗,局勢變幻莫測,隻有高度的靈活性,才能保證勢力的生存。朱溫將敬翔召來,交談了一段時間,兩人就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仿佛是在冥冥中找到了另一半。

  ??不過朱溫輕易不相信別人,他決定考驗考驗敬翔,於是問道:“聽說你在讀《春秋》,《春秋》所記何事?”

  ??敬翔輕描淡寫的回答:“諸侯爭戰之事耳。”

  ??朱溫不屑地問:“其用兵之法可以為吾用乎?”

  ??敬翔從容答道:“兵者詭道,宜其變化無窮。若複如春秋時,則所謂務虛名而喪其實效,大王之事去矣。”

  ??朱溫大喜過忘,立刻任命敬翔為負責起草文書奏章的館驛巡官,再也不用幫普通士兵寫信了。當時朱溫正在和黃巢餘部交戰,敬翔時時為朱溫謀劃,每事必中,而且敵我雙方,朱溫對此非常滿意。到後來,朱溫每次出征,都少不了敬翔在身邊。敬翔也的確才思敏捷,舉輕若重,舉重若輕,屢次幫助朱溫渡過難關。朱溫欣然,對敬翔越發信任。

  ??剛開始叛變到唐廷的時候,因為總是擔心部下對自己不利,朱溫喜怒無常,好像對每個將領都充滿了懷疑,他尤其擔心昔日的兄弟會因為黃巢的事情對自己下毒手,故“多權數,將佐莫測其所為”,但是這位敬翔就是有牛,竟然能猜出朱溫的心思,文武官員中 “惟敬翔能逆知之,往往助其所不及。”同時,敬翔和朱溫的妻子張惠一起,救下了許多有能力的將領,例如孟絕海和鄧天王都曾經被朱溫責罰,最後是兩人合力救下的。

  ??朱溫心懷不軌,日夜都在夢想著擴張自己的地盤,但是覺得自己兵力不足,每每想大張旗鼓,招兵買馬,又怕四境強敵發難。因此心情鬱然,剛好其時宣武軍逃兵頗多,朱溫因為此煩惱,此時敬翔獻上一條妙計。敬翔的計謀是“令麾下將士詐為叛者而逃,奏於主上及告四鄰,以自襲叛徒為名。”這樣攻掠四境強敵,網羅將士,師出有名,別人還無話可說,何愁大事不定?

  ??這的確是條奇計,奇就奇在出他人之所料,能打著“堂堂正正”的旗號,在人們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實現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朱溫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朱溫使用了這條計謀,果然是得心應手,想打誰,就打誰,想怎麽打,就怎麽打,那真叫一個爽。兵力一出,“而致眾十倍”。怎不讓朱溫喜不自勝,連呼“天降奇人,以佐於吾”。當然,這條計策到後來就使不通了,周圍的勢力再也不肯接受宣武軍的叛軍,抓到了就地斬首,不給朱溫開戰的借口。

  ??好像敬翔這樣有能力之人,竟然投到了朱溫的麾下,對於劉鼎來說,隻能用助紂為虐,明珠投暗等成語來形容。敬翔和朱溫完全是兩個極端的人,卻走到了一起,還結合的如此緊密,實在是令人歎息。要怪隻能怪當時的環境如此,才會孕育如此的怪胎。晚唐朝政**、黑暗,是非被顛倒,人才遭荼毒,宦官、藩鎮和權臣為爭權奪利互相吞噬,到最後隻剩下一些凶禽猛獸稱王稱霸,稍有良心人性的人,都已經死光了。

  ??好像敬翔這樣的謀士,根本找不到劉備那樣的明主,隻好將就著吧,是啊,就著吧。敬翔喜歡謀略,這種喜歡不僅停留在理論戰略層麵上,而且是要落到實處,在操作層麵上顯出奇效。他希望自己有用武之地,需要一個可以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的平台。而朱溫恰恰能為他提供這麽一個平台。所以敬翔為朱溫所用就不會令人覺得奇怪了。

  ??這就是知遇之恩,你也可以說是臭味相投!要想打敗朱溫,首先就要消除敬翔的威脅。然而,敬翔時刻都追隨在朱溫的身邊,就如同劉鼎不能離開艾飛雨一樣,在朱溫的身邊,同樣有精銳的衛士警戒,刺殺這種手段,基本上是沒有太大效果的。一次刺殺不成,以後就永遠都沒有機會了。

  ??劉鼎若有所思的說道:“朱溫和敬翔,有無離間的可能?”

  ??艾飛雨搖頭說道:“很難。”

  ??劉鼎沉默不語了。

  ??艾飛雨示意順治推著自己繼續前進。

  ??前麵是一條小河溝,溝裏的水散發著輕微的臭味,幸好有風吹來,將臭味逐漸的驅散。

  ??艾飛雨慢慢的說道:“朱溫和敬翔相得益彰,淮西軍必定不是他們的對手,宣武軍最終必定可以平定中原。東到宋州,西到蔡州,南到毫州,北到滑州,都將是宣武軍的地盤。這塊土地在戰亂中破壞的最嚴重,十室九空,赤地千裏,但是一旦有適當的措施,生產力的恢複也是最快的。隻要有二十年的時間,這裏就可以恢複到開元盛世的水平。”

  ??劉鼎懷疑的說道:“三眼都的急報,淮西軍正以許州為出發地,拚命攻打汴州、陳州,淮西軍的兵力是宣武軍的十倍,現在將宣武軍打得隻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你憑什麽斷定宣武軍一定會取得勝利呢?”

  ??艾飛雨自信的說道:“此戰朱溫必勝,飛雨敢和大人打賭。”

  ??劉鼎神色凝重的說道:“我隻想知道為什麽。”

  ??艾飛雨同樣神色凝重的說道:“宣武軍內部,有很多出色的人才,這是我們絕對不能否認的。正是這些人才支撐起了宣武軍的半壁江山。宣武軍的將領都來自原來的起義軍,經曆過殘酷的戰爭,心理素質很過硬,在穩定士兵情緒方麵也很有辦法。淮西軍越是打壓,宣武軍越是上下一心,奮力反擊。從目前的情況看,淮西軍可以迫使宣武軍暫時後退,可是想要殲滅宣武軍,完全不可能。”

  ??微微頓了頓,他慢慢的說道:“朱溫此人,善打下風仗,每每有反敗為勝的能力,隻可惜一般人很少注意到這一點。昔日他駐守同州九個月,孟楷不給援兵,他手上隻有不足萬人的兵力,頂住了王重榮的七萬大軍,等他撤離前線的時候,竟然還有七千人,可見其對兵力損耗有嚴格的控製。他的最大特點,就是善於利用戰場俘虜來彌補自己的損耗,他為此還專門總結了一套有效的瓦解俘虜的辦法,傳授給宣武軍的各個將領。”

  ??“此次,宣武軍兵力雖然處於劣勢,可是宣武軍通過反擊等手段,同樣抓到了不少的淮西軍俘虜,朱溫將這部分俘虜補充到部隊,兵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略有上升。淮西軍的攻擊雖然凶猛,卻不能有效摧毀宣武軍的防線,時間拖得越長,對於淮西軍越是不利。況且,在戰前,朱溫已經派龐師古、朱珍前往山東招兵,隻要龐師古或者朱珍任何一人帶領生力軍回來,朱溫都會反敗為勝的。”

  書屋小說首發